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环境监测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
体水位流平置稳须,水能面宽反阔、映无所急流在、无区浅滩域处。环境的污染特征;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
尽水可量监能测以的结最合。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
4、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7
一、水体、水体污染、水质
➢ 水质和水质指标
1、水质:由水和水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性指标 2、水质指标:描述水体质量的参数
✓ 物理性指标:水温、色度、浊度、透明度、残渣及悬浮物、电 导率等
✓ 化学性指标:有机物(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无机指标(重金 属、无机阴离子)
35
※ 地表水采样时间和频次
➢ 确定采样频次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 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 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 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36
➢ 时间及频率引自《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控制端面:了解水体受本区域污染情况,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出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情况,设置在最 后一个排污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尽可能靠近水系的出境 处
✓消减断面:设置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
的河段上,目的是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自净情况
29
✓ 生物性指标:类大肠菌群
8
二、水质监测对象和目的
➢ 对象
1、水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现状监测):对与我们息 息相关的地表水(江、河流、湖泊、海洋等)及地下水 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并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加强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和发布。
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障环境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不得伤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第五条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站等。
第六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依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编制环境监测规划和方案,明确监测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率进行监测。
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标准,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等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第十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测量。
第三章环境监测内容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放射性物质和污染源等。
第十二条空气质量监测应当包括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的监测,针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水质监测应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体的监测,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
第十四条土壤质量监测应当包括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酸碱度等指标的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噪声监测应当对城市、交通、工业、建造等噪声源进行监测,控制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十六条放射性物质监测应当对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污染源监测应当对各类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等进行监测和管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环境监测策划方案
环境监测策划方案1.背景环境监测是评估和管理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环境监测策划方案,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目标本策划方案的目标为:提供全面的环境监测覆盖,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基于监测结果的及时决策和措施;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和设施。
3.策划内容3.1 环境监测范围本方案将对以下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水质环境监测: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水质状况;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含量等。
3.2 监测方法和频次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将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进行。
具体的监测方法和频次将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相关法规要求进行确定。
监测频次应保证足够的样本数量,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3.3 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将进行严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将采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和相关软件工具。
3.4 报告和沟通本策划方案将定期生成监测报告,并通过适当的沟通渠道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
监测报告应包含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问题发现和改进建议等内容,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环境监测网络和设施为了有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设施。
监测网络将覆盖重要的监测点位,并确保监测设施的稳定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环境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预算。
5.项目实施计划本策划方案的实施将按照以下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确定监测范围、监测方法和频次,建立监测网络和设施;第二阶段:开始环境监测工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第三阶段:定期生成监测报告,进行沟通和发布监测结果;第四阶段:根据监测结果和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6.风险管理在实施环境监测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例如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和影响,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环境监测计划方案
环境监测计划方案
环境监测计划方案
一、监测目的:
本监测方案旨在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音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本监测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编制而成。
三、监测范围:
本监测方案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噪音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
1.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除尘器、排气筒的颗粒物、氨气逸出情况。
监测频次:对排放源每月定期监测,对附近居民住处的环境每月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对主要污染源进行监测和控制,污染源以除尘器排气筒外排的颗粒物逸出的氨气为主要监测项以及公司厂区及附近居民点作为控制对象。
监测方法: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氨气监测仪,由专人监测。
2.废水监测:
监测项目:COD、氨、氮等。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在厂区总排污口设一个监测采样点。
监测方法:由化验室检验并报告结果备案。
3.噪音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音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对各个生产车间主要噪音源进行监测;对公司办公区、生活服务区及附近居民点等噪音进行监测;对厂界四周进行环境噪音监测。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环境保护监测方案
环境保护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监测目标1. 确定监测范围: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等。
2. 设定监测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确定具体的监测指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与客观性。
