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对晶体熔化图像的理解(1次)。
• 2.物态变化辨识(4次)。
• 预计2020年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从知识上,仍然以六种物 态变化的判断为主;从试题情景上,可能会更多联系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结合分子无规则运动考查物态变化的微观本质; 从形式上,可能会在填空题中出现。
基础知识梳理
• ●考点一 温度与温度计
• 【答案】 C
• 【方法点拨】 该题以图像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 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像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 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 熔点。
• 三、汽化与液化 • 【例3】 (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
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 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 1.物理学中把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 __升_华_________,此过程中吸要收____________热量。
• 2.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 __凝_华_________,此过程中放要出____________热量。
• 3.干冰极易发生___升__华_______现象,所以可以用作 __制_冷__剂_______来人工降雨。
• 或4.“体不温要计”的)停测留量在范被围测是液_3_5体~__中4_2_。℃______,分度值是 ______0_.1_℃____。光测高温计是利用 _______炽__热__物_体__发_出__的_光___来测量温度的,它的测量范围是 ____70_0_~__2 _5_00__℃_____。
• 【答案】 热胀冷缩 乙 可以
• 【方法点拨】 (1)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 右,变化幅度很小,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不需要太大;(3)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便于离开人体读数。
• 二、熔化和凝固 • 【例2】 (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
• (3)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
• 【提示】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 化的规律。
• 【例1】 (2019•辽阳)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 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 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 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冷__热__程_度___的物理量,测量温度要用 _温__度_计________。温度的表示方法有_____摄__氏_____温度和 ____热__力_学_____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___热__力_学______温 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T=__t+__2_7_3____。
• 4.把物质由气态变成____液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____液__化______。使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__降_低__温__度_____和 __压__缩_体__积_____。 吸收
• 5.汽化时需要____________热量,液化时需要 _____放__出_____热量。
• ●考点二 汽化和液化
• 1.物质由______液______态变为__气__________态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蒸__发______和____沸__腾______。
•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___表__面_______的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过程是___吸_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影响蒸 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温(度1)____________的高低表;面积 (2)__________空_气_的流大动 小;(3)____________的快慢。
• 2.在1标准大气压下,__纯_净__的__冰_水__混_合__物________的温度规定 为℃0之℃间,分纯_成_水_1沸_0_0腾_等时_份__,__每_的一温等度份规就定是为__1_0_10摄_℃_氏_,_度_在__0_℃。和100
• 3_.__温_内_度液__计面__的__正_确相使平用;方(2)法所有测:温(度1)视__线不__能要__与__温_度__计_(选填“能” 或__杯“__壁不_、_能_杯_”_底_)超__过;其(4量)读程数;时(3温)温度度计计__的__下_端__不_要_能__碰_(到选填“要”
• 一、温度和温度计
• 【例1】 (201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 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 “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 【解析】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体 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 ℃~42 ℃之间, 所以乙是体温计。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 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 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 3的.剧沸烈腾的是汽在化液现体象_,__液表__面体__沸__腾_时__的和温__度__叫_内_做部_______沸____点_同_时__发__生_。 液体沸腾时温度__不__变________,但要____吸_热_______,在一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
100 ℃
• 【解析】 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 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 【答案】 D
• 【方法点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抓 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 四、升华与凝华 • 【例4】 (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
• 【解析】 (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看示数在0 ℃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 注意温度计最小分度值,最后进行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刻示数在0 ℃以下,且最小分度值是1 ℃,故读数是-4 ℃;(2)晶体熔化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由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所以在加热 时,水温度上升比较慢;(3)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达到沸 点,②继续吸热。烧杯的水处于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在98 ℃不变,把试管内的水加热到98 ℃时候不再放出热量给试管内的水吸 收,所以试管内的水无法沸腾;第12 min到第16 min,蜂蜡已经与烧 杯中的水达到热平衡状态,无法继续吸热,故蜂蜡的内能不变。
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 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 【解析】 “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 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正确C正确;冰是液态 水凝固形成的,与雾凇的形成过程不一样,故B不正确;凝华 放出热量,因此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正确。
• 4.实验结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 ____________;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 【提示】熔点
• 5.问题探究:
• (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要 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 【提示】这种加热的方式叫“水浴加热法”,目的是:①使 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缓慢受热,从而 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温度为______℃。
•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__________。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 这是因为__________。
• (3)第22 min时B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沸腾。从第12 min到第16 min,蜂蜡的内能 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
• 【提示】温度计 秒表
• 2.实验图像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 3.实验现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_热量, 温度_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不断 ____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__。
• 【提示】吸收 保持不变 吸收 不断上升
• ●考点三 熔化和凝固
• 1.物质从__________固__态变为_______液_____态叫做熔化,物质从 ____液________态变为_____固_______态叫做凝固。
• 2.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4_8__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 温度保持____不_变_______;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___升__高_______。
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 【解析】 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 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 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分 析图像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 ℃,甲没有熔点, 故B错误;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 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 变,故D错误。
考查内容
——
对晶体熔化图像的 理解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熔化 汽化和液化
根据现象判断物态 变化名称(汽化) 干冰的升华与吸热
分值 ——
3
难度星级 ——
★★☆☆☆
2 ★★★☆☆ 3 ★★★☆☆ 2 ★★☆☆☆ 3 ★★★★☆
• 分析安徽近五年真题知,物态变化是安徽历年中考的必考点, 大部分都是在填空题中考查,具体考情如下:
• 3.海波和石蜡的凝固特点:海波开始凝固时的温度是____4_8_______℃,海波在 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保持______不_变_____,海波全部凝固为固体时,继续 放热温度_____降__低_____;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液态石蜡逐渐变稠变硬,最后凝 固为__固__________态石蜡。
第一部分 考点探究
第十四章 物态变化
安徽中考2015~2019 考情分析
考点详解
基础知识梳理
典例解析
实验突破
针对性练习
中考真题汇编
安徽五年
全国真题
安徽8
题型 ——
选择题
2017
2016 2015
填空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选择题
题号 —— 14
3 11 3第二空 11
• 【答案】 C
• 【方法点拨】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 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 判断,然后才好判断吸放热情况。
• 实验探究一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石棉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柴等。
• 5.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______熔__点____,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__凝_固__点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相_同________,非 晶体没有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吸_______热,在 凝固过程中要____放________热。
•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 (2)上图晶体的熔化图像中,AB、BC、CD各段分别表示晶体 是什么状态?比较两个图像,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 什么不同?
• 【提示】AB段是晶体熔化前,吸热温度上升,固态;BC段是 晶体熔化的过程,晶体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态;CD段是 熔化结束,吸热温度上升,液态。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 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 4__._晶像_体_海__波__这_类__固,体常有见固的定晶的体熔有化冰温、度__,__这_食_样盐_的__物__质_、叫_做____石__墨_____、 ___金__属_______等;像石蜡这类固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样的物 质叫做__非_晶__体_______,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___玻_璃________、 ____沥_青_______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