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1-6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探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进展一些简便的运算。
2、培养学生灵敏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才能,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研究、比拟、分析^p 、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才能,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学生口算练习。
2、谈话: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乘法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吗?
二、猜想、探究
1、大胆猜想。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2、学习乘法交换律。
〔1〕情景导入题意。
你们喜欢踢毽子吗?看,〔出例如题图〕这些同学在开展踢毽子比赛呢!
老师: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后,老师要求学生编出一道完好的应用题。
〔2〕计算推导过程。
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5×3=3×5
让学生猜想这种运算律的名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
〔3〕填空促进体验。
15×6=6×〔〕〔〕×46=〔〕×54
□×0=〔〕×〔〕a×8=〔〕×a
3、学习乘法结合律。
〔1〕老师出例如题:
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学生独立列式,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再算出6个年级一共多少人。
〔23×5〕×6。
第二种思路: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级,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3×〔5×6〕。
由此得出:〔23×5〕×6=23×〔5×6〕。
请学生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3〕小组学习。
①独立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
②组内交流等式,仔细观察,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
③一起给这个规律取名。
④讨论并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
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说出做得快的窍门。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
重点讨论第2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稳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拟。
讨论:每组中哪一道算是计算比拟简便,它们有什么特点?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6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的根底上,并经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铺垫上进展教学的,所以学生通过前两课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这一新旧知识迁移的'生长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拟枯燥,也比拟乏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由“感知——感觉——感受”的内化过程向“表述——表现——表达”的外化过程进展转换,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意了学生才能的培养,因此获得了比拟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