3. 确定监测时间频率:将监测时间分为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和阶段性监测,以全面掌握环境污染状况。
4. 制定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选取、监测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监测人员的培训和分工等。
三、监测方法和技术1.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高精度的气体分析仪和颗粒物测量仪器进行监测。
2. 水质监测:采集水样,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监测技术,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指标进行检测。
3. 土壤质量监测:采用定点采样和野外勘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技术,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4. 噪声监测:利用噪声监测仪器进行定点监测,分析噪声频谱和噪声级别。
5. 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估,形成监测报告,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数据管理与运用1. 数据管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储存、整理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运用:利用监测数据开展环境评估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并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五、监测结果应用1. 提供决策依据:监测结果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环境保护决策参考。
2. 环境改善措施:基于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改善计划和措施,促进环境的持续改善。
3. 公众教育宣传:通过监测结果,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4. 监管和执法:监测结果可作为环保监管和执法部门进行监管和处罚的依据。
六、监测方案评估和优化1. 定期评估:对监测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监测设备的性能评估、监测方法的准确性评估等。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背景环境监测是为了评估和监测环境状况,确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以确保环境状况得到及时掌控和管理。
目标该环境监测方案的目标是:1. 确保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供及时的环境状况数据以进行决策和管理。
3. 尽量减少环境监测过程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环境监测方案环境监测参数该方案将监测以下环境参数:1. 空气质量:测量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2. 水质:监测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溶解氧、PH值等。
3. 噪音:测量噪音水平,以评估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
4. 土壤: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5. 生物多样性:通过对植物、动物等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
监测方法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以下监测方法:1. 定期监测: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2. 点位分布:选择符合代表性原则的监测点位进行监测,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覆盖。
3. 标准化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和规范的监测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4. 数据质控: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数据处理与报告监测数据将进行以下处理和报告:1.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和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环境状况的趋势和特征。
2. 报告编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数据分析结果、问题识别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3. 数据共享:将监测数据共享给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以促进合作和信息交流。
结论该环境监测方案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监测和管理环境状况。
通过定期监测和准确的数据处理与报告,我们能够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将有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方案设计1. 背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可持续发展,本方案旨在设计一个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案。
通过监测关键环境参数,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可行的环境监测方案,以确保准确、可靠地获取环境数据,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环境状况的准确信息。
通过有效监测环境参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
3. 方案设计3.1 环境参数我们将监测以下环境参数:- 大气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指数、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等。
- 水环境:包括水质指标、水体溶解氧浓度、COD浓度等。
-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酸碱度、重金属污染程度等。
3.2 监测方法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采用以下监测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颗粒物采样器进行连续监测和采样。
- 水环境监测:使用水质监测设备和水样采集器进行定期采样和测量。
- 土壤环境监测:使用土壤采样器进行样品采集,并通过实验室分析测试土壤质量。
3.3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得到的数据将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生成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将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参数的监测结果和趋势分析。
- 对环境状况的评估和评分。
- 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4. 实施计划本方案将按照以下实施计划进行:1. 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2. 采购所需的监测设备和采样器。
3. 安装监测设备和调试。
4. 开展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5. 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6. 定期评估方案有效性并进行改进。
5. 预算和资源本方案的预算和资源将根据具体项目需求进行调配。
预算将用于采购监测设备、维护设备、样品测试和报告编制等方面。
资源包括合适的监测人员、设备维护团队和实验室等。
6. 风险和控制在实施环境监测方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设备故障或损坏。
- 数据采集错误或失误。
-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的误差。
环境生态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生态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生态监测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监测管理制度。
第二条监测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环境生态监测工作,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测等各类监测活动。
第三条监测管理制度的宗旨是规范环境生态监测活动,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关为市环境保护局,具体监测工作由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
第五条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生态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
第二章环境生态监测的基本原则第六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原则。
第七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实行专业负责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条件。
第八条环境生态监测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可靠,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第九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对监测设备、人员、数据等进行全面管理,保障监测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依法合规,不得私自篡改监测数据,不得故意隐瞒监测结果。
