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江苏昆山高质量发展之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mous Places
80区域揽胜
解密江苏昆山高质量发展之钥本刊特约记者/张展鹏 杨绍功 朱筱
全球外商投资重镇、全国百强县之首、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十年间,昆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外向型经济助推自身产业体系不断完备,以自主创新持续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区域一体化拓宽县域发展空间。

持续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昆山爱杰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走廊里,陈列着从按键到触控的各式汽车顶灯。

车间内,多条智能生产线高效运作,产出的顶棚控制模块和部件供应全球约30家车企。

“我们与中国本土车企的合作,让
今年的订单量增长了33%。

”公司总经
理尼罗·尼米斯(Nilo Nimis)感慨,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良好机
遇,当地政府惠企稳企政策让外企信心
越来越强。

疫情期间,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友达
光电、跨国企业星巴克等逆势加码投资
昆山。

以开放促发展、促升级,昆山积
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中美贸
易摩擦等挑战,力保外贸规模稳中求进,
截至目前,4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
资108个项目。

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打造国际
投资创业“首选地”,十年来,昆山努
力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网络
和高效率办事流程。

今年1至8月,昆
山新增注册外资28亿美元,同比增长
22.9%,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
同比增长123.4%。

“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过程中,
推动产业更集聚、规则更国际化、营商
环境更优化。

”昆山市商务局相关负责
人说,开放合作始终是昆山的鲜明底色,
将进一步聚焦新兴产业,引导和鼓励外
81
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依靠这套成熟的链式培育体系,昆山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持
续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大的企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昆山启动第六届“祖冲之杯”创新创业大赛,汇聚智能制造、数字产业的项目和人才。

清华大学博士后刘程的医疗废弃物处置与管理方案路演完毕,就有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洽谈项目。

以创新大赛为抓手,围绕需求清单重点攻关,昆山实施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政府部门滚动发布企业“需求清单”,征集高校院所“供给清单”,“揭榜挂帅”累计对接合作项目近900项,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一组组数据见证昆山的创新成果:十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385家
资企业向研发、设计、结算等总部经济延伸。

自主创新集聚新动能
刷新频率最高可达165Hz 的可调频手机屏幕,弯曲半径仅为3毫米的全屏卷曲柔性屏,像画布一样能展开收起的卷轴屏……走进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昆山的展厅,可以看到各类OLED 屏幕。

过去,中国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屏幕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如今,由维信诺生产的各种屏幕已经支撑国产手机实现折叠、曲屏等先进功能。

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郅永霞说,维信诺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目前已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昆山不遗余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
左图: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宁城际铁路昆山段右图: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古镇
增至226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8%提升到3.9%,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

昆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量”。

融入一体化拓展新空间
从上海市中心坐地铁到昆山花桥,再转公交车到水乡古镇周庄,全程只需约一个小时。

这是不少上海人周末出游的路线。

这一路,可以看到昆山近年来水更清、景更美。

近十年来,昆山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376家,367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完成环境安全达标建设。

围绕气、
水、土打出污染源源头控制“组合拳”,让产业与生态得以有机协调、统筹发展。

去存量与做增量同步。

由太湖流向上海的吴淞江,正进行岸线和航道整治;吴淞江畔,小核酸及生物医药集群、
先进计算产业创新集群崛起;昆山还主动与苏州工业园区、常熟等加强互动,推动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界浦河两岸高端制造发展平台建设。

不再简单做发展溢出的承接者,而要做融合发展的联动者。

昆山人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应有新格局、新定位、新选择。

通过与区域核心城市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要素流动,昆山主动寻求与区域城市的产业耦合发展。

昆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昆山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焦和服务苏州市域一体化,向东接轨上海、向西融入苏州主城、向北联动太仓、向南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一体化”发展思维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不
断提升县域发展能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