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
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
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
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
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镜湖区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芜湖市镜湖区XX卫生院(镜湖区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 1 期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41000建设地点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 1 期
立项审批部门芜湖市镜湖区卫生健
康委员会
登记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
代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Q8421
占地面积(平方米)2000
建筑面积
(平方米)
3300
总投资(万元)200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8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9%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
日期
2021年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企业概况及项目背景
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起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芜湖市镜湖区XX卫生院(镜湖区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
在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 1 期投资建设镜湖区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项目,2020 年 10 月 12 日,芜湖市镜湖区XX同意芜湖市镜湖
区XX卫生院(镜湖区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户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
XX花园 1 期,设有内科、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外科、妇产科、妇科专业等,设置医疗床位20张,日均门诊量为150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等文件规定,本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8年4月28日修正),项目属于“三十九、卫生;111: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其他卫生机构——其他(20张床位以下的除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此,芜湖市镜湖区XX卫生院(镜湖区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
我公司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本项目不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中行业,故无需申请排污许可证。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位于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 1 期,项目东侧为经三路、南侧为在XX花园 1 期(在建)、西侧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建)、北侧为XX花园1期,具体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8.43472°,北纬31.32335°。

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1-1。

表1-1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类别名称工程内容及规模
主体工程一层
建筑面积为1100m2,主要设候诊(门诊)大厅、药房、输液大厅、放射科、公共卫生科、医疗废物储藏间等。

二层
建筑面积为1100m2,主要设全科门诊、病房、心电图室、B超
室、中医诊室、煎药室等。

三层
建筑面积为1100m2,主要设大会议室、备用办公室、档案室、
健康教育室、财务室等。

储运工程药房位于一楼南侧中部,用于储存药品
公用工程给水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供生活、煎药机和医疗用水,年用水量
2744.8t
排水系统
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建设一座化粪池+
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煎药机清洗废水和医疗废水,
废水经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格栅+调节池+两级接触氧化法+沉淀+消毒法)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南污水处理
厂,废水排放量2193t/a
供电系统由市政供电管网提供
环保工程废水处理
雨污分流,项目废水经自建化粪池+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市政
管网,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表2中预处理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南污水处理厂
废气处理
污水处理站密封设置,恶臭(H2S和NH3)经活性炭吸附处理
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

病区废气设置独立通风系统,定期通风。

煎药废气加强通风。

固废处理生活垃圾设立垃圾桶,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医疗废物、废活性炭、污泥设置危废暂存区(5m2),交由有资质单位定期收
集处置。

噪声治理采用低噪声设备,减振、吸声、隔声、消声
3、主要医疗设备情况
表1-2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品名数量
1DR1台
2生化分析仪1台
3血细胞分析仪1台
4尿液分析仪1台
5心电图1台
6B超1台
7微量元素分析仪1台
8骨密度测量仪1台
9中药煎药机2台
根据企业提供资料显示,本项目涉及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

环评要求:项目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须进行单独放射性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4、主要原辅材料用量
本项目主要原辅料及能耗使用情况见下表1-3。

表1-3项目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
项目序号名称单位年耗量
原辅材料1手术刀片片/年10 2一次性手套包/年72 3一次性注射器箱/年45 4一次性压舌板箱/年2 5一次性口罩包/年45 6一次性输液器箱/年4 7纱布包/年10 8棉球包/年40 9酒精瓶/年30
10碘伏瓶/年40 11棉签包/年56 12血糖试纸盒/年8 13一次性清创包个/年620
能源消耗1水m3/a2744.8 2电万kWh/a 5.8
5、公用工程
(1)给水
本项目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生活用水、医疗用水、中药煎药用水等。

项目总用水量为2744.8m3/a。

(2)排水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本项目总废水量2193m3/a,项目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排放标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南污水处理厂。

(3)供电
项目用电由市政供电网供给。

项目总用电量5.8万kwh/a。

6、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该医院工作人员20人。

生产制度:项目日常门诊时间为8:00-20:00,急诊及病床等医疗服务实行24小时连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日365天,项目不设职工食堂。

7、周边概况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1期,项目北侧为XX花园1
期、南侧为在XX花园1期(在建)、西侧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在建),东侧为经三路。