第三章环境生态监测的任务和内容第十一条环境生态监测的任务是全面了解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发现和监测环境污染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十二条环境生态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大气环境监测:监测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二)水环境监测:监测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质、水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三)土壤环境监测:监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污染物含量;(四)生物监测:监测植物、动物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第十三条环境生态监测应当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环境生态监测的组织和实施第十四条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生态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明确监测工作责任和任务。
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国家、 行业及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结合监测目的来确定监测项目。
2.4 声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2.4.2 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监测范围、点位布设和监测频次 充分考虑监测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
第二章 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二章 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 2.1 噪声和噪声污染 • 2.2 基本声学参量 • 2.3 声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术语和参量 • 2.4 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1 噪声和噪声污染
• 2.1.1 声音和噪声的基本概念
• 环境噪声: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 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 的声音。
• 环境噪声污染: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 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 学习的现象。
2.1 噪声和噪声污染
• 2.1.2 噪声污染的特点
• 时间分布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噪声污染的强度和范围
等是会变化的,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污 染也立即停止。例如,交通噪声的强度随着不 同时间内车辆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2.3 声环境监测常用术语和参量
• 交通干线 铁路(铁路专用线除外)、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 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面段)、内河 航道。应根据铁路、交通、城市等规划确定 。
2.3 声环境监测常用术语和参量
• 边界 由法律文书(如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租赁
合同等)中确定的业主所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 )的场所或建筑物边界。各种产生噪声的固定设 备、设施的边界为其实际占地的边界。
环境监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 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环境监测计划方案
环境监测计划方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监测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环境监测计划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指标、监测周期、监测范围、监测方法、数据分析与报告等内容。
一、监测目的环境监测计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环境指标的监测,了解和评估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监测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环境质量:通过对空气、水质、噪音、土壤等环境指标的监测,评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污染问题。
2. 预防环境污染: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及时发现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
3. 保障公众健康:通过对环境指标的监测,了解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健康保障措施提供依据。
4.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环境指标的监测,了解资源利用情况,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指标为了实现监测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
以下是常见的环境指标:1. 空气质量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2. 水质指标:包括pH值、氨氮、总磷、COD等。
3. 噪音指标:包括分贝值、频谱特性等。
4. 土壤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5. 污染源指标:包括废水、废气、噪音等排放量及排放标准。
三、监测周期为了全面了解环境状况,需要合理安排监测周期。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长期监测:每年进行一次,主要监测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
2. 定期监测: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主要监测污染源排放情况等。
3. 实时监测:连续或定时进行监测,主要针对突发事件或重点污染源。
四、监测范围为了全面了解环境状况,需要合理安排监测范围。
一般来说,监测范围应该覆盖整个区域,包括城市、农村、工业区等。
同时,对于重点污染源或重点区域,应该适当增加监测点位和频次。
五、监测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一般来说,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采样法: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环境指标的情况。
企业自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自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自行监测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对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状况等进行自行监测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环保职责,确保自行监测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如实记录、报告监测数据,并对监测结果负责。
第二章监测方案制定与实施第五条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情况,制定自行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内容、方法、频次等。
第六条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应经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
监测方案如需变更,企业应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第七条企业应按照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第八条企业应定期对自行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章监测数据管理与报告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监测数据管理机制,对监测数据进行归档、分析和保存,便于查阅和追溯。
第十条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报告。
第十一条企业应定期对自行监测数据进行内部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异常情况处理与应急响应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第十三条企业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或其他环保问题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企业应制定环保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措施和责任人员,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和处理。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对自行监测管理情况进行自查、自评,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六条企业应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自行监测管理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环保考核制度,对环保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对未履行职责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处罚。
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逐渐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编制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案对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评估环境风险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一、环境监测方案的背景和意义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步骤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经过系统的步骤,包括确定监测目标、制定监测计划、选定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点位、确定监测频次和监测参数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每个步骤都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制定。
