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危机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反应的四个阶段
1 2 3
冲击期
防御期
解决期 成长期
4
1、冲击期: 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处于 危机中的个体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大 多数人表现出恐惧和焦虑。
2、防御期: 试图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 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如果受阻或 不知道如何做,会运用否认、合理化等心理防 御机制。
危机干预 的目标
避免自伤 或伤及他 人
恢复心理平 衡与动力
一些危机理论的介绍
Lindemann理论
一个人在强烈的悲痛面前,不应过 渡沉湎于内心的痛苦之中,而应让自己 感受痛苦、发泄情感、正视现实,否则 容易产生适应性不良性后果。 该理论强调宣泄,反对压抑,适用 于突然丧失亲人或家人的场合。
应激反应理论:也称Tyhurst理论
危机干预的时间:
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数星期。
危机干预者的要求:
• 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即使危机境遇下也能保 持情绪的稳定、一致、完整,性格成熟、乐观 坚韧、坚强。 • 具备专业技巧; • 能够快速、准确理解求助者,并做出反应,治 疗中思维、情感、行为保持一致,有多途径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一)定义问题
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 问题。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包括使用 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 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理安全的 致死性、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 况或严重性。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 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 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 行动的解决方法。
该理论强调早期干预,非医学性干 预,适用于灾难、强奸、亲人亡故或得 知自己身患绝症。
危机干预六步法
1.确定问题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提供支持 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5.做出计划 6.获得承诺
倾听
以共情、真诚、尊重、接纳和关心的态 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做出反应。 包括: • 定义问题 •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 提供支持
﹙五﹚制订计划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 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 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六)得到承诺
•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 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 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 接受的。 • 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 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 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
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
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危机干预系一短程帮助的过程,是对处于 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形 式。国外有时亦称为情绪急救(emotional first-aid)。 危机干预强调干预的时间紧迫性和效果, 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已失去平衡 的心理状态水平。
• 大部分海啸幸存者存在着认知影响、记 忆损害、忧虑、自我效能较低、闯入性 思维以及噩梦,并伴有震惊、恐怖、易 激怒、无助感等情绪波动。 • 这些症状在美德村难民营的难民中并不 鲜见,他们做噩梦,情绪易失控,尤其 是有亲人在海啸中遇难的罹难者家属。

罗美好一家10口人就剩下了她和弟弟两个 人。她不太爱说话,总是低着头,说自己经常 想起死去的家人。 • 经常做噩梦的难民人数不少。好好的人会 突然之间哆嗦一下,一脸的惊恐,冒一身冷汗。 • 难民营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警察在 整理灾区罹难者尸体的时候,发现腐烂的肠腔 突然爆裂,他受了惊吓,很快就在混乱的意识 状态里自杀了。
自杀预防
自杀的概念
自杀(suicide )
自杀来自拉丁词“sui”(自我) 和“cide”(杀死),德文自杀词 意上是“自我谋杀”。
自杀是一种自我毁坏的冲动行 为,以自我结束生命为临床表现的 一类问题,它主要是一种个体行为, 但与心理过程、社会环境和文化影 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什么样的人会自杀呢? 所有的人。 (企图自杀的人中,女人多于男人。) 自杀会给家人带来什么影响? (罪恶感、惭愧感、自责;来自社会的 轻蔑,经济问题,忧虑而且会发生类似 事情。) 自杀的高危人群: ①老人(体衰、丧偶) ②青年、大学生(完美主义,理想与现 实不匹配,异性关系不顺) ③女性(婚姻不如意,丈夫有外遇)
对自杀的错误认识
• • • • •
1.自杀是突发的,无规律可循; 2.情绪好转后,自杀企图就没有了; 3.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4.对有自杀倾向的人不要谈论自杀; 5.青少年自杀多为学习问题。
正确认识
• 自杀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三阶段: 1.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2.内心生死矛盾冲突阶段 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注意捕捉预兆则可有效防范自杀。
对危机的合理认识
• 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 • 危机情境之性质反映出当事人的认知经验而非 病态 • 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 续时间因人而异 • 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
一、平安度过危机,掌握危机处理方略; 二、度过危机心留创伤,降低社会适应力; 三、危机不能度过,成为PTSD患者; 四、难以承受刺激,自伤自毁。
但并未导致死亡;
3.自杀死亡 ——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
且导致死亡。
4.自杀姿态——死亡愿望不是很强烈,主要想伤 害自己,以减轻痛苦或引起注意。
自杀前的预兆
⒈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 绘画中表现出来;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 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6.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 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者是
可靠的支持者。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
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 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 和个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四)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帮助求助者探索他或她可 以利用的解决方法。促使求助 者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 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 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社会重大事件的危机干预
