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励志文章_激励自己学习小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习的励志文章_激励自己学习小短文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我们一辈子的任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励志学习。
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激励自己学习的励志文章,欢迎收藏哦。
学习的励志文章篇一:向华为学习“海盗精神”
一个企业组织在平稳发展之时,最怕的不是山头主义,不是腐败,而是怠惰,是组织疲劳。
就像人们说的“温水煮青蛙”,组织有了历史的时候,组织就开始慢慢变得板结起来,没有了奋斗精神。
因此组织在早期要强调活力,要海盗精神,甚至匪性。
我们说华为把秀才造就成了战士,忽略了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首先第一步是把秀才变成土匪,让他们有匪性很重要。
这难道是中国人的发明吗?这其实是真真正正的人类普遍的组织成长的价值观。
欧洲人怎么走到今天的?几百年前的西班牙、葡萄牙怎么能够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海盗精神。
当他们富裕起来的时候,就开始搞资本市场,金融至上,开始忽视实业,开始普遍享乐,澡堂多于教堂,那种狂欢的文明,衰落一定是必然的。
后来英国怎么崛起的?当时的英国女王给那些到全世界掠夺财富的英国海盗们颁发了批文,叫“探险”。
正是这种掠夺式的探险,才使得大英帝国在它的巅峰时期统治了整个世界的一大半。
当今欧洲的前途很不乐观,根本的原因在于欧洲持续了七十年的和平,整个欧洲人、西方人养懒了,民族的怠惰、疲劳、享乐的文化占了上风。
这些问题历史上几乎无解,看几千年的欧洲历史,繁荣的帝国怎么垮掉的?罗马文明是怎么消亡的?一部欧洲史就会告诉你,享乐、怠惰、奋斗精神的消失会带来一个国家的衰亡。
所以,我们讲匪性,你们听着是贬义词,实际上匪性的根本是活力。
华为的警惕意识与自我批判意识非常强。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背负成功与辉煌的包袱,这个企业其实也离死亡不远了。
所以,任正非讲华为是没有历史的公司。
在华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华为过去的历史,没有一张图片有任正
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办公场所看不到任何关于中央领导视察华为的照片。
华为也是一个没有功臣的公司,华为一位高管说,华为是一个不承认功臣的公司,老板也是,也就是说当任正非退休以后,任正非也不会被供在华为的殿堂里。
任正非说过,我从来不在乎媒体现在、今天、明天怎么看我。
第二,我也不在乎接班人是否忠诚,接班人都是从底层打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同时又能够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同时又有开放的胸怀,又有善于妥协的精神,同时在看人的问题上能够多元视角,而不是黑白分明,他就是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领袖。
领袖不是选拔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这也是华为跟很多企业,很多组织很不同的特点。
恐惧造就伟大,任何的组织,包括个人,如果没有与你成长所相伴随的那种不安全感,那种始终追随着你的不安的影子,你可能就变的很放松,很悠闲。
但是,这种放松跟悠闲可能的结果是:在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面前,你的安逸,你对危险的麻木,会导致组织快速地崩溃掉。
我们生存于一个丛林世界,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被危险所包围着。
如果你不始终保持对危险的警觉,变得麻木、麻痹,危险可能就悄无声息地由一个黑点变成一个黑影,由一个黑影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笼罩在组织的头上,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隐喻更是指你内心的那得老虎,你内心的老虎无非是我们说的贪婪,尤其是惰怠。
所以,保持恐惧并战胜恐惧,保持不安全感并战胜不安全感的过程,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
华为今天是全球电信制造领域的领导者,但今天的华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时候。
为什么呢?成功容易让人变得怠惰和自大,让一个组织变得盲目骄傲和固步自封。
精美的地毯下布满了细菌,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组织如此,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警惕这些细菌的滋生繁衍就是在为这个企业加固未来。
因此保持一种恐惧感,你才会有足够强的海盗精神。
保持自我批判,也是华为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自我批判,有人总以为这个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武器,其实西方文明两个最核心的元
素,一个清教徒精神,奋斗精神,另外一个就是自我批判。
西方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它总在对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携带的病毒基因,进行不断清洗。
它整个的制度设计,媒体对政府的监督,美国学者们对政府的各种批评,那都是自我批判。
所以,美国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华盛顿的上空总有乌鸦在叫,总是在传播一种不祥的警告,给所谓的盛世敲警钟。
所以,有人说任正非是靠学毛选把企业做到这么大,非也。
华为文化是一种非中非西、非驴非马的文化,西方的、东方的、历史的、现代的、军队的,凡是对华为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都拿来为我所用。
学习的励志文章篇二:别纠结,学习形式不重要
我当老师这些年,最怕学生问我一个问题。
老师,怎么学英语?
