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原因及其改善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作者:肖潇胡松刘佳毛拥军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肌肉老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其特点主要包括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

肌少症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增加、独立性丧失及因健康状况较差而住院治疗等有关。

肌少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如年龄、营养、运动、激素等)有关,其防治方法也有多种(如营养补充、抗阻训练、激素替代等)。

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肌少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及防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肌萎缩;流行病学;病因学;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74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532(2018)06-0734-05目前世界正在迅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预计将从2015年的6.1亿增加到2050年的20多亿[1]。

而肌肉骨骼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占老年人疾病的7.5%[2]。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以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它与老年人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有关[3]。

近年来肌少症备受关注,国外对肌少症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发现了其可能有效的防治方法,而国内关于肌少症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肌少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肌少症的定义肌少症最初由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指与年龄相关的肌量损失和肌力下降[4]。

1998年,DELMONICO等[5]首先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肌量,定义肌量低于年轻健康人群2个标准差者为肌少症。

2010年老年肌少症欧洲工作组[6](EWGSOP)和2011年国际肌少症会议工作组[4](ISCCWG)进一步将肌少症定义为:一种广泛的、渐进性的骨骼肌量和肌力丧失,伴有身体活动障碍、生活质量降低等不良后果风险的综合征。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一、引言老年人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肌肉萎缩和功能减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老年肌少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老年人肌少症,制定临床康复治疗指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老年肌少症的发病过程中,肌肉蛋白的代谢异常、神经肌肉连接障碍、炎症反应的增加等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老年肌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

三、临床表现老年人肌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脆弱性骨折等并发症。

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不同病情表现,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四、康复治疗1.体能训练针对老年人肌少症患者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等项目。

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2.营养支持老年人肌少症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营养支持对于康复治疗十分重要。

合理的膳食组合和营养补充可以帮助患者补充所需的营养素,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

3.社会支持老年人肌少症患者往往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因此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和社会关怀组织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康复协助等服务,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五、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和优化康复过程。

采用肌肉力量测试、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六、临床应用与展望目前,针对老年人肌少症的临床康复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提高,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应用于老年肌少症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二):概念、危害、临床表现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二):概念、危害、临床表现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二):概念、危害、临床表现肌少症的概念和危害肌少症概念肌少症(Sarcopenia)是以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症。

生理情况下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骨骼肌量减少约达30%,80岁以后骨骼肌量减少可高达50%。

但是人们既往把它看作是人体老化的正常现象,没有引起重视和研究。

1998年美国Tufts大学Rosenberg首次提出“肌肉衰减症”的概念,2010年欧洲和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相继提出了老年肌少症的定义、诊断等专家共识,我国近年来也才逐渐开始认识这种老年综合征。

尽管肌少症在患病率方面存在人种和性别差异,但整体而言70岁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超过20%,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可达50%左右。

肌少症在男性患者中致残率是健康人的3.6倍,在女性中是健康人的4.1倍,肌少症老人发生跌倒风险和需要器械辅助步行率也高于健康人。

肌少症的危害跌倒风险增加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量减低,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低和肌肉功能下降。

由于人体的下肢屈肌衰退较伸肌显著,而下肢肌力的显著减退直接影响到平衡功能,因此导致老人易于摔倒,导致失能等不良后果也显著增加。

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随年龄增长的肌肉衰减和骨骼肌结构和功能衰减有许多共同的发病因素。

骨骼肌数量减少导致骨骼的母细胞活动减少,且肌肉数量减少与骨密度也呈同步变化,故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为正常人群的3倍。

骨骼肌衰减后肌肉力量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降低,也是导致骨骼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肌少症的病人提重物能力和下肢负重能力下降,活动减少,逐渐可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

与慢性病不良预后有关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心力衰竭等临床疾病不良预后有关。

衰弱的概念和主要危害衰弱的概念衰弱是由于衰老、老年人多重生理系统功能衰退累积作用,造成身体恢复及储备能力降低、抵抗应激的能力下降,以及维持体内衡定能力改变等,进而呈现一些综合征的表现,如跌倒、谵妄及失能等。

老年人肌少症的成因、评估及应对

老年人肌少症的成因、评估及应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11-01767-071767·综述·www.CRTER .org王坤,男,1996年生,四川省宜宾市人,汉族,西南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运动技术诊断与全民健身研究。

