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学教程第十八章 接受论批评形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的关系 (四) 阐释学批评提出了循环方法 (五) 论证了理解的历史性 (六) 提出了“视野融合〞的理论
三、阐释学的奉献与局限 (一) 奉献 (二) 局限
第二节 现象学批评
一、现象学批评的产生和开展
现象学批评是在现象学哲学的根底上 产生和开展起来的。现象学哲学的创始人 和集大成者是胡塞尔(1859—1938)。他在 1929年第14版?英国百科全书?撰写的现象 学条目中写道:现象学的主要特征是意味 着一种新的、描述的哲学方法,它从18世 纪末已建立起来了。
二、接受美学批评的理论
(一) 强调读者研究的重要性,客观性 (二) 重视研究读者的审美经验及其他根本条件 (三) 接受美学批评提出了接受的文学史观 (四) 接受美学批评提出了“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相
区别的理论 (五) 接受美学批评提出了潜在性与召唤结构理论 (六) 接受美学批评提出了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的理论 (七) 接受美学批评提出了接受方式的理论
三、接受美学批评的奉献和局限 (一) 奉献 (二) 局限
第四节 读者反响批评
一、简史
20世纪60年代欧洲大陆兴起的哲学解 释学、结构主义批评与接受美学70年代在 美国获得了重大反响,它与美国外乡的理 论家合流,形成了与欧陆解释接受美学批 评血脉相通又另具外乡特色的批评流派。
二、流派
(一) 读者反响批评 (二) 意识批评 (三) 布法罗批评派
二、主要理论 三、奉献与局限
(一) 奉献 (二) 局限
第三节 接受美学批评
一、接受美学批评的由来和开展
现象学批评、阐释学批评对接受美学 批评的出现产生了较大影响。接受美学批 评的诞生地在德国南部博登湖畔的康士坦 茨,创始人为五位年轻的文艺理论家和教 授伊赛尔、福尔曼、尧斯、普莱森丹茨和 施特利德。
三、根本特征
尽管读者反响批评内部具体主张各有 差异,但从总体上宏观地看,作为一个影 响深远的批评形态,读者反响批评仍具有 一些根本的特征。
第十八章 接受论批评形态
第一节 阐释学批评 第二节 现象学批评 第三节 接受美学批评 第四节 读者反响批评
第一节 阐释学批评它是 20世纪60年代后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哲学和 文化思潮,一种探究对“意义〞的理解与 解释的理论。
二、理论特征
(一) 阐释学批评注重文艺的精神价值 (二) 总结出了一系列阐释作品的中介机制 (三) 阐释学批评关注的中心是文艺作品与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