我脑子里一堆羊驼:如果我能用一句话回答清楚,请问我为什么要开一个20小时班跟你讲。
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都会扒拉一下发型,潇洒的告诉他:好好背单词。
结果,一个学生说:怎么背单词才是最有效的呢。
我无奈的说:每个单词读三遍。
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学生每天都把单词读三遍,然后告诉我,我最后考试还是没过。
是你告诉我读三遍的,姐读了三遍还是没用,我还坚持了那么久。
后来的一次机会,我跟她一对一辅导,上完课后,我看着她凄惨的词汇量,问她,你到底怎么背单词。
她拿出翻破的单词说,说:就是按你说的,读三遍啊。
我于是看着她读了十几个单词,然后让她合着书,读了第一个她读过三遍的单词。
问,这是什么意思?
她挠挠头,说,忘了。
关于学习方法,是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纠结的话题。
我们报培训班也是希望能知道一套学习方法,是对自己适用的。
而这市面上的所有老师都在传授着“神奇”的学习方法,他们有些是“武林高手”、有
些是“江湖人士”,他们告诉了你很多办法学英语,比如说早上起来晨读,比如说晚上睡觉前看一篇阅读,比如说把单词写在小纸片上,比如说……单词要读三遍。
你用了,可对自己没用,是不是因为这些方法错了?不是,而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中,太注重学习的方法,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是用这些方法背下来这些倒霉的单词。
有时候由于太纠结如何走,竟然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第一步能走的潇洒霸气,却一辈子没有迈出第一步。
而只要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背下来这些单词,方法其实就不那么重要。
学习跟其他东西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结果。
这世界上的方法那么多,你何必要因为这个老师大家对他的评价好而使用他的方法,却忘记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能达到提高能力为结果的,才是最好的。
在我刚开始当英语老师的时候,背单词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对着字典不停地一遍遍来。
效率不高,经常背前面忘记后面,后来我听很多老师说过,第一遍忘记很正常,那就再背第二遍,背第三遍,我坚持的背第二遍的时候,逐渐发现挫败感太强,根本坚持不下来,意志力被打磨的一点不剩。
于是慢慢琢磨,自己发明了一套方法,背了一遍单词后马上开始做大量的真题,把单词放在题目里背诵,当单词有了意义,背单词的效率就高很多。
那时,我经常嘲笑那些把单词书背好多遍的人,后来我见到了一位业内牛掰的翻译,惊奇的发现,他学英语的方式,就是把单词书背好几遍,背了忘忘了背,坚韧不拔,成效颇佳。
那一刻我惊讶了,忽然明白了,所谓学习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节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效果的,才是最好的。
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来不问今天我要学到点什么,只是刻意的追求学习的方法,忘记了学习的目的,心想,我明明按照这个方法做了,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啊?
仅仅是因为,在学习的开始,我们忘记了目的是什么,只是过于追求所谓万能的方法。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方法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所有的天才,都是不走寻常路,才变得卓越。
甚至,每条路都能到达
远方,多尝试几次,多听几方的建议,剩下的还是要靠自己坚强的走。
正确的路,加上不停歇的步伐,就总能走到终点。
你一直在想第一步怎么优雅的走,或者边走边怀疑自己走的够不够完美,这样能到终点才怪。
在每次学习的时候,你是否问过自己,今天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走到哪里。
没有目的的旅行只能叫漫游,没有目标的学习只是叫看起来很努力。
形式什么的,根本没必要纠结,适合自己就好。
我想起我的高中童鞋Z,这货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听讲,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玩儿俄罗斯方块。
老师让自习,他在下面看漫画。
班上同学都称他为天才,平时不怎么爱讲话,考试成绩还特别高。
而我更加了解他,因为这货是我同桌。
此前的几个同桌,全是因为他,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于是老师换我跟他坐的时候,跟我千叮万嘱,说:你千万别受他影响。
那时我学习特别刻苦,每天上课笔记记得超认真,下课还去问老师问题,但考试总是考不过他。
我经常很奇怪的问他,你丫到底怎么学习的?
