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
一、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二、思维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
概括的能动反映。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2.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三、思维的特征:本质特征、功能特征
1.思维的本质特征有: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内隐性
2.思维的功能特征有: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
四、思维在古希腊的发展
1.苏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知道自己不知、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2.柏拉图对理性思维的认识(用心灵的纯粹动力来思考)
3.亚里士多德对思维研究的贡献(重视经验认识)
五、中世纪思维西方
1.阿奎那的认知理论(认知分为三个等级:感觉的认知、理性的认知、信仰的认知)
2.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
3.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4.近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六、常见的思维的基本类型:
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1.形象性思维。
(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2.抽象性思维。
(指人们利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路)
根据思维的封闭或开放标准:
1.收敛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或辐轴型思维)
2.发散性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
1.常规性思维
2.创新性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
1.直觉性思维
2.逻辑性思维
七、创新的基本含义(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
现形式。
)
1.创新是一种超越
2.创新是一种独创力
3.创新是一种扩张力
4.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八、创新的主要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
创新的社会性:
1.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2.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3.创新具有竞争性。
九、创新的类型:领域划分: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人文创新创新的主体划分:个体
创新、团队创新
十、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表现为思维的活跃,它是在人的思
考中实现超越。
)
十一、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在思维中不断加入异质成分。
十二、创新思维的两种超越(重点掌握案例分析)
1.自身超越
A、超越思维的惯性、
B、超越思维的惰性(1.知足常乐、安逸现状,2.自以为是、盲目轻信,3.迷信权威、
跟随大流,4自认平庸、不思进取5利益驱动,只顾目前,不识泰山)
C、意志的超越
2.境界的超越
1.前提超越
2.逻辑超越
3.关系超越
十三、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论述题)
1.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
2.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
3.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创新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础
一、创新人才品格
1.强烈的好奇心
2.标新立异的胆魄、
3.坚强的意志力4勤奋而专注的工作5.独立和自信
二、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
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
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3.直觉、想象和灵感思维能力
三、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
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是一种互动互进地有机结合关系。
两者不可缺。
1.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创新品格,很难获得知识和见识,
也能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也难获得直觉、灵感和想象力。
核心技能的获得,需要良好的创新品格做支撑。
2.在掌握创新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
在寻求掌握核心技能的过程中,
经历了磨炼,使创新品格得到提升。
四、知识的分类:常规划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五、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约定俗成,自然形成的。
六、自然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行动指示功能
七、科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派生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术语、符号、图表等基本形式构成的。
八、术语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九、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但又是生活不可以缺少的智慧)
1.一种生存的智慧实践能力
2.实实在在的智慧
十、缄默认知的含义: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活动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帮助。
缄默认知具有超越功能。
斯腾伯格认为:善于运用缄默的人,有一种把缄默认知扩散泛化的技能。
第三章创新思维实践: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这种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问题的相关因素:
1.问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问题的认知主体。
2.问题是对事态的一种不满意
3.人在问题面前常常需要有所作为。
二、论题的定义: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的争辩。
论题的相关因素:
1.论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论题的认知主体。
2.论题往往是观念的反映。
3.论题主要是认知主体间的认同或者不认同的问题。
三、问题和论题之间的关系(论述题较多)
1.问题与论题的区别:
A 概念的重点不同,问题的重点在其对事态的不满,和期望事态之间的差异,表现为认知主体对事态的不满。
论题的重点在于该陈述表达了某种概念,是认知主体对所陈述观念的不同认可。
B 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问题会促使认知主体努力达到目标或期望。
论题是需要争辩和协商达到一致的认同。
3.问题和论题的关系
A 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
