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21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21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环境监测21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
2.2.2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资料收集 1、收集、汇总监测 区域的水文、地质、 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 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
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 发展、工业分布、资 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 况,尤其是地下工程 规模应用等;了解化 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 和施用量;查清污水 灌溉、排污、纳污和 地面水污染现状。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 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 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 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采样点的确定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 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 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 序。
(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 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 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 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 文地质单元。
监测井(点)的布设
监测井布点时,应考虑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 下水开采情况、污染物 的分布和扩散形式,以 及区域水化学特征等因 素。对于工业区和重点 污染源所在地的监测井 (点)布设,主要根据污染 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 式确定。一般监测井在 液面下0.3-0.5m处采样
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概述
2.1.1 水体和水体污染 2.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2.1.3 水质监测的项目 2.1.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1 水体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可以利用或有可能 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 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 而可被利用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物理性质测定 金属化合物测定 非金属无机物测定 有机化合物测定
第一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水资源与水质监测
• 水资源与水污染 • 水质分析的目的 • 监测项目的选择 •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5、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选择原则: (1)方法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 (2)方法比较成熟、准确 (3)操作方便、易于普及 (4)抗干扰能力强 (5)试剂无毒或毒性很小 水质分析方法: (1)国家水质标准分析方法 (2)统一分析方法 (3)等效方法(新技术、新方法)
二、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4、监测项目的选择
原则: (1)优先选择国家或地方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2)选择对人和生物危害大、对环境质量影响 范围广的污染物 (3)所选项目应有标准分析方法,具备必要的 分析测定条件 (4)对于突发性事故或特殊污染,应重点监测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 掌握污染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地表水水质监测
(1)水污染调查
• 基础资料收集 • 现场调查
(2)监测断面布设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消减(自净)断面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的确定
规范要求: • 饮用水源地每月至少采样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 • 较大河流、湖泊、水库的监测断面,全年采样检测 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 水期,每期采样2次 • 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1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 节进行 • 有废水排入、污染比较严重的湖泊、水库,应根据 实际情况酌情增加采样次数;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 不少于3次 • 属于国家监控的监测断面每月采样1次,一般,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污染源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 供依据 (3)对水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 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准确判断纠纷原 因和公正执法提供依据 (5)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 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6)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水的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水质监测方案,以保障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

二、监测目标水质监测的目标是评估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确定其是否达到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监测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有害物质:监测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以确保其不超过相关标准限值。

2.监测水质指标:检测水中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以评估水体的基本特性。

3.监测水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生态指标进行监测,以评估水体是否对生态环境有害。

三、监测方法水质监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具体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采样容器,按照一定的频率和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采样时要避免外界污染和样品的自身变化。

2.分析方法:根据监测目标,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分析时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仪器的正确操作。

3.数据处理方法: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水质指标和参数。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监测频率水质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水质状况、水体用途和监测目标确定。

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监测:对水体进行定期的常规监测,以了解水体的基本特性和趋势变化。

可以每个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监测。

2.事件监测:在特定事件或活动期间,对水体进行增加监测频率的监测,以评估事件对水质的影响。

例如,在工业排污事件发生时,可以加大监测频率。

3.不定期监测:通过不定期的监测,对水体进行抽样监测,以研究特定问题或验证常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五、监测评估和报告监测数据的评估和报告是水质监测的最终目标。

对于监测数据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标准和指标:将监测数据与相关的标准和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水质是否达到要求。

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水质监测方案设计一、背景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和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

本文将设计一个水质监测方案。

二、目的本水质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监测水质的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源地和水环境,确保水的安全和人类健康。

三、监测内容1.水体的基本参数监测: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基本物理和化学指标的监测。