他笑笑,说,就这样啊,你也看见了。
有时候被我不停地问烦了,他简单的说,我回家学习很刻苦的。
我很幸运,没有被他影响。
因为我本身不算聪明,就只能每节课听讲,坚持的问老师问题,做练习。
而很多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都以为他的方法适合自己,也上课跟着一起玩儿,最后的都一落千丈。
几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父母是高中老师,每天回家都会让他做很多习题……
所以,关于学习,形式方法不重要,更没有什么固定的方式,关键是看是否适合你,是否能学到东西,是否从中受益。
记住,不求目的的学习的都是作秀,不问效果的努力都只是浪费时间。
摸清自己适合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埋头努力了。
别怕走弯路,走了弯路再调整一下就好,总比站在起点花那么多时间想如何走强。
加油。
学习的励志文章三:大学毕业后坚持学习有什么用
我出国最初,拿着打工攒下的全部钱去读书,银行卡一度只剩下两块多,那时几乎身边所有人对这件事都持反对态度,“为什么要读书呢?大学都毕业了啊,抓紧时间去赚钱不是更好吗?”我嘴上坚持己念,心里也有我的顾虑,这样决意奉献给学习的又两年青春,意味着我要把每一分钟都赋予用途,白天去上课,晚上去打工,半夜写作业,光想想那即将要缺失的大把睡眠,和要靠不停打工来生存的日子,就知道这绝对不会是一条太容易的路。
这样的日子很快到来,学习和生活一切顺利,却也万般辛苦,很多时候从学校放学要背着书包一路狂奔才能赶得上餐馆开工的五点半,做工时一边收拾着桌上的碗筷一边脑袋中还默念着会计公式,没有顾客的时候别的同事在玩手机说笑话,我蹲在厨房的角落里写着第二天presentation的构思。
有一次下班太晚,老板送我们几个员工回家,我家是最远的,和他同行了好一段。
一向沉默严肃的老板突然打开了话匣,“看你每天又上学又打工的,就想起我年轻时也有过这样的日子啊。
我那时候刚工作,表现很好,公司派几个人去进修,每个周末去学校上课。
那几年一边上班,一边操心读书,周末没睡过一个懒觉,为考试晚上熬夜的情况也时常有。
一起进修的同事里,最后只有我坚持了下来。
过了十几年,我计划出国的时候,移民官要的第一个材料,就是学历,身边那么多想出国的人,就只有我一个人出来了,我当时可都三十几岁了。
”
下车的时候他又叮嘱我,“姑娘,趁年轻多学点什么,别怕现在辛苦,很多现在你觉得用不上的东西,以后都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
后来我顺利毕业,这两年学习的作用就一点点显现了出来。
和别人一起去应征喜欢的工作时,HR只留下了我,因为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学历是什么”;申请工作签证的时候,很多朋友申请失败无奈回国,移民官却没有刁难我,因为我手里拿着货真价实的本地文凭;后来拥有自己的一份小生意,开始写发票申报税目,不必花钱去请会计,
自己做起来也得心应手,那一刻就明白当年在大学毕业后再学点什么的坚持,并不是别人说的“无用功”。
我观察过身边三十岁左右的朋友们,生活大多过得忙碌充实,却很少有人坚持学习,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上学时用的英文完全忘光,爱写字的习惯也不再坚持。
这总是让我感慨,中国年轻人放弃自己太早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就不肯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棒的人?
每当我听到有人说,哎,我都快三十了,结婚了也生孩子了,生活现在也挺好挺稳定的,还学什么习?”我都觉得特别惋惜,那么年轻那么有潜力的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地限定自己人生的拥有?怎么能确定自己以后不需要跳槽不需要加薪?怎么能确定以后不被公司派去接待外宾不出国旅行?而又怎么确定你的孩子,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扬起脸天真地问你,“妈妈,你怎么什么都不会?”
这两年搬家多次,见过很多国外的家庭主妇,我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她们除了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大多在生活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小段时间,用来提升自我。
我认识的一个韩国主妇,孩子上小学后她报名读护士课程,每晚哄孩子入睡后,自己在客厅里啃课本写作业,今年毕业的时候,她顺利找到一份护士的工作,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高薪护士的人生转变;另外一个朋友,生了孩子后就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不甘心生活里只有洗衣煮饭,于是跟着网上教程学习手作,虽然过程辛苦,常常要趁孩子睡觉的时候才能构思创作,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网店,也开始有顾客的频频光顾。
我一直是个爱学习的人,坚信任何知识都有能派上用场的那一天,因此毕业之后,即使生活忙碌也坚持寻找新的知识。
我常年在车里放日语碟,堵车的时候就跟着重复读单词练句子;我看英文电影看英文电视,看到不会的词汇或者优美的句子马上记下来;我去学打咖啡学调酒学一切令我着迷的文化;我读很多书,不管是小说传记还是心理学;很多人觉得学起来麻烦,或者学也没有用的东西,我都为自己坚持了下来。
因为我心里还有很多的梦想,我想去日本赏樱花,去欧洲看一看古老的建筑,在游轮上品一杯甜涩的酒,也想写出禁得起时间推敲的好文
字。
我非常相信,人生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愿意通过不断的学习,看到每天进步着的自己,一点点去靠近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
知乎上一位朋友问,工作用不到英语却坚持学英语,有意义吗?她解释自己在三线城市里教书,身边没有在生活里说英文的人,自己坚持学英文两个多月了,这种想法遭到很多人的耻笑。
网友给出了很多回答,其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网友说,自己的表舅工科毕业,有一份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