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 (6分) (2020高三上·商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以来,欧阳中石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在老家泰安,他感叹泰山拔地而起的高大、巍峨,于树木的丰茂、葱郁,也深刻认识到它自古以来作为五岳之首的独特象征意义,写下《泰山颂》。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个例子充分证明,()。

文艺表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

每一个文艺门类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表现体系,艺术家需要长期其中,经过刻苦训练和细心揣摩,才能确保文艺作品传情达意的准确、妥帖、雅致和蕴藉。

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人情吹捧,在强大的时间长河面前必将,唯独留下那些安静、踏实、苦干的身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倾心信笔沉溺黯然失色
B . 倾力命笔沉溺黯然销魂
C . 倾力信笔沉浸黯然销魂
D . 倾心命笔沉浸黯然失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B . 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 . 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 .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B . 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有了
C . 不管有没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学作品都有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D . 哪怕没有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都会有
2. (2分)(2016·厦门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了名为“校园最美笔记”的评选活动,三名同学的课堂笔记被校博物馆收藏,一同与学界泰斗们当年的学习笔记展出。

B . 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日益迫近的新形势下.保证高素质、高质量劳动力人口增加,是我们延续人口红利期、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质量的关键。

C . 主管部门本着鼓励原创为原则,没有直接断掉网剧的活路,在出品方对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后,网剧可以重新上线。

D .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着许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3. (2分) (2017高三上·辽宁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现在接人待物还是简单一点好,我们登门拜访就是想跟你叙叙旧,你就略备薄酒小菜,千方别太麻烦啦。

B . 我把学生时代写的一些小诗结集出版了,第一时间就送你来一本,请你惠存,闲瑕时你凑乎看看吧。

C . 最近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特别垂青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今天早读的时候,大家还在读《等你,在雨中》。

D . 我们隔壁的李老一家对人总是那么友善,这些年对我们家帮助很大。

我们能有这样一户芳邻,真是我们家的幸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
4. (6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

他观察
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

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

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

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

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

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PS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过多的表演时间。

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诗班。

留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

我想询问的是,当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
(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台”是人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资本,是为了自己获得机会。

B . “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 .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已经无力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D . 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们每天24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钟都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为界限,进行鲜明对比,论证戈夫曼“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地退缩、减少的观点。

B . 戈夫曼将生活的表演与“前台”进行类比论证,其中包括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维持自我展示的美好形象。

C . 戈夫曼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问题,以微信朋友圈为实例,论证了“公共人格”具有虚伪的特点。

D . 文字末尾阐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多样性,论证“后台”与“前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表达了对我们“后台”面临困境的担忧。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谈资,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 . 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面目的呈现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C . 几张PS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赞、转发……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D . “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5. (20分)(2017·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账单
【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在威利担任看门人的那座发了黑的公寓对面拐角处,耸立着另一座与之几乎一模一样的公寓楼,不同这处是它有一个小卖店,而且是这条街上惟一的小卖店,是潘内萨夫妇开的。

潘内萨太太告诉看门人的妻子埃塔说,这个店面是他们用最后一笔钱买下来的。

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讨论,他们感到这爿小店至少能给他们一碗饭吃。

埃塔说她希望他们能如愿。

埃塔把街对面新来的人将小店盘了下来的事告诉了丈夫威利,并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那里买东西:她这话的意思是他们仍然到自助商场买东西,但如果一时忘了买什么东西,就可以到潘内萨的店里去买。

威利的确按她所说的去做的,从来没有从这儿一次买过半美元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威利从这儿购买了价值三美元的东西,可是他身上只有五角钱。

