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对油脂的利用及油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脂肪的乳化特性
磷脂肪分子中既含有亲水的磷酸基团,又含有疏水 的脂肪酸链,因而具有乳化剂特性。可促进消化道 内形成适宜的油水乳化环境,并对血液中脂质的运 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的磷脂是卵磷脂,用作为幼小哺乳动物代乳料 中的乳化剂,有利于提高饲料中脂肪和脂溶性营养 物质的消化率,促进生长。 磷脂是鱼虾饲料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虾、 蟹一般不能合成磷脂,鱼虾饲料中天然存在的磷脂 一般不能满足需要。
各种动物都有近似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体内亚油酸 系列脂肪酸比例下降,特别是一些磷脂的含量减少。 ω-6系列的C20:4显著下降,ω-9系列分子内部转化 增加,ω-9系列的C20:3显著积累,C20:3ω9/ C20:4ω6的比值显著增加,这个比值被称为三烯酸 四烯酸比(triene-tetraene ratio)。 研究表明,此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内EFA满 足需要的程度,故已被广泛地用作判定EFA是否缺 乏的指标。
类二十烷的作用与激素类似,但又无特殊的 分泌腺,不能贮存于组织中,也不随血液循 环转移,而是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可产生,仅 在局部作用以调控细胞代谢,所以是类激素。 类二十烷包括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凝血 恶烷(thromboxome)、环前列腺素 (prostacyclin)和白三烯(leukotriens)等,它们 都是EFA的衍生物。
通常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 为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 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 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 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
肉毒碱参与脂酰辅酶A转入线粒体示意图
脂肪酸β-氧化的整个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脂肪氧化供能的效率
体脂肪氧化供能的效率,按β-氧化途径计算,任何 脂肪酸经此途径氧化都要耗用2 mol ATP。 每脱去一个二碳单位都可生成5 mol ATP。每分子乙 酰辅酶A彻底氧化可产生12 mol ATP。 以 棕 榈 酸 为 例 , 照 此 计 算 可 净 生 成 129 mol ATP ((12+5)*(16/2-1)+12-2)。 每分子ATP在生理条件下可提供能量33.5KJ。 这样,棕榈酸氧化供能的效率大约是43%,乙酸氧 化供能的效率大约是38%,丙酸39%,丁酸41%, 已酸42%,硬脂酸43%,甘油44%。
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参加代谢前先要活化。 其活化形式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 活化的酶是脂酰CoA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催化脂肪酸β-氧化的酶系在线粒体基质中, 但长链脂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要进入线粒体基质就需要载体转运,这一载 体就是肉毒碱(carnitine),即3-羟-4-三甲 氨基丁酸。
脂类代谢
饲料脂类在体内代谢极为复杂,受遗传、动 物种类和营养的影响。 在饲粮脂类和能量供给充足情况下,体内脂 肪组织和肌肉组织都以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为主,饥饿条件下则以氧化分解代谢为主。
脂肪合成的部位
猪和反刍动物脂肪合成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进 行,人主要在肝中进行脂肪合成,禽完全在 肝中合成,过量则沉积于肝中,产生脂肪肝 症。 鼠、兔等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都可进行较为 活跃的脂肪合成。 脂肪细胞中脂肪代谢主要是为了贮存过多的 能量和通过脂肪代谢循环向血浆提供游离脂 肪酸,
动物之所以需由饲粮供给EFA,根本的原因在于动 物缺乏在脂肪酸碳链上由羧基端数起第9位碳原子 与末端甲基之间合成双键的能力。 营养学上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多采用ω编号 系统(或n编号系统),即从脂肪酸碳链的甲基端 开始计数为碳原子编号。 按ω编号系统,根据第一个双键所处的位置可将多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四个系列,即ω-3,ω-6,ω-7 和ω-9系列。 其中ω-6和ω-3系列PUFA不能从头合成,EFA分属 这两个系列。
脂类的防护作用