通讯作者:罗炯,博士,教授,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715;西南大学运动康复研究所,重庆市400715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8-10-07Wang Kun,Master candidate,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Fitness Evaluation and Sports Function Monitoring,Chongqing 400715,China;Institute for Sports Rehabilit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uo Jiong,PhD,Professor,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Fitness Evaluation and Sports Function Monitoring,Chongqing 400715,China;Institute for Sports Rehabilit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老年人肌少症的成因、评估及应对王坤1,2,罗炯1,2,刘立1,2,欧阳一毅1,2(1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715;2西南大学运动康复研究所,重庆市400715)DOI:10.3969/j.issn.2095-4344.1104ORCID:0000-0001-9962-9906(王坤)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的定义最早是由Baumgarner 等提出的,是以骨骼肌肉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SMI)作为判别标准,若SMI 比年轻族群低于2个标准差,即为肌少症,即伴随骨骼肌质量的流失、及肌力或耐力的下降,以至于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如生活功能下降、生活品质不良,甚至死亡等现象。

老年人肌肉退行性变化及力量训练对其影响

老年人肌肉退行性变化及力量训练对其影响

老年人肌肉退行性变化及力量训练对其影响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骼肌结构与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主要特征表现在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减退、肌肉损伤易发生、肌肉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不足以及肌肉做功能力的消退等。

众多研究表明,长期有规律进行力量训练的老年人肌肉退行性变化速度减慢,力量训练对老年人骨骼肌的结构与机能的变化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肌肉退行性变化力量训练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正在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人体进入老龄化阶段后,由于各种生理机体自然衰退的出现和肢体抗阻运动的相对减少,这不仅会造成体脂增多和心血管功能下降而诱发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也会因肌肉萎缩、瘦体重下降致使运动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各种退行性功能障碍疾病从而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造成直接威胁。

研究表明:长期规律的进行力量训练对老年人某些机能的改善,特别是肌肉退行性变化的预防具有明显效果,科学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减缓老年人骨质疏松,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敏捷性,提高从事多项体育锻炼的可能性。

一、肌肉质量研究表明,60~70岁的老年人,机体肌肉质量会下降25%~30%左右。

老年人肌肉质量下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肌肉随增龄而使肌肉质量下降,由于肌纤维总数的下降引起的与体力活动减少的肌肉质量下降。

另一种是体力活动量减少所造成的肌肉质量下降,这是由于肌纤维的横截面积(csa)下降导致的。

自然条件下,人体肌肉质量下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相对早期和快速,而且是不可逆的。

老年人肌肉质量下降表现为肌纤维直径变细,数量减少,体积缩小。

30岁以后,每过10年,人体肌肉总量减少3%~5%,老年人肌肉质量下降最快的是快肌纤维单位。

70岁以后的老年人,ⅱ型肌纤维百分比下降40%,横截面积(csa)下降15%~20%,下降原因可能是ⅱ型肌纤维向ⅰ型肌纤维转变或ⅱ型肌纤维数量减少。

下肢无力行走改善计划

下肢无力行走改善计划

下肢无力行走改善计划下肢无力行走改善计划下肢无力行走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改善计划,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下肢的力量和行走能力。

首先,合理的休息和恢复是改善下肢无力行走的关键。

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允许下肢肌肉得到适当的恢复和生长。

同时,可以通过进行一些轻度的伸展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柔韧性,如踏步运动、踏单车等。

这些锻炼有助于提高下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其次,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来增强下肢肌肉。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腿部的屈伸运动、踏步运动、踏单车等。

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时注意适度的休息和恢复,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下肢的力量。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协调性训练来改善下肢的行走能力。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平衡练习、跨栏训练、跳绳等。

通过这些训练,患者可以提高下肢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改善行走能力。

饮食和营养也是改善下肢无力行走的重要因素。

患者应该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体液平衡,并促进废物的排出。

最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面对下肢无力行走的挑战,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和坚持不懈的信念。

通过与医生和康复师的合作,制定合理的改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相信自己能够逐渐恢复下肢的力量和行走能力。

总之,下肢无力行走虽然给患者带来了许多困扰,但通过合理的休息和恢复、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饮食和营养的调节以及积极的心态,患者可以逐渐改善下肢的无力行走状况,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

