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苏教版(II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试卷苏教版(II卷) (附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辨字组词。
嫌()驰()辨()洋()
谦()弛()辩()痒()
2、先比一比,再各组两个词语写下来。
框( ) 峻( ) 蝉( ) 债( )
眶( ) 竣( ) 婵( ) 绩(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过去的往事。
新课第一网
B、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4、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成语。
(1)写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指鹿为马()
(2)与“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与孔子教育思想有关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按提示要求填空。
吕戴邱陶
1、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_______姓排第一,______姓排最后。
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按部首查字法,“戴”字应查_____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_____。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读一读,把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与人类密切相关:水奔流不息,是_______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_______……水穿山岩,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有_______……水还具有_______、_______的品行;我们赞美长江,她是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她有_______;在人们的眼中,烟台的海分明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_______,是一座壮丽的_______。
(2)_______(国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3)在________ __里,在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里,看不出有什么________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___________的时候,无日_____________。
作者喜欢夹竹桃,不仅因为夹竹桃___________,还因为它能引起许多的幻想。
月光下的夹竹桃,在季羡林眼里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真是浮想联翩、妙趣横生啊!
3、按要求写句子。
(1)、仿写句子。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送去所有的凉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物。
A、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句式,使意思保持不变。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布达拉宫、长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作的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文今读。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之乎者也”是文言文表达的特点。
“患者、学者、记者、老者……”中的“者”的意思是()。
( A.着。
B.代表某种身份的人。
C.指代事或物。
)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你在课外一定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向学们推荐一本好吗?请写一段推荐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课内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本文段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被人们誉为“ ____________ ”。
你还读过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
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檫不檫火柴而(),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3、“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
2、阅读与理解。
理想的风筝(节选)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
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这段话先从人物的______、语言这两个方面写出了刘老师的特点,然后通过描写同学们的心情抒发了大家对刘老师______的思想感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省略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字“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
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作文部分。
(一)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
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
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2、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