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地区无霜期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朝阳地区无霜期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李淑艳,刘占昌,张艳芳,何丽娟
(建平县气象局,辽宁 朝阳 122400)
[摘要]基于朝阳地区2个国家一级台站朝阳、叶柏寿多年的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所取数据进行一元线性拟合分析了该地区东西两个测站的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近56年朝阳地区东西部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增长,其中西部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变化比东部明显。
西部初霜日推迟约3d/10a,终霜日提前约5d/10a,无霜期延长约7d/10a。
东部初霜日推迟约2d/10a,终霜日提前约1d/10a,无霜期延长约3d/10a。
无霜期增长,使东西部∑T≥0℃、∑T≥10℃积温明显增加,可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更为有利的热量条件,使作物受霜冻影响的机率减小,同时对调整农业品种布局和改进种植结构非常有利。
[关键词]朝阳地区;无霜期;农业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1 [文献标识码]A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秋季出现的霜冻为早(秋)霜冻,春季出现的霜冻为晚(春)
霜冻。
秋季开始发生霜冻的第1日称初霜冻日,春季最后发生
霜冻的一日称终霜冻日,以终霜冻日的次日至初霜冻日前一日
之间的天数为无霜期。
本文选取朝阳地区2个国家一级台站叶
柏寿(54326)、朝阳(54324)分别代表朝阳地区西部和东部。
利用2个站多年的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的观测资料进行分
析,东西部资料分别来自朝阳县和建平县气象局。
朝阳地区东
西两台站地理信息见表1。
表1 朝阳地区台站地理信息
序号区站号台站经度(E)纬度(N)
海拔高
度(m)
154324朝阳120°26′41°33′174.3 254326叶柏寿119°42′41°23′422.0 1.2 方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所取数据进行一元线性拟合,用Excel 软件程序分析近56年朝阳地区初霜日、秋霜日和无霜期变化趋势和特征。
根据线性趋势解析法计算出朝阳地区东西部无霜期每10年的增加幅度。
利用解析式D(Y,X)=B(Y2,X2)-A(Y1,X1)计算每年增减幅度。
式中D为两点间距离,A、B为趋势线两端点,Y是气象要素,X是年代序号。
2 结果分析
2.1 初霜日变化特征
朝阳地区近56年初霜日有较为明显的推迟趋势,而且西部比东部明显。
通过线性趋势计算东部54324站近56年初霜日向后推迟约12d,推迟幅度约2d/10a,西部54326站近56年初霜日向后推迟约15d,推迟幅度约3d/10a。
东部54324站近56年平均初霜日是9月29日,最早初霜日为9月9日,最晚初霜日为10月18日。
西部54326站近56年平均初霜日是10月3日,最早初霜日为9月14日,最晚初霜日为11月18日。
2.2 终霜日变化特征
朝阳地区近56年终霜日西部54326站有较为明显的提前趋势,而东部54324站终霜日提前不是很明显。
通过线性趋势计算东部54324站近56年终霜日提前约5天,提前幅度约1d/10a,西部54326站近56年终霜日提前约28天,提前幅度约5d/10a。
东部54324站近56年平均终霜日是4月13日,最早终霜日为1月23日,最晚终霜日为5月14日。
西部54326站近56年平均终霜日是4月11日,最早终霜日为2月8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2日。
2.3 无霜期变化特征
2.3.1 无霜期年际变化特征。
朝阳地区近56年无霜期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且西部54326站的增长趋势要比东部54324站更加明显些。
通过线性趋势计算东部54324站近56年无霜期增长约18天,增长幅度约3d/10a,西部54326站近56年无霜期增长约37天,增长幅度约7d/10a。
东部54324站近56年平均无霜期为169天,最短无霜期为128天,最长无霜期为289天。
西部54326站近56年平均无霜期为176天,最短无霜期为125天,最长无霜期为250天。
2.3.2 无霜期年代际变化特征。
从朝阳地区东西部无霜期年代际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图略),朝阳地区东部54324站无霜期年代际变化呈波浪上升趋势,而西部54326站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
东部54324站(50~60)60年代和80~90年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7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80年代上升缓慢,近8年有所下降。
西部54326站50~60年代上升较明显,70~80年代呈缓慢上升
[收稿日期]2018-04-19
[作者简介]李淑艳(1967—),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工作与研究。
李淑艳,等:朝阳地区无霜期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9-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13期(总第441期)
趋势,到了90年代以后,无霜期上升趋势非常明显,56年平均无霜期为176天,而近8年平均无霜期达197天。
2.4 无霜期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暖必然会影响到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明显变化,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知,初霜日出现日期明显推迟,终霜日出现日期明显提前,无霜期延长,这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作物生长期延长,有利于作物的生殖生长和产量的更好形成,同时对调整农业品种布局和改进种植结构非常有利。
朝阳地区大田播种一般在5月上旬,如果5月上旬以前出现终霜冻,仅对育苗移栽的作物有影响,6月份出现终霜冻,对大多数出苗的作物都有较大影响,同样秋季初霜冻如果出现在9月下旬对大多数作物影响不大,如果在9月中旬出现初霜冻将影响大多数作物的安全成熟,造成减产和水分过大。
霜出现时,往往会给一些耐寒性较差的农作物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常常把它称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条件。