高等哺乳动物皮肤中的脂类具有抵抗微生物 侵袭,保护机体的作用。 禽类尤其是水禽,尾脂腺中的脂对羽毛的抗 湿作用特别重要。 沉积于动物皮下的脂肪具有良好绝热作用,在 冷环境中可防止体热散失过快,对生活在水 中的哺乳动物显得更重要。
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生长在沙漠的动物氧化脂肪既能供能又能供 水。每克脂肪氧化比碳水化合物多生产水6783%, 比蛋白质产生的水多1.5倍左右。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脂类的转运
血中脂类主要以脂蛋白质的形式转运。 根据密度、组成和电泳迁移速率将脂蛋白质分为四 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质(Very-lowdensity,VLDL)、低密度脂蛋白质(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质(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乳糜微粒在小肠粘膜细胞中合成,VLDL、LDL、和 HDL既可在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也可在肝脏合成。
3.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皮肤对水分和其他许多物质是 不通透的,这一特性是由于ω-6EFA的存在。 EFA不足时,水分可迅速通过皮肤,使饮水 量增大,生成的尿少而浓。 许多膜的通透性与EFA有关,如血-脑屏障、 胃肠道屏障。
4.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α-亚油酸衍生的前列腺素PGE1能抑制胆固醇的生 物合成。 血浆脂蛋白质中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 使脂蛋白质转运胆固醇的能力降低,从而使血液中 胆固醇水平降低。 每日摄入脂肪校正乳(通过饲喂保护性不饱和脂肪 酸生产的富含ω3和ω6脂肪酸的牛乳)的成年人与 每日摄入常规牛乳相比,血液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 度脂蛋白质(胆固醇随血液转运的主要载体)中胆 固醇含量均显著下降。
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 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 成分。 糖脂可能在细胞膜传递信息的活动中起着载 体和受体作用。 脂类也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调节物质的合成。
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脂类作为溶剂对脂溶性营养素或脂溶性物质 的消化吸收极为重要。 鸡饲粮含0.07%的脂类时,胡萝卜素吸收率 仅20%,饲粮脂类增到4%时,吸收率提高到 60%。
鼠此比值接近0.4即反映了C18:2ω6能满足 最低需要。用猪做的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 果。因此,有人建议把0.4作为确定鼠和其它 动物亚油酸最低需要的标识。
细胞水平的代谢变化表明
EFA缺乏,影响磷脂代谢,造成膜结构异 常,通透性改变,膜中脂蛋白质的形成和脂 肪的转运受阻。
EFA的生物学功能 EFA的生物学功能
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 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 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 磷脂中脂肪酸的浓度,链长和不饱和程度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作细胞膜流动性、柔软性等 物理特性,这些物理特性又影响生物膜发挥 其结构功能的作用。
2.EFA是合成类二十烷(eicosanoids)的前体物质。
水产动物对油脂的利用及油脂原料
脂质对淡水鱼类的营养作用
可提供高浓度易利用的代谢能; 提供鱼体所需必需脂肪酸; 维持机体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的完整性;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的吸收; 改善动物生长;提高环境(高温、密养)条 件下的应激能力。
脂类是鱼类重要的能量物质
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生理条件下脂类 含能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左右。 鱼、虾类等水生动物由于对碳水化合物特别 是多糖利用率低,故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作 用显得特别重要。 饲粮脂肪作为供能营养素,热增耗最低。消 化能或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比蛋白质和 碳水化合物高5-10%。
奶牛饲粮通过添加脂肪,可提高奶产量和乳脂 含量。 母猪饲粮添加脂肪可提高繁殖成绩。生长猪 和小猪饲粮每添加1%的脂肪,在适宜环境条 件下,可提高随意采食量0.2-0.6%,在等代谢 能摄入条件下,每增加1克可消化脂肪可增加 体脂0.42克,提高增重0.47克。 水产动物饲料中脂肪的添加效果更为显著。
