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
一、控制扬尘措施
(1)建筑垃圾、建筑材料、机具设备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进出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或施工机具设备,应采取封闭覆盖、清洗车轮等措施,防止物料散落、飞扬、流漏或车轮带泥等污损场外道路。
(2)建筑垃圾应按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存放,不可再利用的及时清运。
(3)生活垃圾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应及时清运。
建筑垃圾应按当地有关规定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定时集中运出,按规定处理。
生活垃圾应设置便于运输的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及时清运。
(4)施工作业区:土方施工过程,应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 1.5m,不扩散到场区外;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
(5)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
采取技术措施(如利用剩余混凝土制作预埋块、加气碎砌块作屋面保温找平材料、散落砂浆回收再利用等),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
二、钻孔灌注桩泥浆排放管理方案
为了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水平,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在施工生产中,由于钻孔桩施工大量泥浆排放影响环境,同时给我们施工企业造成不文明施工形象。
为了规范施工行为,特制定排放管理方案。
一、控制的目标、指标
按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对员工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家不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在生产、生活和服务过程中对重大环境因素按程序和管理方案进行管理,施工现场保证100%的执行地方环保方面的规定,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100%控制。
做到0投诉率。
二、管理要求:
1、首先现场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污水排放标准的有关条款;
2、收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3、结合本项目施工特点及现场施工环境要求;
4、学习业主对这方面的意见及施工合同、施工投标书中在这方面的承诺。
三、具体方案:
1、制浆池、沉淀池、泥浆池应分开,设置顺序由制浆池、泥浆池到沉淀池。
2、池的容量应大于计算泥浆数量,防止泥浆数量大而外溢,造成四处横流污染四周环境。
3、泥浆池应设警示装置,夜间设警示灯,防止行人和小孩闯入而发生意外事故。
4、施工完毕,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泥浆,防止附近村民及居民闯入而发生意外事故。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一、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教育制度:深入广泛开展文明施工管理、创建文明工地达标活动的教育,提高全员文明施工积极性、主动性,为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提高思想认识,使职工养成保护建筑物品、爱护建筑物品、人人遵守施工秩序的良好习惯。
(2)责任区制度:把现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单位、总包和劳务队伍责任人,并挂牌明示。
(3)定期检查制:定期每周一次、不定期(阶段性抽查)由分公司副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文明施工检查,并评定、汇总、建档,查出的问题立项、整改,落实责任人、整改期限。
(4)奖罚制度:对文明施工做出贡献的人员、单位给予奖励;对违反文明施工规定,给项目造成损失或损害公司声誉的人员、单位给予处罚;奖励、处罚由项目额定、实施。
二、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1)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3)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硬质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
(4)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5)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三、卫生防疫
(1)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3)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种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有定期消毒。
(4)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第二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要使全体职工认识到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意义,树立“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
让工人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应知应会”的技术和操作规程等;技术和管理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规定,按照要求精心组织施工。
专职质检员能正确掌握检验和计量的测试方法,全体职工具有保证质量的技术业务知识和能力,使每个职工都能认识到“质量就在我手中”。
建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质量控制体系:
第二节明确质量责任制
一、项目经理职责与权限
1、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对所承包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
2、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在本项目全面落实贯彻。
3、对总经理负责,负责对项目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施工全过程管理、
监控,全面履行合同条款,满足顾客、业主要求。
4、负责项目质量策划,加强质量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促进过程质量。
5、接受上级及监理部门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纠
正预防措施,举一反三进行整改。
6、负责与顾客沟通并及时予以信息传递,使内部沟通。
二、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与权限
1、分管项目部的贯标工作。
组织实施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与监督,主持对工程质量的定期检查、评议、整改及工程质量验评。
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问题。
2、监督施工过程中各类人员履行质量职责,认真抓好各环节的施工质量。
主持本项目质量分析会议和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跟踪验证;
3、组织实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主持编制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经总工程师审批后,组织贯彻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4、指导、监督本项目工程技术档案和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资料、记录的收集、保管并保证其与工程进度同步、准确、真实、完整,且具有可追溯性。
5、负责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法的落实检查。
三、施工员职责与权限
1、落实各项工程管理规定和操作人员的质量责任,对所负责范围内的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负全责。