但是,无霜期的长短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根据当地出现霜的规律性,及时采取有效的各种防霜措施,如培育抗寒品种、杂交育种缩短生长期,以及浸种催芽、适时早播等等,或者用熏烟法、大田灌水或是设置防风林、防风墙和风障来阻挡寒风,改变农田水气候的条件,使早春作物和晚秋作物不受到霜害。
3 小结
(1)朝阳地区近56年初霜日有较为明显的推迟趋势,而且西部54326站比东部54324站更为明显些。
东部54324站近56年平均初霜日是9月29日,西部54326站近56年平均初霜日是10月3日。
东部近56年初霜日向后推迟约12天,西部近56年初霜日向后推迟约15天。
(2)朝阳地区近56年终霜日西部54326站有较为明显的提前趋势,而东部54324站终霜日提前不是很明显。
东部54324站近56年平均终霜日是4月13日,西部54326站近56年平均终霜日是4月11日。
东部54324站近56年终霜日提前约5天,西部54326站近56年终霜日提前约28天。
(3)朝阳地区东部54324站无霜期年代变化呈波浪上升趋势,而西部54326站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
东部54324站近56年无霜期增长约18天,西部54326站近56年无霜期增长约37天,东部54324站近56年平均无霜期为169天,最短无霜期为128天,最长无霜期为289天。
西部54326站近56年平均无霜期为176天,最短无霜期为125天,最长无霜期为250天。
(4)初霜日出现日期推迟,终霜日出现日期提前,使得无霜期延长,这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作物生长期延长,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更好形成,同时对调整农业品种布局和改进种植结构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 张国林,姚玉凤,梁群.近500年辽宁西部地区干旱成因分析及防
御[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增):215-218.
[2] 张国林,梁群.从辽西地区森林毁灭看干旱发生频度[J].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2008,30(增):80-83.
[3] 李波,孟庆楠,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辽宁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
[4] 陈芳,汪青春,殷万秀.青海省近45年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
作物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9,37(1):35-41.
型合作社,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乡村发展,短期内有较强的效果,使农民收入增加,实现脱贫,但由于农民没有参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缺乏自身提高,对企业的依赖性增强;需警惕企业一家独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加强对农民权利的维护。
3.2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化农业产业,提高农民职业素质, 培育当地农民精英领导发展合作社,增强其可持续性费孝通指出,“乡土社会的信任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长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血缘与地缘关系影响到他们人际关系发展和组织的生长,甚至还具有一定的排外性。
由本地农民精英、乡村能人带动合作社的组织与发展,才能确保建立初期合作社“内力”的高粘合度。
此外,有意愿且与合作社需求的职业技能匹配的农民优先进入合作社工作,此类合作社对主体双方的约束力上明显增强,相互吸引力也在增强。
农民是利益的直接获得者,可以更大程度的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合作社工作岗位的需求也为外出返乡的青中年打工者提供了返乡的机会。
加大对合作社的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对合作社主要意愿社员的培训频率与质量,培育了解生产、经营和战略的专业管理人员,以促进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3.3 农民合作社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民主管理制度,平衡 各方利益分配
引导农民合作社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联系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合作社规定,依规定及条例经营和管理合作社。
加强民主管理制度,重大决策经大会审议批准,严格按照章程规定行使表决权,实行“一人一票”制度;实行社务公开,接受成员监督,有效维护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加强社员对合作社股权认识,提高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并降低农户的入社风险;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成员账户管理,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制度,强化财政资金核算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合作社管理运营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也是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持续脱贫减贫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邓衡山,王文烂.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
真正的农民合作社?[J].中国农村经济,2014(7):15-26.[2] 陆倩,孙剑,向云.农民合作社产权治理现状、类型划分及社员利
益比较—中国为何缺乏有效的农民合作社[J].经济学家,2016(9):86-95.
[3] 韩国明,张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
社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2(11):167-172.
(上接P7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