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案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学生明白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由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三者有
关系
3、
教材地位及作用: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是在学习了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引出的探究活动。

为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了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探究活动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课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实验原型:
不足之处:
第三组实验若搅拌,将会把馒头小块弄碎,与对照实验相混淆,不能说明牙的咀嚼在消化中的作用,且实验组较多,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同时,馒头松软,不易切成小块。

实验创新:
改进之处:
将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看作一个变量,简化了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更加直观。

另外,馒头应选取速冻馒头,这样容易切成小块。

实验器材:
新鲜馒头、凉开水、37℃温水、碘液、试管、试管架、大烧杯、小烧杯、镊子、刀片、量筒
实验原理:
碘遇淀粉变蓝色。

装置说明:
牙的咀嚼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馒头小块
唾液作用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舌的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条件 37℃水浴 37℃水浴 37℃水浴
说明:如果淀粉被消化了,加入碘液后不会变蓝;如果出现蓝色,证明淀粉未被消化。

实验过程:
一、设置情境
复习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引出消化和吸收。

师: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作用有关的结构?
生:牙齿、舌、唾液。

师:它们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 / 4
生: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消化食物。

师:口腔中主要对哪种营养物质进行了消化?
生:淀粉。

二、实验活动:
(学生品尝馒头)
师:你们品尝到了什么味道?
生1:一开始没有什么味道,后来有点甜味。

生2:有点甜味。

生3:和他们两个一样。

师:馒头并未加糖,为什么细细品尝会感到有甜味?
生1: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生2:馒头变甜是否与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

生3: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吗?
……
三、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纳成有代表性且容易探究的问题)
问题: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它们各起了什么作用?
四、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作出假设)
假设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五、制定并实施计划: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3 / 4
小组交流,完善计划,各抒己见。

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
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
2、如何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
3、实验模拟人的口腔环境,提供37℃左右的水浴;
4、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注意控制变量的单一性。

组织学生实施活动,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试管内颜色的变化,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