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中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中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强化练习试题
一、单选题
1.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励。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
C.掌握趋近
D.掌握回避
答案::C
解析::
掌握趋近指的是个体关注掌握任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表现。
掌握回避指的是个体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没有掌握任务的情况。
2.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答案::C
解析::
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逐渐下降的过程,视觉的暗适应是感受性逐渐升高的过程。
3.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C
解析::
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其他三项都是社会因素。
4.“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答案::A
解析::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其中,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这种形象并非单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声音也是一种形象,对它的记忆便是一种形象记忆。
5.王老师在给学生讲哺乳动物时,不但列举了猪、牛、羊是哺乳动物,还举例鲸、蝙蝠也是哺乳动物。
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概念分析
D.变式分析
答案::D
解析::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
6.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 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B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利用谐音联想法帮助记忆是其中一种。
7.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过程的()。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答案::B
解析::
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把段落综合起来进行理解是思维的综合过程。
8.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D
解析::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改,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9.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包括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历史继承性等。
1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B
解析::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1.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案::A
解析::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
12.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 放松训练法
B. 系统脱敏法
C. 理性情绪法
D. 代币强化法
答案::C
解析::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事件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或他对自己所说的话所致,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题干中晓阳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若要帮助晓阳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他的这一不合理观念,使之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1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4.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答案::C
1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 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解析::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结合题干,本题选C。
16.对于班级里网络成瘾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在学生手腕上套上橡皮筋,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上网就弹橡皮筋,使其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来减少其上网的行为。
这是( )。
A.强化干预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力
D.替代满足
答案::B
解析::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行为的方法。
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17.初二(1)班下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
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
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
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
冯老师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C
解析::
长善救失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
冯老师的做法是让该同学美术上的特长引导他思想的转变,因而体现了该原则。
18.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答案::B
解析::
“六学二馆” 体现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故本题选B。
19.“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
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这段话体现了()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
答案::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的观点。
20.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将智力分为()三个维度。
A.内容、操作、成果
B.记忆、思维、观察
C.编码、存储、提取
D.瞬时材料、短时材料、长时材料
答案::A
解析::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21.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答案::D
2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D
解析::
D【解析】布鲁纳建立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3.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B
解析::
动景运动是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电视、电影等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24.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答案::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用的教学原则”。
【名师详解】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5.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B
解析::
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26.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A
解析::
“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中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由此可知,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2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答案::B
解析::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28.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体现的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9.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答案::B
解析::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
二、问答题
30.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解析::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31.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解析::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
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32.简述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的步骤及要求。
解析::
(1)课外活动组织、实施的步骤:①选题。
选题的依据主要有三个,一是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计划;二是班集体的现实情况;三是学校教育计划活动安排。
②制订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由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同制订。
③活动实施与总结。
活动实施与总结是课外活动的中心环节。
(2)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三、简答题
33.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
由此可知。
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4.教师职业角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