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轻松备考课件(人教必修1)
课时作业,第6题:
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 (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 一个整体。对于这种墓葬制度有影 响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宗法制 D、宗主督护制
《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
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
宗法制
①目的: 维系分封制,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③影响:
嫡长子嫡长子ຫໍສະໝຸດ 嫡长子嫡长 子“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
“小天子”吗?
大宗和小宗?
兄弟
天子
诸侯
兄弟
诸侯
卿大夫
兄弟
卿大夫
士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 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 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 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后 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
A.神权观念十分浓厚 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 C.宗法观念已经存在 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
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 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讲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第2子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第3子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概念阐释
①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传位给贤能的人的制度。
②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③分封制:周王把王畿 jī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 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 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2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3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 制度的演变。
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极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13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 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 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 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
——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
21
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 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 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 制的补充。 (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 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 中华文化的形成。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9
[思考] 史料一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说 明了什么问题?
[解读] 史料一中“用盟约维持关系”“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 主从关系”是最关键的信息,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松散, 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
[试答] 特点: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没 有形成严密的从属关系。说明: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这是分封制 走向瓦解、诸侯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22
(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 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冲刺备考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李学勤主编:《春秋左传正义 》 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 后至,禹杀而戮之。——黄永堂译 注:《国语全译》
大禹在会稽山祭祀群神,召集各部族酋长前来与会,部族酋长防风氏仅仅由 于迟到,就被大禹杀戮,足见禹的权势远远超越了其它部落首领。 部落联盟首脑权力日益膨胀,已非普通意义上的部落首领,由此看出,大禹 的确具有很强大的个人权威。以至到夏禹以后禅让转为世袭,标志着原始公 社的解体和国家的诞生。
族联盟首领产生的方式,和题干材料无关。C错:郡县制是对地方实行
有效统治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中的“孝”“悌”等思想无关。D错:
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孝”“悌”等思想的
产生无关。
体验高考:(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 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 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解析] D 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 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 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 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三、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特点: 血缘和政治相结合,形成 “家”和“国”一体的统治。 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垄 断和特权,稳定统治集团内部。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在夏朝,国家制度日益完善,氏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贵族,家族统治权进化为国家统治权。
夏朝建立了军队,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对区划的管理,夏朝还开始设置一些官员,如“九牧”,这些官员通常由奴隶主贵族担任。
商朝: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
在官职设置上,商朝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最高的政务官是“相”,也称为“阿”、“保”、“尹”,是协助商王决策的官员。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官员,如三公、卿士、史、卜、祝、作册、武官、亚旅、师长、太师、少师等,分别负责各项政务和军事事务。
西周:西周在总体上实行宗法制度,官职上实三公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由诸侯负责管理和保卫。
在经济上,西周实行了井田制度,即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小块,由农民集体耕种和使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概念: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核心内容(分配方法): 嫡长子继承制,其余诸子分封。 ➢嫡子与庶子的关系: 兄弟关系(血缘),君臣隶属关系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大宗
大宗或小宗
防止了王族之间因为权利分配和继承而发生的纷争; ➢作用: 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 可能是( B )
➢局限性:随了着强诸国侯兼实并力 弱国的的增现强象,,诸导侯致国之王间室出衰现微 “楚王问鼎”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一: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周时期统治区域的 变化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周 幽 王 烽 火 戏 诸 侯
《三字经》:“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 久。”
作 用
2、扩大了统治区域,延续数百年 的强国
埋下了割据分裂的隐患
1、保证贵族特权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影响深远其观念与传统继续传承
破 西周后期,春秋战国,王室衰微,诸 坏 侯争霸.
