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在作文训练中的地位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在作文训练中的地位和培养
老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常说,要把身边的事物真实地、细致地写下来。
可见,要能把身边的事真实、细致地写下来,必然要对身边的事和物作细致的观察、了解,掌握其特点,性质,才能做到这一点,否则,就会对身边的事和物写得杂乱无章,缺乏真实感、细致。
由此,我们知道,观察在作文训练中是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个缺少不了的环节。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猫的作文来说,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观察猫的外部特征、内部习性,学生就会有可能把猫写成一种怪物,表现不出猫的本质特征来,也就缺乏真实性了,让读者弄了个糊里糊涂。
但是,如果作文之前,能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对猫作个详细地观察了解,学生就可以对猫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详尽地写下来,做到形象逼真。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能吸引人,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做,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以得到不断提高,更能突出观察在作文训练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既然观察在作文训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就要求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针对小学生来说更要求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在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小学作文训练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培养观察兴趣,激发观察欲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任何事情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观察也一样,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缺乏兴趣这位老师,不可能进行深入的观察,更不用说能持久了。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其欲望,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通过多种层次,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1.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等具体指导学生开展直观素描性观察。
直观的观察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观察,观察对象是相对静止的简单事物,要求学生运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对直观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感知。
好像事物的外形、颜色、味道等初步的认识,达到对事物的初步了解。
例如让学生观察岭南佳果--荔枝,让学生观察成熟了的和未成熟的荔枝,说出它们在外表上和味道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就会说出成熟的荔枝大而圆,颜色较红,味道甜而鲜美;相反,不成熟的荔枝较小,颜色青绿,味道酸、涩。
这样学生心中有了很好的了解,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乱来了。
2.平时多组织学生观察比赛,提高观察兴趣和观察的细致性。
可以叫学生就身边发生的事进行观察比赛,看哪些学生观察的细致,然后写成观察日记。
例如,有一次我校进行一次义务劳动,我就叫学生抓住这个劳动场面,要求学生先集中观察,再进行细致、迅速、准确地观察,然后写成小记,再对写得好的、观察细致的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做可以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内心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对写作文有一定的帮助。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身边的事和物,这也是调动学生观察积极性,提高观察能力的又一手段。
很多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并无感情而言。
但如果能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通过各人的大脑活动,各种感情色彩也就无限地自然流露出来了。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产生的情感又不尽相同。
例如同是对夜空中的月亮,有的学生可能产生万家团圆,大家齐欢庆的美好场面,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那种低落、思乡的情绪。
又如同是自然现象的一种,有的学生会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有的学生又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安、不乐的情怀。
为了培养学生在这方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常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之中去,去欣赏、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观察繁花秀木,去体验人间的苦与乐,很好地陶冶学生情趣,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二、教给观察方法、提高观察效果。
学生光有观察的兴趣和欲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不能完成用来提高作文训练水平。
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有这个必要了。
没有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对事物千遍一律,乱了套,没有针对性,实效性,观察的作用不大。
因此,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可以这样来指导训练学生观察:
1.进行比较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可以了解各种事物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形象逼真地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
在缤纷世间的万物中,只有能通过比较,才能抓住各自的本质特征,才可以有的放矢,免去了许多徒劳的功夫。
例如在写《小公鸡》作文训练时,可以光指导学生把小公鸡和小鸭子进行比较。
小公鸡的身子较小较圆,浑身米黄的绒毛,小脚爪开叉的,嘴巴尖尖的。
小鸭子的外形较扁,呈椭圆形,小脚爪有蹼,嘴巴扁扁的。
还有生活习性不同,小公鸡可以在草丛中捉小虫,小鸭子却可以在水中游泳,捉小鱼吃等等。
通过外形、生活习性等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掌握其特点,写起作文来也就生动逼真了。
2.抓住事物特征观察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各显风姿,除了通过比较来进行准确的表达以外,还应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写起作文来才能心有成竹,不杂乱无章。
例如在教以写春天为题的习作中,我告诉学生要抓住春天的特点来进行观察。
好像大自然赋于春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周围的景物、气息等有什么特点?她与夏天、秋天、乃至冬天有什么不同?春天的人们在忙些什么?万物又在忙些什么?这样指导学生去观察,既能让学生写出春天的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能写出春天是万物复苏、播种的季节,突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的辛勤劳作,写出了自然美和人的心灵美。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写作水平。
3.要带着感情观察
这是观察的更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待事物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喜怒哀乐都要服从文章的主题需要。
这样学生对事物产生感情,写出来的
文章才富于感情。
例如,有一次我们学校在搞一次“六•一”文艺节目表演,表演舞台设在露天的操场上。
当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节目推向高潮的时候,突然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来,师生们和小演员们个个淋得像落汤鸡,都纷纷咒骂起可恶的天气来。
我觉得这时正是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的大好时机,于是启发学生说:“大家说今天开不开心啊?”又问:“今天的天气好不好啊?”学生异口同声说今天玩得很开心,可是天气太坏了。
我就说:“站在我们表演节目来说这天气是很坏,可是对农民来说今天可是下了一场及时雨呀。
这么久没下一场雨,农民的水稻正在抽穗,没这场雨可不行呀。
同学们听后都觉得有道理,情绪马上转变过来。
通过了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观察情绪、细心体会个中滋味,收到了显著效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感情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坚持不懈、培养观察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做到坚持做某一件事,都有喜新厌旧的不良习惯。
所以,除了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逐步培养观察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观察习惯。
1.提倡写观察日记。
告诉学生把日常生活周围观察到的事写下来,不论长短,贵在坚持,只要能选择一天中某件事,某个侧面的观察记下来便可以了。
这样,学生经常写些反映日常生活的小事,既可以练笔,又可以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同学们都乐意写。
2.开展较大型的观察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提高观察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恒心和耐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除此之外,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还要经常检查,通过评比等形式,使学生的观察有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增浓了许多,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提高作文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平时进行作文训练教学一定要从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和观察方法着手,提高观察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