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二选修1课后集训:专题4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_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1.(广东高考,17)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下图。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路解析:番茄果实成熟的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番茄果实从绿色→橙色之间,乙烯的增加较快;橙色→红色过程中,细胞壁松弛酶逐渐增强,果实色素的积累也加强,说明乙烯能促进这两个过程,但乙烯不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果实发育是生长素的作用)。
答案:B
2.(上海高考,29) 下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解析:仔细分析该曲线图;当温度为40 ℃时,该曲线的斜率不变,说明酶的催化效率不变,生成物是一直在等比例增加的,当温度为50 ℃时,该曲线的斜率一直在减小,最后为零,说明酶在50 ℃时,活性逐渐减小,最后失活,故由图中信息可得出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 ℃,且该图只能说明酶的反应速度跟温度的关系,与酶量的关系在此图中不能体现。
答案:D
3.关于果胶酶说法正确的是()
A.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B.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C.果胶酶不特指某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D.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解析: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种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C
4.下列不是果胶酶成分的是()
A.纤维素酶
B.果胶分解酶
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D.果胶酯酶
解析:果胶酶不是特指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答案:A
5.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D.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解析:果胶酶能分解果胶,成为半乳糖醛酸。
答案:D
6.下列与酶的活性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酶的活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C.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酶活性高低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影响。
答案:A
7.下列能表示酶反应速度的是()
A.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总量
B.一段时间后生成物的总量
C.一段时间后,一定体积中消耗的反应物的量
D.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解析: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答案:D
8.右图为某有机物加入催化剂后,置于由0~80 ℃的渐变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据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由80 ℃渐变至0 ℃的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图中()
思路解析:在80 ℃的环境下酶已失去活性,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再变化。
答案:B
9.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
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解析: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可以被胃蛋白酶消化,制成糖衣片的目的是防止被胃蛋白酶消化分解。
答案:B
10.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
A.酶都是蛋白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既可以在生物体内起作用,也可在生物体外起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则逐渐降低。
答案:D
11.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解析:生物体内同时进行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互不干涉的,因为催化各化学反应的酶不同,对一种酶来讲,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酶的专一性特点保证了各化学反应互不干涉。
答案:C
12.下图横轴均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为酶的反应速度,能正确反映温度和pH与酶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都是甲
解析: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或pH内,随温度或pH的升高而升高;当超过某一温度或pH后,随温度或pH升高而下降,即酶活性随温度或pH的变化为倒钟型。
答案:D
综合运用
13.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
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 mL
(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
观察或比较,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如果是,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并说明理由:。
(2)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时,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___。
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宜pH=m,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
答案:实验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 2 mL(3)在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实验二:(1)方法二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2)酶和反应物(果胶)充分地接触(3)果汁体积甲
14.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和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酶包括、、等,作用的底物是,生成产物是。
(2)在35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3)若增加果胶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果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原因是。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果胶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解析:果胶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是一类酶的总称,作用的底物是果胶,能
将它分解成半乳糖醛酸;酶的催化反应速度受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答案:(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果胶半乳糖醛酸(2)底物消耗完毕(3)如下图虚线所示
(4)不变pH为1时,酶已变性失去活性(5)C
15.(2005广东高考,42)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
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保鲜效果。
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 ℃、10 ℃、15 ℃、20 ℃、25 ℃、30 ℃;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__组,每组数量,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下图分析实验结果。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褐变反应过程。
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储藏荔枝?为什么?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解析:(1)题中要分清实验变量(温度),控制无关变量,即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要求要一致。
(2)搞清坐标曲线图中的含义,尽量用规范语言描述。
(3)低温能够抑制酶的活性,有利于水果的保存。
(4)实验过程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5)完全无氧不利于水果的保存,因为无氧呼吸会消耗大量有机物,降低水果品质,同时也会产生大量酒精,导致水果腐烂变质。
(6)结合所考生物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今年许多高考题出现的一个新趋势。
答案:(1)③大小6相等(2)在5~30 ℃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0~15 ℃。
(4)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不可以。
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6)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对果蔬进行杀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