2.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监测,以及有机污染物,如农药、药物残留等的监测。

3.水体中微生物的监测:包括大肠菌群、总大肠菌、致病菌等微生物的含量监测。

四、监测方法1.基本参数监测方法:a.水温:使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水体的温度。

b.溶解氧:使用氧化还原电极法或溶解氧仪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c.pH值:使用pH计或试纸测量水体的酸碱度。

d.电导率:使用电导仪测量水体中的电导率。

2.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a.重金属:采集水样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水样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b.有机污染物:采集水样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量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3.微生物监测方法:a.大肠菌群:采集水样后,进行大肠菌群的培养和计数。

b.总大肠菌:采集水样后,进行总大肠菌的培养和计数。

c.致病菌:采集水样后,进行常见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

五、监测频率1.基本参数监测:每月监测一次,且每日定时进行一次现场监测。

2.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

3.微生物监测:每月监测一次。

六、监测点位为了全面了解水质状况,需要在水源地、河流口、水厂出水口等关键点位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点位。

七、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数据记录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

数据分析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绘制趋势图和关联分析等。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一个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监测参数的选择、监测频率和监测站点的确定、样品收集和处理方法的制定、结果分析和报告的编制。

首先,确定水质监测的目标和范围是制定监测方案的基础。

监测目标可以是监测水源地、饮用水源、工业废水排放等不同的水体。

监测范围包括物理性指标(如温度、浊度)、化学性指标(如溶解氧、总氮、总磷)以及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等。

其次,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

合适的监测参数应该能够真实反映水质状况,并且易于测量。

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比如在饮用水源的监测中,常常需要监测水的引用指标、有毒有害物质等。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站点是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关键。

监测频率应该根据水体的特性、污染源的情况和监测目标来确定,通常选择每月、每季度、每年等不同的频率。

监测站点应该覆盖不同的水域类型和水源地,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样品收集和处理方法的制定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样品收集应该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污染。

对于不同的监测参数,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收集方法,比如使用自动采样器、手动采样等。

样品处理方法包括保存、保存、制备等步骤,对于不同的参数,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酸化保存、冷藏保存等。

最后,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编制是监测方案完成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应该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校核和检查。

分析结果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如均值、标准差等。

根据监测结果,编制报告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总之,一个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应该包括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监测参数选择、监测频率和监测站点的确定、样品收集和处理方法的制定以及结果分析和报告的编制等环节。

只有全面、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案才能够确保水质监测的有效进行,保障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健康。

HJ212-2017水质监测方案

HJ212-2017水质监测方案

如何构建一个微型水质监测站作者:52board点com 版本:v1.0前言环保标准HJ212首次发布于2005 年,HJ212-2017为第一次修订版本。

目前比较常用的监测站主要有污水、烟气和空气质量等。

一个完整的监测站主要包括传感器[分析仪],数采仪,中心服务器和辅助设备等。

一、传感器[分析仪]常规的水质监测五参数:pH、温度、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此外比较常见的参数还包括氨氮、氧化还原电位等,更多参数可查阅HJ212标准。

这些传感器一般都需配接一个水质参数分析仪,而这个分析仪会提供通信接口跟数采仪对接,通常这个接口是RS485,通信协议常见的是MODBUS-RTU。

生产这类传感器和分析仪的厂家很多,国产的和进口的都有,读者可自行了解。

二、数采仪[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模块]一台标准的数采仪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存储、导出和传输功能;此外,数采仪通常还新增了一些扩展的增强功能,下面以深圳一技通的工业级数采传输模块SCY2020为例,做个简单的介绍:•内置4路开关量输出,可实现对现场辅助设备如水泵、反吹阀、空气阀、采样泵、治污设施等的控制;•内置4路开关量输入,可对现场运行状况如水位、门禁、市电等实时状况进行监控;•2路RS485接口,MODBUS-RTU协议,方便对接各类传感器,也可以扩展支持模拟量接口和其它类型通信协议;•内置以太网和4G通信模块;•程序固件支持本地升级和远程升级;•支持本地运维和远程云端运维;•WEB app人机界面,免软件安装;•外观:据了解,除了这款导轨安装外壳外,还可以选装IP65/IP68类防护外壳。

新的版本也在持续推出,详情读者可自行了解。

三、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一般由环保部门或甲方建设,通常数采仪厂家或工程商也能提供相关方案。

