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问题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背景断面污染物浓度由大到小的次 序如何?
➢控制断面﹥削减断面﹥对照断面 ﹥ 背景断面
采样点位的确定
采样垂线数的确定
水面宽
垂线数
说明
≤50m
一条(中泓) 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 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50m~10 0m
二条(近左、右 岸有明显水流处)
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 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5m 5~10m 10~50m
½ 水深处
采样点位确定
点击此处观看“河流断面监测实验”
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
➢ 第一类污染物: 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 第二类污染物: 在工厂排出口取样
➢ 有处理设施的工厂 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 ➢对于较大水系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 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 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 不少于12次。 ➢ 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 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 样分别测定。
>100m 三条(左、中、
右各一条)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确定
水 深 采样点数
说明
5m 上层一点 ➢上层至水面下0.5m 处,水
5m~ 10m
上、下层 两点
深不到0.5m 时,在水深1/2 处。
>10m 上、中、 ➢下层指河底以上0.5m 处。
下三点 ➢中层指1/2 水深处。
➢封冻时在冰下0.5m 处采样 ,水深不到0.5m 时,在水深 1/2处。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时刻存在的今天,建立一个全面、科学、高效的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水质监测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水质监测的目标是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达到相关的水质标准。
选择监测指标应考虑到水体的用途、污染物的种类和区域特点。
一般来说,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指标:如温度、pH值、浊度和电导率等。
2.化学指标:如溶解氧、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等。
3.生物学指标:如叶绿素a、藻类密度、鱼类存活率等。
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用途,可以具体选择监测指标。
二、监测频率和点位布局水质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水体的变化程度和监测指标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地表水体和河流,需要进行日常的连续监测,包括采样和实时监测。
对于地下水,可以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的布局应考虑到水体的类型、用途和相对应的监测指标,以确保全面覆盖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监测设备和方法水质监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来确定。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PH计、颜色计、氧化还原电位计、溶解氧仪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取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采集和处理水质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手动记录、电子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等方式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监测中心,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分析和报告等环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监测结果评价水质监测结果的评价可以基于相关的水质标准和规定,将监测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
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统计分析和模型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六、监测结果的应用水质监测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一个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监测参数的选择、监测频率和监测站点的确定、样品收集和处理方法的制定、结果分析和报告的编制。
首先,确定水质监测的目标和范围是制定监测方案的基础。
监测目标可以是监测水源地、饮用水源、工业废水排放等不同的水体。
监测范围包括物理性指标(如温度、浊度)、化学性指标(如溶解氧、总氮、总磷)以及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等。
其次,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
合适的监测参数应该能够真实反映水质状况,并且易于测量。
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比如在饮用水源的监测中,常常需要监测水的引用指标、有毒有害物质等。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站点是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关键。
监测频率应该根据水体的特性、污染源的情况和监测目标来确定,通常选择每月、每季度、每年等不同的频率。
监测站点应该覆盖不同的水域类型和水源地,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样品收集和处理方法的制定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样品收集应该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污染。
对于不同的监测参数,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收集方法,比如使用自动采样器、手动采样等。
样品处理方法包括保存、保存、制备等步骤,对于不同的参数,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酸化保存、冷藏保存等。
最后,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编制是监测方案完成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应该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校核和检查。
分析结果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如均值、标准差等。
根据监测结果,编制报告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总之,一个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应该包括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监测参数选择、监测频率和监测站点的确定、样品收集和处理方法的制定以及结果分析和报告的编制等环节。
只有全面、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案才能够确保水质监测的有效进行,保障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健康。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质是指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是衡量水体是否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利用的重要指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对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污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资源和人民健康。
2. 原则:(1)科学性:制定方案需要遵循科学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
(2)全面性:监测内容需涵盖主要污染物质,并考虑不同季节和地域特点。
(3)及时性: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4)公正性:监测数据需公正客观,并定期公布。
三、监测内容1. 水质指标(1)化学需氧量(COD)(2)生化需氧量(BOD)(3)氨氮(NH3-N)(4)总磷(TP)(5)总氮(TN)(6)pH值2. 水体特征(1)水温(2)电导率(3)溶解氧3. 水体微生物指标(1)大肠杆菌群四、监测方法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点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表面水采样、底泥采样等。
2. 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如比色法、荧光法等。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制成图表。
五、监测频次和区域划分1. 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2. 区域划分:根据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将监测点位划分为城市区、工业区、农村区等。
六、数据反馈与应对措施1. 数据反馈: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公布在官方网站上。
2. 应对措施:针对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加强监管力度。
七、人员和设备1. 人员:建立专业监测团队,包括采样人员、分析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等。
2. 设备:配备专业水质监测设备,如采样器、分析仪等。
八、预算1. 设备费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人员费用:根据团队规模和工作量确定。
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文
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文一、引言水环境监测是为了评估水体的质量和保护水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监测水环境,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水质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源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水环境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1.检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等。
2.评估水质的综合指标,如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
3.监测水体的温度、浊度等物理性质。
4.确定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包括各种营养盐的浓度。
5.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包括大肠菌群和藻类等。
6.监测水体中的特殊污染物,如药物残留、塑料微粒等。
三、监测方案1.监测计划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频次、监测点位、监测指标、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根据水体的特点和污染源情况,确定监测点位的分布和数量。
2.指标选择根据监测目标,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监测。
采用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中的水质指标,比如《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3.采样方法采样点位应具有代表性,根据水体的特点和污染源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用标准的现场取样方法,如使用专业采样装置采集水样,避免污染和畸变。
4.样品保存与运输采样完毕后,样品应迅速进行标注、封存和保存。
根据不同指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如冷藏、冷冻等。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震动和温度变化。
5.样品处理与分析根据监测计划,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滤液、浓缩、分离等。
