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5 水和溶液(讲义)(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专题05 水和溶液
目 录
2
3
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
5
【夯基
·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5 一、自然界的水 5 二、硬水和软水 5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6 考向01 珍贵水资源 6 考向02 水的污染与防治 7 考点二 水的净化 9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9 一、水的净化 9 二、 过滤和蒸馏 10 三、 其他净水方法 11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2 考向01 水的净化 12 考向02 硬水和软水 14 考向03 过滤和蒸馏 15 考点三 水的组成 16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16 一、电解水实验 16
二、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17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7 考向01 电解水实验 17
考向0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9
考点四 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21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1 一、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21 二、溶液的组成 21
三、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2 四、溶液的应用 22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3 考向01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3
考向02 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4 考向03 乳化现象及应用 25 考点五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26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6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6 二、溶解度 27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9
考向0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9 考向02 固体溶解度 31 考向03溶解度曲线 32 考向04结晶 35 考点六 溶液的浓度 37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37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37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7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38 考向01 溶质质量分数含义 38 考向02 溶液的配制 39
z
z
z 考点一自然界的水
一、自然界的水
1.全球水资源状况
(1)储量: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水的总储量很大,但陆地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而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不到总水储量的1%。

(2)分布形式: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2. 水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②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③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 水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对污染的水体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③生活上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等;加强水质监测。

二、硬水和软水
1.概念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1)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在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

(2)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水加热煮沸时,有较多沉淀产生的是硬水,不产生沉淀或产生的沉淀较少的是软水。

3.硬水的软化
硬水的软化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

生活中常用煮沸法;
实验室常用蒸馏法;
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4.使用硬水造成的危害
(1)用硬水洗涤,不仅浪费肥皂,不容易洗干净,还会使纤维变脆、易断。

(2)硬水有苦涩味,饮用硬水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和腹痛。

(3)锅炉用水硬度太大,会产生水垢,这会大大降低锅炉的导热能力,造成燃料的浪费。

另外,当水垢爆裂脱落时,造成炉壁局部受热不均,易引起锅炉爆炸。

(一)误认为过滤、使用活性炭吸附可以将硬水软化。

考向01 珍贵水资源
【例1】(2023河北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用淘米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答案】B
z
【解析】A 、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较少,而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故A 正确;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B 错误;
C 、物质是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 正确;
D 、淘米的水含有一些营养物质,可以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D 正确。

故选:B 。

【变式1-1】(2023河南中考真题)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排放 C .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D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D
【解析】A 、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说法错误; B 、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以排放,防止污染水资源,说法错误;
C 、冰是由水组成,冰和水的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D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样中滴加适量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不产生或产生较少泡沫的水是硬水,说法正确; 答案:D 。

【变式1-2】2023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生产自来水 【答案】D 【解析】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需要节约用水。

不符合题意;
B 、水体有自净能力但能力有限,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环境。

不符合题意;
C 、物质由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D 、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吸附除去色素异味,灭菌消灭水中有害细菌病毒,等净化操作生产自来水。

符合题意;故选D 。

考向02 水的污染与防治
【例2】(2023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
B .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z
C .选用节水龙头
D .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
【答案】D
【解析】A 、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B 、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C 、选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D 、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浪费水资源,故选项做法不利于节水。

故选D 。

【变式2-1】(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真题)2023 年 5 月 14 日至 20 日,长沙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

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 .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 .用淘米水浇花
C .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 .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答案】B 【解析】
A 、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 、用淘米水浇花,可以实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C 、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
D 、向湘江中乱扔垃圾,会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变式2-2】(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真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不相符的是 A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污染 B .实验室酸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D .汽车安装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尾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A 、含磷洗衣粉容易造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预防水体污染,该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符,不符合题意;
B 、实验室酸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管道,污染水体,该措施与环境保护不相符,符合题意;
C 、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该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符,不符合题意;
D 、汽车安装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尾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该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

1.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投什么药,如何消毒?
考点二水的净化
z
一、水的净化
1.自来水的净化
z
(1)步骤:取水→加絮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消毒→配水泵→用户。