所有的论题都可以可作是问题,因为论题争辩的过程
也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B 问题和论题相互参透。
事实上问题中有争辩的论题,反过来论题中也有事实问题。
四、问题的分类
认知角度划分:界定明确的问题、未界定明确的问题
1.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记忆性问题,封闭性问题)
2.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五、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
休谟把问题分为: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
1.境况是一种和客观事实相关的条件综合,境况是现成的已有的客观条件。
2.价值观念是一种主观信念,这种信念表现为认知主体的偏好。
境况问题(有关客观物质世界的事实问题)
特征:1.它是客观基础上产生的问题2.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用新的境况来代替。
价值问题(观念问题)
特征:1.它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2.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证明更多依赖人的主观认同。
3.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六、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因为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七、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观念阶段、评价阶段
第四章创新思维方法
一、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早系统论述了思维方法。
他在(方法谈)中说了不同的思维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1.创新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路。
2.创新思维方法总是表现为对一般性思维方法的运用。
3.创新思维是给思维方法增加异质成分
三、创新思维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4.对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四、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1.能动性、
2.互补性、
3.层次性、(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4.实践性
五、创新思维的类型
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分为:一般方法(逻辑方法、超逻辑方法)特殊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专门方法(物理、数学、法学)
逻辑方法(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方法)
超逻辑方法(直觉方法、灵感方法、想象方法)
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七、创新思维原理:(案例分析论述)
1.超越性原理(归纳类比直觉灵感想象发散性思维)
2.整体性原理(整合思维方法协同思维方法)
3.简单性原理(简单是一种自然法则,也是生存法则和思维法则)
4.微量效应原理(着名的蝴蝶效应)
5.对应原理(正反面、原因与结果体现了一种极限或底线式的思维)超越性原理的特例
八、根据创新思维原理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
1.要素整合法(整体性原理)信息交合法(整体性原理、超越性原理)
2.删繁就简思维方法(对应原理和简单性原理)
3.关联思维方法(微量效应原理多米诺骨效应)
4.协同思维方法(整体性原理)
5.逆向思维方法(对应性原理、法拉第的电动机发明)
6.极限思维方法(伽利略的发现惯性定律)
第五章演绎方法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1.不矛盾律(清晰性是逻辑思维的直观要求,一致性则是任何一个合理思想的内在要求。
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
)
2.排中律(遵守排中律也是保持思想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排中律也表现为二值原则。
一个
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总是两者必居其一)
3.同一律(要保持思想的一致性。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
就出现偷换概念或者混淆概念。
在同一思想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二、演绎方法的定义是指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三、最基本的命题分析分为:简单命题或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1.联言命题(表达并列逻辑关系)
2.选言命题(相容和不相容选言)
3.假言命题(条件命题、充分、必要、充分必要)
4.负命题(否定命题)
四、全称肯定命题(SAP)全称否定命题(SEP) 特称肯定问题(SIP)全称否定命题(SOP)
五、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
1.全同关系
2.全异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4.真包含关系
5.交叉关系
六、直言命题(简单命题,含主项、胃项、联项、量项)所有的偶数(主项)都是自然数(胃项)
七、
第六章归纳类比和科学假说
一、演绎推理也称作是必然性推理、保真性推理。
衡量这种推理的标准是有效性。
二、归纳和推理是或然性推理。
我们把这种推理模式叫做扩展性推理。
是科学发现的主要思维方法。
三、两类推理的比较。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只要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含着结论。
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归纳所得的结论范围超过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
而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强有弱的。
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高,那么结论的可靠性就高。
反之,可靠性不高。
归纳推理的结论可用统计和概率的方法来获得。
四、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总结出五种方法:契合法(求同法)、差异法(求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结合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五、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作用(类比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科学思想、科学假说的一种方法。
它是建立在实质类比的基础上)
2.类比的解释作用。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寻求科学解释,而科学解释的模式多种多样,类比是其中之一。
)
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依据。
(实质同构法(原型按比例缩小)、形式同构法(质料相异,数学模拟法,电流场模拟水坝下的流沙)、功能类比法)
六、假说的作用
假说最基本的作用有两点:
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比经阶段。
(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假说予以验
证的结果,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科学理论)
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假说造成了自然科学中许多学科的知识分类,假说是一
