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
• 按病程分类
• 急性腹泻 病程小于2周,大多数感染性腹泻 表现为急性腹泻。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 痢疾、霍乱等。
•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至2个月,介于急性腹
泻与慢性腹泻之间,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
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滥用抗生素,
使
注意事项: • 1.粪便不可混有尿液。量少许。 • 2.要选择有脓血、粘液的那部分,如无脓血应从粪便表
面不同部位和粪端采取。
• 3.将采到的粪便放在清洁的小瓶中,最好不要放在纸盒 中,以免水分蒸发,大便干燥。
• 4.夏季粪便容易发酵,所以必须在截取小儿大便后30 分钟内送交检查。
临
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长达数天,甚或 数周,往往起病急。以肠道症状最为突
内送检。
• 注意事项: • 不能污染上大便 。 • 前、后段尿不要,接取中间尿液。 • 女性月经期暂不宜留尿 。
大便留取方法:
• 大便标本的留取大便常规检查,用竹签或木片采 取约蚕豆大一块新鲜粪便。
•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可 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 采取。
尔森氏菌肠炎等 。
②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 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 伴有发热,粪便性状、白细胞 。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 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 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 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
•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类疾病, 每年全世界估计有320万≤5岁的儿童 死于腹泻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 1﹣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 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 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 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称为感染性腹泻,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 传染病。
感病毒甲II、流感减毒甲III、呼吸道道合胞病毒 (RSV)等(体外试验)有灭活作用; • 2、抗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 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对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均有明显的杀菌和抑 菌作用;
• 3、解热消炎:对多种内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其口服300mg/kg的解热作用与同等 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蛋白、组织胺、 二甲笨等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渗出 等具有不同程度抗炎作用;
• 五、肛周皮肤护理:感染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 多,粪便的刺激使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及感染, 排便后应使用软纸擦拭,清洗肛周,并使其保 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 保护肛周皮肤。
• 六、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慢性腹泻 的患者,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常 会出现担心、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地 开导、鼓励患者,使其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 疗。
• 三、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严格执 行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在患者 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 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
• 四、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太快,食 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 胃肠的负担。还应供给低渣饮食, 可以尽 量减少食物在消化后给肠胃消化 道留 下的残渣量,从而减少粪便量,并 排除 机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质, 以减 少肠胃道的蠕动,使其获得休息, 使病 人早日康复。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 寄生虫、真菌等,随着近年来微生物 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应用,临床 上又发现不少新的肠道病原体,但仍 有20%-35%的腹泻患者未能检出病因, 而被称为“非特异性急性胃肠炎”。 目前,在我国主要以细菌和病毒为主 。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
病毒性
寄生虫
真菌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弯曲菌
• 四是要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老人和
孩子。在特殊季节对老人和孩子可采取预 防性服药等措施,有条件的可进行预防接 种,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 性腹泻。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 体免疫力。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32
肠道的病原清除不彻底,肠道黏膜
损
害持续存在,导致腹泻迁延不愈。
• 慢性腹泻 病程大于2个月,可见于慢性阿 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肠道念珠菌 病等。造成慢性腹泻的因素主要有:有些 病原体的致病过程本身就是慢性过程,其 中以寄生虫感染作为突出;与机体免疫力 低下有密切的关系,如艾滋病、免疫抑制 剂的应用、器官移植等,使病原体不能有 效清除,导致急性腹泻慢性化;某些患者 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后,尽管病原体 已清除,但可发生感染后的慢性腹泻 综合症。
• 其他: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 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 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 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 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健康教育
•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搞好卫生常识的普及教育, 提高人们的自身防护能力,教育人们要自觉养成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 吃不洁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严禁生食 海产品等。
• 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 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 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 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 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 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 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 真菌病。
• 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 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 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 一。
• 二是要管好传染源。医院、门诊部要设立腹泻病 专科门诊,对感染性腹泻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 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从事饮食服务、幼儿保教 和饮水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定期做体检,防止慢性 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从事公众服务性工作。
• 三是要切断传播途径。要做好“三管一灭”即管 好水、管好饮食、管好粪便,消灭苍蝇。防止 “病从口入”,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好的卫生习 惯:饭前、便后手要洗净;安全卫生用水:不喝生 水,生活中应时刻防止饮用水被污染;食品卫生是 重点: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 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隔 餐食品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一些易带致病 菌的食物,如螺、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 用时要煮熟蒸透,同时吃蒜以助杀菌;生吃瓜果、 蔬菜一定要洗净;注意防蝇、灭蟑;避免与腹泻病 人密切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改善水供 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设备对控制大多数 肠道感染是重要的。
侵袭性腹泻 (炎症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按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
按发病机制分
①侵袭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 泻 ,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 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 白细胞。
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 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