(2)絮凝的作用:往水中加含有明矾形成胶状物质,能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物杂质被吸附絮凝而沉淀除去。

(3)过滤的作用:除去水中混有的固体杂质。

(4)吸附的作用: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不仅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5)消毒的作用:用氯气(Cl 2)等消毒剂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病毒等。

2.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大颗粒物质沉淀下来,与水分离
除去大颗粒不溶性物质
过滤 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 除去难溶性(或不溶性)物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
作用除去自然界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
除去色素和异味
杀菌 消毒 利用杀菌剂的强氧化性杀死水中病毒、细菌
杀死水中的病毒、细菌
蒸馏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除去各种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二、 过滤和蒸馏
1. 过滤
(1)适用范围
用于将不能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装置及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若有较多气泡会使过滤速率减慢。

两低:
z
①滤纸边缘比漏斗口稍低,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溢出;
②漏斗内液面比滤纸边缘低,防止液体未经过滤,从滤纸和漏斗间隙中流下。

三靠:
①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捅破润湿的滤纸造成过滤失败; ②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漏斗下端的尖端部分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滤液向四周飞溅。

2. 蒸馏 (1)定义及装置
①蒸馏自来水是将水加热沸腾形成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成纯净水的过程。

②蒸馏是硬水软化的一种方法,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2)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下面需垫上陶土网,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防止蒸馏烧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蒸馏烧瓶中液体体积不能少于其容积的1
3
,也不能多于其容积的23。

③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使蒸馏平稳进行,以防加热时暴沸。

④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这种逆流冷却可以收到最大的冷却效果。

三、 其他净水方法
1.活性炭净水器
a.活性炭的作用: 过滤和吸附
b.下口进水上口出水的好处: 延长净水时间,增强净水效果。

2.简易净水装置
a. 每层材料都有过滤作用
b. 活性炭:吸附作用
c. 蓬松棉:隔离和支撑作用(防止活性炭颗粒堵塞出水口)
考向01 水的净化
【例1】(2023·福建·中考真题)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为饮用水,无需进行的操作是 A .降温结晶 B .絮凝沉降 C
.杀菌消毒 D .细沙滤水
【答案】A
【解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为:天然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加消毒剂→自来水。

故无需进行的操作为降温结晶。

故选A 。

B .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 .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解析】A 、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选项错误; B 、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选项错误;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选项正确;
D 、由图知,净水时从上到下,最先经过小卵石,选项错误。

故选C 。

【变式1-2】(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

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B.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
C.该过程能将水样转化为软水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该选项分析正确;
B、该装置具有过滤的作用,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该选项分析正确;
C、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则不能将硬水软化,该选项分析错误;
D、该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分析正确。

故选C。

黄河水注入烧杯中,加入少量______(填物质名称),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静置。

【解析】(1)净化黄河水时,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质,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快其沉降,故填明矾。

(2)过滤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3)活性炭或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或木炭。

(4)煮沸能够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故填煮沸。

考向02 硬水和软水
【例2】(2023·广西·中考真题)鉴别硬水和软水最简易的方法是
A.加肥皂水B.观察颜色C.加食盐水D.闻气味
z 【答案】A
【解析】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硬水和软水加食盐水都无变化,硬水和软水不能通过颜色和气味来鉴别。

故选:A 。

【变式2-1】(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二模)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取样品
B. 滴加肥皂水
C. 振荡
D. 加热水样
【答案】D 【解析】
A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不能在瓶中挤压气体,且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 、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 、振荡液体时,不能上下振荡,以免液体溅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

【变式2-2】(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以下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明矾能促进黄河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 .可用肥皂水检验黄河水是否为硬水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黄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和灭菌操作可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D
【解析】A 、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B 、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或浮渣较多的为硬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减少水体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
D 、黄河水经过沉降、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灭菌能杀死细菌、病毒,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
z 质,则仍为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考向03 过滤和蒸馏
【例3】(2023•白云区二模)如图简易净水装置及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装置位置b 放的是活性炭,位置c 放的是石英砂
B .乙装置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溶液暴沸
C .乙装置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 .甲装置能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B
【解析】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按照净化水的程度可知甲装置位置b 放的是石英砂,位置c 放的是活性炭,说法错误; B 、乙装置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溶液暴沸,说法正确;
C 、乙装置中烧杯内的水起到了降温的作用,加快水蒸气的冷凝,说法错误;
D 、甲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将硬水软化,说法错误。

