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2024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试卷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粤赣2024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试卷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

以史诗为例,中原文化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

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

南方和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数量达几百种之多。

因此,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从整体上考察中华文化。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

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

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使得中国人以汉为名,叫作“汉人”;以唐为字,叫作“唐人街”。

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世界地图时,《明史·神宗本纪》中只记一句话:“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

”万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

当时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

到了18世纪,尽管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乾嘉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

正是在近代付出惨重代价后,中国人的精神在压抑中爆发、在挫折中提升,终于迎来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也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精致的瓷碟只能培育出绿豆芽,广阔的大地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

学术研究也是如此。

为此,有必要提倡“五学法门”,即眼学、耳学、手学、脚学、心学。

所谓
中国传统文学,我们也要用好“脚学”,通过田野调查形成“文学地理学”。

这种方法接地气,可以形成文学与地理关系上的“七巧板效应”。

通过田野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的少数民族史诗属于草原史诗、高原史诗、山地史诗,因而不同于古希腊的海洋城邦史诗、印度的热带雨林史诗。

(摘编自杨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学作品,给整个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B.由于受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言论的影响,中原文化没有了产生史诗和神话传说的土壤。

C.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未来的文化品格。

D.文中提到的“七巧板效应”是指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发现文学与地理的关系,了解中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指出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的意义,然后分角度阐发如何加以研究和探究。

B.文章在论述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时,运用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并运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C.文章引用《明史·神宗本纪》和《四库全书》中的内容,论证了自大封闭会导致落后的观点。

D.文章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利用好“脚学”对区分少数民族史诗与希腊、印度史诗有着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黑格尔对中华文化存在片面、错误的解读,所以他才得出了“中国没有史诗”的结论。

B.明朝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借鉴,使中国错失了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

C.清朝乾隆时期注重八股取士,忽视学术文化研究,导致中国无法开启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D.用好“脚学”,注重田野调查,就会产生积极效应,使中国传统文学研究出现繁荣景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精神的富足,开始让现代的一些人不仅仅是满足于温饱,很多人开始追求刺激食用“野味”,有人认为野生动物对人类有独特的滋补作用,有人图一己之利,贻害众人。

然而实际却是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禽家畜并无多大差异,同时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此次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达99%。

穿山甲因为莫须有的“养生”,功效不明的“通乳”,以及人类一时的口腹之欲而被大肆捕捉,由常见动物变成了极危物种。

然而实际上穿山甲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可损伤人类肠胃并引发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鳞片的成分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

事实上,人们认为很补的各种野生动物,实际上都含有许多无法未知的病毒。

野生动物是生态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肆意猎杀捕食这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不加限制地一味攫取自然资源,不加反思的打破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界限,
(摘自中国日报《保护野生动物,亦是保护人类自己》2020.2.13)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

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对决定增加的违法行为,“参照适用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处罚”;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执法管理责任,严格查处违反本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决定的立法指向明确,“全面”与“从严”贯穿始终,体现了更严格的管理、更严厉的打击,给心存侥幸者、铤而走险者以当头棒喝。

(摘编自人民日报《用法治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0.2.28)
材料三:
2016年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2016年我国食用野生动物养殖种类、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野生动物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

野生动物从业者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转型之路。

很多从事野生动物养殖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具备野
从而实现野生动物屠宰者到保护者的华丽转身。

他们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环境,从事动物友好型旅游产业,吸引人们去户外体验和探索自然。

借鉴成功经验解决野生动物养殖业转型中的阵痛。

北欧国家,比如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曾出现捕食鲸鱼等活动,然而从捕鲸到观鲸的商业模式转型,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商机。

此外,赵中华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

(摘自中国网《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2020.3.3)
1.下列对“野生动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求私利、追求刺激的心理、野生动物“莫须有”的滋补作用,驱使人类捕食野生动物,这也与社会进步、物质富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B.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仅有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且会破坏生态食物链,必然使人类利益受损,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C.为从源头控制住由野生动物传染疾病的风险,避免造成“次生风险”,须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D.除野生动物产业从业者借助先天优势实现角色转型,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外,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行业转型。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2016年食用养殖动物种类、食用野生动物从业人数与年产值呈正相关关系:养殖动物种类越多,从业人员就越多,年产值就越高。

