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十二章 向农民投资
农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回顾 工业化的教训 教育的价值何在
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引进技术的经济学 引进或国内生产 应急或长期计划 各级教育的分配 错定了教育外国学生的方针 向物的投资与向人的投资之间的联系 向人力资本投资 政治障碍 向农民投资的类别 教育的经济价值
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贡献
一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传统农业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 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对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
本章中,舒尔茨指明了全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如何通过投 资,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 同时指出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有效的 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各国农业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巨大差别主要取决于农民能力的差别, 其次才是物质资本的差别,而土地的差别实际是最不重要的; 只有农民改造其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在有投资刺激条 件下的农业投资才是有利的。
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著作
《世界粮食》(1945) 《不稳定经济下的农业》(1945) 《农业经济组织》(1953) 《由教育形成的资本》(1960) 《人力资本投资》(1961) 《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 《改造传统农业》(1964) 《经济增长和农业》(1968) 《人力资本投资》(1971) 《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 《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 《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二是在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他在1960 年就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 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们通常还 把舒尔茨称为是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5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2年 4月30日出生于南达科达州阿林顿郡的一个小农场主家 庭。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19341943年担任衣阿华州立学院经济学与社会系教授兼主任。 1943-1972年担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46-1961兼 任经济系主任,从1952年到1972年退休,一直被选为芝 加哥大学查尔斯·哈钦逊特殊贡献教授。1972年获美国经 济协会“弗朗西斯·沃克勋章”,退休后受聘为芝加哥大 学名誉教授。1960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他也是美 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他还先后担 任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商业部、 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国会等经济顾问。
一、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对传统农业理解的误区
本书第一、二章主要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基 本特征,第三、四章则通过对两种传统农业的 误解的反驳,从侧面揭示了传统农业的特征。
15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经典著作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 务印书馆,1999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 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 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 ,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西奥多·舒尔茨1979年“诺贝尔讲演”
2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五章 收入流价格理论
舒尔茨详细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根据印 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从而 是使农业生产下降的事实证明:在传统农业中,农业产量的 增减与农业人口的增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 力的减少必然使农业产量下降。因此,“贫穷社会中部分农 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是一种错误的学说”。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民愚昧落后,他 们对经济刺激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经济行为缺乏理性,所 以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必然低下。
1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隐蔽失业理论又称“零值农业劳动学说”
基本观点是: 传统农业中有一部分人的边际生产率是零。也就是说:尽管 这些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实际上对生产是毫无贡献的。这种 就业实际是隐蔽失业,把这些人从农业中抽走,并不会使农 业生产减少。这种理论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著名的发展 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等人都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
第一章
提出了一些比较接近实际的问题。书中指出,每个国家都有 农业部门,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甚至是最大的部门,农 业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现实恰恰相反,在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其中的问 题在于,在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传统农 业中,农民是无法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唯有现代化的 农业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2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传统农业无法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根源
在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强调了传统农业中生产要 素的配置是合理的,同时不存在隐性失业的问题,
那传统农业为什么停止落后,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般认为,传统农业中储蓄率和投资率底下,缺乏资本。而 储蓄率和投资率底下的原因又是农民没有节约和储蓄的习惯, 或者缺乏能抓住投资机会的企业家。舒尔茨则认为根源并不 是农民缺乏储蓄的习惯,或者缺乏企业家。而在于传统农业 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底,因而对储蓄和投资 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
17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三和第四章,舒尔茨进一步驳斥了两种影响 深远的关于传统农业的流行观点。第一种观点 认为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 种是著名的隐蔽失业理论。
18