故选:B 。

【变式3-1】(2023•佛冈县一模)过滤时,玻璃棒引流液体时,玻璃棒末端要 A .指向漏斗中心 B .悬空
C .紧靠一层滤纸的一边
D .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答案】D
【解析】折叠好的滤纸,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为了防止液体流下时冲破滤纸,所以玻璃棒末端应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故选:D 。

【变式3-2】(2023南京溧水三模)过滤时错误的操作是
A. 玻璃棒末端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
B. 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烧杯内壁中上部
C. 过滤器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 为增大过滤速率,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答案】 D
【解析】A. 过滤时,玻璃棒末端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烧杯内壁中上部,防止液体外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时,过滤器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会使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考点三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质量比约为1 : 8
z
二、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每个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组合形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组合形成一个氧分子。

结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向01 电解水实验
正极端的玻璃管 515mL .
,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
①盐酸必须是稀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答案】D
【解析】
A、为了实验准确,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故选项正确;
B、正、负极均能观察到由无色气泡产生,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更多,速率更快;正极产生的是氧气,体积更少,速率更慢;故选项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故选项正确;
D、正负极收集的气体体积比5.15mL:10.38mL≈1:2,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气体的质量,但是不知道H、O原子的实际质量,不能计算出氢、氧原子个数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
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A、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a与负极相连,b与正极相连,所以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正确;
B、b管收集到的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而从水分解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故选C。

【变式1-2】(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如图是通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
z
A .产生的气体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产生气体b 的一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 .水中加入少量Na 2SO 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
D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解析】
A 、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气体a 较多,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
B 、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气体b 为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正确;
C 、硫酸钠由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组成,水中加入少量Na 2SO 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正确;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A 。

考向0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例2】(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A 、含有一种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原子,即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 、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 、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D 、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z
【变式2-1】(2023·福建·中考真题)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

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碳化硅 B .铜
C .二氧化硅
D .石墨
【答案】C
【解析】A 、碳化硅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没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 B 、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化物;
C 、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是氧化物;
D 、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化物。

故选C 。

【变式2-2】(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钢 B .银
C .干冰
D .冰水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A 、钢为铁、碳的合金,其中含有铁和碳等,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银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C 、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 、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考点四 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一、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1.形成: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

2.溶液的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二、溶液的组成
1. 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普通溶液
(2①稀硫酸中的溶质是H 2SO 4,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FeSO 4。

②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FeSO 4、H 2SO 4。

三、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溶解时吸热:NH 4NO 3、NH 4Cl 等。

2. 溶解时放热:NaOH (固体)、浓硫酸(液体)等。

3. 溶解时吸放热不明显:NaCl 、蔗糖等。

【注意】物质投入液体中放热的情况:
①溶解放热:如NaOH ;
z
②与水反应放热:如CaO (反应方程式为:CaO+H 2O == C a (O H )2);
③与溶液中的溶质反应放热:如镁和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Mg+2HCl==MgCl 2+H 2↑)。

四、溶液的应用
(1)工农业生产上——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属于溶液。

(2)日常生活中的白醋、白酒等属于溶液。

(3)医疗上的氯化钠注射液、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等属于溶液。

(4)实验室中用的各种溶液。

考向01 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例1】(2023•澧县模拟)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食盐水 B .糖水
C .淘米水
D .啤酒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析】A 、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B 、糖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C 、淘米水中含有大量不溶性的淀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C 正确;
D 、啤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 错。

故选:C 。

【变式1-1】(2023湖南长沙中考)在体育中考期间,班主任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食物,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稀饭 B. 番茄蛋汤
C. 酸奶
D. 淡盐水
【答案】D
物质溶解时,发生了两个过程,分别为扩散过程和水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