轮状病毒 诺沃克病毒 肠腺病毒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人芽囊原虫 隐孢子虫
念珠菌 曲菌
毛雾菌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病毒性:秋冬季
细菌性:夏秋季
相关辅助检查
• 一、血常规 • 二、尿常规 • 三、大便常规 • 四、病毒性腹泻 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腹泻 免疫学检查
• 尿液标本留取方法: • 留清晨第一次尿约100毫升于清洁容器
护理
• 一、一般护理:按照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护 理: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粪便消毒管理。
• 详细介绍传染科制度 • 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三次阴性后方
可解除隔离 • 防交叉感染 • 急性期卧床休息 • 做好基础护理 • 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对症处理 • 加强粪便管理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
型肝炎; • 3. 儿 科:小儿病毒性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儿童急性呼
吸道感染、小儿风疹、小儿秋委腹泻、小儿疱疹性咽炎 • 4. 泌 尿 科: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泌尿系统感染。 • 5.眼 科: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 6. 耳鼻喉科: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化脓性扁桃体
炎、单纯性中耳炎。 • 7. 肿 瘤 科: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肛门肿瘤等。 • 8. 妇 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 9. 外 科:术后感染
• 七、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已6天,粪便 隔 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出院。如无病原培养条件,须隔离患者至临 床症状消失后15天方可出院。
并发症
• 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 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 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 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 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 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 引起手足抽搐症。
床 出,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痛、
腹胀、腹泻,腹泻次数从一日3次到不计 其数,粪便异常,呈水样便,或粘液, 脓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伴压痛,常伴有
表 畏寒,发热,乏力,头晕,全身不适等
表现,因大量失去水分引起脱水,电解 质紊乱,甚至休克,不同种类细菌,病
现 毒所致腹泻临床类型不同。
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
治疗
• 一般治疗: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无渣食品,忌多渣、 油腻或刺激性食品
• 抗炎治疗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喜炎平。 • 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有良好的效果 • 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 对症治疗:发热、腹痛等
• 喜炎平的作用 • 1.、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
• 4、镇咳:舒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 抑制浆液分泌,祛痰镇咳;
• 5、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 进免疫球蛋白形成。
• 喜炎平临床应用 • 1. 呼 吸 科: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流感、急慢
性支气管炎、肺炎、高热。 • 2. 消 化 科:急性肠道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
拌均匀消毒
• 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精神烦躁或萎靡都可以是脱水的表现; 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 度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 都是休克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肌肉无 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 钾血症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 及时告知医师,积极对症处理。
此外,还要监测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 (大便的次数、性质、留取新鲜大便 及时送检)及伴随症状,监测体温 变化。
• 按病程分类
• 急性腹泻 病程小于2周,大多数感染性腹泻 表现为急性腹泻。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 痢疾、霍乱等。
•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至2个月,介于急性腹
泻与慢性腹泻之间,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
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滥用抗生素,
使
注意事项: • 1.粪便不可混有尿液。量少许。 • 2.要选择有脓血、粘液的那部分,如无脓血应从粪便表
面不同部位和粪端采取。
• 3.将采到的粪便放在清洁的小瓶中,最好不要放在纸盒 中,以免水分蒸发,大便干燥。
• 4.夏季粪便容易发酵,所以必须在截取小儿大便后30 分钟内送交检查。
临
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长达数天,甚或 数周,往往起病急。以肠道症状最为突
内送检。
• 注意事项: • 不能污染上大便 。 • 前、后段尿不要,接取中间尿液。 • 女性月经期暂不宜留尿 。
大便留取方法:
• 大便标本的留取大便常规检查,用竹签或木片采 取约蚕豆大一块新鲜粪便。
•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可 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 采取。
尔森氏菌肠炎等 。
②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 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 伴有发热,粪便性状、白细胞 。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 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 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 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
•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类疾病, 每年全世界估计有320万≤5岁的儿童 死于腹泻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 1﹣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 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 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 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称为感染性腹泻,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 传染病。
感病毒甲II、流感减毒甲III、呼吸道道合胞病毒 (RSV)等(体外试验)有灭活作用; • 2、抗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 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对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均有明显的杀菌和抑 菌作用;
• 3、解热消炎:对多种内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其口服300mg/kg的解热作用与同等 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蛋白、组织胺、 二甲笨等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渗出 等具有不同程度抗炎作用;
• 五、肛周皮肤护理:感染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 多,粪便的刺激使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及感染, 排便后应使用软纸擦拭,清洗肛周,并使其保 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 保护肛周皮肤。
• 六、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慢性腹泻 的患者,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常 会出现担心、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地 开导、鼓励患者,使其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 疗。
• 三、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严格执 行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在患者 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 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
• 四、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太快,食 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 胃肠的负担。还应供给低渣饮食, 可以尽 量减少食物在消化后给肠胃消化 道留 下的残渣量,从而减少粪便量,并 排除 机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质, 以减 少肠胃道的蠕动,使其获得休息, 使病 人早日康复。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 寄生虫、真菌等,随着近年来微生物 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应用,临床 上又发现不少新的肠道病原体,但仍 有20%-35%的腹泻患者未能检出病因, 而被称为“非特异性急性胃肠炎”。 目前,在我国主要以细菌和病毒为主 。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
