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单元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共12份)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练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8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
3 CaO + CO
2

B.Na
2CO
3
+ 2HCl == 2NaCl + CO
2
↑+ H
2
O
C.2Cu + O
2
2CuO
D.Fe
2O
3
+ 3H
2
SO
4
== Fe
2
(SO
4
)
3
+ 3H
2
O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煤 C.大理石 D.蒸馏水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B.BaSO
4难溶于水,但BaSO
4
属于强电解质
C.液态HCl不能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D.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氯气是电解质
5.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I
2O
4
B.I
3
O
5
C.I
4
O
7
D.I
4
O
9
6.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Na
2
O中,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
2
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7.汽车为期中含有氮的氧化物,它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

汽车行驶时,由于点
火化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有N
2+O
2
放电2NO;N
2
+O
2
放电2NO;这
两个反应都属于(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在一定条件下,RO
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
3
n-+ F
2
+ 2OH-== RO
4
-+ 2F-+ H
2
O,
从而可知在RO
3
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符合题意,共10小题)9.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H
2CO
3
H++HCO
3

HCO
3-H++CO
3
2-
B.H
2SO
4
2H++SO
4
2-
C.NaHCO
3 == Na++H++CO
3
2-
D.NaHSO
4==Na++ H++ SO
4
2-
10.已知由AgNO
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胶体,当它跟Fe(OH)
3
胶体相混合
时,能析出AgI和Fe(OH)
3
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A.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该AgI胶粒带负电荷。

C.该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D.Fe(OH)
3
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铁和稀硝酸反应 Fe+2H+==Fe2++H
2

B.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 Fe3++3H
2OFe(OH)
3
↓+3H+
C.硝酸银溶液中滴入食盐水 Cl- + Ag+== AgCl↓
D.氯气通入烧碱溶液 Cl
2+2OH-==Cl-+ClO-+H
2
O
12.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
Cl+O
3(臭氧)—→ClO+O
2
ClO+O—→Cl+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将O
3转变为O
2
B. 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原子反复起分解O
3
的作用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①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
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③使步骤①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
13.该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有:①石灰石;②纯碱(Na
2CO
3
);③小苏打(NaHCO
3
);
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消石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原料是①②
B、起始原料是②⑥
C、最终产品是④⑤
D、最终产品是③④
14.该厂生产过程的优点可能有:
①排放的气体对大气无污染;
②生产过程中的部分产品可作为原始原料使用;
③无高温作业,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③
D、②和③
15.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6.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酸能起氧化作用,无氧酸则不能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1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HCO
3-+H+=CO
2
↑+H
2
O
B.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
2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
2
=Fe3++2Cl-
D.钠跟水反应:Na+2H
2O=Na++2OH-+H
2

18.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Cl-、OH-
B.H+、Ca2+、CO
32-、NO
3
-
C.Cu2+、K+、SO
42-、NO
3
- D.Na+、HCO
3
-、OH-、Ca2+
三、非选择题
19.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
(1)碘酸钾属于哪类物质?、“单质”、“氧化物”)。

(2)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

(3)我国规定,食盐含碘量为每千克食盐含碘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____克。

20.国家卫生部在2000年前就决定逐步使用稳定、高效、无毒的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消毒饮用水。

已知二氧化氯溶于水时有亚氯酸根离子(ClO
2
-)生成,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二氧化氯溶于水的反应方程式
2ClO
2+H
2
O====HClO
3
+HClO
2
,请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
目。

21.胶体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你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制备的吗?请完成下列问题。

(1)胶体和溶液都属于分散系,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D.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9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可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微粒的粒度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5)请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体验胶体的制备。

首先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渐向烧杯中滴加1mol·L-1FeCl
3
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FeCl
3 + 3H
2
O Fe(OH)
3
(胶体) + 3HCl
(6)设法让一束可见光通过你所制得的胶体,检验你是否制得了胶体。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你的胶体制备是否成功?
(7)某同学在活动过程中,边滴加FeCl
3
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出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22.下面四个观点皆是错误的,请各找一个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否定以下各错
误观点,例如:“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证明它错误的实例:CH
4+2O点燃CO
2
+2H
2
O
2题:
(1)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

(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用30gSiO
2
和24gC能制得多少克SiC?
24.已知MnO
2
与浓盐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4HCl(浓)+MnO
2 MnCl
2
+Cl
2
↑+2H
2
O,若产生7.1gCl
2
,则:
(1)参加反应的HCl是多少克?(2)被氧化的HCl是多少克?(3)参加反应的MnO
2
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1.B 这是一种是非判断的选择题,对于每一选项可根据概念的定义,借助常识或实例加以判断。

如化学变化是要产生与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只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结构和性质都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转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由碳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也可以说明A 是错的。

由H 2SO 4和H 3PO 4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MgCO 3和NaHCO 3的式量都是84,这都可以说明C 错。

从化学反应的实质看,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的一定是分子。

故D 也是错的。

2.C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是看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从题给选项分析,只有C 选项中的Cu 由0价升高到+2价,O 由0价降低到-2价。

另外,本题还可以从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加以判断,A 选项,属分解反应,但无单质生成;B 、D 选项,均为复分解反应;C 选项,属化合反应,且有单质参加。

3.D
4.B
5.D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碘酸碘”名称的含义,以及应用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

“碘酸碘”中有阴离子碘酸根和阳离子碘离子。

联想氯酸根ClO 3-,即可写出IO 3-,其中I 元素为+5价,与它相结合的碘应当是+3价的碘,因此,它与三个-1价的IO 3-相结合,分子式可写为I(IO 3)3的形式,据此可得出碘、氧原子个数比为4∶9。

