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宇头施工企业单排脚手架施工方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堂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系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一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

总建筑面积283㎡。

本工程建筑物体长为19.2米,宽为13.8米。

本工程的±0.000标高相当于设计绝对高程935.4m,室内外高差0.30m,室外地坪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935.1m。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4米(建筑女儿墙),层高3.6米。

环境类别为:地上混凝土为一类,露天及直接与水土接触部分为二类b,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之间设置基础梁,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两道设防。

二、所执行的标准
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9、《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
1.1材质要求:
1.1.1钢管: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证,钢管材质检验报告,钢管一律采用Ф48×3.0(mm)无缝钢管(钢管材质应符合Q235-A级标准),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分层、裂缝、压痕、划道和硬弯,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管弯曲变形在端部弯曲部分长不超过1.5米,弯曲值不大于5mm,立杆弯曲值小于3mm,钢管端面应平整,所有钢管除锈刷防锈漆。

1.1.2扣件:扣件应与钢管管径相配合,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在5 mm~10mm之间。

扣件分对接扣件、旋转扣件和十字扣件。

各种型号扣件分类堆放保存,正确使用。

1.1.3脚手板:钢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单块重量不应大于30Kg,性能应符合使用要求,表面应有防滑构造,不得有裂缝、开焊与硬弯,板面桡曲不大于12mm,板面扭曲不大于10mm,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木板做脚手板时,材质不得低于国家Ⅱ等材标准的杉木和松木,厚度应大于5cm,宽度大于20cm,两端用镀锌钢丝扎紧,且不得使用腐朽、劈裂的木板。

脚手板必须按脚手架宽度铺满、铺稳,脚手板与脚手架之间必须绑扎牢靠,不得虚搭。

脚手板与模板或构筑物的间
隙不应大于20cm,作业层脚手板的下方必须设置防护层(作业层外侧,应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1.2绑扎材料:镀锌钢丝或回火钢丝严禁有锈蚀和损伤,且严禁重复使用。

1.3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制定出各阶段钢管、扣件、脚手板等周转材料的需用量。

根据各阶段计划,提前向租赁公司租赁,进场后按规格、型号分开堆放,严禁混乱堆放。

1.4搭设高处作业用的钢管脚用塔机吊运至指定地点。

并准备专用的御料平台。

1.5架子工,必须是由专门培训合格,并取得资职上岗证的工人。

1.6操作工人在作业前,必须明晓各搭设部位的用途,搭设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1.6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让开,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四、满堂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1、满堂架及脚手架搭设顺序:地基夯实平整→放线定位→放垫木→放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第一步大横杆→第一步小横杆→斜撑(或抛撑)→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
当基础施工至±0.00平板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设计尺寸和周围建构筑物的位置,为了安全起见,回填土必须用蛙式打夯机打夯至少二遍,在打夯的同时,施工脚手架的基础平整必须不出现高低差15CM以上,打夯平整完后经项目安质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搭设脚手架。

结构尺寸:立杆间距1.25m,步距1.25m,梁下加密1.2m,连墙件按两步三跨距形设置。

2、垫板: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垫板应准确定位,靠近建筑外边1200mm。

垫板应高于自然地坪上50mm。

支承于垫板的回填基坑土必须是分层夯填实。

能满足立杆承载力的要求。

避免脚手架整体或局部沉降失稳。

3、立杆
(1)搭设竖向立杆时,应随时吊线检查,立杆的垂直度每米允许偏差不宜大于3mm,做到简捷明快,传力正确。

(2)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垫块上皮不大于150mm处的立杆上。

(3)因层高为3.6m,所以脚手架步距设为1.2m。

(4)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4、纵向水平杆: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

(2)纵向水平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5、横向水平杆: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内排脚手架的外伸长度60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1/2。

6、剪刀撑:
(1)满堂架及脚手架应设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

(2)剪刀撑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
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7、在采用木板做安全水平防护,脚手板应满铺,离墙距离不得大于20cm,应进行加固,不得有空隙、杜绝出现探头板和飞跳板。

8、斜撑:
斜撑应有底至顶连续设置,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

9、在脚手架搭设大于平面尺寸之外(0.8-1.0m)的地点应进行钢管加密支撑,起加固、稳定的布置。

(按图施工)
一、满堂脚手架立面图
二、满堂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满堂架及脚手架构架质量的一般要求
五、满堂架脚手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完成之后,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安全员、技术员、搭设班组等按照自检、分检、报检的验收程序进行分段、分层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单、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2、脚手架及其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达到设计高度后。