三、监测目标的确定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首先要明确监测目标,这涉及到监测的内容、范围和目的等。
比如,针对某个工业区域,监测目标可能包括大气污染、水质状况、噪声等多个方面,而对于生态保护区,监测目标可能主要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四、监测方法的选定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是环境监测方案编制的关键环节。
监测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监测目标、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因素。
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和传感器技术等,可以被引入到环境监测中,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精度。
五、监测点位的确定环境监测点位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监测目标的特点、污染源分布情况和监测要求等因素。
监测点位的合理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整体状况,提高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六、监测频次和参数的确定监测频次和参数的确定是环境监测方案编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监测成本和监测效果。
要根据监测目标的特点和环境变化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次,并确定监测参数的种类和数量。
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环境监测方案实施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和分析等多个环节。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2篇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精选2篇(一)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是为了监测环境的污染程度、资源利用情况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下面是一个环境监测的实施方案的基本步骤:1. 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的目标、范围和频率,明确监测的指标和监测方法。
2. 搭建监测设施:在监测点位选取合适的设施,如监测站、监测井等,并配置适当的仪器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3. 采样和分析:按照监测计划进行采样,并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监测结果。
4. 数据处理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环境监测结果。
5. 结果评估和措施调整: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环境质量评估,确定是否达标。
如果不达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如治理污染源、加强环境管理等。
总结起来,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包括制定监测计划、搭建监测设施、采样和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结果评估和措施调整等环节。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精选2篇(二)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环境监测站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一、实习单位介绍环境监测站是负责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机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环境数据、分析环境状况、评估环境质量、提供环境保护建议等。
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在环境监测站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内容和任务:1. 数据采集和记录:负责在现场采集环境监测数据,并将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我学习了相关的采集方法和仪器使用技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2. 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根据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报告。
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可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监测指标的达标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环境监测报告管理规定
企业环境监测报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企业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保障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信息公开的权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术语定义1. 环境监测报告: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方案,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并形成的报告。
2. 环境保护责任: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提交第四条编制责任1. 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责任人由企业确定,负责组织环境监测工作和报告的编制。
第五条报告内容1. 环境监测报告应包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土壤、噪音等方面的监测数据。
2. 环境监测报告还应包含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例如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情况、环境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第六条编制期限1. 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时间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方案要求进行。
2. 编制完成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提交监测报告。
第七条报告形式1. 环境监测报告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并且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备份。
2. 报告应包含完整的监测数据和相关的分析结果,并加盖企业公章。
第三章环境监测报告的保存和公开第八条保存责任1. 企业应对环境监测报告进行妥善保存,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 环境监测报告保存期限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
第九条报告公开1. 企业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环境监测报告,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2. 企业应将环境监测报告的相关信息发布在企业官方网站或指定的公开平台上。
第四章监管和处罚第十条监管责任1.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环境监测报告的监管,确保企业依法编制和提交报告。
2. 监管部门要对企业的环境监测报告进行定期审核和抽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处罚措施1. 对于编制和提交不符合要求的环境监测报告,监管部门将依法对企业予以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等措施。
第二章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二章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第二章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方案:监测任务总体构思和设计根据监测目的+实地污染调查研究(来源及背景)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内容)设计监测网点(地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方法及步骤)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实施计划(保证结果的可信性)以水和为例一、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1 污染调查(来源和背景)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
如进行区域性污染控制设施监测,就需要对该区域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如为了某项工程设计取得原始资料,则应按设计规范或卫生标准的要求,调查该项工程及其范围内的污染状况。
A、地下水污染调查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
如: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表水污染现状。
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费用和采样程序。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定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B、水污染调查水污染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调查研究: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类型、主要污染物、排污去向、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的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等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点位、采样方案、分析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