然后按照监测指标的要求,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6.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水质监测图表,了解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源的影响程度。
对于超标的样品,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四、质量控制1.建立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手册等文件的编制,并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
2.定期进行标准曲线的校准,保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引入合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验证,参与国家监测质量评估,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水体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利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建立监测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选择监测参数和监测站点、制定采样和分析方法、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和评估监测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首先,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
监测目标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社会需求而定,如监测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检测特定的水污染物或水背景参数。
目标水质标准可基于国家或地方的法规、标准或国际公认的水质标准进行制定,以确保水质符合公共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
其次,选择监测参数和监测站点是水质监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来确定。
例如,如果目标是检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那么监测参数可以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
监测站点的选择应考虑水体的类型和特征,如湖泊、河流、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管道等。
监测站点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位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制定采样和分析方法是水质监测方案的关键环节。
采样方法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采集的水样能够准确代表监测站点的水质状况。
采样频率和样品容量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目标水质标准来确定。
分析方法应选择具有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污染物,还可以使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初步筛查和监测。
第四,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是水质监测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管理系统应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录入、有序存储和方便检索。
可以采用电子化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和分析。
此外,还应建立数据报告和信息发布的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最后,评估监测结果是水质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水质监测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水质在线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的实施方案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水质监测作为保障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水质在线监测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水质在线监测的意义。
水质在线监测是指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水质参数进行实时、连续、自动地监测和记录。
与传统的手工取样监测相比,水质在线监测具有数据实时性强、监测频次高、监测范围广等优势,能够更好地反映水质的真实情况,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水质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在线监测的实施方案。
1. 确定监测指标。
首先,需要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确定监测指标。
一般包括水体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参数。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还可以考虑添加其他特定的监测指标。
2. 选择监测设备。
在确定监测指标后,需要选择适合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设备的选择应考虑监测指标的种类和数量、监测范围、监测精度等因素,同时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等方面。
3. 确定监测点位。
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需要确定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体的流动特性、受污染程度、水质变化情况等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4. 建立监测网络。
在确定监测点位后,需要建立完整的水质在线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的布设应考虑监测点位之间的空间分布、监测设备之间的通讯联动等因素,以实现监测数据的全面、连续和自动化采集。
5. 制定监测方案。
在确定监测网络后,需要制定水质在线监测的具体方案。
方案应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据的采集传输、异常数据的处理、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等内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6. 进行监测运行。
最后,需要进行水质在线监测的运行。
监测运行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异常,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为水质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水质监测方案,以确保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水质监测是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监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水质问题。
2. 目标与范围本方案的目标是:- 监测并评估水体中的各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 及时发现和报告水质异常情况;- 提供有关水环境的数据和信息;-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本方案的范围包括:- 用于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各类水体;- 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 监测项目和频率;- 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3. 监测点位选择和布设监测点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水体的类型和用途;- 水体的污染来源和潜在风险区域;- 地理分布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根据以上因素,确定监测点位的布设,确保能够全面覆盖监测范围,并涵盖各类水体和潜在污染源。
4. 监测项目和频率根据监测的目标和用途,选择相应的监测项目和频率。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 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 值、温度等;- 全氮和总磷:作为污染物的主要指标;- 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的评估重点。
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监测目的和水体特性进行确定。
常见的频率包括:每月、季度或者年度监测。
5. 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监测数据应按照标准的采样和分析方法进行收集,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收集到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水质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
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定期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主管机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潜在的水质问题。
6.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水质监测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监测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应严格保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7. 总结本方案为水质监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摘要: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方案旨在设计一个综合的水质监测方案,以确保水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质监测是评估水质状况和检测污染源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个综合的水质监测方案,以确保水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监测目标本方案的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水质指标: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悬浮物等。
2.2污染物:监测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2.3微生物:监测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致病微生物等。
3.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监测方法:3.1采样:根据不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容器,如用玻璃瓶采集水样,并尽量避免样品的污染。
3.2实验室测试:使用标准化实验室测试方法进行水质分析,如色谱法、光谱法、化学计量法等。
3.3在线监测:使用传感器和仪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如pH传感器、溶解氧仪等。
4.监测网络为了对水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监测点分布合理的监测网络至关重要。
监测网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网格设置: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合理设置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内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以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4.2监测频率: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设置合适的监测频率。
对于重要水源地和敏感区域,应增加监测频率,以保证及时发现和应对水质问题。
4.3数据共享: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将监测数据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
5.质量保证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5.1校准和质控: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并参与国家或地区质量控制方案,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样本保存: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正确保存,并在必要时进行二次测试,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水域的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确定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水质监测方案完整版
