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课程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S课程知识点
MIS课程重点
第⼀章基本概念
系统的特性、信息的概念、管理系统、MIS的概念(⼈机系统)、MIS的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
1、关于管理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只有⽤计算机后才能产⽣管理信息
B 管理信息是管理数据加⼯的结果
C. 管理信息都是为⾼层领导提供决策⽀持的
D. 管理信息没有时间性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 B )。

A.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B.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总和
C.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D.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
3、不同数据资料中包含的信息量可能差别很⼤,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
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

4、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加⼯处理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第⼆章技术基础
计算机的系统观、计算机软硬件构成、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模型、基本关系数据库理论、E-R图转化为数据模型、计算机⽹络的主要分类
1、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软件。

2、E-R图的全称是实体关系图。

3、按照距离位置的远近可以将计算机⽹络分类为LAN,WAN和 MAN。

4、信息系统中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状模型和⾯向对象模型。

第三章开发⽅法
系统开发具备的基本条件、开发策略、开发⽅式、合作伙伴的选择、各种开发⽅法(SDLC/SSA&D⽅法、原型法、⾯向对象⽅法、CASE⽅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使⽤范围、结构化开发⽅法每阶段任务和成果
1、在各种系统开发⽅法中,系统重⽤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法是( B )。

A. 原型法
B. 结构化系统开发⽅法
C. ⾯向对象的的⽅法
D. 增长法
2、系统开发的主要⽅法有⽣命周期法、原型化⽅法、计算机辅助软件⼯程⽅法和( D )A.⾃顶向下法 B. 由底向上法C.模块法案 D. ⾯向对象⽅法
3、在⽣命周期法中,( A )阶段是对原系统进⾏详细调查,进⾏数据分析和功能,
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并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维护
4、结构化⽣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是(A)
A. 系统开发周期长
B.缺乏标准、规范
C. ⽤户参与程度低
D.主要⼯作集中在实施阶段
5、开发MIS有两种策略,其中⼀种是“⾃下⽽上”策略。

它的特点是( B )。

A.周期长,但统⼀规划,功能完善 B. 见效快,缺乏统⼀规划
C. 见效快,功能完善
D. 周期长,缺乏统⼀规划
6、⼀个企业在计算机管理应⽤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它开始摆脱各下属单位⾃⾏开发信
息不共享的混乱局⾯,⽽进⼊以整个企业进⾏统筹规划,并开始向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就说明该企业进⼊了诺兰阶段模型的( A )。

A. 第三阶段(控制)
B. 第四阶段(集成)
C.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D. 第六阶段(成熟)
7、常⽤的系统开发⽅式主要有四种,它们是⾃⾏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包和( C )。

A.个⼈承包
B.计算机公司承包
C.合作开发
D.引进国外软件
第四章系统规划
NOLAN模型,系统规划的内容和作⽤,BSP基本思想、规划过程和⼯具,CSF思想、过程、⼯具,BPR,可⾏性研究的内容和结论,
1、可⾏性研究主要涉及到哪些⽅⾯( D )。

A. 技术⽅⾯
B. 经济⽅⾯
C. 组织管理⽅⾯
D. 以上皆是
2、可⾏性分析的⽬的是( B )。

A. 进⾏系统的详细调查
B. 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性
C. 定义⽤户的信息需求
D. 查明现⾏系统存在的问题
3、U/C矩阵的作⽤⼀是划分⼦系统,⼆是确定数据资源的分布情况。

4、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划分:初装、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5、系统开发的参加者有: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管理⼈员。

第五章系统分析——做什么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系统分析的⼀般步骤,详细调查的内容,组织机构图、业务功能⼀览表、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TFD的画法,数据分析的任务,DFD的画法以及数据
流程的分层表⽰⽅法,数据字典的建⽴和作⽤,U/C矩阵的建⽴、检验和作⽤,描述处理逻辑的⼯具,逻辑模型及其内容
1、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是指独⽴于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是( D )。

A. 输⼊的单据
B. 输出的报表
C. 本系统的部门
D. 另⼀个信息系统
2、数据流程图描述的内容是( B )
A、数据来源、数据流向、处理过程和数据结构
B、数据来源、数据流向、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
C、数据结构、数据流向、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
D、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
3、在⽣命周期法中,( A )阶段是对原系统进⾏详细调查,进⾏数据分析和功能,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并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 系统维护
4、数据字典定义和说明的是( D )。

A. 数据流程图上的数据流
B. 数据流程图上的数据存储
C. 数据流程图上的处理功能
D. 数据流程图上的每个成分
5、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具是( C )。