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成功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老年肌少症案例

老年肌少症案例

老年肌少症案例老年肌少症,也称为Sarcopenia,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种疾病。

下面是10个关于老年肌少症的案例,旨在通过真实的叙述展示老年肌少症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1. 张爷爷是一位退休的教师,过去一直热爱户外活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的体力越来越差,无法再进行长时间的徒步旅行和打高尔夫球。

2. 王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她曾经喜欢照顾自己的花园。

然而,由于肌肉逐渐减少,她发现自己无法再承担繁重的园艺工作,只能依靠邻居的帮助维护花园。

3. 李叔叔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师,过去喜欢修理自行车。

然而,随着老年肌少症的进展,他发现自己无法再进行复杂的维修工作,只能依赖专业人士的帮助。

4. 赵阿姨是一位曾经活跃的社交达人,经常参加各种聚会和舞会。

然而,随着肌肉力量的减退,她发现自己无法再跳舞和参与其他需要较大体力的活动,感到非常沮丧。

5. 张姐姐是一位护士,她意识到自己的母亲患有老年肌少症,于是开始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母亲的肌肉力量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6. 王爷爷是一位热爱远足的退休军人,他曾经徒步穿越过很多山脉。

然而,老年肌少症的发展使得他无法再进行长时间的徒步旅行,只能选择轻松的短途徒步。

7. 李姨是一位退休的教师,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良好的姿势。

由于肌肉力量减退,她的身体逐渐变得驼背,不仅影响外貌,还导致了腰背疼痛的问题。

8. 张大爷是一位热爱钓鱼的退休渔夫,他发现自己无法再承受长时间站立的疲劳,也无法再进行需要较大力量的钓鱼活动。

9. 王爷爷是一位退休的木工师傅,他曾经制作了许多精美的木制家具。

然而,随着肌肉力量减退,他发现自己无法再进行精细的木工活动,只能进行简单的修补和维护。

10. 李奶奶是一位退休的教师,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老年肌少症导致她的肌肉力量减弱,增加了跌倒的风险,使她感到非常不安。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老年肌少症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日常活动、兴趣爱好、社交等方面。

老年肌少症病理、临床表现、健康危害、早期筛查方法及预防措施

老年肌少症病理、临床表现、健康危害、早期筛查方法及预防措施

老年肌少症病理、临床表现、健康危害、早期筛查方法及预防措施肌少症是老年人群应重点防治的骨骼肌肉疾病。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

表现为虚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难、走路越来越慢、干事情越来越没力气、四肢纤细等,其诊断有赖于肌力、肌强度和肌量的评估等方面。

肌少症对健康危害(1)老年人肌量减少往往意味着机体虚弱、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跌倒、罹患骨质疏松、骨折以及骨关节炎的风险明显升高;(2)与跌倒、衰弱等老年综合征密切相关,增加了老年人残疾发生率和疾病病死率;(3)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而引起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

早期发现肌少症简便易行的早期筛查方法包括:(1)量一量小腿围:测量方法为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可以作为肌肉质量的替代指标。

建议自测男性小腿围界值<34厘米,女性<33厘米时尽快前去医院进行检查。

(2)自评调查问卷 SARC-F量表:总分≥4为筛查阳性,提示肌少症风险,应尽快前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断。

SARC-F量表肌少症预防肌少症越早干预越好,增强个体肌肉质量及肌肉力量,应该在中青年时期即开始做好肌肉储备。

肌少症的防治措施包括:科学运动、平衡膳食等。

(1)科学运动。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与肌肉力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老年人的运动需因人而异,采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专家共识推荐,以阻抗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包括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及功能。

(2)平衡膳食。

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入。

在日常的饮食中,应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鱼、虾等。

充足的维生素D补充可增加肌肉强度,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除通过户外运动补充维生素D,还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黄、全脂奶等。

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1689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 年 11 月第 26 卷第 11 期 Chin J Osteoporos , November 2020, Vol 26, No. 11Published online doi :10. 3969/j.issn.l006-7108. 2020. 11. 024* ^综^述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杨玲V 杜娟V 刘荣雁2魏雪梅2刘艳群2刘洋贝2黄乙欢2马勋龙2黄昶荃2*1.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02.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医学科,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08(2020) 11-1689-05摘要: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肌肉力量下降和躯体功能受限的老年综合征,老年人岀现跌倒、身体残疾、住院和早逝 等不良后果风险增加。

