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重庆大学
2014年12月
目录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 (1)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
(三)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
(四)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3)
二、就业状况相关分析 (5)
(一)就业满意度统计 (5)
(二)就业过程分析 (5)
1.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5)
2.毕业生获取的就业服务指导及有效性分析 (6)
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及举措 (7)
(一)规范管理,逐步搭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7)
(二)坚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业工作内涵式开展 (7)
(三)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8)
四、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9)
(一)总体趋势分析 (9)
(二)就业流向趋势分析 (9)
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0)
(一)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 (10)
(二)以推行学校综合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附件: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统计情况 (12)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一直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长期以来,重庆大学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去推进。

经过多年探索,重庆大学确定了“满足需求,全程服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以“强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指导”为两大基石,抓住市场开拓、信息建设、就业服务、日常管理四个重点,结合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稳定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切实履行了为国家和地方建设事业提供人才支撑的社会责任。

2014年,重庆大学先后获得教育部“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的荣誉称号。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
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有11171人,其中博士毕业研究生422人,硕士毕业研究生3600人,本科毕业生7149人。

截止2014年11月30日,2014届毕业生已就业总人数为10703人,全校总体就业率为95.81%,其中,本科生已就业人数6791人,就业率为94.99%;研究生已就业人数3912人,就业率为97.27%。

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就业基本情况见表1。

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见附件。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重庆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中,到党政机关的占0.52%,到事业单位的占2.79%,升学的占23.43%,到企业的占54.26%;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中,到党政机关的占1.91%,到事业单位的占34.81%,到企业的占50.15%。

其他占比详见表2。

表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统计表(截止:2014年11月30日)Array(三)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在201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中,到制造业就业的本科生占23.74%,研究生占19.58%;到建筑业就业的本科生占23.36%,研究生占4.85%;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的本科生占10.09%,研究生占6.31%;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本科生占8.84%,研究生占7.18%;到房地产
业的本科生占6.26%,研究生占5.11%,其他分布详见表3。

表3 签约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分布统计表(截止:2014年11月30日)
(四)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在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中,到重庆就业的本科生占19.40%,研究生占36.77%;到四川就业的本科生占10.57%,研究生占13.53%;到广东就业的本科生占7.89%,研究生占8.16%,其他详见表4。

表4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分布统计表(截止:2014年11月30日)
二、就业状况相关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研究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重庆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对2014届毕业生毕业时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

(一)就业满意度1统计
据本次调查,2014届毕业生所签约工作的就业满意度较高,满意率达到98.11%,其中“非常满意”占13.18%。

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较高,满意率达到96.29%,其中“非常满意”占22.65%。

对来校招聘的860家用人单位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招聘服务的整体满意率为99.22%,其中“非常满意”达到44.71%;对于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率为99.3%,其中“非常满意”达到30.20%;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超过90%,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等优良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青睐。

(二)就业过程分析
1.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据本次调查,2014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有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80.27%)、校园海报(43.12%)、就业官方微博(10.87%)等,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就业官方微博等校内就业信息平台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

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数据比例见图1。

图1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分析(本调查为多选项)
1就业满意度:由被调查的2014届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值如下:非常满意(100);比较满意(75);一般满意(50);较不满意(25);非常不满意(0)。

就业满意度计算公式=满意度对应等级赋值/100*100%。

2.毕业生获取的就业服务指导及有效性分析
据本次调查,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的就业服务指导主要有“校园招聘会组织”(82.78%)、“网络招聘信息发布”(73.81%)等,具体就业服务指导详见图2。

图2毕业生是否接受过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指导类型(本调查为多选项)
在毕业生所接受过的就业服务指导类型有效性调查中,有效性较高的有
“校园招聘会组织”(82.29%)”、“网络招聘信息发布(79.13%)”、“求职技巧辅导(78.22%)”等,具体毕业生认为较为有效的就业服务指导类型见图3。

图3毕业生认为较为有效的就业服务指导类型(本调查为多选项)
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及举措
(一)规范管理,逐步搭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今年7月,重庆大学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立了正处级建制的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统筹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就业中心下设综合管理及就业指导科、市场拓展科、信息管理科,校级就业工作人员编制14人。

学校大力提倡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生自主发展,鼓励和发动学生参与到就业服务、就业宣传、校园招聘、就业指导工作来。

2014年,招募了就业助管20余人、就业社团成员200余人、班级就业委员300余人,500多名学生骨干成为全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在就业服务、就业过程管理、就业指导及就业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重庆大学在就业工作中提出,以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为两大基础,构建以就业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和就业指导品牌化、专业化为具体要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坚持品牌化思路,促进就业指导内涵式发展。

201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管理》等三门就业创业课程覆盖学生6000余人,教学效果良好;打造“职通讲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菜单式就业指导活动第二课堂品牌,参与人次达3000余人,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站,截止目前,就业信息网站注册的用人单位达到7952家,2014年,共发布招聘信息4.6万条,提供有效岗位5万余个。