A. 控制结构图
B. 事物流程图
C. 数据流程图
D. 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分析阶段确定的是逻辑模型。

7、系统开发应⾸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

8、业务流程图就是⽤⼀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换句话说,它就是⼀“本”⽤图形⽅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账”。

第六章系统设计——怎么做
结构化设计思想,功能结构图、信息系统流程图、代码设计原则、⽅法、种类及校验⽅法,数据库设计,输⼊输出设计的内容和评价,处理流程设计的⽅法(IPO,控制流程图,问题分析图,过程设计语⾔),物理模型
1、模块内部凝聚程度最⾼的是( A )。

A. 功能聚合
B. 逻辑聚合
C. 数据聚合
D. 时间聚合
2、模块之间模块化程度最好的耦合是数据耦合。

3、将代码对象名或缩写符号作为代码的⼀部分PZBH表⽰凭证编号,TV-C-29表⽰29⼨彩⾊电视。

此种编码属于:(C )。

A. 顺序码
B. 区间码
C. 助记码
D. 密码
4、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是( A )。

A. 数据流程图
B. PAD图
C. N--S图
D. 系统总体设计
5、系统设计阶段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6、代码设计原则:惟⼀性、标准化和通⽤性、可扩充性、短⼩精⼲。

7、在进⾏系统设计的输⼊/输出设计时,应该先做输出再做输⼊。

8、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说明书。

9、程序设计的⽬标有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第七章系统实施
程序设计的⽬标、程序测试的主要⽬的(发现改正错误),程序测试的⽤例(正确,错误,边缘),系统转换的基本条件和转换⽅式及它们的优缺点适⽤范围(直接,试点,逐步)
1、新系统取代旧系统,风险较⼤的转换⽅法是( D )。

A. 平⾏转换
B. 导航转换
C. 逐步转换
D. 直接转换
2、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是( A )。

A. 系统实施
B. 系统设计
C. 系统测试
D. 系统维护
3、系统测试的对象是( D )。

A. 数据⽂件
B. 源程序
C. 全部⽂档
D. 整个系统
4、为保证输⼊代码的正确性,通常在设计代码时设置(A )
A. 校验位
B. 标志位
C. 冗余位
D. 标准位
5、新系统投⼊运⾏后,原系统仍有⼀段时间与之并⾏⼯作,称为( C )。

A. 跟踪调试
B. 跟踪检验
C. 并⾏转换
D. 直接转换
6、程序调试时,测试数据除采⽤正常数据外,还应编造⼀些_边缘数据_数据和错误数据
以考验程序。

7、系统动态测试常采⽤⽩盒法和⿊盒法。

8、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编写程序,进⾏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作。

9、系统测试的⽬的是发现错误,并改正数据。

第⼋章系统运⾏和维护
MIS维护的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和机器与设备的维护)、评价指标
1、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包括程序的维护、机器和设备的维护、数据库 ( 数据⽂件 ) 的维护、代码的维护四个⽅⾯。

第九章
电⼦商务EDI,DSS定义及解决问题,ERP基本概念
1、EDI的全称是电⼦数据交换技术。

2、DSS的全称是决策⽀持系统。

DSS主要解决的是⾮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

3、ERP的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

三、简答题:
说明U/C矩阵的产⽣和适⽤P108
U/C矩阵是⼀张表格,它的左边第⼀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第⼀⾏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

表中的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

如果在某功能中建⽴了⼀个数据类,则在该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上字母“C”;如果完成某功能要应⽤⼀个数据类,则在交叉处填写字母“U”。

1、简述U-C矩阵的建⽴过程及作⽤。

答:建⽴过程:
将数据类作为列,功能(或过程)作为⾏,功能与数据类交叉点上的符号C表⽰这类数据由相应的功能产⽣,交叉点上的U表⽰这类功能使⽤相应的数据类,空着不填的表⽰功能与数据⽆关。

建⽴U/C矩阵时,要先逐个确定功能和数据类,然后填上功能/数据之间的关系。

作⽤:①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发现调研⼯作的疏漏和错误。

②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③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得到⼦系统的划分。

④通过⼦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

P21
答: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般分为4个层次:
(1).事务数据处理系统
(2).操作控制系统
(3).管理控制系统
(4).战略计划系统
MIS开发⽅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法
(⼆)原型法
(三)⾯向对象开发⽅法
(四)计算机辅助软件⼯程
各种⽅法的差异:
结构化系统开发⽅法:
是经典的开发⽅法;强调从系统出发,⾃顶向下、逐步求精地开发系统;开发过程规范,思路清楚;体思路上⽐较保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原型法:强调开发⽅与⽤户的交流;以变应变的思路,从动态的⾓度看待系统变化;通常与结构化法结合使⽤。

