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导游词六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霞祠导游词六篇
导游词不知道怎么写?那就先看一下别人的导游词吧!从中吸取经验,然后再多练习,就知道导游词要怎么写了。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碧霞祠导游词,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篇一: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是泰山上最壮丽的景区之一。

对于碧霞元君,一种说法是,它是泰山神的女儿,另一种说法是,她是黄帝(远古的一个帝王)派来的七个女儿之一。

她的名字叫玉女,通过自身修炼,最后得道成仙。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她被封为碧霞元君。

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群。

主殿的屋顶是用铜瓦覆盖,配殿和山门都用铁瓦。

用金属材料覆顶是为了抗御山顶强风暴雨的袭击。

在1000多米高的山顶上建一个这样雄伟的建筑群,其成本可想而知。

据史料记载,600年明朝的一次翻修就耗费黄金4950两(1公斤等于32两)。

从碧霞祠的西神门,我们能看到东面有大观峰,北边有玉皇顶,东南有日观峰,南边是陡崖,西边是天街。

以蓝天为背景,在白云笼罩中,高踞悬崖之上,碧霞祠更加呈现出一种神秘感和巨大的吸引力。

山门五间,把碧霞祠分成前院和后院。

在山门内外铸有四尊铜像。

他们是东方神青龙,西方神白虎,南方神朱雀和北方神玄武。

道教认为,他们专司守护寺庙安全。

山门往南是南神门,上面有屋三间,是表演歌舞的戏楼。

似乎碧霞元君也喜欢听戏,欣赏歌舞,其实是专为皇帝娱乐所建。

正对南神门的远处是一堵影壁墙,墙上刻有4个汉字:“万代瞻仰”,意为世世代代受到景仰。

影壁墙和南神门之间是焚火池。

后院是寺庙主要的祭祀区。

东西两侧各立铜炉一座。

左边的一座叫做“千斤鼎”,这样叫是因为有1000斤重(斤是中国重量单位,1斤等于500克)。

这是在泰山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器具;右边的一座叫做“万岁楼”,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上面刻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的铭文。

两鼎都是明代所铸。

铜炉北边有两通巨大的铜碑,5米高,分别铸于1615和1625年。

香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顶覆黄色琉璃瓦,看上去华丽、精美、宏伟。

亭内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小铜像。

主殿五间,重檐八角,高14米,长25米,宽14米。

殿内有碧霞元君的坐像。

请往上看,这两块木匾分别由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

屋顶的瓦和装饰用的动物小雕像都由铜或铁精制而成,价值极高。

特别是屋顶的360垄瓦象征一年的360天。

瓦垄的尽头饰有飞龙,称为飞龙檐。

在山顶天气多变的条件下建造这样宏伟的建筑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巧,表现出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我们在岱庙祭拜过庄严、威武的泰山神。

你们认为眼前的碧霞元君怎么样?她给我们一种慈祥、易亲近、和蔼可亲的感觉。

她看上去像一位和善的长者保佑和保护她的子孙。

关于元君的背景故事不少,从汉代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到黄帝七女之一玉女,从泰山神的伺女到泰山神的女儿。

然而,大多数的人都相信她生长在泰安普通的农家。

她从小就心好、诚实、勤劳、聪明。

借助神仙的帮助和指点,她经过自身修炼而位列仙班。

碧霞元君在道教中的名位并不高,她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根据道家的说法,碧霞元君是由玉皇大帝指派来监管世间善恶的神。

妇女们相信她最同情她们的苦难,祈求能多生育,特别是多生男孩。

这些香客们相信碧霞元君非常灵验。

在明朝万历年间,孝定皇太后亲自到泰山修炼并极力鼓吹碧霞元君的灵验。

据说那些得到子嗣的香客还应当到泰山向碧霞元君还愿。

东边这座偏殿叫做眼光殿,里面供奉的是一位眼疾治疗专家DD 眼光奶奶。

东边的偏殿叫做送生殿,里面供奉的是送生娘娘。

据说这两位女神非常受老年妇女的尊敬。

她们坚持来爬泰山就是要来拜祭她们。

看来神仙们的声望也取决于是否能迎合人们的愿望。

在过去,供桌上放着泥娃娃供人们带回家。

那些求子的人来到碧霞祠烧香磕头,然后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带回家,这就是所谓的“偷子”。