春秋战国日益削弱. 其观念与传统继续传承
关 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系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反应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 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 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 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 我的。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1)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的高度集中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一、夏、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__王__位__世___袭__制___ 所取代。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___神__秘___色彩。 3.行政管理: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___政__务___;地方封侯和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探究一答案] (1)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地区(或战略要 地)。 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向心力。 (2)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考点呈现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时期的财政危机 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宋代科举制的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统一战争,史学理论 魏晋官修史书的特点 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规律总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 加强等内容。考查的 重点是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下中央官制 与地方行政制度的演 变及选官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考点探究 • 释难点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探究一 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2)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和人民等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3、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4、特点:①层层分封,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5、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6、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贡赋和朝觐述职。 并承担义务,臣属关系更明确。
(6)关系: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承认周王的权威,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国) (7)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周的统治范围;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巩固了周 王室的统治,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④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秩序。
特别提醒: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 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和原因。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国) (9)对后世影响: 西周的分封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由部落联 盟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林 立的局面,但却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 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进了一 大步。(过渡)
(西周:前1046~前770
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约前475 战国:约前475~前221】
周朝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体制——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 (2)对象: (3)办法: (4)主要诸侯国: (5)权利和义务: (6)作用: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分封制的目的 史料: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顾炎武 【信息解读】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
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2)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大宗、小宗体系(相对关系);大小宗关系既 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历史总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历史总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深入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特点、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3.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材料,理解分析古代政治制度中皇权和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解决的过程。
原始社会(前21世纪前):禅让制。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诸侯争霸战争。
秦汉(前221―220):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初步形成。
魏晋南北朝(220―589):九品中正制。
隋唐(581―90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创立。
五代宋元(907―1368):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北宋初年的集权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
明清前期(1368―1840):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
1.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高考考点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高考真题(20XX年全国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C )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20XX年广东)“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像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像宫室屋宇之形,所以“ ”可能表示摆在屋中的祖先牌位,故A项正确。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摘要】:进入高三的同学,一定要加把劲努力复习了,在复习的第一轮期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
在吸收商朝灭亡教训的前提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产生于夏商,是维护各级贵族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西周是宗法制度的成熟完备阶段。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1。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三总复习 ·RJ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
系列丛书
(2)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 悟”的历史因素。(高考原题)
答案: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并不能使中央有效地控制地 方,但为什么史料二却认为西周时代的制度却有利于维护国家 统一?(改编题)
系列丛书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三总复习 ·RJ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
系列丛书
自主掌控·基础知识01 深化完善·核心知识02
真题在线
课时作业
高三总复习 ·RJ ·历史
高三总复习 ·RJ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
系列丛书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 特点及价值。据此可作如下判断:A项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 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 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 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C项说法不准确,文物虽然可 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 实。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 则往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策略1 史料探究 要点吃透 主题一 分封制[通过经典史料认识历史]
【经典史料一】
高三总复习 ·RJ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
系列丛书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
这表明西周初期( )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5、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开发边疆地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6、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
考点0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过知识)-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0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空线索知识线索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 的方式决定。
(3)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 。
2.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占卜 兄终弟及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 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影响 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①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②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③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 。
【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演变及影响井田制 郡县制 土地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 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高考历史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规范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封”之本义起始于“丰”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其字形状如“植树于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
“建”乃由“封”而来,指“建国立法”。
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最早是指()A.世袭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分封制2.(2021四川凉山三模)考古发现,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但其雕刻工艺明显具有夏、商青铜器面具多扉棱装饰的特点;铜尊等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也较为一致。
根据材料推知()A.三星堆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B.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C.巴蜀与中原地区文化基本一致D.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3.费孝通认为西周的分封制“是一个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他们在一定范围之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
这表明西周()A.形成相对松散的国家结构B.推崇分权与制衡的政治原则C.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呈现出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4.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5.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B.“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D.“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6.《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A.维护了贵族间的血缘宗法关系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7.(2021四川雅安三模)射礼是西周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
这表明西周初期( )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5、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开发边疆地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6、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
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7、《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8、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
”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9、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
该同一秩序表明西周时期()A.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B. 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开始建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D.出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10、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11、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2、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这表明当时()A.异族贵族以礼乐制度维系贵族身份B.异族地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礼乐制度推动了西周文化的传播D.墓葬制度凸显了各级贵族的特权13、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以来, 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
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看,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在一定时期存在?14、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释文工具书宗伯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
《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
宗伯有大小之分。
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
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
”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
”《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
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
”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
”《国语·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法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
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
(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家天下”的王位传承制度指的是天下为一人的天下,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可以世代传承,而不再是原来的权力禅让;家族宗族关系是地位高低的依据;王位世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因此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不再传贤禅让。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据“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活动与卜筮相结合,增加了王权的神秘色彩,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排除A。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西周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是变相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故C正确。
分封制是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并非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排除D。
故选:C。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与题干无关,排除。
B说法错误,当时没有集权统治,排除。
C依据题干“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可知,周王这样做的目的是巩固周王统治,正确。
D是宗法制的作用,与题干分封制的实行无关,排除。
故选:C。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国内氏族和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涉及分封制是为了解决矛盾而进行制衡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诸侯国内自主经营的情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可知.封国内部呈现原本氏族宗族居民和被分封而迁入的氏族杂居的局面.这两部分氏族居民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打破了夏商时期某些氏族宗族长期固定居住在某地的局面.从而得出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故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元恶大惑…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可知西周统治者认为“孝”不仅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还是判定罪名的依据,“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意为不孝动摇了家族政治的根本,也就动摇了国家的根木,可知是将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相结合,故B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题目中的信息“(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认为王国维“传子宗法制先于分封制产生” 的观点是错误的,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王位世袭制确立的时间,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及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故B、D两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的信息。
B.题干所给材料并未反映出宗法制的地位。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之前就已出现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D.题干所给材料将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关系与国家与社会等级秩序之间关系相联系,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故选:D。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两周王位在“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仍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簕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周朝制度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以此维护其政治统治,而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主要内容的,所以维护礼乐制度就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异族贵族在墓葬制度上与西周贵族墓葬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墓葬制度是西周礼制的重要内容。
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异族贵族接受了西周的礼制,也反映了西周文化的传播。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制度而略有调整。
说明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随着诸侯与周王及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遭到破坏。
解析:1.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从材料和所学知识看”2.考査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3.首先注意“积极作用”的限定条件,其次注意从周王、诸侯、卿大夫力量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