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升高。

2016年国际卫生组织将其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临床修改》(ICD-10-CM),疾病编码为M62. 84o 目前肌肉减少症最常用的定义是欧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EWGSOP)提岀的,表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的全身肌肉量减少、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019年EWGSOP 更新肌肉减少症定义。

肌肉减少症被认为是晚年负面健康结果的相关决定因素,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的丧失导致躯体平衡障碍,老年人发生跌倒和骨折的比率升高,增加社会残疾率及医疗负担,明确病因十分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 研究发现肌肉减少症与运动因素、内分泌因素、慢性炎症、营养状况、肠道菌群、遗传因素及社会心理素等相关,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对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e etiology research of sarcopeniaYANG Ling 1,2, DU Juan 1,2, LIU Rongyan 2, WEI Xuemei 2, LIU Yanqun 2, LIU Yangbei 2, HUANG Yihuan 2, MA Xunlong 2, HUANG Changquan 2*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 Nanchong 637000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 the Third People ' s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 , Sichuan Provincial Mental Health Center , Mianyang621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HUANG Changquan , Email :180****0101@ Abstract : Sarcopenia is an age-related senile syndrome of decreased muscle strength and limited physical function. There is anincreased risk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such as falls , physical disabilities , hospitalization , and premature death in the elderly.Prolonged life expectancy leads to aging , and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sarcopeni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2016,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zation included it in the Tenth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Clinical Modification (ICD-10-CM ) , with the disease code being M 62. 84[1]. The current most commonly used definition of sarcopenia isproposed by 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of the Elderly ( EWGSOP ) , which means progressive body mass loss , and muscle strength decline or muscle dysfunction related to aging. In 2019, EWGSOP updated the definition of sarcopenia. Sarcopenia is considered to be a relevant determinant of negative health outcomes in old age. Loss of muscle strength and mobility leads tophysical balance disorders. The rate of falls and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increases , thus increasing the rate of social disability and the national medical burde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etiology of the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found that sarcopenia is related to exercise factors , endocrine factors , chronic inflammation , nutritional status , intestinal flora ,genetic factors ,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However , the specific etiology is not clear yet. In this paper , by review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he etiology of sarcopenia is reviewed.Key words : sarcopenia ; etiology ; research status肌肉减少症(也称肌少症或少肌症)的概念最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8YFC2002100);绵阳市第三早是由欧文•罗森伯格提出的,表示年龄相关的骨人民医院重点项目(mysy201901)* 通信作者:黄昶荃,Email :180****0101@ 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EWGSOP)提出的,2019年EWGSOP更新定义,认为肌少症是一种肌肉衰竭疾病,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骨骼肌质量和数量减少及躯体活动下降,易导致残疾、低生活质量及早期死亡等不良后果[1]。

肌肉减少症研究进展

肌肉减少症研究进展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的研 究成果和现状。研究发现,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 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针对这些影 响因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展望未来,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肌肉减少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深入探讨其 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为预防和 治疗肌肉减少症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最后,特殊人群(如女性、 老年人等)的肌肉减少症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背景
肌肉减少症主要影响老年人群,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增 加死亡风险。肌肉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如神经支配、激素影 响、营养状况等。因此,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肌肉减少症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 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肌肉减少症 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和整理。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外关于肌肉减少症的 研究现状、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肌 肉减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深入剖析。此外,通过专家访谈,了解该 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由于肌肉力量的减弱,患要原因。
讨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深入讨论和分析,我们发现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 相关。首先,年龄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渐下降。 其次,性别和遗传因素也是肌肉减少症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营养状况和 生活方式对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 和治疗肌肉减少症具有积极意义。最后,疾病和药物因素也可能导致肌肉减少症 的发生。

老年人骨骼肌功能恢复的研究与干预

老年人骨骼肌功能恢复的研究与干预

老年人骨骼肌功能恢复的研究与干预骨骼肌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它主要由肌肉细胞和肌肉纤维构成,其调节了人体的运动、姿势以及支撑系统。