ω-6系列对高等哺乳动物和禽最重要。以EFA 影响皮肤对水的通透性为标准衡量其防水损 失的效能表明,此系列十分有效。其中 C20:4ω6最有效。而ω3系列脂肪酸效能极差。 C18:3ω3的效能只有C18:2ω6的9%,畜禽营 养需要只考虑ω-6系列中亚油酸的需要。 冷水鱼对ω-3系列的需要比ω-6系列更重要。
需要量及变化
水温降低时对配合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增加, 在低水温( 13-14℃ 以下)时主要以脂肪作 为能量物质。 冷水性鱼类对脂肪的需要量大于温水性鱼类。 适当增加配合饲料中脂肪用量具有明显的促 进生长的作用,配合饲料中应该保持保持在 4-6%。
血浆脂蛋白的电泳行为
脂蛋白质中的蛋白质基团赋予脂类水溶性,使 其能在血液中转运。 中、短链脂肪酸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与清蛋 白质结合转运。 乳糜微粒和其它脂类经血液循环很快到达肝脏 和其它组织,向狗注射14C标记的棕榈酸甘油 酯,10分钟以内,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即减少一 半。 血中脂类转运到脂肪组织、肌肉、乳腺等毛细 血管后,游离脂肪酸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内, 甘油三脂经毛细血管壁的酶分解成游离脂肪酸 后再被吸收,未被吸收的物质经血液循环到达 肝脏进行代谢。
EFA缺乏及判断 EFA缺乏及判断
EFA缺乏,动物表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鼠、 猪、鸡、鱼、 幼年反刍动物缺乏EFA,主要 可见表现是:皮肤损害,出现角质鳞片,体内 水份经皮肤损失增加,毛细管变得脆弱,动 物免疫力下降,生长受阻,繁殖力下降,产 奶减少,甚至死亡。 幼龄、生长迅速的动物反应更敏感。
EFA缺乏的生化水平变化
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胆固醇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不能自 身合成)。蜕皮激素的合成需要胆固醇,而 甲壳类动物包括虾,体内不能合成胆固醇, 需要由饲料供给。 胆固醇有助于虾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 胆酸、蜕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促进 虾的正常蜕皮、消化、生长和繁殖。
脂类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脂肪组织中的脂肪代谢
血 :
葡 糖 乙 脂 白 -甘 三 游 脂 酸 萄 酸 蛋 质 油 酯 离 肪 ↘ ↓ ↓ ↑ 脂 酸 肪 脂 酰CoA 甘 三 油 酯
脂 组 : 肪 织
脂肪的合成
可以直接利用经消化道吸收的脂肪酸作为合 成脂肪的原料。 来自饲料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经氢 化可直接沉积在体脂肪中。
脂肪的增效作用
在日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 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 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 饲粮的净能增加。 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 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 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的机制
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 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 谢。 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 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如添加不饱和脂肪使 鸡对肉骨粉氨基酸消化率提高5%。另外,因脂肪 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 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 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脂肪的氧化供能
肌肉细胞中脂肪是体内重要的脂肪代谢库,其代谢 主要是氧化供能。 细胞内营养素氧化代谢的总耗氧量,脂肪占60%。 肌肉组织中沉积的脂肪可直接通过局部循环进入肌 肉细胞进行氧化代谢,使脂肪表现出高的能量利用 效率。 饲粮和内源代谢供给的脂肪酸,肌细胞都能氧化利 用。长链脂肪酸只在葡萄糖供能不足情况下才能发 挥供能作用。
可以作为主要的能量物质供给,在添加剂中给予 配合可以节约蛋白质。
对美洲鲶(Channel Catfish),如果脂肪由5% 提高到15%,蛋白质需求可由40%降至36%, 其每日增重提高5%,增重100g鱼体所需蛋白 质降低17% 虹鳟饲料中,如果脂肪从10%提高到15~20% , 则蛋白质可由48%降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