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暑假班讲义(教师版) 第1讲 复习 相互作用 拔高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第1讲相互作用考点1:力
1.力
⑴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⑵力的基本性质
物质性、相互性、瞬时性、方向性、独立性
⑶常见的性质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
2.重力
⑴重力的产生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⑵重力的大小
=
G mg
⑶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3.弹力
⑴弹力的产生
两物体接触,并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⑵弹力的大小
①弹簧弹力
=
胡克定律:F kx
②其它弹力可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⑶弹力的方向
面:过接触点垂直于此平面或切面
绳: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轻杆的弹力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⑴摩擦力的产生
接触且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⑵摩擦力的大小
①滑动摩擦力
f=μN,其中动摩擦因数 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静摩擦力
其大小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物体实际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m f之间。
⑶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⑷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
若发生,则存在静摩擦力。
【典例1】(2019春•嘉定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物体在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C.物体只有相互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
D.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产生的力的效果一定相同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产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互相接触,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就是通过磁场实现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A正确;
B、物体在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不分先后,故B错误;
C、不相互直接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例如各种场力,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产生的力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相互性了解与掌握,知道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是关键。
【典例2】(2019春•浙江期中)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用头顶接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如图所示。
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
C.坛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
【分析】明确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解答】解:头顶受到的压力是由于坛子产生形变,对与之接触的头产生力的作用,选项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除了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还要会判断弹力的方向,即与接触面垂直,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典例3】如图所示,木板A放在物块B上,B置于水平地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4kg,m B=0.2kg,A与B、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用大小为6N的水平恒力F向右拉A,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6N
B.物块B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为2N
C.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为12N
D.物块B保持静止,木板A相对B滑动
【分析】计算出A和B、B和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根据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再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A、B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 mA=μm A g=8N,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B=μ(m A+m B)g=8.4N。
A、用大小为6N的水平恒力F向右拉A,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得A、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6N,故A正确;
B、物块B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为0,故B错误;
C、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为6N,故C错误;
D、物块A和B均保持静止,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计算摩擦力,首先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状态,确定是什么摩擦力,再选择解题方法: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求解,而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或平衡条件求解;当两个物相对静止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考点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⑴图示法
如图所示,用两个力的图示为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力所夹对角线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了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⑵计算法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合力后,利用几何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大小:F
合
=√F12+F22+2F1F2cosθ
方向:tanφ=F2sinθ
F1+F2cosθ
容易看出,
当θ=00或1800时,成为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
当θ=900时,F
合=√F12+F22,tanφ=F2
F1
;
当00≤θ≤1800时,|F2−F1|≤F
合
≤|F1+F2|。
2.力的分解
⑴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按照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⑵正交分解法
将一个力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
3.受力分析
⑴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要将所要研究的物体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再分析它受到周围哪些物体的作用。
⑵若难以确定某个力的方向,可以用假设法,先假设该力不存在,分析物体做怎样的运动,然后确定力的方向。
⑶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若要研究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选用整体法;若要研究系统内部的具体情况,选用隔离法。
⑷最重要的一点:尊重事实!
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⑴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即∑F x=0,∑F 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