浅析新课标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标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摘要使用新课标教材进行教学一年,高一新生化学学习中出现一些新问题。

通过对新课标下初高中教材的分析,结合初高中教学特点,找出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材初高中衔接
1 问题的提出
初高中衔接,是高一化学教学中师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曾对多届高一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在衔接问题上取得较好效果。

江苏省从2005年高一开始使用新课标配套教材,笔者所在地使用人教版。

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感觉有必要重新审视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这一课题。

2 新生状况
笔者所在学校是我市惟一一所四星级独立高中,在全市处于中等地位。

我市高中生源可分为A、B、C、D4类,我校由于没有初中部,高一生源基本上集中在B类下限和C类上限。

笔者统计从1995年至2004年,每年化学均分都在85分左右。

2005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化学均分仍然如此,没有明显的变化。

依惯例,开学后对高一新生进行化学摸底测验,笔者所教3个班级比上届学生均分低7~8分,主要存在3个方面问题。

第一,化学用语不规范,离子符号中离子带的正、负电荷数标得很随意,不能习惯性地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判断分子式中的原子个数,正确书写分子式。

第二,写化学方程式感到困难。

写完不配平,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不能根据一些规律,从已知的反应物,写出生成物,从而正确地完成化学方程式。

第三,化学计算是暴露出的最大问题。

大部分学生面对化学计算题,总是从数学角度,而不是从化学角度思考问题。

突出表现在最简单的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质量的计算;为数不少学生连最简单的化学思维方法,计算格式都未掌握。

3 高一学习中的新问题
新课标实施后的第一届高一新生,由于中考成绩看似不低,刚进入高一时还颇为自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困扰着学生。

(1)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很难保持45分钟高度集中。

初中课堂教学内容较少,课堂上有多次反复。

高中课堂容量较大,学生若走神,往往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

高一新生不习惯记笔记,现行教材文字又极其精练,学生不可能通过看书弥补课堂听课和笔记的损失。

一段时间下来,有些学生觉得没学到什么知识。

(2)在初中,学生已习惯于一类知识结束,按老师的要求系统地看书,然后老师将其归纳成一个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便于他们掌握。

进入高中学习,学生看到教材上似乎都是独立的知识点,不知如何利用教材,将这些独立的知识点,归纳成知识体系;感觉高中化学是相互间没有甚么关联的,只需要记忆的、独立的、零散的知识。

(3)课文后的练习少,又比较简单,这对减轻学生负担是好事。

但对理科学科来说,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时巩固,最后达到灵活应用。

现在市场上相应的习题集,包括和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坡度太大,基本练习很少,一下就跳跃到能力要求很高的、属高考类型的练习。

尽管课本知识学生一看就觉得很简单,但拿到练习一做就错,有的甚至无从下手。

所学的知识解决不了问题,学生感到茫然,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

(4)几次单元测验成绩统计(班级均分)
试题的难度和前几届差不多,但班级均分下降7分左右。

(5)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多数学生对学化学有畏难情绪,没有感受到成功。

尽管有的学生在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他们觉得学得很苦,似乎没学到什么实实在在的知识,有点空。

在对学生做高考选考科目的意向性调查中,70%的学生不准备选考化学(包括学理科的),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4 对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分析
笔者针对高一出现的新问题,从教材、教学两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

4.1 初中教材编制风格的变化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其特点十分明显。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相联系,学了有用,图文并茂,可读性极强。

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内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许多难点分散,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不失为一本好教材。

但也有缺憾之处。

物质分类中的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未进入教材,而这是高中直接要用的。

初中化学的点睛之作——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被删去,显得该教材最后有点散,系统性不强。

4.2 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
新课标给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轻、重、取、舍的余地更大。

(1)连续几年的中考对化学知识点的要求在降低,即使是新课标上有的,中考也可以作为不考查或一般性考查。

当然,老师是考什么,教什么。

(2)对化学计算,有一种观点,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由此可能弱化了运用化学思维方法,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化学计算的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学习化学,就应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化学计算方法,掌握这些,解决目前中学化学中一般较为复杂的计算问题,比数学方法要快捷得多,正确率也高得多。

数学很难有一个基本思维方法解决各种各样的化学计算问题。

这就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面临计算而感到困惑的缘由。

(3)这几年,中学补充了许多新教师,他们对教材的变革不够了解,不能居高临下,把握教材的“度”,学生能力的“度”,教学的“度”。

教学中容易走极端,或是将知识整理完整,直接灌输给学生,或是认为教材很简单,学生不可能不懂,缺乏对学生能力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多次重复的训练培养。

故新课标教材中应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得意之作未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力未能得到明显提高。

4.3 高中教材的探讨
(1)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教材(人教版),一改过去教材主要传授系统性知识的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为宗旨。

许多知识采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式学习。

采用学与问、科学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这是对传统的、被动性的学习方式的一
次变革。

它努力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精神的科学价值观。

笔者在使用教材的一年中,感觉到教材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2)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

社会生活中许多现象、问题,跟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尤其跟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关。

笔者粗略统计这一年见著报纸的各地化工厂爆炸,烟花厂爆炸,食堂的亚硝酸盐中毒,江苏境内多起运输化工产品、化工原料的安全事故,窨井中有害气体使抢修人员中毒死亡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有关。

只要中学认真地学习过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思想上重视一些,就不会发生这些惨剧。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缺少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将会力不从心,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弱化了。

(3)关于离子反应。

从离子反应可以认识许多无机反应的本质。

尽管选修4专门讨论溶液中的离子问题,但对只学习必修1、必修2的高中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宏观的层面,而应深入到微观粒子。

笔者以为在电解质溶液、离子反应问题上,初高中教材不衔接。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问题在高中无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贯穿高中化学始终。

从化合价的变化、电子的得失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用来分析各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方法。

教材在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上,似乎过于简单。

(5)关于化学计算问题。

总体感觉必修1、必修2大大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包括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浓度等基本计算,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计算。

这对选修文科的学生没什么影响,但对高二选修理科的学生,其计算能力的培养,在高一阶段就产生了脱节,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循序渐进。

5 几点建议
(1)高一新生入学后,先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主要是2方面内容。

一是化学用语部分,强调规范化要求,进行适当的训练。

另一方面需补充物质的分类,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知识,整理各类物质相互间的关系,根据规律,熟练书写各类物质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即将进行的高中化学学习起一个铺垫作用。

(2)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适当加深。

由于有了各类物质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生接受这类内容就不会感到困难。

在以后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都要求学生从离子的角度,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以此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巩固离子反应的知识。

(3)氧化还原反应,应贯穿无机化学的始终。

从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要一步到位。

对以后遇到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都要从化合价的变化,电子转移分析。

在必修1、必修2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了用基本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短时间能达到。

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制定一个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总体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着重进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重点抓3个方面。

第一,解决计算问题的基本思路;第二,常规的计算方法;第三,解题的规范化。

内容可设定为: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包括气体,溶液浓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包括离子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的计算,多步反应中关系式的计算);简单的有关过量的计算。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或将成题改编成纯计算题,每节课后的课外作业都要求学生进行1~2题规范化的解题,通过长期练习,提高基本计算能力。

采取以上几项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衔接期,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做好心理上、知识上、能力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