关于灾难……
曾经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令全世界震惊和悲 痛,随着救援工作的推进,人们关注的焦点逐 渐从遇难者转向幸存者,相关报道显示:至少 800名泰国幸存者患上了后海啸恐惧症,他 们担心海啸还会卷土重来;一些幸存者为同伴 相继死去而自己却存活下来感到负罪,甚至想 要自杀;还有许多人脑海中不时出现灾情场面, 或是仿佛听到海啸警报声;至于失眠、焦虑等 生理心理问题更是非常普遍。幸存者所遭受的 心灵重创和噩梦一般的回忆,可能一生一世都 难以抹去。
情绪改变
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 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 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 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 等。
危机表现枚举
• • • • • • • 伤心欲绝、痛不欲生、目光呆滞、 无所适从、寻死觅活、心惊肉跳、 惶恐不安、焦躁不安、寝食难安、 不能自己、呼天抢地、胡言乱语、 沉默不语、怒发冲冠、暴饮暴食、 大喊大叫 、意识模糊、惊恐万分、 行为古怪、悔恨交加、 自我伤害……
危机的中文含义
危机:危险和机遇 • 如果它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其家庭,往 往会产生自杀或精神崩溃的可能,这种危机就 是危险的; • 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干 预或帮助,不仅可以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还可以帮助其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 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功能水平,因此危机也 可以说是一种机遇或转折点。
• 谈论自杀的人也会自杀。谈论自杀也是自 杀前的一种预兆、一种求救信号。80%的人 自杀前向他人发过这类信号。 • 即使情绪好转,自杀危险一般在意念产生 后三个月内仍然存在;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 预防自杀的可能性: • 1.想要自杀者,从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到实施自 杀之间要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 • 2.自杀者中大多数人有想死和期待得到帮助的 矛盾心情; • 3.想自杀者在采取行动之前,在考虑到自己的 死将给至爱亲朋带来极大痛苦和震惊时,心理 压力特别沉重,会有一些可观察到的反常表现。
我国的重大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 数国家之一,据国家减灾十年报告的统计, 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 死亡数千人 • 灾难、重大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 均属于危机性事件,会同时对公众的躯 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 • • • • •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杀的原因
客观原因 社会环境原因
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 争激烈、家庭纠纷、成 长环境不良、压力过重
经济变动、环境改变、 季节、宗教、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理学原因 个人心理的原因
性格扭曲、人际关 系扭曲
自杀的分类
1.自杀意念——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 实际行动; 2.自杀未遂——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
危机干预
危机与危机干预
• 危机的概念
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 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 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 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 1
存在具有重大心 理影响的生活事 件;
2
引起急性情绪扰 乱或认知、躯体 和行为等方面的 改变,但又均不 符合任何精神病 的诊断标准;
长江流域大洪水 SARS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舟曲泥石流 动车相撞
• 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人群经历灾害后 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 •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 结果一致,如张北地震(1998-1999)受灾群体3个月和 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 • 除PTSD外,最常发生的还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 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 • 据估计,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3%- 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 • 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
提出人在和平生活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即 一个过去健康的人对严重应激的反应程度取决 于人格、急性应激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 作用,应激反应是一种过渡状态。他将危机者 经历的危机过程分为3个阶段:作用阶段、退 却阶段、创伤后阶段。认为后两个阶段是危机 处理的积极阶段,即让求助者学习新的知识和 技术,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危机。
预防措施
•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的 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宣传和对学生管理干部的 宣传)。 • 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了解 学生的自杀意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 提供生命线或热线电话之类的电话服务,随时 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自杀的自救
• 平时注意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密度并具异质性 的支持系统,学会和他人交流与沟通,(即:会 聆听也会倾诉)。 • 培养参与体育运动或文娱活动的习惯,在一定程 度上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 • 提高自我觉察力,一旦发现产生自杀意念,便及 时实施自我救助(如,转移注意、避开刺激物 等)。 • 必要时可向心理辅导等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3
当事人或患者用 平常解决问题的 手段暂时不能应 对或应对无效。
• 心理危机时常见的心理 和躯体反应
认知改变
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 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 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行为改变
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 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 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
• 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 ——随时可发生 • 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 • ——无法预料 • 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 有基本的信任 • ——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 • • • • • 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抑郁 焦虑 分离障碍 酒精 药物滥用 自伤 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