个学科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发散性思维
一、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比较
1.创新思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A一个是逻辑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演绎、归纳、类比)B 一个以超逻辑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
联系:A使用归纳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所获得的结论都是扩展性的,都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
B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收敛性思维。
所获的的结论都是内敛性的,都是一种封闭性思维过程。
区别:
A使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
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多个解决问题的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B 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是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
演绎推理中的已知条件已经包含了结论。
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是在众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
二、发散性思维的四个基本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奔涌)
2.思维的灵活性(世界的无限可能性所决定)
3.思维的精细敏感性(捕捉信息的敏感)
4.思维的独创性(三个特征的合成)
三、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准备阶段、调查阶段、主意阶段(观念阶段)、评价阶段)
四、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提问法(是发散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也可以称作模式提问法,提问法的变式是列举法)
2.词语运算法(对表述问题的词语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选择是一种语词运算的基本方式。
所谓思维的敏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思维者对语词的敏感上。
3.相关联想法(最能体现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撒到相关的领域,给出问题多样化的设想。
)
五、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五个环节和九项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环节(自由发挥和追求数量是这个环节的两项实施技术)
2.思维形象化环节(思维形象化和暂缓评价是这个环节的实施技术)
3.吸收异议环节(吸收异议和持续努力是这个环节的实施技术)
4.持续努力环节
5.适时停止环节
暂时搁置搭便车
第八章直觉灵感和想象
一、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二、直觉的基本特征
1.直觉的超逻辑性(它不依照明确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它不同于逻辑的演绎、归纳、类比。
它具有创造性特征,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跳跃。
)
2.直觉的不确定性(直觉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式,它具有启发性,同时也与危险性。
它具有不确定性或者称或然性。
)
3.直觉的经验性(包括个人的职业经验和也包括思维主体所获得的知识储备、特殊智能储备。
)
4.直接的快速性(直接总是快速逼近答案,省略了理性思考的环节。
)
5.直觉的累积性(直觉快速逼近答案,并不是天生的,直觉具有累积、酝酿特性)
三、直接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预见功能(直觉是实现创新的望远镜,它可以给我们以预见)
2.选择功能(直觉具有选择或者决策功能。
)
3.直觉具有发现功能(直觉的发现功能特别有助于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
四、灵感的定义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
(柏拉图有狂迷来解释灵感。
五、直觉和灵感的联系和区别(论述)
联系:
1.直接和灵感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我们常常分不清一个创新,它究竟是灵感发挥了作用还是直觉发挥了作用。
2.直觉和灵感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都需要思维主体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逻辑的思维方法
区别:
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直觉表现为人的一种特殊思维。
不会表现为某种痴狂,而灵感则被看作是一种超常情况下的表现。
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表现为突然和意外。
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而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直接
的出现一般会在问题解决的初级阶段。
而灵感的出现往往是意味着问题已经找到了恰单的解决方法。
六、想象的特征
1.形象性(想象具有形象性,同时也有整体性和概括性)
2.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七、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
1.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
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第九章头脑风暴法
一、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奥斯本。
二、1950年奥斯本着书公布了头脑风暴法,特别强调“暂缓评价”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三、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
1.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答案空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2.封闭性问题是指:有现成的、有固定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认知性、记忆性、评价性问题)
四、常见六类适合头脑风暴法的问题
1.产品的新概念、销售的新方法(适合的理由:需要从不同经验的人那里获取大量的注意)(问题举例:陶瓷的新用途、商业专利的新市场、测试顾客新的衣着观念)
2.排忧解难和计划(适合的理由:需要知道许多可能的因素)(问题举例:指出各单位将来的需要)
3.管理的问题
4.程序改造的问题
5.改变加工性能,排除已有设施运行故障的问题
6.社会问题(需要社会人员配合小区的垃圾怎么处理)
第十章创新能力测试和训练
一、1905年心理学家比奈和助手西蒙医生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量表叫:比奈-西蒙量表。
二、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对比奈量表再次加以修改形成了“斯坦福-比奈量表”这个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商的概念。
(IQ)
三、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