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7.下列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H
3·H
2
O的电离方程式:NH
3
·H
2
O=NH
4
++OH-
B.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
2+2H
2
O+4e-=4OH-
C.碳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
32-+2H
2
O=2OH-+H
2
CO
3
D.稀硫酸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H++SO
42-+Ba2++OH-=BaSO
4
↓+H
2
O
8.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
...取代反应的是
A.CH4+Cl2CH3Cl+HCl
B.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D.
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是890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g) △H=-890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 kJ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10.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Cl-向阳极方向移动,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溶液pH增大
C.电解池中的总反应为:2H++2Cl-=H2↑+Cl2↑
D.欲使电解池中的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状态,应加入适量浓盐酸
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均正确的
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时,依次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和盐酸,水垢溶解K sp:CaCO3>CaSO4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还原性Br->Cl-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3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
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ΔH>0
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C.X、Y、Z均为气态
D.当Y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3.已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HX>HY>HZ,则相同pH的NaX、NaY、NaZ溶液,其物质
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NaX、NaY、NaZ B.NaZ、NaY、NaX
C.NaY、NaZ、NaX D.NaX、NaZ、NaY
27.(15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 (g)+2H2(g)CH3OH(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
式为。
(2)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
测得c(CH3OH)=0.8 mol·L-1,则H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A. 容器内CO、H2、CH3OH的浓度之比为1∶2∶1 B.v(CO) (正):v(H2) (逆)=1: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
(4)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1452.8 kJ·mol-
②2CO(g)+O2(g)===2CO2(g) ΔH2=-566.0 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将填“升高”、
“降低”、“不变”),该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28.(14分)某同学欲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溶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洁净的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10.00 mL,并转移至锥形瓶中。
(2)以下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①甲基橙3.1~4.4;②石蕊5~8;③酚酞8.2~10,上述指示剂应选择。
(3)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CH3COOH溶液时,左手控制滴定管阀门,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
瓶,两眼注视。
当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4)下列操作,会使所测CH3CO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于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残留有蒸馏水。
C.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排出气泡。
D.在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
E.滴定前读数时俯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仰视。
(5)当达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在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a+)> c(CH3COO-)> c(H+)> c(OH-)
B.c(OH-)=c(H+)+ c(CH3COO-)
C.c(Na+)+c(H+)=c(OH-)+ c(CH3COO-)
D.c(CH3COOH)+c(CH3COO-)=0.1 mol·L-1
29.(14分)已知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为红棕色气体。
则A转化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若D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A为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金属
单质,则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3)若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则B转化为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D是一中常见金属,A为黄绿色气体,则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5)若D 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A是一种强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均含10个电子,则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为.
(6)若A、B、C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则B分子的结构式为.
34.【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E、F、G中,A的基态原子中只有一个能层且只含1个电子;B和D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E和F的基态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并且E-和F+的核外电子数相差8,G的基态原子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
回答下列问题:
(1)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A~G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
(3)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填元素符号)。
(4)B、C、D三种元素分别与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
(5)由D和F形成的化合物F2D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35.【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
(2)下列物质与A以任意比例混合,若总物质的量一定,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变的是;
若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变的是。
A.C7H8B.C6H14C.C7H14D.C8H8
(3)若烃A为链烃,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分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① A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
②链烃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B,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③与A为同分异构体,且主链碳原子个数与A相同的链烃有种(不包括A)
(4)若A不能使溴水褪色,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27.(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
(1)(2)0.32mol/L. min ;80% (3)BCD
(4)CH3OH(l)+O2(g)=2H2O(l)+CO(g) ∆H=-443.4 KJ/mol(3分)
(5)降低(1分)CH3OH-6e-+8OH-=CO32- +6H2O(3分)
28.(14分)(1)酸(1分)(2)ƒ (2分)
(3)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1分)滴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2分)
(4)CE(2分)
(5)碱(1分)CH3COO- +H2O CH3COOH+OH-(3分)
(6)CD(2分)
29.(14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3分)
(1)4NH3+5O24NO +6H2O(2)(1分)
(3)Al(OH)3+OH- = AlO2- +2H2O(4)将被氧化的Fe3+ 还原,2Fe3+ +Fe=3Fe2+
(5)CO32- +CO2+H2O=2HCO3-(6)O=C=O(1分)
34.(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
(1)3d64s2(3分);第四周期第VIII族(2)F
(3)C<O<N(3分)(4)H2O>NH3>CH4 (5)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3分)
35.(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
(1)C6H12 (2)A C
(3)•(CH3)2C=C(CH3)22,3-二甲基-2-丁烯
‚(CH3)2C=C(CH3)2+Br2→(CH3)2CBr-CBr(CH3)2ƒ 2(1分)
(4)26948 6944 楄
36240 8D90 趐26140 661C 昜X21675 54AB 咫21759 54FF 哿TO.
L28734 703E 瀾32391 7E87 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