⾯向对象的⽅法:从系统的基本构成⼊⼿,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需要与其他⽅法相结合(不能涉⾜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CASE:全⾯⽀持系统开发过程(除系统调查)
⾃动化(正确的说是半⾃动化)的系统开发⽅法
3、简述原型法开发⽅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开发过程、适⽤范围
答:基本思想:
快速原型法是在初步了解⽤户需求之后,利⽤强⼤的开发⼯具迅速地建⽴⼀个系统原型。

然后通过这个原型与⽤户进⾏交流,了解⽤户更详细的需求,并不断的改进这个原型,最终完成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作。

优点:
1)使⽤软件⼯具,效率⾼
2)加强⽤户参与,提⾼⽤户满意程度
3)开发周期短
缺点:
1)缺乏全⾯、系统的开发观点
2)要求管理基础⼯作完整、准确
3)导致⼈们认为最终系统将很快产⽣
4)没有给出系统操作条件的说明
开发过程:
1.确定⽤户的基本需求
2.开发初始原型系统
3.对原型进⾏评价
4.修正和改进原型系统
适⽤范围:
⼩型系统
需求不确定和解决⽅案不明确的系统的开发(如决策⽀持系统)。

适⽤于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最终⽤户界⾯(⽤户接⼝)。

适⽤于⽤户事先说不清具体要求,或者虽然说明了要求,开发者却把握不准的系统。

4、简述结构化⽣命周期法开发⽅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

适⽤范围和特点、开发过程P68
答:基本思想:
结构化的⽣命周期法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看作是⼀个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与评价五个阶段的⽣命周期,强调严格区分⼯作阶段和⼯作⽂档的标准化。

⽤系统⼯程的思想和⼯程化的⽅法,按⽤户⾄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顶向下地对系统进⾏分析与设计
优点:强调开发整体性、全局性,分析设计注重整体优化;开发过程规范,严格区分⼯作阶段
缺点:开发周期长、灵活性差、沟通少(仅开始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
1)系统规划阶段:
任务:对企业的环境、⽬标、现⾏系统的状况进⾏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分析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案,
从技术和经济⾓度对⽅案进⾏可⾏性分析,写出可⾏性分析报告,提交⽤户批准后,将系统建议⽅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开发任务书,进⼊系统分析阶段。

成果:项⽬开发计划书、可⾏性研究报告、可⾏性评审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任务:对现⾏系统进⾏详细调查包括①组织机构功能分析②管理业务流程分析③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④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建⽴新系统逻辑模型;形成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报告,并提交⽤户讨论审核,然后转⼊系统设计阶段。

成果:系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⑴组织结构、⽬的及任务⑵全部数据流程图及业务流程图⑶全部数据字典⑷新系统的功能结构⑸新系统拟采⽤的管理⽅法和模型
3)系统设计阶段:
任务:在系统分析⼯作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报告为依据,进⾏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包括①代码设计②数据库/⽂件设计③输
⼊/输出设计④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与此同时,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购置有关设备,并且安装调试。

最终给出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设计报告,提交⽤户讨论审核。

批准确认后,转⼊系统实施阶段。

成果:综合性的系统设计报告(概要设计说明书、程序流程图、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
4)系统实施阶段:
任务: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现包括: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单调、分调、总调);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员培训;数据准备和初始化;系统调试与转化,最后投⼊试运⾏并且进⾏完善性维护。

成果:性能测试报告、测试计划书、⽤户⼿册、系统操作说明、系统实施说明等5)系统运⾏与维护阶段:
任务:系统的⽇常运⾏管理与维护;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开发项⽬的监理审计;系统修改、维护或者局部调整。

成果:系统评价报告、软件问题报告、软件修改报告
适⽤范围:⼤型系统、复杂系统。

开发过程:
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是从整个业务的⾓度出发确定系统的优先级,进⾏可⾏性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 主要活动包括详细调查和需求分析。

其范围是列⼊开发计划的单个信息系统开发项⽬。

⽬的是分析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定义业务需求。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的是设计⼀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案以满⾜⽤户的业务需求。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括⼈机界⾯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运⾏。