3、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时根据下列技术文件:根据本规范要求所形成的施工组织文件;脚手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脚手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技术交底文件。

4、脚手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各项,并记入施工验收报告。

脚手架的验收应采用《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中第12.5.6表进行验收。

5、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扣件是否紧固可靠;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连墙件的数量、位置和设置是否符合要求;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

六、满堂架脚手架拆除要求
1、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成要求;(2)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3)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脚手架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3、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4、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5、拆立杆时先抱住立杆再拆开后两个扣件,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6、拆除时严禁撞碰附近电源线,以防事故发生。

7、拆除时不能撞碰门窗、玻璃、水落管,地下明沟等。

8、拆下的材料应用绳索拴住,利用滑轮放下,严禁抛掷。

9、拆除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2)连墙件必须随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10、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11、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七、安全操作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系好安全带。

2、架子工在搭设钢管架时,应分组进行,以每组3~4人为宜,相互配合,协调作业。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自已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项目部。

脚手架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3、架子工在高处作业时,严禁往下扔扳手、扣件等,以免坠物伤人或砸坏其它物件。

4、拆除下来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应按规格分类堆放。

5、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6、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2)连墙件。

8、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9、作业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八、满堂架及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1、受力分析作用在脚手架上的荷载有:顶板结构的自重、浇筑设备的重量(包括震动荷载)、风力及施工人员的重量,连同模板和支架自重。

均有支架承受。

2、支架的个构件如模板、支撑、顶丝计入荷载,但不做计算。

3、立杆属于轴心受压构件,应对其受压强度进行验算,并不大于其容许值。

4、脚手架的设计
建筑物体总长为19.2米,宽度为13.8米,建筑物总高为4.65米,脚手架的立
杆间距La=1.25米,立杆步距Lo=1.25米,立杆横距Pd=1.2米,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外伸长度a=0.3米,剪刀撑按构造要求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30;梁截面高度D(m):0.60;
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20
立杆步距h(m):0.9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25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4.00;梁两侧立杆间距(m):0.6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mm);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A、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kN/m3):1.50;
B、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7.8;
C、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D、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17.848 kN/m2、18.000 kN/m2,取较小值17.848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5、设计计算
E=2.06×105N/ mm²
A=4.89CM2 W=5.08CM3 I=12.19CM4 I=1.58CM
f=205N/ mm²扣件抗承载力设计值RC=8KN
用于结构施工脚手架活荷载QK=3KN/㎡
A、板荷载24×0.12+0.3+1.5=4.683KN/㎡
B、梁荷载24×0.3×0.6×1+0.3+1.5=6.123KN/㎡
C、组合荷载:3+4.683+6.123≤15 KN/㎡
符合设计要求
(1)横向水平杆的计算
变形计算,最大挠度在跨中,按荷载计算标准值计算。

V=sql4/384EI=5×2.48×(1.2×103)4/384×2.06×105×12.19×104
=2.67mm<lb/150=1200/150=8mm或10mm.
符合要求.
(2)纵向水平杆的计算
变形计算(楼荷载标准值计算)V=1.146FUlb3/100EI=1.14×2.33×103(1.2×103)3/100×2.06×105×12.19×104=3.59MM<1500/150=10MM
符合要求。

(3)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计算)
R=(1.15+1)F=(1.15+1)×3.25=6.99KN>RC=8KN
符合要求。

(4)立杆稳定性计算
(λ=kah/I=1.155×1.55×1.180/10=204查表稳定系数Q=0.174)
A、不组合风荷载时:
N/ψA=11.85×103/0.174×489=139.27N/mm²<f=205mm²
B、组合风荷时:
NψA+MW/W=11.85×103/0.174×489+0.23×106/5.18×103
=139.27+45.27=184.55N/mm²<f=205N/mm²
C、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垫板采用0.3×0.3木板)
立杆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fg
P=N/A=11.85/0.3×0.3=131KN/㎡
D、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g=kc×ffgk=0.5×300=150KN/㎡
P=131KN/M2<fg=150KN/㎡
符合要求。

(5)斜撑计算
N/ψA=9.75×103/0.174×489=114.59KN/mm²
符合要求。

xxx有限公司
xxx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九月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