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课通 伟大的悲剧知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伟大的悲剧
一、背景知识
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精神疗法》(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茨威格从小喜爱文艺,十六岁便在杂志上发表诗作,二十岁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银弦集》,1920~1938年间,写了悲剧《伏勒波尼》、歌剧《沉默的女人》和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著名的有《人生的转折点》、《感觉的混乱》、《万花筒》、《象棋的故事》等。
茨威格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坛上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奥地利作家,也是在国外拥有最多读者的少数杰出的德语作家之一。
二、字词句评析
拽(zhuài)无垠(yín)癫(diān)狂
凛冽(lǐn liè)吞噬(shì)销蚀(shí)
羸(léi)弱步履(lǚ)告罄(qìng)
遗孀(shuāng)坚持不懈(xiè)夜不成眠(mián)
精疲力竭(jié)毛骨悚(sǒng)然怏(yàng)怏不乐
忧心忡忡(chōng)疲惫(pí bèi)不堪(kān)畏(wèi)缩不前
语无伦(lún)次与其毋宁(wú nìng)鲁莽(mǎng)大胆三、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第二部分(4~13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南极气候的异常恶劣,探险队员在与严寒搏斗中悲壮牺牲的详情,表现了探险队员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4~7段):写探险队员与严寒搏斗与死亡搏斗,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第二层(8~10段):写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
第三层(11~13段):写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自然段):英雄们牺牲后,受到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崇敬。
四、写作特色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有时作者直接议论:在阴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都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悲剧。
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抑自己感情的表现。
【典型例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吞噬:
销蚀:
厄运: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语无伦次:
风餐露宿:
姗姗来迟:
答案:吞食。
消损腐蚀。
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形容来得很晚。
2.概述课文要点。
答案: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把握住以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就梳理清了故事情节,抓住了内容要点。
3.课文哪些情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答案: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如:①历尽艰险到达终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