B.我国2016年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达1400万,产值超过5200亿元,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制度颁布以后,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且压力巨大。

C.超过四成的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从事食用野生动物产业,创造的产值仅次于毛皮动物产业产值,占野生动物产业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

D.我国2016年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中,爬行类动物养殖从业人员最多,创造的产值业最大,兽类养殖从业人员最少,创造的产值也最小。

3.材料一、二、四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位置
张永强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

吴简反映了新兴的楷书与行书的普遍使用、流行千年的篆书和隶书迅速消亡的文化现象,深刻影响了后世。

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

但作为新书体,吴简中的一些适应快速书写的笔法和结构已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

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

我们应将长沙吴简书法与同地区出土的东汉简牍和西晋简牍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书法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走马楼吴简与东牌楼汉简、郴州晋简的书体继承、发展轨迹是明显的。

2004年,长沙东牌楼出土了东汉灵帝时期(168-189)的简牍100余枚,其中有早期的行书和楷书。

这些简牍比走马楼吴简早五六十年,出土地毗邻,简牍性质相同。

其行书主要用于书信,仍保留较多隶意,容易识读,书写自由而活泼,反映了中国文字逐渐演变过程中趋向简易的特点。

羊欣云:“行狎书,相闻者也。

”从而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

走马楼吴简中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行书与楷书的笔画愈来愈普遍,这是在东牌楼汉简基础上的继续简化与发展。

不难看出,楷书与行书作为更为方便省力的新书体,在走马楼吴简中的运用较东牌楼简牍更广更普遍,不仅仅限于书信,已成为一种日常流行书体。

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写年代在孙吴赤乌二年至赤乌六年(239-243),与走马楼吴简地域和年代相近,字体书风基本相同,所见主要为楷书,以及比较成熟的行书。

郴州地区还出土了数百枚西晋简,即书法史上有名的“郴州晋简”,内容有簿籍、文书、记事及习字等。

又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此时的书迹已经隶意尽脱,活泼灵动,与走马楼吴简中的楷书与行书形态十分接近。

郴州晋简是在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工整化演变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至今,不再有新的书体出现。

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上承长沙东牌楼东汉简,下启楼兰魏晋简,使这一演变的时间序列得以完整。

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

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王素先生在《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一文中认为:“从东汉晚期行书草创,到东晋中期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的革新、发展的脉络一环扣一环,证据链十分完整和十分清楚。

因此,‘兰亭论辩’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确实如前所说,应该已不成其为问题。

”此外,走马楼吴简为我们当前进行书法创作也提供了借鉴意义。

(2019年11月06日《美术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是空白的,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环。

B.吴简中行书、楷书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转技巧成熟,使得吴简书法姿态行云流水。

C.吴简中楷书和行书正迅速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无法避免艺术风格单一的出现。

D.郴州晋简比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更加规范、工整,最终形成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文章既有长沙吴简与东汉、西晋简牍的比较,也有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

C.文章论证东牌楼简行书特点时借助羊欣的话,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

D.文章末段论证了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解决书法史研究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书和楷书之所以逐渐取代隶书,原因之一就是其适应快速书写,更为方便省力。

B.我们国家的汉字简化改革和文中字体演变所体现的“由繁到简”的需求有一致性。

C.从东牌楼简牍到走马楼吴简再到郴州晋简,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以至隶意尽脱。

D.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承上启下,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天锡,宇启衷,闽县人。

