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考点强化练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考点强化练(十)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18·厦门检测)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
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英国()
A.君权神授观念动摇B.议会作用有所加强
C.法治原则得到确立D.王权开始走向衰落
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说明突出议会在英国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强调议会有权制定法律并未说明英国确立法治原则,故C项错误;王权开始走向衰落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故D项错误。
2.(2018·苏锡常镇模拟)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
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解析:选D题目强调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也就是主要看1688年“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和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都是从革命的方式说的,故A、B项错误;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封建贵族,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至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故D项正确。
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
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解析:选B“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还没有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
4.1649年,当查理一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国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
据此反映英国() A.受历史传统影响大B.责任内阁制确立艰难
C.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解析:选A英国长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英国民众受历史传统影响很大,因此出现了民众为查理一世痛哭,欢迎查理二世及威廉、玛丽的情形,故A项正确。
B、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可排除。
D项表述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内容不符,故错误。
5.(2018·福州模拟)17世纪前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但不在任何人之下”,17世纪后“君主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主意志绝对自由,制约君主行动的只能是自我克制”,“议会派”的解释是“国王只是上帝的使臣,只有行使(上帝赋予的)权利的权力,权利之外,没有权力”。
这体现了() A.英国对王权制约的传统B.君权神授理论遭到否定
C.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D.君主派和议会派的妥协
解析:选A根据材料“17世纪前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17世纪后……‘议会派’的解释是……‘国王……只有行使(上帝赋予的)权利的权力’”,证明英国一直存在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表述相反,故错误;C项与材料17世纪前表述不符,故错误;材料不涉及君主与议会的妥协问题,故D项错误。
6.(2018·山西名校联考)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先改组内阁而后大选是当时的常例。
1693年,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
辉格党内阁的组建表明英国()
A.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B.国王完全掌控下议院
C.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解析:选A根据材料“威廉三世……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表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C、D项与所学史实不符,故错误。
7.(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
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
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解析:选D早在责任内阁形成前,国王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小皮特的做法符合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规则,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至上,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下,如果议
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者报请国王批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D项正确。
8.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
1867-1869年17项 5.7项
1880-1885年11项 1.8项
1896-1900年1项0.2项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根据材料中政府的议案被修正的总数和年平均数呈下降趋势,可以得知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在与议会的关系中占据上风,说明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议会上下院,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基本特点,因此丧失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统治阶级的政策问题,故D项错误。
9.(2018·长春模拟)英国首相制度出现以后,以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
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可能B.反映出议会失去了立法权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D.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解析:选A材料中首相主要受限于议会和反对党,为首相权力扩大提供了可能,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议会立法权的丧失,故B项错误;英国权力中心是议会,材料核心强调首相,故C项错误;该惯例体现出议会制和政党制对首相的约束作用,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英国农民(a)、工人(b)和资产阶级(c)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B.农村经济的衰败
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开展,农民人数不断下降,工人、资产阶级人数不断增长,资产阶级壮大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重要条件,故A项正确;不能根据农民减少判断农业凋敝,故B 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壮大不能得出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故D项错误。
11.1840年改革后的英国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借此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此人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
A.在对华作战问题上议会达成一致意见
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
C.使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普选权
D.大大提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解析:选B根据史实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与对华作战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从而推动英国对中国发动殖民战争以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故B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仅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普选权,广大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没有获得选举权利,故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不可能大大提高英国国王的权力,故D项错误。
12.(2018·湖南六校联考)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
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镑。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有名无实B.议会为贵族所控制
C.封建地主地位下降D.议会权力得到增强
解析:选D英国议会是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购买议员席位的价格上涨,不能反映出贵族控制议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有钱即可购买议员席位,不能反映出封建地主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议员席位价格上涨,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反映出议会权力增强,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32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
1852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二(19世纪议会制定的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通过这一做法把工人阶级从体制外拉到了体制内。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议会出现的新变化和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依据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的扩大以及材料中的议会改革等内容归纳新变化;原因则从政治上、经济上、阶级上等方面归纳。
第(2)问积极影响可从反封建、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发展完善、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等分析。
答案:(1)新变化: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原因: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无产阶级的斗争。
(2)影响:否定封建制度;代议制度形成并不断完善;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权力,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三点即可)
14.(2018·张家口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
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
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解析:根据材料“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等信息可知,民主与自由体现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之间既有相互促进之处,同时也存在矛盾之处,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个人自由。
建立民主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保障了人的自由。
古代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实现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完善给予了公民选举与被选举的自由;君主专制违背民主原则损害了人的自由。
示例二
论题:民主制度的极端化会不利于个人自由。
民主制度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在多数认同的情况下会牺牲少数人的自由。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不利于个人自由的实现,如陶片放逐法和苏格拉底被处死等;法国大革命中,人民发挥了重大作用,损害了贵族甚至资产阶级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并无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