1.2 监测项目(内容)(1)确定原则目的和要求:根据目的要求及相关的水质标准及规范要求,选择测定项目。
水质状况:不同水源天然水和不同的工业废水,需要考虑的污染物分析项目不同,应对危害大、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质进行监测。
分析测定条件:实际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等选择可靠的分析方法和监测手段以保证监测质量。
(2)通常监测项目(见书)1.3 分析方法(保证监测质量)常量(>1%):滴定分析法如:酸碱用酸碱滴定;金属离子用配位滴定;卤素用沉淀滴定;有机物用氧化还原法。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
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与执行程序
现场调 查与资 料收集 确定监测 项目 确定监测点布设及 采样时间和频次 选择和确定样品 采集与保存方法
环境监测 报告
数据 处理
环境样品的分 析测试
全程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监测方案的实施和承担者的资质要求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确定
水 深 ≤ 5m 采样点数 说 明
上层一点
5m~ 10m >10m
上、下层两 点 上、中、下 三层三点
1.上层指水面下0.5m 处,水深不到 0.5m 时,在水深1/2处。 2.下层指河底以上0.5m 处。 3.中层指1/2 水深处。 4.封冻时在冰下0.5m 处采样,水深 不到0.5m 时,在水深1/2处. 5.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 ,必须按本表布设采样点。
南京外秦淮河长干桥 段被严重污染的河水
村民张桂芝,患食道 癌晚期,她想喝口干 净水,已无法吞咽, 用尽最后一丝力气, 绝望地看者自己的村 庄。
水污染物的类型
化学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碱、酸、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 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引起水体的色度、浊度、悬浮性固体、水 温和放射性等监测指标明显变化的物理因素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 体,引入某些病原菌而造成的污染。
样品采集、运输、预处理和分析测定
参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如: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2004 )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2007 )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2007 )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2004)
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计划一、背景介绍。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观测和分析,以获取环境质量和变化情况的信息。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
1. 大气环境监测,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及气象因素如风速、风向等。
2. 水环境监测,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指标。
3. 土壤环境监测,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4. 噪声环境监测,监测城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噪声污染情况。
三、监测方案。
1. 监测点设置,根据环境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位,确保覆盖范围广泛、代表性强。
2. 监测频次,制定监测频次计划,包括日常监测、定时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
3. 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体系,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5. 监测报告,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四、监测保障。
1. 人员保障,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设备保障,选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资金保障,合理安排监测经费,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监测成果应用。
1. 监测数据应用,将监测数据用于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成果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监测成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
六、总结。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科学、全面的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希望通过本次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能够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监测方案:监测任务总体构思和设计
根据监测目的+实地污染调查研究(来源及背景)
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内容)
设计监测网点(地点)
合理安排采样时间、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方法及步骤)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实施计划(保证结果的可信性)
以水和为例
一、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1.1 污染调查(来源和背景)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
如进行区域性污染控制设施监测,就需要对该区域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如为了某项工程设计取得原始资料,则应按设计规范或卫生标准的要求,调查该项工程及其范围内的污染状况。
A、地下水污染调查
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
如: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表水污染现状。
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费用和采样程序。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定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B、水污染调查
水污染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调查研究: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类型、主要污染物、排污去向、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的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等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点位、采样方案、分析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
1.2 监测项目(内容)
(1)确定原则
✓目的和要求:根据目的要求及相关的水质标准及规范要求,选择测定项目。
✓水质状况:不同水源天然水和不同的工业废水,需要考虑的污染物分析项目不同,应对危害大、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质进行监测。
✓分析测定条件:实际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等选择可靠的分析方法和监测手段以保证监测质量。
(2)通常监测项目(见书)
1.3 分析方法(保证监测质量)
常量(>1%):滴定分析法
如:酸碱用酸碱滴定;金属离子用配位滴定;卤素用沉淀滴定;有机物用氧化还原法。
微量(0.1%,0.01%)或痕量(<0.01%):仪器分析法
原则(保证质量):应采用验证合格、通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分析方法),根据样品实际情况及仪器设备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如采用其他等效分析方法,则必须验证合格,其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
不低于相应的通用方法的要求水平。
1.4监测布点(地点)
(1)地下水监测布点——以浅层地下水(潜水)为主,水井(机井),深层地下水(承压水),孔隙水(第四纪),基岩裂隙水(泉水)✓背景值监测点设置:污染区外围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
新开发区应在引入污染源之前设背景值监测点。
✓监测井(点)布设
考虑因素: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形式(平行、垂直)(土层的渗透性)、以及区域水化学特征等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0.3-0.5 m处采样。
(2)废水污染源监测布点
工业废水:
✓车间或车间设备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1类污染物,有汞、镉、砷、铅、六价铬、有机氯化合物和强致癌物质等;
✓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2类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硝基苯、苯胺类等,根据具体
污染物而定。
✓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应在其进出水口均设采样点
✓排污渠道: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无污水汇入的地方。
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总排放口
污水处理厂: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