当时,威利就像一只被主人痛打一顿的狗一样。

但是潘内萨先生清了清喉咙,啧啧地说,这算什么,剩下的他愿意什么时候还都行。

他说什么事都是个信用问题,说到底,信用就是我们都是人,如果你是真正的人,你就应该相信别人,而别人也要信任你。

这让威利吃惊不小,因为他以前还从没有听到一个开小店的讲这样的话。

过了一两天他就把那二块五角钱还上了。

但当潘内萨说只要他愿意,他赊什么都可以,威利吸了一口烟斗,然后就开始赊购各种各样的东西。

当他抱着满满两袋子东西回到家里时,埃塔直冲他吼叫,说他一定是疯了,并把他常说的一句话搬了出来:“我们是穷人,威利,我们付不起呀。


威利也明明知道她的话是有道理的,可不管她怎么说,他还是常去街对面赊购东西。

账单总数已达到了八十三美元还挂零。

一天,潘内萨微笑着问威利什么时候能还账。

从那天起,威利不再从潘内萨的让里买东西了,埃塔又拿起她那个用绳编织的购物袋去超级市场了。

埃塔每次买东西回来都紧贴着她这一侧的墙根走,尽量离潘内萨那店远一些。

一个月过去了。

一天,埃塔在街拐角处遇到了潘内萨太太,潘内萨太太脸上看上去不高兴,可对账单的事只字没提。

埃塔回答后就提醒威利,要他快点还账。

“别烦我,”他大声地说,“我拿什么来还?用从我骨头上剐下来的肉还?还是用我眼里的灰还?”说完,把门砰地一关。

那天夜里他出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在街道边上的水沟旁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家时,衣服又脏又臭,两眼布满血丝。

埃塔把他们四岁儿子的照片捧到他的面前—儿子已经死了,是死于白喉—这时他老泪纵横。

每天早晨他出去放垃圾箱时,总不把头抬起来看街的对面。

“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


一天他把四个垃圾箱放在路边,等候垃圾车来运去。

他看到了潘内萨夫妇,他刚一看他们的时候,他的眼都有些花了—他们就像两只骨瘦如柴、被拔掉毛的鸟儿一样。

他去找这一个街区另一个公寓看门人借扳钳,回来时他们提醒他有两棵细细而没长叶子的灌木穿过木地板长了出来,他透过灌木可以看到空空的货架。

春天,当草从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来的时候,他对埃塔说:“我只是在等候能全部还清欠账的一天。


“我一定要还,以上帝的名义发誓。


他拼命地干活。

每天早晨早早地起床,用肥皂和硬毛刷子擦楼梯,从顶楼一直到地下室。

门厅里的信箱也都用金属上光剂和一块软后面擦得光亮亮的,亮得可以当镜子用。

一天早晨,威利在擦信箱,他发现信箱里有一封给他的信。

他摘下帽子,把信封打开,拿到亮处去读。

那是用战战抖抖的手写的,是潘内萨太太写来的,她说她丈夫病了,就在对面街的家里,可家里分文没有,问他能否先还十美元,其余的钱以后再说。

他把信撕成碎片,一整天躲在地下室里。

那天夜里,在街上寻找他一天的埃塔在锅炉房的管道中间找到了他。

第二天一早,他披上工作服,跑出公寓大楼,肩上搭着一件大衣,在街的一个拐角,他找到一家当铺,在那儿他把大衣当了,拿到十美元,他十分高兴。

但是当他回来时,待对面有一辆灵车,有两个穿黑衣服的人从楼里抬出一个又窄又小的松木棺柩。

在松木棺柩从门厅的门勉强抬出来之后,潘内萨太太哀痛欲绝地一个人走了出来。

威利赶紧转过脸去,尽管他认为他长了胡子,又戴了一顶毡帽,她不会认出他来。

“他是怎么死的?”他小声地问一个住户。

“我也说不好。


但是走在棺柩后面的潘内萨太太却听到了。

“老死的。

”她大声答道。

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

后来,潘内萨太太搬走了,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

(有删改)
(1)
小说采用了双线索结构,请简要说明。

(2)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


②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

(3)
请简要概括潘内萨夫妇的形象特点。

(4)
小说以“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作为故事的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 (18分)(2016·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最近,媒体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件中提出的“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引起了关注。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至21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

住建部解释,“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确实存在问题,主要是它影响了路网的布局,形成了‘丁字路’‘断头路’,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行”,至于“逐步打开封闭小区”,住建部表示要全面理解好“逐步”两个字。

“逐步”就是要有计划,要有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

“若干意见”只是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要求,具体实施中还要制定细则,特别是各省份、各城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住建部承诺“实施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城市,都会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考虑到各种利益关系,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居民的诉求,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材料二
“大院”问题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已成痼疾,这也是国家下大力气推动“街区化改革”的重要动因。

以交通为例,造成拥堵的一大原因是“微环系统”不畅通:大块大块的地被各大院占用了,公用的小街小巷少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跑到主干道上去,造成主干道堵塞。

据统计,全球城市平均每平方千米有大约90至100个路口,北京却只有不超过20个。

改革开放前。

占地面积比较大的主要是机关大院、部队大院,而现在是房地产商修的商品住宅小区,往往是几百亩几百亩地“圈地”。

这不仅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也拖累服务业整体发展。

“街区化改革”意见出台后,不少人表示担忧。

比如害怕政府短时间内要求所有住宅小区都向社会开放,道路变为公用。

事实上,“街区化改革”采取的是增量式策略,所谓“老区老办法、新区新政策”,近段时间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让新批准建设的小区不再封闭。