然而,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的骨骼肌功能逐渐下降,甚至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健康,研究与干预老年人的骨骼肌功能恢复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一、老年人骨骼肌功能的变化老年人骨骼肌组织的质量和数量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即使身体质量指数(BMI)不变,肌肉组织的质量和数量仍然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人体的氧化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激素分泌不足、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老年人肌肉组织的功能逐渐退化。

同时,老年人骨骼肌的肌力也会下降。

研究发现,50岁以后,平均每年肌肉力量下降1.5%,80岁以上每年下降3%以上。

随着肌肉力量的下降,老年人步态、平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获取疾病后谷期延长。

二、老年人骨骼肌功能恢复方法1.运动干预有许多运动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骨骼肌的功能,如体重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和耐力训练等。

体重训练会刺激骨骼肌大力收缩,促进骨骼肌的增长,提高骨骼肌的肌肉力量和体力,调整老年人的步态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针对腹肌、背肌肉群和腰肌,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核心稳定性,增强躯干部的支持能力。

耐力训练主要针对心血管系统,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并增强心肺系统的负荷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耐力和持久能力。

2.饮食干预饮食干预也是恢复老年人骨骼肌功能的一个重要方式。

老年人营养素的摄入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的流失和萎缩。

研究发现,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有效促进老年人骨骼肌的增长和功能的恢复。

同时,增加必需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能量水平,辅助运动干预。

三、结语老年人骨骼肌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是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提高老年人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老年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特征是肌肉质量和功能的逐渐减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肌少症的发病率也在增加,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治疗老年肌少症,运动干预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总结最近的研究,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

首先,有关老年肌少症的运动类型和强度的研究表明,耐力训练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

耐力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促进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功能改善。

此外,研究还发现,中等强度的耐力训练效果更好,建议老年肌少症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负重训练和提高肌肉力量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功能。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两到三次力量训练,每次进行8到12个重量较大的动作,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和质量。

此外,灵活性训练也是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重要部分。

灵活性训练包括伸展和放松肌肉的活动,如瑜伽和太极。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伸展性,减少肌肉僵硬和骨关节疼痛。

另外,定期进行运动是保持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关键。

研究表明,每周三到五次的运动干预效果更好,而每周运动次数少于三次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老年肌少症患者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运动计划,并进行长期坚持。

最后,运动干预的效果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不同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在运动干预中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

因此,个性化的运动干预在预防和治疗老年肌少症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如下: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是最为有效的运动方式;中等强度的耐力训练效果更佳;每周进行两至三次力量训练,每次进行8至12个重量较大的动作;定期进行运动,每周三至五次;个性化的运动干预是重要的。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老年人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肌少症的研究进展摘要】肌少症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特点的复杂综合症它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与增龄密切相关,常与骨质疏松同时存在,是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了老人的寿命。

目前对肌少症的研究还在初期探索阶段,各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就目前肌少症的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肌少症;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10-02肌少症(Sarcopenia)源于希腊语sarx(肌肉)和penia(减少、流失),最早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Irwin Rosenberg于1989年提出,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的骨骼肌质量的减少及其功能减退。

但其近十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11年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IWGS)也公布了新共识,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1.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肌少症是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临床问题。

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000万肌少症患者,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

亚洲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约为4.1%~11.5%,低于欧美人群,可能因为亚洲人群的RASM临界值低于美国人群(男性分别为5.72kg/m2:7.26kg/m2,女性分别为4.82kg/m2:5.45kg/m2),即使采用身高校正之,亚洲年轻人群平均峰值RASM仍然较高加索人群约低15%。

按照EWGSOP诊断标准,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在社区为1%~29%,在老年护理院为14%~33%,而在住院老年人中约为10%。

2.肌少症的发病机制2.1 运动减少:是老年人肌肉量和强度丢失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缺乏体力活动的老年人更易发生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发展成为肌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胡世莲;方向【摘要】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过程,与活动减少相关,在老年人中常见,可导致跌倒、失能及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虽然一直被定义为增龄性的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际工作小组对这种综合征的正确名称(与老年人肌肉和力量的损失相关)仍在争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肌少症的肌量、肌强度和日常活动功能评估方法和针对老年肌少症的各种干预方法作一述评.%Sarcopenia is an age-related process of skeletal muscle loss associated with declining physical performance,highly prevalent among older subjects,with a negative prognostic effect on falls,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risk.Sarcopenia has since been defined as the loss of skeletal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that occurs with advancing age.While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sarcopenia is widely recognized,there is currently no univers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of the disorder.Different working groups are still debating about the right name for this syndrom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oss of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the elderly).We review current approaches to the definition of sarcopenia and the method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mass,strength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people,and summarize the various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rcopenia in the elderly.As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aging,full understanding and active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of sarcopenia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elderly.【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7(020)002【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肌疾病;早期干预(教育);早期医疗干预;老年人【作者】胡世莲;方向【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肿瘤免疫与营养治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肿瘤免疫与营养治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5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世界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延缓“肌少症”运动是良方