病毒性
寄生虫
真菌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弯曲菌
• 四是要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老人和
孩子。在特殊季节对老人和孩子可采取预 防性服药等措施,有条件的可进行预防接 种,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 性腹泻。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 体免疫力。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32
肠道的病原清除不彻底,肠道黏膜
损
害持续存在,导致腹泻迁延不愈。
• 慢性腹泻 病程大于2个月,可见于慢性阿 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肠道念珠菌 病等。造成慢性腹泻的因素主要有:有些 病原体的致病过程本身就是慢性过程,其 中以寄生虫感染作为突出;与机体免疫力 低下有密切的关系,如艾滋病、免疫抑制 剂的应用、器官移植等,使病原体不能有 效清除,导致急性腹泻慢性化;某些患者 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后,尽管病原体 已清除,但可发生感染后的慢性腹泻 综合症。
• 其他: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 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 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 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 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健康教育
•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搞好卫生常识的普及教育, 提高人们的自身防护能力,教育人们要自觉养成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 吃不洁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严禁生食 海产品等。
• 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 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 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 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 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 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 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 真菌病。
• 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 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 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 一。
• 二是要管好传染源。医院、门诊部要设立腹泻病 专科门诊,对感染性腹泻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 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从事饮食服务、幼儿保教 和饮水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定期做体检,防止慢性 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从事公众服务性工作。
• 三是要切断传播途径。要做好“三管一灭”即管 好水、管好饮食、管好粪便,消灭苍蝇。防止 “病从口入”,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好的卫生习 惯:饭前、便后手要洗净;安全卫生用水:不喝生 水,生活中应时刻防止饮用水被污染;食品卫生是 重点: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 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隔 餐食品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一些易带致病 菌的食物,如螺、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 用时要煮熟蒸透,同时吃蒜以助杀菌;生吃瓜果、 蔬菜一定要洗净;注意防蝇、灭蟑;避免与腹泻病 人密切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改善水供 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设备对控制大多数 肠道感染是重要的。
侵袭性腹泻 (炎症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按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
按发病机制分
①侵袭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 泻 ,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 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 白细胞。
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 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
轮状病毒 诺沃克病毒 肠腺病毒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人芽囊原虫 隐孢子虫
念珠菌 曲菌
毛雾菌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病毒性:秋冬季
细菌性:夏秋季
相关辅助检查
• 一、血常规 • 二、尿常规 • 三、大便常规 • 四、病毒性腹泻 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腹泻 免疫学检查
• 尿液标本留取方法: • 留清晨第一次尿约100毫升于清洁容器
护理
• 一、一般护理:按照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护 理: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粪便消毒管理。
• 详细介绍传染科制度 • 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三次阴性后方
可解除隔离 • 防交叉感染 • 急性期卧床休息 • 做好基础护理 • 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对症处理 • 加强粪便管理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
型肝炎; • 3. 儿 科:小儿病毒性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儿童急性呼
吸道感染、小儿风疹、小儿秋委腹泻、小儿疱疹性咽炎 • 4. 泌 尿 科: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泌尿系统感染。 • 5.眼 科: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 6. 耳鼻喉科: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化脓性扁桃体
炎、单纯性中耳炎。 • 7. 肿 瘤 科: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肛门肿瘤等。 • 8. 妇 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 9. 外 科:术后感染
• 七、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已6天,粪便 隔 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出院。如无病原培养条件,须隔离患者至临 床症状消失后15天方可出院。
并发症
• 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 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 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 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 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 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 引起手足抽搐症。
床 出,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痛、
腹胀、腹泻,腹泻次数从一日3次到不计 其数,粪便异常,呈水样便,或粘液, 脓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伴压痛,常伴有
表 畏寒,发热,乏力,头晕,全身不适等
表现,因大量失去水分引起脱水,电解 质紊乱,甚至休克,不同种类细菌,病
现 毒所致腹泻临床类型不同。
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
治疗
• 一般治疗: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无渣食品,忌多渣、 油腻或刺激性食品
• 抗炎治疗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喜炎平。 • 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有良好的效果 • 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 对症治疗:发热、腹痛等
• 喜炎平的作用 • 1.、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
• 4、镇咳:舒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 抑制浆液分泌,祛痰镇咳;
• 5、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 进免疫球蛋白形成。
• 喜炎平临床应用 • 1. 呼 吸 科: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流感、急慢
性支气管炎、肺炎、高热。 • 2. 消 化 科:急性肠道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
拌均匀消毒
• 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精神烦躁或萎靡都可以是脱水的表现; 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 度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 都是休克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肌肉无 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 钾血症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 及时告知医师,积极对症处理。
此外,还要监测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 (大便的次数、性质、留取新鲜大便 及时送检)及伴随症状,监测体温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