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案1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寓言四则》)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①其仆市②履于肆③,仆私其直④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⑤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使:命令,派。

②市:买。

③肆:店铺。

④直:同“值”,价值。

⑤踵:到,走到。

⑥缪:同“谬”,错误,荒谬。

(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适使其仆市履于肆适:恰逢
B.他日,友人来过过:拜访
C.逾年而事暴暴:暴露
D.而悔谢曰谢:感谢
(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2.课内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本文选自________,六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古文________也出自这本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韬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

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③王大:王恭的族叔。

④簟(diàn):竹席子。

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

⑥领:量词,相当于“条”。

⑦荐:草垫。

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

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因语恭________
②故求耳________
(2)“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
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至杨文广被田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7.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①。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
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仓皇:惊慌。

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及其家穿井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是: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跑号如前状”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乙)文大狼身上体现出伟大的母爱,牧
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无聊的残忍,表现的是人性中的恶的一面。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迷惑屠户;(乙)文中开篇写牧竖“谋分捉之”,下文写狼的行动,从正面体现牧竖的聪明机智。

D.(甲)文结尾部分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两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人不堪其忧________
②博学而笃志________
③切问而近思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C.“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9.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④意与日去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申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传不习乎:________
⑤可以为师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

你知道哪些?写出来个与同学分享。

(4)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对你的启发。

11.文言文阅读
任末①年十四时,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⑥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东汉蜀郡人。

②芨(jí):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⑥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若不学未若柳絮因风起
B.负笈从师必有我师焉
C.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可以为师矣
D.不惧险阻尊君在不
(2)请你用“/” 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3)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感受,写出你对任末的评价。

12.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于文中词句及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短小,但人物性格鲜明。

太丘:守信,正直。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B.友人认为陈元方不守信,没等自己来就离开,所以发“怒”骂他。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元方的聪明体现在他能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

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谢以醇酒罚之/下车引之
B.乃至过醉/过中不至
C.老翁可念/撒盐空中差可拟
D.何可作此/白雪纷纷何所似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4.课内文言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诫,又作“戒”,劝解、劝勉之意。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解、劝勉的信。

B.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C.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诚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D.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元方时年七岁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dān dān míng
屠大窘奔倚________相向目似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 ②并驱如故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其一犬坐于前
(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
C.狼不敢前吾日三省吾身
D.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即可)
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
④吾欲之南海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甲文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4)两篇选文的作者都对学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请分别谈谈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B.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文章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D.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注】①争人而斗:争吃一个人而打斗。

②戾:凶暴。

③甘:美。

(1)请选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A.坐山观虎斗
B.狐假虎威
C.虎口拔牙
D.为虎作伥
(2)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3)管与认为刺虎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请用原文回答。

2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___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犬坐于前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④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回答: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前后的态度有何变化?
(4)作者说“狼亦黠矣”,请从文中找出体现狼之“黠”的地方。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意与日去(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C.文中点出了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立志,学习和惜时。

D.“俭”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

2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①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②,思意不惬。

后示张公③,张曰:“此二京④可三。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⑤,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于是先相非贰⑥者,莫不敛衽赞述⑦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