如⽤户⼿册等。

包括的活动有编程、测试、⽤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的切换等。

系统运⾏与维护阶段: ⽬的是对系统进⾏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

特点:1⾃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2⽤户⾄上
3深⼊调查研究
4严格区分⼯作阶段
5充分预料可能发⽣的变化
6开发过程⼯程化
5、简述系统转换的基本条件、各种转换⽅式的优缺点和适⽤范围。

答:基本条件:
1)系统设备:系统实施前购置、安装、调试完毕。

2)系统⼈员:系统转换前配齐并参与各管理岗位⼯作。

3)系统数据:系统转换所需各种数据按照要求各式输⼊到系统之中。

4)系统⽂件资料:⽤户⼿册、系统操作规程、系统结构与性能介绍⼿册。

系统转换⽅式:
1)直接转换法优缺点:转换⽅式费⽤低,⽅法简单,但风险⼤。

适⽤范围:适合于
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的⼩型简单系统。

或者当新系统⽐较成熟时采⽤。

2)并⾏转换法优缺点:有利于减轻管理⼈员⼼理压⼒,安全性较好,保障了业务⼯
作的平稳过渡;但费⽤⾼,⽽且业务⼈员的⼯作负担⽐较重,两个系统的数据⼀般不具备可⽐性。

适⽤范围: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3)分段转换法优缺点:优缺点:⼼理、安全性较好,但费⽤⾼。

适⽤范围:可以根
据业务流程和⼦系统投⼊的风险⼤⼩,将各⼦系统逐步投⼊运⾏,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型复杂系统。

⼀般多采
⽤这种⽅式进⾏系统转换。

6、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及系统的评价指标。

答:主要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和机器、设备的维护评价指标:1)系统性能指标包括完整性、正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适应性、保密性、响应时间、⽂档的完备性;
2)直接经济效益指标包括⼀次性投资、系统运⾏费⽤、系统运⾏后
增加的效益;
3)间接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管理体制进⼀步合理化、管理⽅法的科学
化、管理基础数据规范化、管理的效率、企业的形象等。

7、BSP是什么⽅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在哪个阶段?简述这种⽅法的实施步骤。

答:企业系统计划法系统规划阶段
实施步骤:准备⼯作初步调研定义业务过程业务过程重组定义数据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系统开发顺序核准信息系统规划8、为什么要进⾏可⾏性分析,可⾏性分析的结论有哪⼏种?
答:1)确定项⽬开发的依据
2)划定下阶段⼯作范围、编制⼯作计划、协调各部门活动的依据
3)分配资源的依据
4)系统开发的准则
可⾏性分析的结论⼀般分三种:结论⼀是条件成熟,可⽴即执⾏;结论⼆是延期执⾏;结论三是不可执⾏。

9、⾯向对象的开发⽅法
基本思想: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开发过程: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对系统将要⾯临的具体管理问题以及⽤户对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调查研究,即先弄清
要⼲什么的问题。

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在繁杂的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为、结构、属性、⽅法等。

⼀般称之为⾯向对象的分析,即OOA。

3整理问题:
对分析的结果作进⼀步的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他们确定下来。

⼀般称之为⾯向对象的设计,即OOD。

4程序实现:
⽤⾯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将上⼀步整理的范式直接映射(即直接⽤程序设计语⾔来取代)为应⽤软件。

⼀般称之为⾯向对象的程序,即OOP。

优点:更好的模拟现实世界、系统可重⽤性好、系统可修改性和可靠性好、可利⽤现有的资源和⼯具、开发周期短,费⽤少。

缺点:缺乏整体分析,需要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法相配合
适⽤范围:是⽬前系统开发及程序设计的重要技术和发展⽅向。

特点:从系统的基本构成⼊⼿,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需要与其他⽅法相结合(不能涉⾜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程法:
特点:解决了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动⽣成各种软件⽂档,提⾼软件质量和重⽤性,加快开发速度,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简单
适⽤范围:必须结合具体开发⽅法适⽤。

基本思想:CASE是⼀套⽅法和⼯具,可使系统开发商规定的应⽤规则,并由计算机⾃动⽣成合适的计算机程序。

10、系统的定义和特性。

答:定义:由处于⼀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若⼲部分结合⽽成并为达到整体⽬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层次性⽬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特性:(1)整体性(2)层次性(3)⽬的性(4)相关性(5)环境适应性
11、系统的开发⽅式:
(⼀)⾃⾏开发
⾃⾏开发⽅式是指依靠本单位的技术⼒量开发系统。

这种⽅式要求本单位要具有熟练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量,需要有⼀⽀计算机程序设计队伍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员。