四、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如水泵、反吹阀、空气阀、采样泵、治污设施等,这个要看项目的具体需求,基本上每个项目都会有一些差异,这方面做的项目多了就慢慢有经验了。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水质监测的目的是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和有关环境保护信息。

二、监测内容1.监测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重金属等。

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要求,确定监测频次,包括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季度的监测频次。

3.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点位选择根据水环境质量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泛用性。

四、监测计划1.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等各项内容,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施监测工作时,要遵循相关监测规范和工作流程,采取合理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确保样品质量。

五、质量控制措施1.采用标准物质定量法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监测过程中设置质控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2.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评估,识别水质污染和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七、监测结果应用1.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向公众提供相关的水质和环境保护信息,增强公众对水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2.监测结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八、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为相关单位和公众提供参考。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水体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利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建立监测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选择监测参数和监测站点、制定采样和分析方法、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和评估监测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首先,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

监测目标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社会需求而定,如监测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检测特定的水污染物或水背景参数。

目标水质标准可基于国家或地方的法规、标准或国际公认的水质标准进行制定,以确保水质符合公共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

其次,选择监测参数和监测站点是水质监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来确定。

例如,如果目标是检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那么监测参数可以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

监测站点的选择应考虑水体的类型和特征,如湖泊、河流、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管道等。

监测站点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位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制定采样和分析方法是水质监测方案的关键环节。

采样方法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采集的水样能够准确代表监测站点的水质状况。

采样频率和样品容量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来确定。

分析方法应选择具有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污染物,还可以使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初步筛查和监测。

第四,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是水质监测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管理系统应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录入、有序存储和方便检索。

可以采用电子化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和分析。

此外,还应建立数据报告和信息发布的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最后,评估监测结果是水质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水质监测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The formula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rogramme摘要: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水环境问题,对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所以,制定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有重要作用。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short of water resources,and water pollution is serious.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W ater quality monitoring can help to solve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it plays a vital rol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vities.So, it is important to formulate a reasonabl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rogramme.关键词:水质监测目的,调查研究,测定项目,监测网点,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分析技术,质量保证。

Ke y words: purpose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vestigation, M easuring items, M onitoring network, The sampling time and frequency, Sampling method, Analysis technology, quality assurance引言: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水质监测方案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的实施方案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而实施水质监测方案是保证监测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就水质监测方案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的选择、监测参数的确定、监测频次的安排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首先,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是保证监测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水体特征、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科学确定监测的目标和内容。

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监测方案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监测方案的制定应当充分调研、论证,形成科学、合理的方案,为后续的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选择监测点是水质监测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

监测点的选择应当考虑水体的流域特征、受污染程度、水质变化规律等因素,确保监测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监测点的布设是否便于操作和维护,以及监测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有合理选择监测点,才能有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为水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确定监测参数是水质监测方案实施的核心内容之一。

监测参数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水体的特征、受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监测目的等因素,科学选择监测项目和方法。

监测参数的确定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监测参数,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排监测频次是水质监测方案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

监测频次的安排应当根据水体的特征、污染源的情况、监测目的等因素进行科学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受污染较严重的水体,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对于水质相对较好的水体,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监测成本。

合理安排监测频次,可以有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最后,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水质监测方案实施的关键环节。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当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标准规范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 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 期各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 加采样次数。 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 行。 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 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 监测2~4次。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 对于较大水系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
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 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 不少于12次。 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 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 潮水样分别测定。

三断面布设法——适用河心滩、沙洲等
汇水口的监测断面布设
对于河流的汇水口, 可考虑按右图布设监 测断面。 图中A-A’和B-B’断面分 别代表两条水流汇合 前 的 水 质 , C-C’ 反 映 水流汇合后的水质。
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 混合处
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中层指1/2
水深处。
封冻时在冰下0.5m
处采样, 水深不到0.5m 时,在水深1/2 处。
水面下 0.5m处 10~50m 5~10m <5m ½ 水深处 河底以上 0.5m处
采样点位确定
点击此处观看“河流断面监测实验”
监测实验.mpg
河流断面
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