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各种学说的遗产 需要撇开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个经济概念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一个难题 第三章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经济效率的假说 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十分贫穷而有效率 印度的塞纳普尔:贫穷而有效率 结论与含义
第十章 新的有利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供给者的研究和发展 供给者所进行的分配 营利企业 非营利企业
1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十一章 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 接受的速度 有利性 决定有利性的因素 对新要素的寻求 学会使用新农业要素 分类 成本和收益
《改造传统农业》是舒尔茨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1976年被纽约时代出版社收入“世界粮食供给” 丛书。在书中,舒尔茨将农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 理论融于一体,专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 题。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 率的经济部门是这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为此,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八章 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
专业化 有组织的研究 小产现代投入品 “生产”信息
不在所有或居住所有的控制和农场规模 假不可分性和农场规模
大型拖拉机和许多锄头 真不可分性 对地租的压抑 关键是农产品和要素价格
1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九章 隐蔽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 隐蔽要素的花招 某些农业要素的特征的例子 某些特殊牛产要素的供给中存在的变化 考察技术变化所掩盖的内容 全面生产要素概念的含义 需求和供给的方法
1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内容
一、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对传统农业理解的误区 二、传统农业无法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根源 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1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讲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7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四章 零值农业劳动学说 “零值劳动”学说的各种根源 对理论的屈从 经验事实的检验 根据印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后的情况所作的检验
第五章 收入流价格理论的含义 增长模型忽视了的内容 一种理论框架 非增长类型 增长类型
1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舒尔茨分析了传统农业的三个基本特征: (1)技术状况长时期的保持不变。 (2)获得收入和持有收入的来源和动机长期内不发
生变化。 (3)传统生产要素的供求由于储蓄为零而达到均衡。
8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六章 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 收入流价格较高的假说 反对这一假说的观点 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 印度的塞纳普尔 结论性的含义 对要素份额的说明
第七章 投资有利性问题的引言
舒尔茨他根据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撒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这两 个传统农业地区的资料证明: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愚昧落 后,他们能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变动,他们 会为了多赚一个便士而斤斤计较。通过多年的努力,现有的 生产要素已经达到了最优化,重新配置这些要素并不会提高 生产率。另外,外来的专家也找不到这些地方现有的生产要 素配置有什么低效率之处。也就是说:“在传统农业中,生 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十二章 向农民投资
农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回顾 工业化的教训 教育的价值何在
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引进技术的经济学 引进或国内生产 应急或长期计划 各级教育的分配 错定了教育外国学生的方针 向物的投资与向人的投资之间的联系 向人力资本投资 政治障碍 向农民投资的类别 教育的经济价值
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贡献
一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传统农业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 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对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
本章中,舒尔茨指明了全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如何通过投 资,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 同时指出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有效的 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各国农业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巨大差别主要取决于农民能力的差别, 其次才是物质资本的差别,而土地的差别实际是最不重要的; 只有农民改造其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在有投资刺激条 件下的农业投资才是有利的。
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著作
《世界粮食》(1945) 《不稳定经济下的农业》(1945) 《农业经济组织》(1953) 《由教育形成的资本》(1960) 《人力资本投资》(1961) 《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 《改造传统农业》(1964) 《经济增长和农业》(1968) 《人力资本投资》(1971) 《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 《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 《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二是在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他在1960 年就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 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们通常还 把舒尔茨称为是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5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2年 4月30日出生于南达科达州阿林顿郡的一个小农场主家 庭。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19341943年担任衣阿华州立学院经济学与社会系教授兼主任。 1943-1972年担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46-1961兼 任经济系主任,从1952年到1972年退休,一直被选为芝 加哥大学查尔斯·哈钦逊特殊贡献教授。1972年获美国经 济协会“弗朗西斯·沃克勋章”,退休后受聘为芝加哥大 学名誉教授。1960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他也是美 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他还先后担 任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商业部、 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国会等经济顾问。
一、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对传统农业理解的误区
本书第一、二章主要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基 本特征,第三、四章则通过对两种传统农业的 误解的反驳,从侧面揭示了传统农业的特征。
