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实践论》的读后感
摘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辩证世界观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

写成于1937年 7月。

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

《实践论》就是作者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的讲义中的一部分。

粗略的阅读了一下,知道《实践论》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

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

写于1937年7月。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通过对《实践论的学习》不由得使我自然的就想起了我们机械专业在本学期进行的金工实习。

那次的实习虽然短暂,可是意义重大,对我们的启发也是很大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等到实习开始,我们突然手无足措,不知道该如何动手操作,该按怎样的步骤进行……甚至经常把一些重要的知识抛在脑后,在实习过程中不得不翻课本。

通过那次实习,我们知道了平时一定要牢牢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平
时多参加实践深化了解所学课程内容。

我想这就是所谓《实践论》要教给我们这些学生的一个具体指导吧。

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这个是我们所熟知的,伟人毛泽东就曾提出《实践论》。

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该著作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这篇文章的重大理论意义,它对中国革命巨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

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

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

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

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其次,认识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讲知行一致同样需要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实践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再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

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
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

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

但是,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因为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在物质的运动中,矛盾不断推动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事物联系的形式——现象更加趋于复杂。

经历了实践检验的理论,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时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已经发生变化。

在不断地检验中,理论也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比如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它可以找到足够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出现了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矛盾,于是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性原理又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组成了真理的发展过程。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我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所总结出来的干点,也是我所领悟到《实践论》的精华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实践论在世界观上的重要性。

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所以,实践论还有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在毛泽东看来,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实现质的飞跃。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但在当时,许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并不清楚,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

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已经证明,苏联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并且它自身也存在重大缺陷),一切的实践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

就像李光耀指出的,这难免犯一些错误,比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

并且由于政治路线的偏差,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浩劫,从而使本已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众所周知,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经济腾飞的。

这使的国家又一次的与快速崛起失之交臂,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本就困难重重,我们更应该小心谨慎,抓住每一个机遇。

通过对《实践论》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实践的认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与实践紧密的联系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实践,对事情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如果对一件事情只停留在表面认识,而不深入探索,那就无法全面准确的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

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毛泽东《实践论》的发表 距今有70年的历史。

尽管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产物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典范 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在工作中 我们要按照实践论的方法有效地推动工作。

一要应用认知促进实践。

就是要善于学习前人的认知理论和运用他人的成功经验来改造客观世界 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就是要善于学习一切知识和理论 为实践做好认知储备。

二要结合实际应用理论。

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生搬硬套理论陷入教条主义错误 和不相信理论的指导作用只凭经验做事陷入经验主义错误。

反对不学习理论不相信理论做事凭经验碰运气。

三要总结实践提升认知。

就是要在一项工作完成之后及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拓展认知的广度和提升认知的高度不断完善认知 做到知行统一 为下一次的实践奠定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反对一切只实践不总结完善和提升认知的行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时期 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事业 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青年一代。

培养这样的人才 一方面 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 更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通过社会活动 使大学生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都是在学校里面跟老师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书面的社会道理。

这从一方面局限了我们学习的范围。

目前我们正处于校园和社会相交的阶段 心态和社会经历都不成熟。

社会也是是一个大学里面
有很多我们没有学到的东西。

所以社会实践学习是我们有必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积累来了解 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现今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通过实践分清市场的需要 提前发现问题 找到不足多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从自身的实践去了解我们即将要融入的社会是一个很深刻也很有效的方式。

在哪里 我们可以打开新的视野开拓另一个知识面 努力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做到自强自立。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为我们进去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争取早日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更好的生活。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大学生人才占据有一定比重 而目前的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并不健全使得部分学生对于未来束手无策。

从而在一部分人心中产生了对社会不同程度的偏激看法 由于这些过激的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单靠外在的引导是难以奏效的 而社会实践把我们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 这样自身的经历所积累的印像则更深刻 因自身的阅历则可以容易的改变偏激不良的想法积极向上。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通过毛主席的《实践论》我懂得了我们应该逐步了解社会 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 并在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 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这在无形中能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增强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 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

参考文献: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