水质监测方案完整版水质监测是保障水源安全、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
制定一套完整的水质监测方案可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套完整的水质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和范围1.监测目标:主要监测水源地、供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放点、环境水体等水体的水质状况,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水质标准。
2.监测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监测点位,并确保覆盖全面、典型和有代表性。
二、监测参数及方法1.监测参数:根据所监测水体的用途和污染源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指标(如溶解氧、pH值、浊度、氨氮、总磷等)和特殊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
2.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规指标可以采用标准方法进行监测,特殊指标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
三、监测频次和时间1.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频次,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和临时检测等。
2.监测时间:监测时间需要根据所监测水体的季节变化、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装备和设备1.监测装备: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备合适的监测装备,包括水质采样器具、分析仪器、数据记录器等。
2.检测设备: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包括光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以满足对不同水质指标的检测需求。
五、质控和质量保证1.质控:制定严格的质控程序,包括对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对监测过程的抽样和分析操作的规范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保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设立监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核程序,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解读,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六、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1.数据处理: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归档和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得出可靠的水质状况评价结果。
2.报告编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水质状况综述、数据分析和解读、问题分析和建议等,以供决策和管理部门参考。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案1. 引言水质监测是保障水体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水质监测方案,确保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目标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目标包括: - 确保水质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 - 保证监测活动的可持续性。
3. 方案制定步骤3.1 确定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指标是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首要步骤。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水质变化趋势。
3.2 确定监测点位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时,需要确定监测点位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代表性。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基于以下考虑因素: - 不同水体类型的覆盖范围; - 重点监测区域和受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
3.3 确定监测频次监测频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监测指标的变化速率; - 监测成本和资源投入; - 监测结果对决策的时效性要求。
3.4 确定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是确保监测准确性的关键。
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监测方法: - 监测指标的特点和要求; - 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 监测成本和人力投入。
3.5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水质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决策。
数据处理方法应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等。
3.6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为确保水质监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包括: - 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计划; - 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 -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计划。
4. 案例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制定水质监测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下面以某城市的水质监测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4.1 监测指标该城市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PH值。
4.2 监测点位该城市的水质监测点位设在主要供水源、河流和湖泊等重点区域。
4.3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按照季度进行,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在特殊情况下增加监测频次。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水域的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确定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水质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现代化监测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案,以确保水质的持续监测与管理。
二、监测目标与指标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与指标。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水的基本理化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无机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氨氮、硝酸盐等)、有机污染物指标(如有机氮、挥发性有机物等)以及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群、总大肠菌群等)等。
三、监测方法与设备1. 理化指标监测方法:采用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等,对水样进行采集和分析。
同时,可以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如PH试纸、溶解氧测试仪等。
2. 无机污染物监测方法:对于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进行分析。
3. 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化分析仪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微生物指标监测方法:采用培养基培养方法、PCR技术等,对水样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测定。
四、采样频率与点位确定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需合理确定采样频率与监测点位。
采样频率应根据当地水质情况、水体使用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不低于每季度一次。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覆盖到各类水体,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以全面了解水质状况。
五、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在进行水质监测时,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常见的质控措施包括重复样品检测、平行样品检测、加标回收率检测等。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监测报告与管理水质监测的结果应及时整理并形成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进行公开,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
同时,监测结果也应用于水质管理决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解决,以保障水质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健康。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得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得制订(一)基础资料得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得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得水文、气候、地质与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得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得水情;河流得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得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得资源现状与水资源得用途;饮用水源分布与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得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与采样点得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与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基础上,根据监测目得与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与采样点。
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在水域得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得主要居民区、工业区得上游与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得主要入口与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得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与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得河口处;受潮汐影响得河段与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得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①在确定得调查范围得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得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得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 引言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以评估水质是否符合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标准。