延缓“肌少症”运动是良方

延缓“肌少症”运动是良方编者的话: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逐年增多,70岁以上比率更高。

什么是“肌少症”,如何把“肌少症”扼杀在萌芽状态,有何健身良方?我们还是来听听上海体育学院陆大江教授的建议吧。

一、“肌少症”引发功能下降老年人没三高但总觉得浑身没劲,走不动,你可能得上了肌肉减少症。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全身肌量减少、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也就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肌肉却越来越少了,肌肉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影响日常活动能力;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导致行动障碍;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丧失独立性或需要长期的护理安置以及死亡。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其患病率也显著增加。

二、“肌少症”发生危险因素老年人患有慢性炎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认知功能损伤、心力衰竭、骨质疏松,都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40岁起,人的骨骼肌就开始衰老,70岁以上肌肉量减少的速度还会加快,从而导致了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体型变胖,脂肪堆积,肌肉流失加速,而骨骼肌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健康。

如果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衰老得更快。

老年人容易得“肌少症”。

30%的60岁以上老人及50%的80岁以上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其中8%-22%为女性和6%-23%为男性。

三、“肌少症”自我测量好坏运动有关的全身“肌少症”客观测量,涉及肌肉、中枢和周围神经功能,包括平衡。

通过步态速度等多种测试方式进行测量。

当病人的测试表现受到智障、步态障碍或平衡障碍的影响时,通常不可能使用某些身体表现指标。

步态速度被认为是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检测骨骼肌减少症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步速已被证明可以预测与肌肉减少症残疾、认知障碍、护理需要、跌倒和死亡率相关的不良后果。

一种常用的步态速度测试被称为4米常用步态速度测试,其速度可以用秒表手动测量,也可以用电子仪器测量步态计时。

右下肢肌力减退的原因

右下肢肌力减退的原因

右下肢肌力减退的原因
1.神经源性因素:
-脊髓病变:如脊髓压迫症,影响脊髓神经根或脊髓传导束,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

-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神经病、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可损害下肢神经,造成肌力减退。

-脑部病变:如脑卒中、脑瘤、多发性硬化症等,如果病变累及到控制下肢运动的脑区,也会引起肌力减退。

2.肌肉源性因素:
-肌肉疾病:如肌炎、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直接影响肌肉收缩功能,导致肌力下降。

-废用性肌萎缩:长期卧床不起或肢体固定不动,可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和肌力减退。

3.骨骼-关节疾病:
-关节炎:髋关节或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影响下肢肌力。

-骨折、脱位或手术后恢复不佳:可能影响肌肉力量的恢复和使用。

4.血管性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疾病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影响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况,进而引发肌力减退。

5.代谢性疾病:
-缺乏维生素B12或电解质紊乱等,会影响神经肌肉系统的正常功能。

6.其他:
-长期疲劳、过度劳累、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肌力逐渐减退。

老人双腿无力的原因是什么

老人双腿无力的原因是什么

老人双腿无力的原因是什么文章目录*一、老人双腿无力的原因是什么*二、老人双腿无力怎么缓解*三、老人双腿无力吃什么好老人双腿无力的原因是什么1、老人双腿无力是因为脑血管病变对于下肢无力首先要考虑的是单肢还是双侧,如果是突发的单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则要排除是否由脑血管疾病引起,因为脑血管疾病可能出现偏瘫。

中医养生另外,双下肢无力也可能出现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一定要及时诊治。

2、老人双腿无力是因为腰椎管狭窄有些老年人,下肢无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虑腰椎的问题。

因为腰椎管狭窄有可能压迫脊髓。

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见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压迫到神经,伴有肢体麻木,最后也出现疼痛。

