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五年级第二学期道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
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发展。
第二册《道德与社会》第5册教材力图突破传统的单
一知识模式。
注重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实现
“三维目标”。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下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
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
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道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培养道德人格的任务。
在本教材中,我们主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两个自我之间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孩子展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理解和体验这种关系,引导孩子逐步
建立共生人格;通过历史文化的启迪,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
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
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教科书中要表达的想法和观点,他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参
与和亲身体验的机会。
本教材设计了大量的问题和案例,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
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学生对这些事例的理解和实践,让学生参与,让学生
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
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每个单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
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
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
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
1、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
体荣誉培.人人争做我是小小主人翁.。
2.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了解文明礼貌是生活的基本品质,自觉遵守公德,做一名诚
实守信的好学生。
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遇到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4.自尊自爱,不骄傲自满,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
5.引导孩子逐步
完成两个自我的区分。
6.引导孩子逐步建立共生人格。
7、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教学策略:
因为教科书不再是一种明确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含蓄而深刻的引导学生价值观的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
一些积极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情体验生活。
教学中可以
采用对话、活动、体验、开放和价值渗透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之间
的多元,维式对话。
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
加进新的意义。
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
就越能对
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
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
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
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
始至终地去参与,“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
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二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
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
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
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式教学策略。
五年级《道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
着多样化、差异化的教材。
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地区、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资源,提
供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成功地借助教材引领教学,就必须从传统的教材角色转变为教材
使用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灵活的过程。
4、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16课时主题一爱护集体荣誉6课时主题二学做集体小主人10课时第五单元历史告诉我们9课时主题一从统一到鼎盛6课时主题二野蛮与文明3课时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25课时主题一勿忘国耻5课时主题二觉醒的中国人民2课时主题三光辉的历程4课时主题四黄河在怒吼9课时主题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5课时
三
教案
教学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让学生在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中,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有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学会怎样和别人沟通,努力成为一个诚实、勇敢、乐于助人的孩子。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争当环保小卫士。
(三)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节目,从而懂得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五)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长中的快乐。
通过以上五点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品质道德,为以后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关键是:
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及时的发现并改正班里学生的不良思想。
困难: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额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
措施:
努力将每一节课上的有趣味性,针对性。
让每位学生能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
在课余多讲一些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和相关的故事,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具:
教材及教师用书用书资料书籍
学习辅助工具:
学生用书
第一单元我是小主人
〖单元概要〗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使学生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
从三年级研究的居委会和村委会直接选举带来的变化出发,我们可以理解这次选举的现实意义。
那么
4
通过教师中的人民代表为小学生安全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我们可以感觉到人民代表与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对共和国、公民和人民代表等重要概念有最初步的了解,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初步的了解,了解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
这进一步扩大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并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尽管这些研究相对较浅,但它们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相关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目标〗
态度促进爱共和国的感觉,形成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培养积极、亲社会的倾向,理解和关心社会生活。
初步感受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
能力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与封建社会国家的区别,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的优越性,能够初步尝试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思考个人行为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知识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理解共和国、公民和人民代表概念的基本含义。
了解宪法的特殊地位和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第一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
主题一:珍惜集体荣誉
第一课《感受集体的温暖》〖教学目标〗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