6.D 由化合价的定义可知,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它只有在化学反应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A 、B 是错的,应说:在Na 2O 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 -2价;在O 2中,氧元素为0价。

从所学过的化学反应知,非金属元素在与氢气、金属化合时显负价,在与氧气反应中显正价。

如H 2S 、Na 2S 中,硫元素显 -2价;SO 2、SO 3中,硫元素显+4、+6价。

说明C 错。

在NH 4NO 3中,氮元素显出两种化合价:-3价和+5价;在Fe 3O 4中,铁元素也显出两种化合价:+2价和+3价。

故D 是对的。

7.C
8.B
9. BC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

其中H 2SO 4是强电解质,B 选项错误;NaHCO 3是H 2CO 3的酸式盐,HCO 3-不能拆。

10.BC 11.CD 12.C 13.AD 14.B 15C
16.D 解答本题应明确一点,氧化性与还原性和物质所含元素的价态有关。

A 选项,酸中+1价的H 元素均具氧化性,因此无氧酸也能起氧化作用;B 选项,离子包括简单离子和原子团,如MnO 4-具有氧化性,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等等;C 选项,对于碳元素,其失电子能力差,但得电子能力也差。

只有D 选项正确。

17. A 18.C 19.(1)纯净物 (2)易分解 (3)0.06
或2ClO 2+H 2O====HClO 3+HClO 2 21.分析:(1)胶体和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只是胶体粒子带电荷,A 是错误的。

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就有带电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就不带电。

胶体中的分解质微粒也有不带电的,如淀粉胶体。

故B 也
不正确。

由于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微粒可能不带电,因此通电时也不一定向两极移动。

故C错误。

错选A、B、C都是因为对胶体的性质了解不准确、不全面以及叙述不严密所致。

(2)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等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直径处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就是胶体。

(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现象,蔗糖不是电解质,A选项不正确;可见光透过胶体时,由于胶体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而发生丁达尔现象,B选项正确;交替的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100nm,这样的微粒能够透过滤纸,而不能穿过半透膜(如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半透膜具有比滤纸更细小的空隙,只有分子、离子能够透过,而粒度较大的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因而可以用它将胶体微粒与分子或离子分离开,C选项正确;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产生电泳现象,D选项正确。

(4)豆浆是胶体,盐卤是MgCl
2的溶液,向豆浆中加入电解质MgCl
2
,会使其聚沉,
形成凝胶——豆腐。

河水中细小的沙粒悬浮于水中形成胶体,遇到海水时(相当于加入电解质溶液)胶体聚沉而形成沙洲。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而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D项中
产生的是Fe(OH)
3沉淀,与胶体知识无关。

但应注意,FeCl
3
溶液在适当条件下可变成胶
体。

(6)检验是否制得胶体,从外观上很难观察,可以从胶体的有关性质入手。

可以利用是否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能否产生电泳现象、能够聚沉、能否透过半透膜(先通过观察排除浊液的可能)等等。

(7)没有制得胶体的可能原因很多,比如用的水是否为蒸馏水、有没有将蒸馏水加热至煮沸、有没有加入过量FeCl
3。

若蒸馏水中含有其他电解质,则由于胶体会在电
解质作用下发生聚沉,最终不能制得Fe(OH)
3胶体;若没有将蒸馏水煮沸,则FeCl
3
+ 3H
2
O
Fe(OH)
3(胶体) + 3HCl这一反应很难进行,产物很少,得不到Fe(OH)
3
胶体;若加入
的FeCl
3(也是电解质)过量了,会使Fe(OH)
3
胶体聚沉。

【答案】(1)D (2)C (3)A (4)D
(6)取部分制得的胶体转移入U型管,在U型管的两端分别接上直流电源的两极,观察是否能发现一极红褐色变深、另一极红褐色变浅,若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制备成功;或在制得的物质中加入NaCl(或其他电解质),看是否产生红褐色沉淀,若有,则说明制备成功;也可以将制得的物质放入羊皮纸袋中,将羊皮纸袋浸入烧杯中的水中,羊皮纸袋外水有没有红褐色出现,若没有,则说明制备成功。

(7)若蒸馏水中含有其他电解质,则由于胶体会在电解质作用下发生聚沉,最终不能
制得Fe(OH)
3胶体;若没有将蒸馏水煮沸,则FeCl
3
+ 3H
2
O Fe(OH)
3
(胶体) + 3HCl
这一反应很难进行,产物很少,得不到Fe(OH)
3胶体;若加入的FeCl
3
(也是电解质)过
量了,会使Fe(OH)
3
胶体聚沉。

22.答案不唯一
⑴Cu
2(OH)
2
CO
3

==2CuO+CO
2
↑+H
2
O ⑵2KClO
3
MnO
2
═══

2KCl+3O
2

⑶CuO+H
2△
==Cu+H
2
O ⑷2K
2
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23.(1)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CO
(2)SiO
2
+3CSiC+2CO
(3)20g
24.解析:首先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判断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显然MnO
2
是氧化剂、浓盐酸是还原剂。

4HCl(浓) + MnO
2 MnCl
2
+ Cl
2
↑+2H
2
O
146 87 71
y x 7.1
= =
y=14.6 x=8.7
在参加反应的4个HCl分子中只有2个分子被氧化,2HCl Cl
2 7
3 71
z 7.1
=
z=7.3
答案:14.6g;7.3g;8.7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