建议先到医院做个检查再配合适量锻炼,尤其不可轻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损伤。

3、老人双腿无力是因为颈椎脊髓病变有的老人感觉双下肢没劲,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浅一步的。

坐时间长了或站的时间长一点,就会觉得吃不消,好像随时都可能瘫倒。

这时候要留意是不是颈椎的问题,需要到医院做一个霍夫曼征检查(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变的神经病理反射检查)。

4、老人双腿无力是因为帕金森病帕金森病还可能表现为行动迟缓,患者也会感觉走路没劲,其实是迈不开步。

这其实是由于帕金森出现的僵硬感,肌张力增高,走路不灵活。

通常病情初发时,患者会感觉迈不开步子而且腿没劲,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迈开。

此外,帕金森患者走路时会有笨拙、发僵感,出门时也容易摔跟头,家属要做好看护,以免摔伤。

5、老人双腿无力是因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发生病变糖尿病发生会累及到身体内任何神经系统,当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就有可能导致运动障碍,肢体感觉异常现象出现,比如双腿疼痛,麻木等现象。

当运动神经被累及时,走路时就有可能出现腿无力的现象。

老人双腿无力怎么缓解1、干洗腿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

重复10-20遍,可使关节灵活,步行能力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能 力下降 , 降低活动 的 自我保 护减弱, 平衡能力 和协 同功能
的妇 女 ,平均每人能增加 1 0 0 0 克以上的脂肪 ,但是却至少要 损失 。同时, 由于老年人 和 中枢神经 控制系统 的功能 逐 渐下 减 少5 0 0 克 的肌 肉『 2 】 。到 了6 0 岁 以后 ,情况更为严重 ,体 内的 降, 导致 老年 人意外 事件 的反 应时 间显著长 于年轻 人 。随着 很 多肌 肉逐渐被脂肪所代替 ,6 5 岁的老年人 的力量逐渐下 降  ̄ J l 2 0 . 3 0 岁青年人的8 0 %。老 年人 的肌力下 降 ,给他们 的生活 带来 了很多 的不便 ,尤 其是 下肢肌 肉力量下降会使他们跌倒
的危险性增高 ,导致 骨折和其他损伤 ,下肢肌 肉力 量减 退还
年龄 的增 长, 人 的视觉, 前庭 功能逐渐下降, 视力减退 , 视觉显示 器 、分辨 率 、灵敏度 、皮肤感 觉和关 节本体感 受等 , 保 持老
年人 的 自我平 衡能力 有很大 的影 响。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脑・ f , 枢神经 系统 的神经控 制系统 控制功 能逐渐 下降, 造成损 失 的 潜在反应行为的能力, 老年轻姿态和肌 肉反应延迟控制 。
理来看 ,肌 肉的收缩源 自肌动蛋 白和肌球 蛋 白之间 的相对滑 动 。肌肉受到刺激后神经 冲动传 到细胞膜上 ,产生 的电兴奋 通 过细胞膜 上T 管系统传 向肌细胞深处 的三联管处 ,通过 三 被运 输到肌浆后 ,肌浆 内钙 离子增加聚集于肌丝周 围 ,肌纤 的稳定感 知与头部 有关的角速度和加速度 。老年人 年机 体的 功能下 降 ,我们可 以通过一定 的运动来锻炼老 年人 神经系统
肌肉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到细胞膜上产生的电兴奋通过细胞膜上t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的三联管处通过三联管处进行的信息传递从而引起肌浆网释放钙离子钙离子被运输到肌浆后肌浆内钙离子增加聚集于肌丝周围肌纤维的横桥形成从而促使肌肉的肌丝滑动这就完成肌肉的整个收缩过程