同时,他们向道士施舍一些钱,叫做“喜钱”。

生育以后,他
们会给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这就叫“还子”。

近年来,又有了新的求子习俗,叫“压枝”和“拴枝”。

“压枝”是在两个枝桠间压放一块石头,汉语发音和“压子”相似。

而“拴枝”是在树上拴一红布条,汉语发音和“拴子”相似。

也许在陡峭的山道两边,你们已经看到这些景象。

篇二: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

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

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

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

他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耸立于岱顶之中,突兀云霞之上,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

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

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

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

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顶之上,建一处与元君娘娘身份相配的祠庙,却并不是件容易事。

但是古代人做到了,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有正殿,有配殿,有3座神门,有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

人们到这里来进香不感其小反觉其大,古人用心实谓
碧霞祠最早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始称“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改名“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修,改今名。

祠分前后两院,正殿5间,在北院,面阔24.7米,进深15.1米,通高1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一檩前后廊式,九脊歇山顶,四角施角柱,檐柱施斗拱,柱头科,单抄双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挑尖梁头,平身科,正间、次间、梢间分别为6、5、4个。

斗拱上承托蚂蚱头,角科单翘重昂七踩,转角斗拱上承托宝瓶,歇山檐下及后檐下亦施斗拱,形状与前面相同。

屋面瓦垄360条,象征周天之数,为防高山大风,明时盖瓦均为铁铸,清初易为铜瓦。

大脊上饰双凤缠枝花纹,戗脊有六走兽和一个仙人,檐上瓦钉处饰立体走龙,均为铜铸。

殿内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柱上施井字形天花板,正间内间和两次间均设石雕仰复莲纹须弥座神台,供奉碧霞元君神象。

大殿建筑雄伟华丽,是泰山仅次于岱庙天贶殿的第二大建筑。

纵观碧霞祠整个建筑群,由于地形限制,南北长70米,东西宽仅36米,总面积不过2500余平方米,但它设计精到,选址巧妙,全然不显局促。

碧霞祠位于天街东端地势徒然抬起之处,前院设有东、西、南3座高大的神门。

游人一般自天街东来,由西神门进祠,而西神门下是峭拔如十八盘的百余级连续的台阶,由此进得祠来,忽见楼台严整,气氛肃穆,同天街风情迥然不同,人们首先感到了碧霞祠的赫赫气势。

东神门与西神门相通,通往玉皇顶的盘道就在前院之中,且往南又开有南神门,人在此视野并未被封闭,因此小的空间便产生了大的空间的感觉。

北面,碧霞祠山门高高屹立,不进山门仍不知祠内复有何物,使人更生神秘之感,犹觉此祠非同小可。

及至进到北院,大殿之前有九脊重檐、黄琉璃盖瓦的香亭居中,亭两侧又有铜铸“金碑”,亭前又有千斤鼎、万岁楼,令人目不暇接,愈加感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

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内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区区300余平方米的天井,又怎能有此等韵味与效果呢?
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的高度称赞,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的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的神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

左右对称,布局紧凑、严谨、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每当云雾升腾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威严神圣。

后人有诗赞叹:“岱顶寻金阙,碧霞铁瓦红。


【神门——山门】
碧霞祠建筑布局以山门为界,划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有歌舞楼。

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

一进山门门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威风凛凛。

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御碑亭】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诗韵碑。

【香亭】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是乾隆年间建,亭重檐八角,黄琉璃瓦盖顶。

厅内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敕建泰山天仙金阙铜牌”,是万历三十四年神宗所立。

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疾,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像还愿,并铸造铜钟,亭子叫“金阙”。

碑上刻有方从哲撰写的“金阙记”,记述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金阙后移山下岱庙,再次处现是香亭。

香亭西面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

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

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

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碑庄重浑厚,铸造精细。

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空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

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
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

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

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东西配殿】
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正殿】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

彩画、斗拱,光彩夺目。

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放置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

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

殿上的瓦、龙头、鸱吻、檐铃均为童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

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

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辟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兼顾作用。

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

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

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

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

明清以后,经道家附会,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

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

其庙宇也遍及全国。

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

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

这种
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碧霞祠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得到泰山老奶奶的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碧霞祠考试注意考试的内容:
1、中国五岳分别是哪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碧霞祠在北宋、金代、明朝和清代分别叫什么名字:北宋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朝是碧霞元君庙,清代叫碧霞祠。

3、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是哪四方神:左青龙、右白虎、朱雀(火)、玄武(水)。

篇三: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

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

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

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

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

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

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

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

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
女石像也。

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

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

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

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

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

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

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

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

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

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

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

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

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 ,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

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篇四: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1.碧霞祠山门
各位朋友,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

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

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

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巍巍金殿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

