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1
一. 教材分析
《1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轴对称的
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章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定义,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
称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剪纸等,加深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

4.问题解决: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片、折纸等,用于课堂演示和
student activity。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轴对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折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其轴对称性质,并汇报成果。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
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折叠纸盒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8.板书(5分钟)
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导入:5分钟
呈现:10分钟
操练:10分钟
巩固:10分钟
拓展:10分钟
小结:5分钟
家庭作业:5分钟
板书:5分钟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折纸、建筑等,
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轴对称,为什么会有轴对称
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3.探索情境: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
分析其轴对称性质,并汇报成果。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教学活动
1.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折纸、建筑等,
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剪纸等,加深对轴对称现象的
理解。

3.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
分析其轴对称性质,并汇报成果。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问题解决活动: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折叠
纸盒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轴对称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合作,分析实例的轴对称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问题解决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理解不
够清晰,容易混淆。

二是部分学生在探索轴对称性质时,缺乏深入思考,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对于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理解不够清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通过多个实
例的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同时,我还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2.对于学生在探索轴对称性质时缺乏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引导
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实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我还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深化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更加清晰,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和问题解决活动。

同时,学生在探索轴对称性质时也能提出更深入的思考和观点。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实例引入、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实录:
在教学《1轴对称现象》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如剪纸、折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剪纸和折纸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想要分享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现象。

接着,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轴对称,为什么会有轴对称现象,激发
学生的思考欲望。

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说轴对称就是物体两边对称,有的说轴对称是因为物体在某个中心轴上的两侧是完全相同的。

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其轴
对称性质,并汇报成果。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启发,积极分析实例,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在学生们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后,我设计了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
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们积极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轴对称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实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运
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