根据预测,项目不需要设置环境防护距离,项目厂界噪声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2类区标准,东侧执行4类标准。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周围敏感点见附图2。

8、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的第三十七、卫生健康,第5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项
目。

经查询《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不属于其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符合地方产业政策。

对照《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与禁止类项目,也不属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淘汰和限制的产业。

综上,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9、与《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21号文件、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18号)文件符合性:对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21号文件、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18号)文件:
(一)开展“禁新建”行动:严禁1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

2018年7月起,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除必须实施的防洪护岸、河道治理、供水、航道整治、港口码头及集疏运通道、道路及跨江桥隧、公共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等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设项目,以及长江岸线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区内非工业项目外,不得新批建设项目,不得布局新的工业园区。

已批未开工的项目,已发停止建设,支持重新选址。

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严格进行检查评估,不符合岸线规划和环保、安全要求的,全部依法依规停建搬迁。

(二)严控5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

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全面落实长江岸线功能定位要求,实施严格的化工项目市场准入制度,除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以及质量升级、结构调整的改扩建项目外,严格控制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重化工、重污染项目。

严禁新建布局中化工园区、合规化工园区内,严禁新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不能稳定运行的企业新建和扩建化工项目。

(三)严管15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

长江干流岸线15公里范围内,严把各类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把主要污染物和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建项目必须全部合规达标,禁止建设没有环境容量和减排总量项目。

在岸线开发、河段利用、区域活
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执行国家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禁止限制目录。

实施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并联审批,未落实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能源节约要求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本项目选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 1 期,距离长江 7300m、青
弋江 378.5m、XX河 836.8m。

项目厂址在长江主要支流岸线 1 公里范围内,企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属于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设项目,属于长江岸线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区内非工业项目,不属于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不允许建设的项目。

本项目符合《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 淤 1
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18号)文件要求。

10、与《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相符性分析
与本项目相关的内容如下:
1、优化产业布局。

各地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

修订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应制订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

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

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

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推动实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重点区域城市钢铁企业要切实采取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域外搬迁等方式,推动转型升级。

重点区域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

各地已明确的退城企业,要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产。

2、严控“两高”行业产能。

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


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

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
标准。

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提高重点区域过剩产能淘汰标准。

重点区域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

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2020
年,河北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列入去产能计划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

3、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

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标准。

实行拉网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账。

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

列入关停取缔类的,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列入整合搬迁类的,要按照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安徽省是全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地区,本项目位于芜湖市镜湖区XX街
道XX花园1期;本项目属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Q8421,不属于“两高”
行业;建设项目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污水处理站恶臭加盖密封,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排放速率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2中标准,排放浓度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中标准。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
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11、与《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简称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评
[2016]150号):“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约束”。

表1-4项目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D本项目相符性分析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
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相关规
划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
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芜湖市镜湖区XX
街道XX花园 1 期,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保护区范围内。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

有关规划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

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根据芜湖市环保局网站公布的《2019年芜湖市环境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超标因子为PM2.5、NO2和O3;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本项目废气、废水、噪声达标排放,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
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

相关规划环评应依据有关资源利用上线,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内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分不同行业,从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量替代、开采方式和规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项目原辅料均外购,使用水、电等清洁能源,用电来自市政管网,水源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不会突破区域资源利用上
限。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

本项目不属于《芜湖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4年本)》中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的要求;项目生产过程中不含有《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中列
出的淘汰设备。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不存在因本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31°31′,是沿江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

全市东西两端最长距离约72km,南北两端最长距离约100km。

市域轮廓呈蝴蝶形,东与宣城地区相邻,西与巢湖地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铜陵市相连,南临皖南山区,北与XX市相连,市区座落在长江和青弋
江交汇处,距安徽省会合肥市119km。

芜湖是华东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4条高速公路及5条铁路在此交汇,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均约1
小时车程。

芜湖市西临黄金水道长江,芜湖港岸线长23.2km,江宽水深,终年可通行5000t级船舶,洪水期可停泊万吨海轮。

本项目位于芜湖市镜湖区XX街道XX花园1期。

2、地质地貌
芜湖市地貌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温滩和阶地构成,还有台地和丘陵。

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带状,平均海拨6-10m(黄海高程,下同)市区土地面积平原占95.5%,丘陵占4.5%。