2、严格按图纸、工艺标准、技术交底和施工规范、规程组织施工,认真落实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3、组织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和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单位工程质量验评。
4、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会,做好比较详细具体的《施工日志》记录,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可追溯性。
5、负责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四、质检员职责与权限
1、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司有关规定,行使质量否决权。
2、负责隐蔽工程检验、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核定,对分工范围内的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3、做好受检工程、工序及部位评定结果的标识,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时填写“不合格通知单”送交有关部门人员,监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工作。
4、参加本单位质量事故及不合格品质量分析会,做好记录。
5、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提供质量信息,填报有关报表。
6、及时做好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资料的整理、收集,保管工作。
五、材料员职责与权限
1、按有关材料标准、规定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包括业主提供的产品)进行取样复试、验收、标识、贮存,保管和发放。
2、负责收集、整理、保管进场物资的质保资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记录等证明材料。
3、负责建立健全现场物资管理、消耗台帐。
4、负责有关物资不合格的信息传递(包括业主提供的产品),标识,参与不合格物资的原因分析、处置及纠正措施的实施。
六、资料员职责与权限
1、负责施工项目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查、分类、汇总、保管、
建档工作。
2、参加工程交工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具体交接手续。
七、安全员职责与权限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负责承担的业务工作和主管的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监督和管理,做好检查记录和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3、参加伤亡、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处理、教育、报告等工作。
4、对安全生产方面的不合格项,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负责。
5、负责对项目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
八、测量员职责与权限
1、负责工程项目定位、轴线、标高的测设工作,对测量成果及其记录符合
设计和质量要求负责。
2、对各种测量标志的埋设稳固负责。
九、班组长职责与权限
1、负责组织本班组人员按图纸、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和技术、安全交底施工,严格控制本班组人员的操作质量。
2、组织本班组开展自检、互检和质量管理活动,消除质量通病,不得对不合格工序进行转序。
3、严把各种配合比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有权拒绝使用。
十、操作工人职责与权限
1、严格按施工图纸、操作规程、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技术安全交底进
行操作。
2、建立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班组不脱产的
质量管理员三个层次的现场管理组织系统,并由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管
理,开展系统地组织、督促和检查落实工作。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实现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
质量管理
的许多活动都是重复性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原材料的复验、质量
检查、施工工艺、技术革新等各方面的信息要及时收集、处理、传递和
贮存。
把业务处理过程中经过的各个环节、各管理岗位、先后工作步骤
等,经过分析研究,分类归纳,加以改正,将处理方法制定成规章制度。
第三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技术交底制度: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组(班)长及职能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新技术推广项目予以落实。
组(班)长接到交底单后,应组织各人员进行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有关内容讨论会,使每人都做到心中有数。
2、材料试验检验制度: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对材料进行试验和检验,并将试验结果存入工程档案。
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进场的限期清理出场。
3、技术复核制度:是对重要环节进行复查、校核,以避免重大差错的一项制度。
复核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4、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为保证工程质量,建立“三检”与“专检”相结合的全面质量检查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都要办理签证和验收制度。
并列入工程档案。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序要认真进行处理,未经检查合格者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技术档案制度:从施工准备开始到交工为止,应加强技术资料的取证、记录和整理工作,各项技术资料要如实反映情况,经有关人员审定后严加管理不得损坏,保证在交工前存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四节质量控制要点
1、确保桩位准确性
桩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放样,并经监理人员复验合格;
施工时,钻机就位必须在定位员的指挥下准确对准桩位,由质检员复核,监理工程师认可后,钻机方可开钻;
施工完毕,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并在施工图上做标记;
2、确保桩身垂直度
钻机开钻前必须调平,依机架两边所吊线锤平行机架为准;钻进过程中,若因故钻机下陷倾斜,需及时调整。
3、确保桩顶标高
各桩位点放出后,按施工现场平整度划分若干个区,每个区用水准仪准确测出标高,算出其钻孔深度和空喷深度;每开钻前,应将深度盘指针对零,确保钻深准确性;钻头离桩端1m时,提前喷浆,防止桩底部因送浆距离较远不能准确到达,而缩短桩长;
4、提高桩顶强度
对桩头进行复喷;自桩顶向上超喷不小于1倍的桩径;
5、防止缩径及夹泥
针对密实度较高的土层,采用慢档高压提升和下沉;加适当的搅拌叶片;增大喷嘴作业半径;
6、针对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防患措施
采取跳打的施工方法;减小旋喷压力;加快提升速度等;添加适量粉煤灰。
7、确保桩体连续性
喷浆时必须连续,不能间断;施工中一旦出现故障,待修好后,必须再向下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
8、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每批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化验单,并且对每批号水泥做进场抽样复验,袋装每200吨复验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禁止使用过期、雨淋、受潮、结块水泥;水泥浆液必须搅拌均匀,对超过初凝时间4小时的水泥浆液严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