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选择题
1.右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
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
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根源是( )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
C.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
2.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
着一种顺向关系”。
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
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的关系
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
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3.马丁·路德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教皇和教会没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信仰即可得救。
教
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等。
这些主张( )
A.沉重打击了基督教会势力
B.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表达了民主政治的理念
4.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
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
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5.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7.《德国史纲》中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
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
”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主要是指( )
A.摆脱宗教信仰走向科学的时代
B.摒弃天主教教义建立新宗教的时代
C.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时代
D.摒弃教会束缚实现信仰自由的时代
9.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10.右图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的加尔文,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11.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
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宁愿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C.“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D.“宁愿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12.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
”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
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
材料二宗教改革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各教派逐渐接受和履行宗教的宽容……就直接遗产而言,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这些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
从这个意义来讲,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的特点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守仁《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
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
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
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根源是( )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
C.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
解析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从而产生题干中对世界地理的错误认识,故选A项。
B、C、D三项都不是“根源”,均排除。
答案A
2.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
着一种顺向关系”。
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
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的关系
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
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借助了世俗统治者的力量,故A项正确。
文艺复兴不涉及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B项;理
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排除C项;强调人的伟大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故排除D项。
答案A
3.马丁·路德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教皇和教会没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信仰即可得救。
教
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等。
这些主张( )
A.沉重打击了基督教会势力
B.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表达了民主政治的理念
解析材料的关键是提高《圣经》的地位和民族独立性,贬低教皇和教会的地位,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要求,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教会是指天主教会,故A项表述错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有共同点,但是是在不同领域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故排除D项。
答案C
4.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解析根据“母亲们”“孩子们”“贩夫走卒”,可知马丁·路德要将《圣经》翻译得人人都能阅读和理解,故A项正确。
德意志此时还未统一,故排除B项;C项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排除;马丁·路德作为一个神职人员,不可能摆脱神学束缚,故排除D项。
答案A
5.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解析“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强调的是信仰自由,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马丁·路德与教皇的主要分歧在于信仰的自主权,两者都信仰宗教、都信奉《圣经》、都信仰上帝,排除B、D 两项,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C
7.《德国史纲》中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
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
”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信仰即可得救,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
罗马
教会神权、神职人员权威、宗教礼仪程序的改变均是“因信称义”的结果,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
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主要是指( )
A.摆脱宗教信仰走向科学的时代
B.摒弃天主教教义建立新宗教的时代
C.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时代
D.摒弃教会束缚实现信仰自由的时代
答案C
9.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工商界中,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都是受到“新教”影响的人。
这与加尔文教所宣传的“先定论”鼓励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有关。
“先定论”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求,被更多的资产阶级人士所接受,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右图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的加尔文,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解析加尔文将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归结为上帝的预先安排,这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故其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
答案D
11.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
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宁愿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C.“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D.“宁愿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解析“吃得好”反映的是新教徒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说明新教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睡得香”则是指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
答案A
12.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
”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
解析本题以宗教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
根据“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
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
材料二宗教改革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各教派逐渐接受和履行宗教的宽容……就直接遗产而言,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这些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
从这个意义来讲,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的特点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参考答案(1)原因:德国分裂;德国受罗马教廷剥削最重;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意识的增强。
(2)特点:实行宗教宽容;出现大量地方性宗教;世俗统治者控制教会。
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
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等。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强调人的信仰的自由;敢于挑战正统(或具有叛逆的思想),敢于批判权威;促使社会的主流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