区域内地貌单元为长江Ⅰ级阶地和高温滩地,阶地中沟渠纵横,池塘广布,沿江有防洪大垾,零星分布有侵蚀残丘和孤山,其中四褐山为区域内的最高点,海拨高度133.93m,其次是小XX。

芜湖市属长江沿岸地层区。

区域地层自震旦纪以来发育较为齐全,但市区范围内地层出露较为简单,为中生代沉积岩层及火山岩组成,自老到新顺序为:三叠第、白垩系、第四系。

区内由于浮土覆盖,大部分地区无地层出露。

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淮阳山字型构造东翼下扬子准地台宁芜凹陷南缘。

芜湖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铁、锰、钒、煤、有色金属、粘土等。

3、气候与气象
芜湖地处亚热带,纬度偏南,临近长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夏季最高气温41℃,常年无霜期210~240天(4~10月份),全年日照2000h,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5.90℃
历年最高气温:41.2℃(1966年8月)
历年最低气温:-14.20℃(1969年2月)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244mm
年最大降水量:1779.1mm
年最小降水量:697.9mm
最大日降水量:233.2mm
降水影响装卸作业天数:15.7天
(3)风况
常风向:E风频率15.45%
次常风向:ENE频率10.61%
历年最大风速:24m/s
年平均风速:2.6m/s
六级以上大风影响港口作业天数:18天
(4)雾、雪
雾一般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年平均雾日为7天
年最多、最少雾日分别为20天、2天
历年平均降雪天数:9.8天
能见度低于1000m大雾影响作业天数:4天
(5)冰况
无封冻史。

(6)湿度
历年平均绝对湿度:16.3%
历年最大绝对湿度:41.6%
历年最小绝对湿度:0.8%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8%
4、水文
芜湖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湿润,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地表水及地下水
资源丰富,长江和长江为该区域主要地表水体。

长江从市区北缘流过,长江、水阳江、漳河大小支流贯穿南陵、繁昌、芜湖三县,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水面面积达478km2,占总面积的14.4%。

长江从芜湖市过境,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达8921亿m3。

长江是芜湖市境内的主要河流。

芜湖市区及三县地表径流量(不包括过境水量)多年均值为22.44亿m3,同时由于全市均属冲积平原,降雨补给充分,致使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单就浅层地下水蕴藏量多年平均为5.60亿m3,沿江丘陵地区还有深层裂隙脉状承压水。

长江芜湖段江岸平直、稳定,为芜湖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兼有饮用、工业、
家业、渔业、航运旅游、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的多用途水体。

据水文据统计资料
表明:长江芜湖段的平均流量为28300m3/s,最大流量92600m3/s,最枯流量4620m3/s。

评价区域内地下水丰富,属潜水型,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位较浅,埋深约1.1m,pH值约7.0~8.0,是非侵蚀性地下水。

青弋江古名清水,又名泾水、冷水,发源于黄山山脉西南部,为长江右岸主要水系之一。

它的上游舒溪河源自黟县西北,方家岭北水为正源,清溪河为主河道,东北流至泾县境内接纳徽水后称青弋江,在芜湖市中江塔下入长江,全长275km,流域面积7105km2。

扁担河南起永安桥,东傍万春圩、一五圩,西靠东河圩、鸠江圩,流经王拐、官陡、大桥、犁头尖,北到双摆渡进入长江,全长30多km,河床平均宽约50m。

青山河为发源于黄山山北麓的青弋江的支流,最终进入长江。

5、矿产资源
芜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矿石、白云石、磷、黄砂等十几种,其中已探明煤储量400多万吨,白云石3亿多吨,磷矿石约50万吨,铁矿石1.5亿吨,石灰石约10亿吨,且开采条件较好,属品位较高适宜冶炼的富矿。

6、植被及动植物
芜湖属于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杂林地带,受南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水、热、光资源较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但由于受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目前所存在的植被多系人工栽培,四旁植树有加拿大白杨、园槐、泡桐、枫杨、水杉、女贞、刺槐等,主要花卉有月季、杜鹃、牡丹、菊花等。

农业植被有稻、麦、大豆、棉花、花生、油菜以及各类蔬菜、瓜果等。

芜湖有山地、丘陵和广阔水面,动物资源丰富,有食用动物、毛皮动物、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