第一类污染物: 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 在工厂排出口取样 有处理设施的工厂 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水域的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确定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案1. 引言水质监测是保障水体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水质监测方案,确保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目标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目标包括: - 确保水质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 - 保证监测活动的可持续性。

3. 方案制定步骤3.1 确定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指标是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首要步骤。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水质变化趋势。

3.2 确定监测点位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时,需要确定监测点位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代表性。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基于以下考虑因素: - 不同水体类型的覆盖范围; - 重点监测区域和受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

3.3 确定监测频次监测频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监测指标的变化速率; - 监测成本和资源投入; - 监测结果对决策的时效性要求。

3.4 确定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是确保监测准确性的关键。

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监测方法: - 监测指标的特点和要求; - 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 监测成本和人力投入。

3.5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水质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决策。

数据处理方法应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等。

3.6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为确保水质监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包括: - 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计划; - 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 -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计划。

4. 案例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制定水质监测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下面以某城市的水质监测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4.1 监测指标该城市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PH值。

4.2 监测点位该城市的水质监测点位设在主要供水源、河流和湖泊等重点区域。

4.3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按照季度进行,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在特殊情况下增加监测频次。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水域的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确定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得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得制订(一)基础资料得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得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得水文、气候、地质与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得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得水情;河流得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得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得资源现状与水资源得用途;饮用水源分布与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得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与采样点得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与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基础上,根据监测目得与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与采样点。

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在水域得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得主要居民区、工业区得上游与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得主要入口与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得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与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得河口处;受潮汐影响得河段与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得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①在确定得调查范围得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得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得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 引言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以评估水质是否符合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标准。

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是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所必需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目标与范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旨在确保对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进行准确、可靠和持续的监测。

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水体,如自然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工业和居民用水源。

本方案将覆盖常见的水质指标监测和采样方法。

3. 步骤3.1 确定监测目标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的。

常见的水质监测目标包括评估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监测水源供应的安全性等。

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监测的污染物、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

3.2 选择监测参数根据监测目标和国家或地区的水质标准,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

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悬浮固体、氨氮、总磷、总氮等。

确保选择的参数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3.3 设计监测网点根据水体特征和监测目标,合理设定监测网点。

监测网点应覆盖水体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区,并考虑不同的水体类型和流域特征。

确定监测网点的数量和位置,并绘制监测网点的地理位置图。

3.4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频率和监测参数,制定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频率表、监测参数表和监测方法说明。

根据监测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每个监测参数的采样频率和分析频率。

3.5 确定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参数的要求和监测目标,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

常见的水质采样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固定点采样和自动采样。

确保采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采取适当的保存和保存样品的措施。

3.6 确定分析方法根据监测参数的要求和分析设备的可用性,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

3.7 数据质量控制对于水质监测数据,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监测水质,
保障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监测指标。

水质监测的指标应包括常规监测指标和特殊监测指标。

常规监测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这些指
标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特殊监测指标则根据水体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确定,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其次,确定监测频次和地点。

监测频次应根据监测指标和水体的特点确定,一
般来说,对于重点监测的指标,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监测地点应覆盖水体的重要部位,包括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河流、湖泊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再次,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

监测方法和技术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应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监测数据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当地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水质目标,及时进行评估和预警,为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监测指标、监
测频次和地点、监测方法和技术、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监测方案,才能有效监测水质,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水质监测工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水环境。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河湖水质监测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河湖水质是指河流和湖泊的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总量、组成及状态等指标,是评价河湖水体污染及水质改善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节水和保
护水资源的重要检测手段。

因此,要想有效管控水污染,对河湖水质进行
监测和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监测目的
1、动态跟踪河湖水质变化趋势,监测其污染发展趋势,为污染的防
治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同步监测河湖水质平均水质,明确河湖水质的实际状况,对达标
的状况做出必要的判断;
3、动态监测河湖水体污染源的产生,及时发现河湖水体污染的风险,有效防止污染扩散
4、为污染防治的措施,调整水体环境优化提供明确的科学指标;
5、动态监测水质的变化趋势,完善水质指标现状,对水体环境整治
有参考价值;
6、动态监测河湖水质变化,检测其状况,为定期水质评价及水环境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及指标。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和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健康和生活环境,而水质污染则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提高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必须对水质进行监测。

