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辽夏金元的统治》精品ppt课件统编版历史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1.起活方源式:?
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完颜阿骨打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2.建国: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会宁府也称上京。
【海上之盟】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官员服饰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海东青
4.内政: ②四时捺钵制度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四时捺 (1271-1368)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 钵 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长春州 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 春捺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鱼儿泺 (1271-1368)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马背上的民族)。
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4.外交: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
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 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 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 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 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 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鞑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 (1115-1234) 自族,春善徂于冬骑,射旦,旦逐逐水草猎而,居乃,其过生着涯。” *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首先是区分蒙古、色目和汉族人民两大集团,保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游牧的生活(马背上的—民—族《)蒙。鞑备录》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避暑、议政、
七月中旬
放鹰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2.建国
兼 13并68云年南8月,明军9攻1陷6元大年都,,元朝契灭亡。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
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 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 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3.外交: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
渐形成对峙局面。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4.内政:
(1)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
(2)猛安谋克制
“村落”+“兵团”
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效果:
李
唐末:拓跋氏首领拓跋思恭助平黄巢有功, 元
昊
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
宋太宗:节度使李继捧献地入朝,族弟 李继迁反对内附,起兵抗宋。
2.建国: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 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文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3.内政: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 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1.蒙古崛起
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四等人”制是统治技巧的表现之一,差异对待,最终省时省力地巩固自身统治。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宋濂《元史》
阴山以北
新
库
疆
页
、
岛
中
亚
共1300多万平方公里
元朝疆域图 南海诸岛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国家治理
(1)驿传制度
辽宋夏金元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录
01. 02. 03. 04.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一、辽朝——契丹族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4.内政:
(3)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大定之治”。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
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此其
效验也。
——《金史·世宗纪》
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1271-1368)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 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
(916-1125)
1.起源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 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始祖传说】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 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 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 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 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大元】 出自《易经》“大哉乾 元”,是对无始无终无 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 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 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2)统一历程
2.元朝统一
陆秀夫负帝投海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
余部,完成统一。
元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 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作用:进行军事训练, 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夏
1.起源:
景
宗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阿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鞑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保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机 灭西辽
铁木真(1162—1227)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4.内政: ①南、北面官制度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军事 枢密院
行政 中书省
监察 御史台
吏户礼兵 刑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3)地方官制 行省制度
内容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 事。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 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 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 中书省直接管辖。
耶 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陆路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
3.外交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
律 收复吐蕃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 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控制统治范围内的各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区别对待各民族,使其互相牵制,以使统治民族坐收渔利。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驿传制度: ①驿道: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驿路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 利吉思部落(叶尼塞河上游),西南通西藏,南 接越南、缅甸。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 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路又有 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蒙古地区 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 掌管。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 ③急递铺:元代官方邮递系统,负责传递文书。
腹里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 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 辽阳、河南、陕西、四川、 甘肃、云南、江浙、江西、 湖广10个行省,由中书省派 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
【契丹始祖传说】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强了中央集权》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此其效验也。
铁木真(1162—1227)
远征亚欧
1206年 统一蒙古
1218年 灭西辽 1227年
灭西夏
收复 吐蕃
兼并 云南
1234年 灭金朝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2.元朝统一
(1)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 度,兴建大都。
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四大汗国在 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
(1115-1234)
——《辽史·百官志一》 《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从哪个角度反映了这个特点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 汉文化接受程度越高的民族,地位越低
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
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 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元代急递铺令牌
(2)中央官制
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 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
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
责监察事务。
皇帝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 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
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完颜阿骨打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2.建国: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会宁府也称上京。
【海上之盟】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官员服饰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海东青
4.内政: ②四时捺钵制度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四时捺 (1271-1368)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 钵 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长春州 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 春捺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鱼儿泺 (1271-1368)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马背上的民族)。
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4.外交: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
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 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 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 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 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 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鞑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 (1115-1234) 自族,春善徂于冬骑,射旦,旦逐逐水草猎而,居乃,其过生着涯。” *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首先是区分蒙古、色目和汉族人民两大集团,保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游牧的生活(马背上的—民—族《)蒙。鞑备录》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避暑、议政、
七月中旬
放鹰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2.建国
兼 13并68云年南8月,明军9攻1陷6元大年都,,元朝契灭亡。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
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 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 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3.外交: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
渐形成对峙局面。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4.内政:
(1)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
(2)猛安谋克制
“村落”+“兵团”
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效果:
李
唐末:拓跋氏首领拓跋思恭助平黄巢有功, 元
昊
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
宋太宗:节度使李继捧献地入朝,族弟 李继迁反对内附,起兵抗宋。
2.建国: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 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文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3.内政: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 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1.蒙古崛起
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四等人”制是统治技巧的表现之一,差异对待,最终省时省力地巩固自身统治。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宋濂《元史》
阴山以北
新
库
疆
页
、
岛
中
亚
共1300多万平方公里
元朝疆域图 南海诸岛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国家治理
(1)驿传制度
辽宋夏金元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录
01. 02. 03. 04.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一、辽朝——契丹族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4.内政:
(3)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大定之治”。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
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此其
效验也。
——《金史·世宗纪》
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1271-1368)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 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
(916-1125)
1.起源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 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始祖传说】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 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 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 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 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大元】 出自《易经》“大哉乾 元”,是对无始无终无 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 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 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2)统一历程
2.元朝统一
陆秀夫负帝投海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
余部,完成统一。
元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 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作用:进行军事训练, 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夏
1.起源:
景
宗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阿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鞑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保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机 灭西辽
铁木真(1162—1227)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4.内政: ①南、北面官制度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军事 枢密院
行政 中书省
监察 御史台
吏户礼兵 刑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3)地方官制 行省制度
内容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 事。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 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 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 中书省直接管辖。
耶 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陆路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
3.外交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
律 收复吐蕃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 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控制统治范围内的各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区别对待各民族,使其互相牵制,以使统治民族坐收渔利。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驿传制度: ①驿道: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驿路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 利吉思部落(叶尼塞河上游),西南通西藏,南 接越南、缅甸。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 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路又有 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蒙古地区 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 掌管。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 ③急递铺:元代官方邮递系统,负责传递文书。
腹里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 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 辽阳、河南、陕西、四川、 甘肃、云南、江浙、江西、 湖广10个行省,由中书省派 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
【契丹始祖传说】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强了中央集权》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此其效验也。
铁木真(1162—1227)
远征亚欧
1206年 统一蒙古
1218年 灭西辽 1227年
灭西夏
收复 吐蕃
兼并 云南
1234年 灭金朝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2.元朝统一
(1)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 度,兴建大都。
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四大汗国在 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
(1115-1234)
——《辽史·百官志一》 《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从哪个角度反映了这个特点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 汉文化接受程度越高的民族,地位越低
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
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 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元代急递铺令牌
(2)中央官制
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 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
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
责监察事务。
皇帝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 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