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演唱)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酒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酒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能力,学生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有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
同时,日常课堂中的柯尔文手势训练,音程训练,结构短小的二声部练习曲已为学生自学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本课通过多渠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歌曲,以此体现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拓宽视野,增强多元化教育。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拓展环节感受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开阔了学生的欣赏视野,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得到发展。
四年级下册《酒歌》效果分析
2016 年 3月
四年级下册《酒歌》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采用侗族民歌和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将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的理念。
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二、教材内容分析
《酒歌》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一首土家族歌曲。
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为简短的二段体曲式结构,旋律欢快,篇幅较小。
第一段由两个对比乐句组成,这部分的附点节奏使旋律显得活泼而富有动感,学生通过听唱法就能够自行学会。
第二段的二声部合唱,表现的是热情好客的土家族人举杯畅饮的热烈场景。
整个歌曲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在教学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从头教唱的模式,利用二声部的特点,从二声部学习开始着手,在学习二声部环节,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知识的积累,进行分组自学,通过分组后的反馈,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纠正。
通过仔细分析作品,设置了二声部师生对唱环节,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一个对唱的情景下,巩固前一环节的所学,为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而“帮师唱”环节,则通过全体同学帮助老师唱,不知不觉中学会整个二声部旋律,学生很有成就感。
整个的二声部学习环
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课堂积极性和最后的目标达成都很高。
四年级下册《酒歌》评测练习
1、我认识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2、我会唱
有表情的合作演唱歌曲
《酒歌》课后反思
《酒歌》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一首土家族歌曲。
这是一首简短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为简短的二段体曲式结构,旋律只有1、2、6、5四个音,曲风欢快,篇幅较小。
第一段由两个对比乐句组成,这部分的附点节奏使旋律显得活泼而富有动感,学生通过听唱法就能够自行学会。
第二段的二声部合唱,表现的是热情好客的土家族人举杯畅饮的热烈场景。
整个歌曲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不断激发,鼓励,调动每一个孩子积极性,关注他们的表现。
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丰富的柯尔文手势,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酒歌》的音乐情感。
其次,结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巧妙设置,构建新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练习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练习,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给与指导和纠正。
根据音符添加律动环节,既是对唱谱的一种正面强化,又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律动感,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一举多得。
这些多渠道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第三,对比欣赏部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1、二声部教唱环节占用时间较多,使得前半部分的学习显得很急促。
2、学生自主学习回馈出现音准问题时,老师弹琴可以准确纠正音准,只给起音效果不是很好,这也是导致二声部占用时间过多的原因。
3、评价太单一,缺乏多样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堂评价的多样性,通过多渠道如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四年级下册《酒歌》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