15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经典著作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 务印书馆,1999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 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 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 ,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西奥多·舒尔茨1979年“诺贝尔讲演”
2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五章 收入流价格理论
舒尔茨详细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根据印 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从而 是使农业生产下降的事实证明:在传统农业中,农业产量的 增减与农业人口的增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 力的减少必然使农业产量下降。因此,“贫穷社会中部分农 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是一种错误的学说”。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民愚昧落后,他 们对经济刺激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经济行为缺乏理性,所 以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必然低下。
1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隐蔽失业理论又称“零值农业劳动学说”
基本观点是: 传统农业中有一部分人的边际生产率是零。也就是说:尽管 这些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实际上对生产是毫无贡献的。这种 就业实际是隐蔽失业,把这些人从农业中抽走,并不会使农 业生产减少。这种理论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著名的发展 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等人都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
第一章
提出了一些比较接近实际的问题。书中指出,每个国家都有 农业部门,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甚至是最大的部门,农 业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现实恰恰相反,在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其中的问 题在于,在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传统农 业中,农民是无法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唯有现代化的 农业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2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传统农业无法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根源
在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强调了传统农业中生产要 素的配置是合理的,同时不存在隐性失业的问题,
那传统农业为什么停止落后,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般认为,传统农业中储蓄率和投资率底下,缺乏资本。而 储蓄率和投资率底下的原因又是农民没有节约和储蓄的习惯, 或者缺乏能抓住投资机会的企业家。舒尔茨则认为根源并不 是农民缺乏储蓄的习惯,或者缺乏企业家。而在于传统农业 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底,因而对储蓄和投资 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
17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三和第四章,舒尔茨进一步驳斥了两种影响 深远的关于传统农业的流行观点。第一种观点 认为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 种是著名的隐蔽失业理论。
18
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各种学说的遗产 需要撇开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个经济概念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一个难题 第三章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经济效率的假说 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十分贫穷而有效率 印度的塞纳普尔:贫穷而有效率 结论与含义
第十章 新的有利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供给者的研究和发展 供给者所进行的分配 营利企业 非营利企业
1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十一章 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 接受的速度 有利性 决定有利性的因素 对新要素的寻求 学会使用新农业要素 分类 成本和收益
《改造传统农业》是舒尔茨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1976年被纽约时代出版社收入“世界粮食供给” 丛书。在书中,舒尔茨将农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 理论融于一体,专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 题。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 率的经济部门是这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为此,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八章 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
专业化 有组织的研究 小产现代投入品 “生产”信息
不在所有或居住所有的控制和农场规模 假不可分性和农场规模
大型拖拉机和许多锄头 真不可分性 对地租的压抑 关键是农产品和要素价格
1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九章 隐蔽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 隐蔽要素的花招 某些农业要素的特征的例子 某些特殊牛产要素的供给中存在的变化 考察技术变化所掩盖的内容 全面生产要素概念的含义 需求和供给的方法
1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内容
一、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对传统农业理解的误区 二、传统农业无法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根源 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1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讲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7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四章 零值农业劳动学说 “零值劳动”学说的各种根源 对理论的屈从 经验事实的检验 根据印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后的情况所作的检验
第五章 收入流价格理论的含义 增长模型忽视了的内容 一种理论框架 非增长类型 增长类型
1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舒尔茨分析了传统农业的三个基本特征: (1)技术状况长时期的保持不变。 (2)获得收入和持有收入的来源和动机长期内不发
生变化。 (3)传统生产要素的供求由于储蓄为零而达到均衡。
8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六章 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 收入流价格较高的假说 反对这一假说的观点 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 印度的塞纳普尔 结论性的含义 对要素份额的说明
第七章 投资有利性问题的引言
舒尔茨他根据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撒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这两 个传统农业地区的资料证明: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愚昧落 后,他们能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变动,他们 会为了多赚一个便士而斤斤计较。通过多年的努力,现有的 生产要素已经达到了最优化,重新配置这些要素并不会提高 生产率。另外,外来的专家也找不到这些地方现有的生产要 素配置有什么低效率之处。也就是说:“在传统农业中,生 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