优点:锻炼本企业开发队伍、系统维护⽅便
缺点:系统开发周期较长、不易开发出⾼⽔平的MIS
适⽤:有较强MIS技术⼒量的组织。

(⼤学、研究所、⾼科技公司)
(⼆)委托开发
委托开发⽅式是将信息系统的开发委托科研院所或软件公司来完成。

优点: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平⾼
缺点:、费⽤⾼(⼩型MIS需要⼏万,⼤型MIS需要⼏⼗甚⾄上千万);系统维护⿇烦;不利本企业⼈才培养。

适⽤:MIS技术⼒量较弱,但资⾦充⾜的单位。

(三)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式是介于独⽴开发和委托开发之间的⼀种开发⽅式。

它是由本单位和软件公司(或科研院所)共同组织开发⼒量,共同进⾏开发⼯作。

要求本单位要有部分技术
⼒量参与分析和设计,参与程序设计和调试,参与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调试。

优点:相对委托开发节约资⾦;有利于本企业⼈才培养;有利于开发出⾼⽔平和适⽤性强的系统;有利于系统维护。

缺点:合作中容易出现沟通问题、适⽤⾯较⼴
(四)购(租)⽤软件包
购(租)⽤软件包是指通过对软件市场的调查,购(租)适合本单位管理业务活动软件包。

如果本单位的系统分析和设计⼒量极缺,⽽要求系统投⼊使⽤的时间⼜很紧迫,可以采⽤此种⽅式。

应⽤软件包是指预先编制好的、能完成⼀定功能的、供出售或出租的成套软件系统。

四种开发⽅式的⽐较:
12、DSS的全称和作⽤。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决策⽀持系统帮助管理⼈员进⾏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

13、可⾏性分析报告P119
可⾏性分析的结果要⽤可⾏性分析报告的形式编写出来,内容包括:(1)系统简述(2)项⽬的⽬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可⾏性的结论
14、数据流程图的特性。

P140
抽象性:在数据流程图中具体的组织机构、⼯作场所、⼈员、物质流等等都已去掉,只剩下数据的存储、流动、加⼯、使⽤的情况。

概括性:它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个总体。

⽽业务流程图只能孤⽴地分析各个业务,不能反映出各业务之间的数据关系。

15、系统测试的常⽤⽅法。

理论法:利⽤数学⽅法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法:通过运⾏,测试程序的正确性。

或者:
静态测试法(桌前检查、代码会审)
动态测试法(⿊盒法、⽩盒法)
⿊盒法:穷举数据,检查所有数据经过处理后所的结果是否正确。

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进⾏检查。

⽩盒法:覆盖路径,检查所有路径是否正确。

选择主要路径,如选择、循环路径检查。

16、系统测试的⽬的,⽤什么测试?
⽬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和不完善的地⽅,并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

1.⽤正常数据测试
2.⽤边缘数据测试
3.⽤错误数据测试
17、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向管理决策
2.⼈-机系统
3.综合性
4.管理⽅法和⼿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多学科交叉
形成的边缘学科
18、简述诺兰模型的主要内容。

P99
把计算机应⽤到⼀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诺兰总结了这⼀规律,于1973年⾸次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到1980年,诺兰进⼀步完善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下图所⽰的六个不同阶段。

初装:购置第⼀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程序
蔓延: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控制:⽆序发展,引起领导重视,对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统筹规划
集成:建⽴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数据管理:数据的集中利⽤,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成熟:能满⾜各管理层次的要求,从⽽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19、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法
原则:实⽤、先进、可靠、经济、集成和可扩展性(参考)
⽅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标集转移法 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0、模块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差别。

模块结构图由DFD转换⽽来。

本质区别:
DFD 着眼于--数据流反映系统--逻辑功能完成--“做什么”
结构图着眼于-- 控制反映系统--物理模型完成-- “怎么做”
总体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对DFD规定的功能,设计⼀套实现⽅案。

绘制控制图的过程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

21.解释数据字典。

P146
数据字典的含义
在新系统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进⼀步定义和描述所有数据的⼯具,包括对⼀切动态数据(数据流)和静态数据(数据存贮)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的说明,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具。

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
22、程序流程图、N-S图和PAD图都可以作为描述算法的⼯具,试对这三种⼯具进⾏⽐较。

P220
23、数据流程图的作⽤:
系统分析员⽤这种⼯具⾃顶向下分析系统信息流程;
可在图上画出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根据逻辑存储,进⼀步作数据分析,可向数据库设计过渡;
根据数据流向,定出存取⽅式;
对应⼀个处理过程,可⽤相应的程序语⾔来表达处理⽅法,向程序设计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