弘治六年进士。

改庶吉士。

思亲成疾,陈情乞假。

孝宗赐传.以行。

还朝,授吏科给事中。

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天锡负时望,都人有“台省三天”之目。

十二年,建安书林火。

天锡言:“去岁阙里孔庙灾,今兹建安又火,古今书版荡为灰烬。

阙里,道所从出;书林,文章所萃聚也。

宜因此遣官临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

”所司议从其言,就令提学官校勘。

大同失事,天锡往核,具得其状,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成
获罪。

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言事下吏,崔志端由道士擢尚书
..,天锡皆力诤。

十七年五月,天变求言。

上疏曰:“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加。

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限九载,或年劳转迁,
或服除
..改补,不能及期。

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

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

”帝善之。

于是令两京四品以上并自陈听命,五品下六年考察,遂著为令。

寻与御史何深核牛马房,条上便利十四事,岁省当豆费五十余万。

武宗即位之七月,因灾异上疏,请痛加修省,广求直言。

迁工科左给事中。

正德改元,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

三年春,埈事还朝。

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

六月朔.,清核内库,得瑾侵匿数十事。

知奏上必罹祸,乃夜具登闻鼓状。

将以尸谏,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

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

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节选自《明史·许天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B.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C.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D.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指驿站,也可指驿站所备的车马,文中指后者,“赐传”指皇帝赐给天锡驿车。

B.“尚书”是官名,明朝沿袭了隋唐的六部制,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分掌全国政务。

C.“服除”即“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子女需服丧三年,期满后除去丧服。

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望”分别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月圆的那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天锡至情至性,负有声望。

许天锡思亲过度以致患病,在陈述实情后获准请假回家;担任吏科给事中时与何天衢、倪天明一同享有声誉,深受世人称赞。

B.许天锡乘时应变,建言献策。

许天锡借书林失火之事,上书请派官员刊定有益书籍;乘天象变异之机,上奏请求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两个建议都被皇帝采纳。

C.许天锡恪尽职守,据实明察。

许天锡核查大同失事情况,结果详尽,犯官得以惩处后;又深入调查牛马房,并上奏十四条改革意见,实施后为朝廷节省开支。

D.许天锡方正不苟,秉节极谏。

许天锡尽力为因议论政事而获罪的文森、张津等人进言;清查内库并找到刘瑾贪污证据后,他连夜写好诉状,准备以死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

(2)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逸人高漫士
林鸿
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

平台树色催残照,近郭砧声报早寒。

云物正当摇落后,关河终念别离难。

龙门别墅①今宵月,谁与相同把酒看?
(注)①龙门别墅:是诗人朋友高漫士在东海之滨所建的住所,与高漫士的隐逸生活紧密相连。

诗人曾多次造访此处,与他同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纯为写景,写诗人身处粤乡之秋,独自凭栏远望,寄托漫漫秋思。

B.颔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由远及近,景象凄寒,饱含悲凉伤怆之意。

C.颈联由景入情,由实入虚,诗人的感情深挚动人,情景转换十分自然。

D.尾联又推开一层,以想象和发问收尾,所表感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2.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驽马十驾,__________。

(荀子《劝学》(节选))
(2)苏子愀然,___________,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前赤壁赋》)
(3)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7)贤贤易色;事父母,__________;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8)寂然凝虑,__________;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刘勰《文心雕龙》)
7、《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赛事,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

(1)假如你是《朗读者》的主持人,本期嘉宾是中国女排总教练一—郎平,她将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朗读,请你为郎平的出场写一段主持稿。

(2)元宵佳节,作为央视元宵喜乐会的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你将与海外华侨直播连线,请写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

(3)作为《最美中国人》的主持人,该节目的其中一位获奖者一一钟南山将上台领奖。

请你为这位84岁高龄仍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写一段颁奖词。

8、“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

不超过15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有一条“从天而降”的水渠。

这条水渠,是团结村原村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村民,用双手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来的,用了整整36年。

第一次修渠失利后,54岁的黄大发报名去枫香水利站学习。

3年时间里,陪伴他的,除了煤油灯,还有内心深处坚不可破的修渠梦想。

学成归来,黄大发带领村民,捡拾初心,踏上了第二次修渠的征途。

没有通电,他们用炸药、锄头、锤子和双手;没有通路,只能用马驮用肩扛;遇到悬崖峭壁
9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