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

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

它是一处高山杰出的建筑群,它之所以被称得上高山杰作,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是因为它的建筑位置选的非常巧妙:背靠泰山主峰,利用自然山势,建筑物布局紧促而又合理,同时它在使用建筑材料上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了金属构件,从天街方向仰望,它高耸于山峰之上,威严壮观,从极顶向下俯视,它金顶耀目,依山接云。

从文化角度讲,它是泰山女神的神宫,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和广泛的民众信仰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高大而威严。

清晨,走出碧霞祠的东神门可以迎接泰山日出,黄昏,站在碧霞祠的西神门,又能观赏晚霞夕照。

碧霞祠不愧为“天上宫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

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2.南神门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碧霞祠是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第一院落南院是由东西南三个神门所组成,南神门外有一个大照壁,上面所写“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表达了古人对对碧霞元君的敬崇。

3.火池
南神门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叫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那是专供善男信女
坟纸烧香的这样一个地方,纵观泰山上下的庙宇,只有此处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了,南神门上建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重大的祭祀朝拜活动的时候,歌舞楼上就会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游人欣赏。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穿过山门,我们重点参观一下碧霞祠的第二进院落北院。

4.香亭
走进山门,我们的视线被一个重檐八角的香亭挡住,看不到正殿的真面目,使我们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其实香亭的设立,既有它的实用意义,又起到了影壁的作用。

亭是重檐八角,为黄色琉璃瓦所覆盖,内供元君的小铜像,上书“金光普照“,据说是由李重阳所题,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香亭”所在的位置是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到山下岱庙。

5.金碑
在碧霞祠里,除了正殿的顶瓦为铜铸之外,还有3件构造精美的铜制建筑,这就是一座金阙和两座金碑。

它们被称为“三金”。

是因为他们均为外表鎏金制成的。

第一“金”为铜亭,又叫金阙,原来设在香亭的位置,后移到山下岱庙。

明代万历43年制造,铜质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整体鎏金,造型工整,制作精美。

第二第三“金”在香亭的两侧东西对峙,是两块巨大铜铸碑。

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为建立金阙的记事碑;西面的呢是明代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为重修碧霞祠的记事碑。

两座铜碑形制相同,制作工艺精细,碑顶端的龙首雕塑细腻传神。

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金阙稳坐中间,金碑两面矗立,金碧辉煌的景象。

两碑中间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令人目不暇接,让我们愈加感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

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内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又怎能有此等韵味与效果呢?
6.大殿
前方各位看的就是祠院中供奉碧霞元君的大殿了,我们看到它正殿五间,东西长24.7米,南北深15.1米,殿高13.7米。

四柱七梁,九脊歇山顶式结构。

殿顶的360条瓦垄,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取周而复始之意。

大殿因为建在高山之上,常遇疾风暴雨和风雪严寒,于是聪明的古代建筑师们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明代就开始利用金属覆顶。

主殿,配殿和山门的房顶构件,全部采用金属制成,从而形成了铜梁铁瓦的特点。

到了明代,正殿的瓦,鸱吻,脊兽等全部更换为铜制。

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雨降造成的材质腐烂,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

我们远远看见铜瓦上有一排小水兽,它们是古人为了免遭火灾的避邪祥兽。

同时又能留住瓦当,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增加了造型的美感。

这些材料造价极高,仅明孔五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花费了黄金4950两。

我们大家请抬头看这正殿外的匾额"赞化东皇"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内匾:"福绥(sui)海宁"是由雍正皇帝题写的。

殿内雕梁画栋,彩绘“二龙戏珠”藻井很显华贵。

在中央石雕莲纹神台之上供奉着碧霞元君铜铸神像。

碧霞元君,是华夏民众心目中的东方女神,她的全称叫: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

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被尊称为:泰山老奶奶。

有关碧霞元君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但不管怎么说,最主要的应当归结于人们对东方大山的崇拜,对东方女神的崇拜。

早在原始社会,泰山周围就有以鸟为图腾的原始部落结盟,他们的首领是舜,舜也是最早登上泰山祭祀天神的部落首领之一,它们的图腾形象,后来演化成了人首鸟形的女神,从此,女神的形象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成为最为崇拜的精神偶像。

进入封建社会后,广大妇女深受社会歧视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比压抑的环境之中,她们心目中非常渴望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女神来帮助其解脱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碧霞元君也就随之而来。

从而就出现了碧霞元君是凡女成仙,天仙玉女的传说故事。

碧霞元君是凡女成仙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很久以前,一个忠厚善良之家的女儿她叫做玉叶,是东汉石敢当的女儿,三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