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是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所必需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目标与范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旨在确保对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进行准确、可靠和持续的监测。
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水体,如自然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工业和居民用水源。
本方案将覆盖常见的水质指标监测和采样方法。
3. 步骤3.1 确定监测目标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的。
常见的水质监测目标包括评估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监测水源供应的安全性等。
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监测的污染物、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
3.2 选择监测参数根据监测目标和国家或地区的水质标准,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
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悬浮固体、氨氮、总磷、总氮等。
确保选择的参数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3.3 设计监测网点根据水体特征和监测目标,合理设定监测网点。
监测网点应覆盖水体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区,并考虑不同的水体类型和流域特征。
确定监测网点的数量和位置,并绘制监测网点的地理位置图。
3.4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频率和监测参数,制定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频率表、监测参数表和监测方法说明。
根据监测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每个监测参数的采样频率和分析频率。
3.5 确定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参数的要求和监测目标,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
常见的水质采样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固定点采样和自动采样。
确保采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采取适当的保存和保存样品的措施。
3.6 确定分析方法根据监测参数的要求和分析设备的可用性,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
3.7 数据质量控制对于水质监测数据,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监测水质,
保障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监测指标。
水质监测的指标应包括常规监测指标和特殊监测指标。
常规监测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这些指
标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特殊监测指标则根据水体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确定,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其次,确定监测频次和地点。
监测频次应根据监测指标和水体的特点确定,一
般来说,对于重点监测的指标,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监测地点应覆盖水体的重要部位,包括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河流、湖泊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再次,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
监测方法和技术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应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监测数据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当地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水质目标,及时进行评估和预警,为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监测指标、监
测频次和地点、监测方法和技术、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监测方案,才能有效监测水质,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水质监测工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水环境。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质监测是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监测水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套水质监测方案,并从样品采集、检测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目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水质情况,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具体目的包括:1.监测水质的变化趋势,掌握水质波动规律;2.及时发现水质超标现象,做出处理;3.评估水质改善效果,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4.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方案应符合科学原理,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监测;2.综合性:考虑监测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监测;3.时效性:监测方案要及时响应,能够捕捉水质变化的及时性;4.可操作性:方案应易于操作,提高监测效率;5.经济性:考虑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三、水质监测方案的内容1.监测目标和指标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监测目标包括水质优劣评价、污染源识别、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等。
监测指标包括化学氧化-需氧量(COD)、总氮、总磷、重金属等常规水质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有机物指标等。
2.监测点位的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的需求,在水体中选择不同的监测点位。
通常会选择代表性的水域、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点位,以及水质受影响较大的区域。
3.样品采集和保存根据不同的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方式。
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坏样品,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测方法和频次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对于常规指标可以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于微生物指标可以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等方法。
此外,还需确定监测的频次,通常需要定期监测,比如每月监测一次。
5.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水质状况,发现问题和趋势。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和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健康和生活环境,而水质污染则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提高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必须对水质进行监测。
因此,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质监测的目的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水库、河流、地下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等各种水源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发现水质污染,制定措施,及时治理水质污染,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水质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水库、河流、地下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等。
水库和河流水体是城市和农村主要的用水来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也需要进行监测,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进行监测。
1. 现场监测法:采集不同水样,采用不同的检测仪器,由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现场分析,检测数据准确,对水质污染的程度可以快速了解。
2. 实验室监测法:将采集到的水样通过样品前处理、试剂添加等处理方式最终获得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和详细的检测数据。
3. 样品共享监测法:指几个单位共享同一水体的监测数据,相互比对,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四、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指标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三类。
1. 物理指标:水体中的温度、浑浊度、气味等。
2. 化学指标:水体中的硬度、PH值、是否含重金属、氨氮、有机物等。
3. 生物学指标:水体中的细菌数量、水质中微生物含量等。
1.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污染措施。
2. 为水质监测工作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判读的正确性。
3. 加强对于水质监测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未经许可擅自排放污水或向水体注入有害物质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4. 加强对于水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质保护意识,引导每个人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水污染的可能性。
综上,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人类的饮食健康和生活环境,以及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水域的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严重水力设施地点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裕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大概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记.2、河流(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确定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The formula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rogramme
摘要: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水环境问题,对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所以,制定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有重要作用。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short of water resources,and water pollution is serious.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W ater quality monitoring can help to solve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it plays a vital rol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vities.So, it is important to formulate a reasonabl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rogramme.