三是推行“大型双选会”、“组团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相结合的市场建设模式。

2014年,来校招聘的企业数达到1000多家,召开专场招聘会、组团招聘会800余场,召开春、秋两季大型双选会,充足的信息推送和校园招聘会的组织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坚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业工作内涵式开展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

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建立了以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根本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联动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务处、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党委学生
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大学科技园办公室等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一是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创新团队、创新实践班等方式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开设《创业基础》系列课程,邀请季小军、杨石头、唐骏等知名人士到校开展重庆大学“树声前锋杯”创新创业辅导。

二是举办“树声前锋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英创业计划大赛、亚洲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国内国际创业赛事。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重庆大学获特等奖,在西部总分排名第二;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我校取得了1金2银3铜的成绩,《五彩石公益创业项目》荣获公益创业赛金奖。

三是构建了国家-学校-学院多层次科研训练计划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2014年10月,重庆大学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依托我校国家科技园成熟的工商、税务、财政平台,出台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系列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创业咨询和服务。

通过近几年探索,重庆大学逐步形成了多部门紧密协作、集“课程讲座-大赛活动-基金资助-基地孵化”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落实国家就业项目中,重庆大学通过政策解读讲座、基层就业训练营、颁发“奉献奖”等举措,鼓励毕业生参与特岗教师、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扎根基层,奉献西部。

第一,主动与各省市委组织部沟通和联系,积极推荐毕业生;第二,在就业信息网中单独设置“基层就业栏目”全面汇总基层项目报考信息集中发布;第三,举办基层就业训练营4期,覆盖1600名学生,免费为毕业生提供公职类报考培训;第四,通过设立“奉献奖”激励学生到基层就业,每年召开专门的基层就业欢送会。

近三年,我校进入各省村官和选调生项目的毕业生近300人,每年向重庆、四川等西部省区输送大批毕业生,为西部大开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同时,重庆大学通过征兵宣传栏、国防讲座、身边典型事例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给予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各项减免优惠政策,将征兵工作纳入学院年终考评。

四、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一)总体趋势分析
近年来,重庆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左右,主要就业流向为国有企业和读研;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左右,主要流向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等。

总体上说,重庆大学毕业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就业。

其中就业率较高的学院有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100.00%)、航空航天学院(100.00%)、通信工程学院(99.70%)、建筑城规学院(99.05%)、物理学院(99.04%)等。

读研率较高的学院有生命科学学院(42.31%)、航空航天学院(33.90%)、光电工程学院(30.60%)、生物工程学院(30.10%)等,读研率均达到30%以上。

整体上,文理科的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比例相对较高。

出国出境率较高的学院有建筑城规学院(14.76%)、外国语学院(13.84%)、数学与统计学院(11.02%)等,涉及建筑、经济、外语、数学、统计等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更多选择出国深造。

(二)就业流向趋势分析
重庆大学本科毕业生流向主要是企业就业和读研。

在企业就业方面,行业流向主要为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材料加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建筑业主要分布在建筑工程公司、地产公司等领域。

在读研流向方面,2014届本科生中读研学生1675人,读研率为23.43%,进入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深造的人数总体上与2013届持平。

在毕业研究生中,有49.60%毕业研究生进入企业工作。

其中,进入企业的毕业生中,36.54%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就业,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家电网、东风汽车集团、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国有四大银行等;53.83%毕业研究生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就业。

另外,有13.28%的毕业研究生进入高校工作。

近几年进入高校工作的博士研究生人数略有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型且有竞争力的企业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明显增加,分流了传统上选择高校就业的博士毕业生。

地域流向以川渝(重庆、四川)地区居多;此外,北京、上海、广东、江浙(江苏、浙江)和两湖(湖北、湖南)地带也属于热门就业地区。

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
专业就业情况是我校本科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重庆大学在2014年本科招生计划编制工作中,针对当年就业情况不理想、未来行业发展不景气的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计划调减,部分专业减幅达到2013年的20%,个别专业累计减幅已超过20%以上,充分地发挥就业与招生的联动效应。

针对研究生,学校出台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将就业质量作为招生数量的重要依据。

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坚持以培养质量绩效为核心,并结合人才培养资源与能力实施研究生招生指标的优化配置与调控,逐渐形成招生指标的优化配置与竞争机制。

(二)以推行学校综合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大学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教育部的部署,全面规划、有序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学校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核心,紧紧围绕“培养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继续加强弘深学院建设,深化工程类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成立博雅学院,实施基础文科类研究型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成立“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引进国际先进的COOP(合作教育)工程教育模式,促进我校工程教育改革;开办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试验班,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在动力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开展1-2年的大类培养。

学校还根据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重点行业发展确定人才培养需求,围绕行业产业链组建行业研究生班,培养既熟悉行业全产业链过程、又精通专门技术与管理领域、适应且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领军型人才。

2014年,学校以协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发挥我校牵头成立的“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深入推进与协同企业长安汽车公司实施“需求导向、开放实践”的“3+1”合作人才培养,成为“2011计划”的一大亮点;同时,还加强与中国广核集团、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协同培养;与4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国际交换联合培养,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高校就业工作责任重大,影响深远。

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形势,重庆大学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打造专业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稳定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附件:重庆大学2014届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统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