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于钟华讲什么是行书(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实录】于钟华讲什么是行书(一)
金秋的九月,于钟华北京高级书法研修班迎来又一次异彩纷呈的课程。
课堂上,于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再加上学员们热情洋溢的讨论和精彩连连的发言,使得教室始终热火朝天,澎湃着一种激情。
本次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什么是行书”展开,中间穿插中国文字的演变、文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异同等众多话题,又有诸多的历史典故,使这次的课堂不但有书法的绽放,更有灵感的迸发和理性的梳理,真可谓知识的盛宴。
关于“什么是行书”的讨论,可以说异彩纷呈,精彩连连。
有学员说行书就是自然流畅的书法,是有动态,能更加顺手书写的书法;也有学员认为行书是楷书的简笔速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更有人说行书就是快速书写的方法,是连笔字。
当然,观点种种,不一而足,诸如“行如象,神如龙”的妙语层出不穷。
那么,于老师又是怎么认识行书的呢?他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高论呢?
于老师说,行书是我们生活中最实用最便捷的书体。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写篆书,除了少数字之外,大家恐怕很难辨识,这时写得好坏已不重要,关键是不实用。
而隶书、楷书则需要一笔一划的去写,速度慢且不说,主要是对书写条件有很多的要求。
草书毫无疑问,也牵涉到大众识读的困难。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行书。
当然,楷书作为官方文字,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作为“手写体”的行书,其日常实用性却是其他书体可比肩而论的。
中国的文字是以隶书为界:隶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包括秦以外的六国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隶书以来的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四种文字称为今文字。
在今文字中,虽然几种字体形状各异,但是作为汉字的架构方式基本是相同,大家基本上都可以认识。
比如篆书的“六”字,如果不讲的话,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猜不出是什么字,但是隶书的“六”,就很好认了,至于楷书、行书更是一目了然,就算是草书(今草),如能循迹而进,也能猜个差不多。
由此可以看出,今文字和古文字的区别。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个分水岭,我们称之为“隶变”,
就是把原来的文字斩断了,它和隶书之间的关系脱离了。
由于隶书的形体基本上是扁的,所以它对空间有固定的形制要求。
标准的隶书作品对空间的要求是行距小于字距,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写字是要求字距比较小,行距比较大的,而隶书恰恰相反,我们看汉简就会很直观,字都是往两边分开的,所以它对空间的要求是固定的,如果空间不符合,写隶书很难施展开。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隶书的书写条件就会受限,再加之自身书写方式的内部限制,比如笔画一定要放开,其书写速度也不是能够随心所欲的快速,所以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合写隶书的。
隶书继续演变,到了楷书。
楷书建基于方块形,因此可长可短,可扁可方,各种姿态几乎应有尽有,字的变化就出来了,也就是说,楷书的出现,从对空间的占有上来讲,什么样的空间都能容纳它,相对于隶书就自由很多。
但是楷书对于点画的清晰度和精准度要求很高,否则就不是楷书。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了行书来作为我们日常使用的书体。
行书之所以能最终成为我们日常实用的书体,成为中国文字演变的最后一站,一方面在于它的方便书写,方便了手的运动,方便了毛笔性能的发挥,对载体的空间、形制要求比较低。
行书可以写得很长,也可以写得很扁,可以写成三角形,也可以写成平行四边形,它可以随意变化。
楷书的形体变化,远没有行书形体的变化来的随意和自然,隶书的变化更受限制,到了草书,其变化也很大,但是由于过于简洁,导致草书的辨识度降低。
所以,在中国古代,篆书做过官方文字,隶书做过官方文字,楷书直至现在还是作为官方文字在使用,但是草书是不能作为官方文字的。
于右任先生在1932年的时候成立标准草书社,他希望能够使用标准草书替代楷书成为官方文字,但最终也是失败的,因为大家去认识和学习草书之间的变化的界限太小,除非是专业的草书研究人员,老百姓不可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辨认它,所以也不可能普及。
而行书的变化的界限比较大,虽然行书没有作为官方文字进行推广,但它恰恰是作为楷书的辅助书体出现的,可以说行书是作为文字成熟后的一种半官方字体(书体)存在的,比如我们现在的
报纸报头等,经常会出现行书的应用,而且,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的书写,也基本上是行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写体。
由此看来,行书和我们常说的连笔字又有根本的区别,行书形成了一种成熟的书体。
这里,我们要区别书体和字体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行书很有意思的独特魅力。
字体是完全就记录语言的语意使用而言的符号;书体则是在字体的基础之上,承载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创作的图形符码。
一般说来,文字学中只有四种字体:真、草、篆、隶;但是在书法领域里面,我们会把它列为五种书体:真、草、篆、隶、行,书体就是书法的“体”,而不是文字的“体”,也就是说,是为书法服务而出现的这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