人 文社 会

青年时代
Y O U T H T I M E S
感觉 ,减 缓其 功能的减退 ,降低老年人摔倒 的风险 ,为老年
2 - 3 . 步 态 的变 化
联 管处进行的信息传递从而 引起 肌浆 网释放钙离子 ,钙离子 人 晚年幸福做好保 障。 维的横桥形成 ,从而促使 肌 肉的肌丝滑动 ,这就完成肌 肉的
整个收缩过程 。由于老年人 肌 肉比例 的明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降导致 肌丝滑
老年人下肢肌 肉力量的降低 ,在 日常行走 中与青年人就
有所 区别, 在下肢各 关节 最大活动 度也有 很大 差别 ,一些 专
动明显减 弱 ,肌 肉的收缩 过程 中能量主要来 源于A T P,葡萄
糖或脂肪 酸的氧化磷酸化产 生A T P,少部 分是来源 于葡萄糖 的无氧代谢 。在整 个过程 中,在肌丝周 围聚集 的钙 离子浓度 的增加 以及肌 丝对 钙离子的敏感性 的增强 ,这 两方面对于肌
健 康状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都 能有 很大改善 。体育锻炼不仅 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而且 还能提高肌 肉强度 。为老年人 的健
身运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 的锻炼方案 ,提高老年人 的身体 素
的大量 聚集也会大大降低肌丝对钙离子 的敏感性 。因此 在肌 肉衰老的过程 中收缩力量 的 日渐下降 ,最终导致肌 肉平 衡力
2 0 1 5 年第6 期
老年人下肢肌力下 降原 因及其改 善路径研究
阮 哲
郑州 4 5 0 0 0 0 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 院 河南

要 :分析 了老年人下肢肌力量下降的原 因,指 出老年人通过下肢力量训练不仅能够减缓 身体的各项 身体机能 ,还能
够保护膝 关节的稳 定性 。长期进行科 学的锻 炼能够增强下肢的平衡能 力和 身体 的灵敏性 ,减少摔倒 或者是摔倒所造成的严重
质 ,改善老年人 的身体健 康状况等 ,都是全 民健身计划 和社 会医疗保障体系需要迫切处理 的【 1 ] 。
2 _ 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 的原 因 在成 年之前人 的肌 肉力量增长很 快 ,3 0 岁 以后 ,肌 肉力 量下 降非常明显 ,尤其是从事非体力 劳动 者 ,要明显 比体力 劳动者 肌力丢失的更多 。在美 国 ,组织成 分测试的科研人员 对 波士顿地区成年人机体进行测试 ,研究 结果发现更年期后
的下降 ,从而影响 了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 。此外 ,局部血流量 和肌 肉氧合减少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下肢 肌力 ,使其处于严 重下滑状态 ,而且肌 肉组织 中大量堆 积的代谢产物如氢离子 和磷酸盐等根本不能被及 时清除 ,从 而可能引起肌 肉兴奋一 收缩脱耦联 ,也会导致肌 肉肌力 的下降 。 2 . 2 . 前庭感觉功能本体感觉下降 由于老年 人视觉前 庭功能 的逐渐减 少, 使老年人 身体适
损伤 ,进 而强化 身体机能 。
关键词 :全 民健 身;老年人 ;社会 医疗保 障体 系
逐渐减少 ,从 而导致 钙离子释放的减少 。肌 肉衰老后 ,在持 近些 年 由于对 老年人 的健康 关 注较多 ,老 年人 的身体 续或重 复活动过程中 ,肌 肉的代谢产物如氢离子 和磷酸 盐等
1 . 老年 人 训 练下 肢 力 量 的重 要 性
业研究人员称之为步态变化 。
步态变化 的最大差别在站立相 ,其特征为增龄而造成 的 下肢肌力 的减退 ,老年人行走 时 、足上抬高度低 、步长短 。 跟着地期缩短是 因为胫 骨前 肌退让性收缩力 的下 降,站立 中
肉收缩均发挥 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在人体 的衰老过程 中,肌 期 明显延长 、加速期 缩短是因为小腿三头肌和腓肠肌 的肌 力 浆 网对钙离子 的重吸收越来越慢 ,而且 钙离子不完全 的吸收
是骨组织 的负荷能 力下降 ,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因此 ,加强 老年人 的下肢肌力是非常重要 的 】 。
2 . 1 . 肌 肉力 量 减 弱
导致 老年 人跌倒 的十分关键 的因素是 前庭感 觉功 能本 体感觉下 降。感受肌 肉收缩 和关节伸展的程度 ,为脑部神经
正常肌肉负荷 的力量是通过持续收缩或重复收缩而完成 元进行运 动行 为提供条 件与维持本体稳定性有关 的是本体感 的其最 为普遍 接受 的观点是肌丝滑动 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原 觉 。前庭器官 主要 是判知头部位置和运动方 向,来维持 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