新建小区没有形成固化的利益格局,权益、配套设施、法律等各方面问题比较容易厘清。

存量改革即对既有封闭式商品住宅小区的改革,最关键、最复杂也最敏感,必须慎之又慎。

“城市街区化”后是否会导致犯罪率上升是舆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随着高科技警用装备的使用,我们已具备街区开放的技术条件。

国内绝大部分城市都安装了数十万个监控探头,能够实现对城市无时差、无死角的全覆盖。

如果辅之以更加精细、高效的巡警制度,改变依靠街道居委会进行治安防控的封闭式管理,相信治安问题会迎刃而解。

材料三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优点是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缺点是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加了老人和小孩的交通安全隐患,增大了居住区的近噪音干扰,会降低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在国外,现在有许多国家意识到街区制的缺陷,开始推广适度规模小区制(边距不超过200米,总面积不超过50亩),有利于兼顾公共交通和居住品质。

然而,街区制的意义不光是城市建设规划,还有一个社会治理模式变化的问题。

从全国看,真正由业主们掌握的业主委员会并不多,许多小区建成十年八年仍然没有建立业主委员会,其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开发商所掌握的物业公司手里。

对此,不少地方政府是不好管、不愿管、不能管,由此引起的物业管理矛盾随处可见。

实行街区制后,相应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应当修改,居民们应当有更大的话语权。

对拆墙让路原则,有人认为住宅区内的公共空间属于全体业主,不能侵占。

对公共交通影响不大的小区,业主们又不同意让路,当地政府不可以也没必要强行推动。

但对于那些严重堵塞城市交通的小区,政府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程序进行城市规划的调整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但是要按照征收征用的规定给予业主合理补偿,不能白占。

材料四
欧美早时的城市规划思路也是功能分离,如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3年8月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雅典宪章>所述,小区就是小区,道路就是道路,工厂就是工厂,商业就是商业,都是各管各的。

相关的变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活动家简•雅各布斯女士1961年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中提到纽约应搞“小街道、小社区”的设想。

该书对美国社会冲击很大,当时也有很多尖锐反对的意见,但后来欧美国家还是一步步发生变化。

在美国芝加哥等大城市市区,封闭住宅小区很少。

据《环球时报》记者调查,芝加哥市区基本上是街区制,初来者根据街区门牌号基本能纵横定位找到地址。

在郊区,才有一些高档社区是封闭的。

这些社区里的道路不对外开放,保安和门卫都由小区物业负担,物业管理费比一般小区高很多。

为居民区内部交通安全考虑,芝加哥政府对过路车辆使用小区内道路有严格限制,比如非高速的干道限速一般每小时40英里,而在小区内部,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小区,一般限速每小时25英里。

很多开放社区套采取措施限制外部车辆流量或让司机减速,还有很多小区在高峰时段禁止路过车辆拐入小区“抄近路”。

美国封闭小区的社区物业委员会由业主自己选举产生,管理小区的物业财务和各种计划,业主可以自己投票决定是要开放小区还是封闭小区。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讨论了街区化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和具体部署。

B . “大院”问题对城市的危害主要是占用土地资源过多,城市街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导致犯罪率上升,因此,这两个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C . 街区制和小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两种形式,前者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建设房子,不设围墙,后者的特点是设置围墙,功能分离。

D . 美国芝加哥市区基本上是街区制,其最大优势是初来者可以根据街区门牌号找到地址,准确快捷;郊区则有封闭小区,其最大优势是安保措施好。

E . 这四则材料围绕“城市街区化建设”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和讨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模式相结合,内容丰富,角度有别,引人深思。

(2)
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对“街区化改革”的报道要点有哪些相同。

(3)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概括“街区制”与“小区制”的缺点。

(4)
推进“街区化改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 (2017高二上·寻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耕植不足以自给给:供应
B .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维持
C . 彭泽去家百里去:返回
D .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稔:谷物成熟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陶渊明自免去职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 .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C .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 . 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序可分三层,先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经历,再写弃官归田的原因,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时间。

B . 尽管因诸侯爱惜人才使陶渊明得以出仕,但陶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从中也能看出其宏大志向无从施展的苦衷。

C . 从结尾处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乙巳岁十一月”可以推断,作者是先写辞文,后写序文。

D . 序辞关系密切,但谋篇之法不同。

序是对半生出仕的省思,侧重实录;辞是弃官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重虚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7高二上·合肥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

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 . 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