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

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

3、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5、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6、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步,在质疑与批判中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奇的机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
难点:形状与结构、岩石与矿物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二、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一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

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钳子、剪子、扳子、滑轮、螺丝钉、自行车、缝纫机、汽车、拖拉机、机床、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机械。

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与复
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机械,也就是简单机械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

在本单元列举的简单机械中,杠杆是学生在无意识间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和轮轴可以被看做杠杆的变体,斜面则属于与杠杆不相同的一类学生常见的简单机械;转动装置则将较复杂机械的工作部分相连,发挥力的传导作用,使得必要的简单机械能够完成力的衔接,形成机器,从而发挥更大的
作用。

机械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装置,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有时会在诸多场合见到它们的身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学生却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单元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机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为课题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诸多研究活动中认识机械、了解简单机械。

本单元是采用总一分一合的思路来进行内容建构的。

“总”,就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机械。

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1课“什么叫机械”。

在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多个机械物品,阐述什么是机械,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和机械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由来已久。

“分”,就是选取四种简单机械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它主要包括本单元的第2—5课,即“怎样移动重物”、“斜坡的启示”、“拧螺丝钉的学问”、“国旗。

怎样升上去”。

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既巩固对机械的的总体认识,也为接下来认识机械中力的传递打下基础。

在这四课中.各课主要研究一种简单机械,皆从启发解决现实问题人手,指导学生探究该种机械的作用,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

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

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3课:斜坡的启示。

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

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在控制坡度这个变量的实验中,研究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大小的影响;在制作变形斜面和讨论中,发现斜
面的变化和用途。

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

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轮轴的作用;在观察中了解轮轴的结构;在实验中较全面地认识轮轴,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轮轴的广泛运用。

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各自的作用。

学生将在观察中认识滑轮的构造,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在组装并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中,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效。

“合”,引导学生从力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

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6课,即“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人手,引人机械传动,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单元课时分配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或()的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机械可以分成()和()两类。

2、简单机械有()、()、()、()。

3、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它能(
);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它能()。

4、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

二、在图上标出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三、选择题
1、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①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②是否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是否省力
2、下列机械,属于杠杆的是(),属于斜面的是(),属于轮轴的是(),属于滑轮的是()。

①吊车臂②水龙头③钻头④螺丝钉⑤撬棍
⑥斧子⑦刀⑧没把手⑨方向盘⑩镊子
3、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①齿轮传动②链条传动
四、判断题
1、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

()
2、阿基米德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3、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大。

()
4、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
5、当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费力。

()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
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他们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过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5、会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二、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6、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立意好、视角新,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新奇感、探究欲以及动手实验与制作的欲望,能够使书本知识得到活化、强化,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本单元的课序可以调换,内容可以重组。

如把“折形状”与“建桥梁”组合在一
起,把“搭支架”与“造房子”组合在一起都可以,只要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分配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1 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
1、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壳体建筑。

()
2、蛋壳又轻又薄,根本承受不了多大的力。

()
3、赵州桥是平板桥。

()
4、改变形状可使物体的承受力增大。

()
5、吊车起重臂的支架结构只是为了美观。

()
6、三角形组成的结构不但牢固稳定,而且用料最少。

()
二、选择题
1、最不容易变形的支架是()
①三角形②正方形③圆柱体
2、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分类的。

①材料②作用③形状
3、()结构最稳定。

①六边形②五边形③三角形
4、铁塔、铁架桥属于()结构。

①薄壳②框架③实心
5、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
①法国②意大利③澳大利亚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的要求进行建构的。

这是学生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及哺育后代的一个重要单元。

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的个体,无论他的寿命有多长,活力有多强,最终总是要死亡的。

因此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繁殖自己的后代,这样,一个物种才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因此,繁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使物种得到延续和发展。

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本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收集证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分析与解释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二、科学知识: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知道植物和动物的一些不同繁殖方式。

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植物的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行的繁殖。

这种繁殖方式比较原始,它的优点是可以加速植物的繁殖,保存母体优良特性,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缺点是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阻碍了生物的进化,从而使得植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逐渐衰退。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已知,举出不用种子繁殖后代的事例,启发学生认识营
养繁殖现象,形成植物繁殖方面较完整的知识,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探究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扩展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部分,介绍动物的各种繁殖方式。

动物的繁殖也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方面匕部分重点介绍动物的有性繁殖。

教材从动物繁殖本能的角度,介绍繁殖过程中雌雄识别、交配、生长、哺育后代中的一些情况,还安排了识别动物雌雄、猜测造成雌雄差异的原因等活动,显示出有性繁殖需要雌雄识别并结合的过程。

教材介绍的天鹅雌雄厮守的事例,从一个侧面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关爱生命,憎恨残害动物的行为。

教材还通过引导观察和分析猜测,介绍了卵生与胎生这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以及一些动物繁殖后代的独特方法。

其中,分裂繁殖、出芽繁殖不属于有性繁殖,而属于无性繁殖。

教材还展现了一些动物哺育后代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繁殖以及哺育行为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了解人类的生殖。

人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也要进行有性生殖。

该部分以调查“我是怎么出生的”为贯穿主线,指导学生向父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交流成长中的趣事,了解人出生前后的情形,使学生对“我是怎么出生的”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

以此为基础,还将指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体验母亲怀孕后期的负重情况,了解人的胚胎——胎儿阶段的发育过程,从而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单元课时分配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1 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
1、用种子繁殖方式栽种的植物一定比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方式栽种的植物长得好。

()
2、土豆和红薯都是用植物的根进行繁殖的。

()
3、菊花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植物的茎繁殖。

()
4、从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可以看出生物具有多样性。

()
二、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①种子繁殖②根繁殖③茎繁殖④叶繁殖
2、苹果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①种子繁殖②根繁殖③茎繁殖④叶繁殖
三、填空题
1、()繁殖方式叫卵生,()繁殖方式叫胎生。

2、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新个体都是通过()产生的。

3、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

4、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天,刚出生时,我的样子是:(
)(身长、体重、皮肤、颜色等情况)。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以及矿物。

本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