因此,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质监测的目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水库、河流、地下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等各种水源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发现水质污染,制定措施,及时治理水质污染,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水质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水库、河流、地下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等。

水库和河流水体是城市和农村主要的用水来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也需要进行监测,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进行监测。

1. 现场监测法:采集不同水样,采用不同的检测仪器,由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现场分析,检测数据准确,对水质污染的程度可以快速了解。

2. 实验室监测法:将采集到的水样通过样品前处理、试剂添加等处理方式最终获得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和详细的检测数据。

3. 样品共享监测法:指几个单位共享同一水体的监测数据,相互比对,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四、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指标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三类。

1. 物理指标:水体中的温度、浑浊度、气味等。

2. 化学指标:水体中的硬度、PH值、是否含重金属、氨氮、有机物等。

3. 生物学指标:水体中的细菌数量、水质中微生物含量等。

1.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污染措施。

2. 为水质监测工作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判读的正确性。

3. 加强对于水质监测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未经许可擅自排放污水或向水体注入有害物质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4. 加强对于水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质保护意识,引导每个人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水污染的可能性。

综上,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人类的饮食健康和生活环境,以及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背景资料收集 采样点设置
工业废水 城市污水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 率
工业废水
①车间或车间 设备废水排放 口监测一类污 染物(重金属 五毒及强致癌物)
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概述
2.1.1 水体和水体污染 2.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2.1.3 水质监测的项目 2.1.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1 水体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可以利用或有可能 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 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 而可被利用
水质污染
水体污染的概念:当污染物进入河流、 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体后,其含量超过 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水体的水质 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 落组成发生变化,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降低了水体的实 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叫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的目的
地表水——经常性监测 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 事故监测——应急监测 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 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 次。
潮汐河流:全年在丰、 枯、平水期采样,每期 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 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 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 样分别测定。
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 三次。
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 库,每月采样1次,全年 不少于12次。其他湖泊、 水库全年采样9次,枯、 丰水期各1次。有废水排 入、污染较重的湖、库, 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3)封冻时在冰下0.5m处,水深不到 0.5m时,在水深1/2处
(4)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 必须按上述设采样点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1)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 设置监测断面。
(2)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 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 心,在其辋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
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1. 灵敏度高; 2. 准确性好; 3. 方法成熟、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 选择性好;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体系
一、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二、统一分析方法
三、等效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测定
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 1、明确监测目的 2、进行调查研究 3、确定监测对象 4、设计监测网点 5、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 6、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 7、选定分析测定技术 8、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9、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
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
2.2.2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资料收集 1、收集、汇总监测 区域的水文、地质、 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 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
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 发展、工业分布、资 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 况,尤其是地下工程 规模应用等;了解化 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 和施用量;查清污水 灌溉、排污、纳污和 地面水污染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定义为》“地表 水和地下水”
《环境科学词典》特定时空下可利用的 水,是可再利用资源”
水质自净
水体的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 被大量的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物 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 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 原及微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 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这个过程叫 水体的自净。
说明:
(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 染带应另加垂线
(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 仅设中泓垂线
(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 必须按上述设垂线
说明:
(1)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不到 0.5m时,在水深1/2处
(2)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 中层指水 深1/2处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 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
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
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 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 有明显岸边标志。
(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 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 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 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 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 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 次。
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 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 用水源地全重采样不少于 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 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 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 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 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采样点的确定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2.1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重点) 2.2.2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自学) 2.2.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2.1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 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 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 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 分布、等深线等。
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 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 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 序。
(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 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 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 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 文地质单元。
监测井(点)的布设
监测井布点时,应考虑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 下水开采情况、污染物 的分布和扩散形式,以 及区域水化学特征等因 素。对于工业区和重点 污染源所在地的监测井 (点)布设,主要根据污染 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 式确定。一般监测井在 液面下0.3-0.5m处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