关键词:水质监测目的,调查研究,测定项目,监测网点,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分析技术,质量保证。
Ke y words: purpose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vestigation, M easuring items, M onitoring network, The sampling time and frequency, Sampling method, Analysis technology, quality assurance
引言: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监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等。
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
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要对上述要素做到完善的测定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是完成一项监测任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的总体设计,制定时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和技术,提出检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2】。
内容:
1、水质监测的目的:
地表水及地下水:经常性监测。
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
事故监测:应急监测。
为环境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2、进行调查研究:
收集预测水体及其周围的有关资料,例如水体的水体的水文资料,附近城市布局,工业布局以及污染源的排污情况,历年该处水质监测资料等。
3、确定测定项目:
测定项目要依据水体被污染的情况,水体功能和废(污)税种所含污染物的量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
一般地表水监测项目有基本监测项目,集中式
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补充监测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监测项目【3】。
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有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等【4】。
废污水监测项目有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和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4、设计监测网点:
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测基础上,考虑具有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并且要设置对比性的采样点位置。
例如在监测河流时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端面,消减断面。
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控制端面设在水体受影响的位置,例如排污口的下游。
5、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
为使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必须合理的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对饮用水源,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潮汐河流,湖泊水库,排污渠,海水等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我国水质监测方案都有要求。
6、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
采样前要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和采样方法的要求,选择适宜采样的盛水容器和采样器,并清洗干净。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常使用船只。
对采样器的材质要求化学性能稳定,大小和形状适宜,不吸收预测组分,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BOD、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单独采样;在测定溶解氧、BOD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测定pH、溶解氧和电导率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采样时要同步测量水文和气象参数。
保存时要选择性能稳定,不易吸附预测组分,杂质含量低的材料制成的容器。
最长贮放时间: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
运输时间24h以内。
保存方法冷藏或冷冻法和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7、选定分析测定技术
分析测试技术有三种:
人工采样分析:采样方式有间断瞬时和积时式两种,是中国常用的方法。
一般多利用船只、缆道或桥梁在监测断面的采样点,用采样设备(如瓶式、横式、抽气式采样器等)采样,除pH、水温等易变项目需要在现场测定外,其他测定项目的水样,均在现场加入保存剂后,在规定时间内送实验室及时测定。
这种方法可对水样作全分析,获得水质资料较齐全,工作效率决定于人员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条件。
自动监测:是连续测定和记录现场数据。
此法能监测项目较少,仅pH、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浊度、化学耗氧量、氟化物、氯化物和紫外吸收光度等的水质参数,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的监测方法。
遥测遥感:系根据水体的光波特性和辐射温度状况,利用飞行器进行航空或航天摄影,获得黑白或彩色相片和红外扫描图象,再行色调判读测
知水质参数。
其优点是覆盖面积宽广,有利于大面积的油污染、热污染和
污染带的监测,缺点是成本高、能监测的项目较少和尚难准确定量。
水质分析的主要手段有化学的、物理学的和生物学的三种。
化学方法:有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前者以物质的化学特性
为基础,适用于常量分析,设备简单,准确度高,但操作比较费时;后
者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为基础,使用特定仪器分析,常用的有
比色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位分析、
极谱分析和质谙分析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快速分析和微量分析,但设备
较复杂。
物理学方法:一般只能作定性描述,必须与化学方法相配合,方能揭示
水体污染的性质。
生物学方法: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水生生物的变化,
间接判断水质。
8、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在检测报告中标明对检测项目,方法,采样时间等的具体要求,使得所检
测的程序满足要求。
9、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
对监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
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
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
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实施进度计划是
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
行。
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要进行可疑值的取舍(可以通过狄克遜检验法和格鲁
勃斯检验法),是的所得值在质量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之间,再进行误差
和偏差分析,并使最终结果满族数据修约的规则,对结果进行统计检验。
结语: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影响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大量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合理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引起水质恶化,使
水资源更加紧张。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
制定出正确
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是很重要的,通过检测来针对性采取挽救措施,使
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波,张玉梅,城市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分析。
【2】奚旦立,孙裕生,刘秀丽,环境监测,高等监狱出版社。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