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滚动组合练(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限时:35分钟 总分:39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
斗 茶
李艳
“黄局,上回我输,这次咱老哥儿俩再比一回!”
“还叫黄局,骂人了啊!”老黄摆摆手,“老李,你这人还真倔!先说好了,这次
谁输了可得请客!”
老黄和老李那可是一对老“冤家”。

在单位时,两人就明争暗斗,廉政风一来,又争着戒烟戒酒,最后连茶也争着戒了。

可笑的是,退休后,两人居然又争着解除了“戒茶”之律,一言不合就斗茶。

老李点头嘿嘿一笑,“我先开始!”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
出茶饼置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

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
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泡。

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

只见细白瓷杯里,茶汤艳
红剔透,与杯白相映,煞是好看。

老黄端起一杯,腕部送力,杯中茶汤便由着腕力向
顺时针方向搅动,茶色在汤中匀动,香气也随之而出。

老黄眯眼,一嗅,一啜,入口
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茶韵无穷。

“不错!有年头!”
老李这才端起杯品饮,先让茶汤在口腔中游了个来回,再落入喉咙,之后笑容
满面,胸中稳操胜券,“好吧?比你上次赢我用的岩冷古茶还略胜一筹!”
“老倔头,别高兴得太早了!等着,我拿宝贝出来!”老黄洗杯换壶,当他从茶
盒里拿出茶来,老李的眼先直了。

“黄局,你这,你这茶还真是宝贝呢!”
“嗯!确实是宝贝!”老黄得意地笑了,“蒙顶黄芽!稀罕吧?!”
说起蒙顶,还有个故事。

当年,苏东坡与蔡襄在惠山寺斗茶。

苏东坡用的是素
有“天目”之称的兔毫建盏杯,自恃有“仙茶”之美誉的蒙顶山茶,加之他在品茶、烹茶方面的造诣,以为能斗赢大学士蔡襄。

不料,在烹好茶出汤后,蔡襄的茶盏里,
茶饽沫纯白似雪,经久不散,“咬盏”之艺把东坡赢得心服口服。

因此,这段史上的“斗茶”让蒙顶更加扑朔迷离了。

“你拿蒙顶来压我?哼!茶艺不行再好的茶也是浪费!再说了,就这蒙顶,史上一败名‘垂’千古!”老李跷起二郎腿,嘴巴上这样说,眼角的余光还是闪烁在那盒蒙顶上。

“哈哈!能受东坡先生青睐,虽败犹荣!等着看好吧!”老黄也没含糊,娴熟的茶艺一点不比老李差。

不消一刻,茶出。

老李低头闻着茶香,眼观茶色,只见杯中汤色黄中透碧,清澈透亮,摇杯轻晃,仿佛一团琥珀在杯中生香,品一口,甜香鲜爽,茶香由口鼻引入身体各处,直令人筋骨松软,毛孔舒张。

“服不服?”
“不服!我还有货!”老李边说边开始下一盘斗茶。

他这次拿出的是一个普通的茶包。

“不是我说你,太倔!你说说,要是当初不戒茶,你个副局能那么早就内退?”
“嘿,你正局退休难道就不是因为戒茶?”
“我那时可是病退!戒茶也是因为服药不能喝茶才戒的。

你戒,是因为怕人送茶。

人家连茶都不送你了,你还在官场混啥?定内退不选你选谁?”
“黄局,你装病那会儿还真像。

”老李用手戳戳心口,“心病呀!退了也好!自己买茶喝,心里踏实!”老李端起刚泡好的茶一饮而尽。

“退下后是踏实了,可是,心里咋又空了呢?”老黄是个空巢老人,儿子在外工作,一到月底除了收到他通过手机银行打钱的入账通知,平时连个照面都没有。

退休后也就和老李出来斗茶时才感觉生活尚有一点生趣。

想起这些他就一阵心紧,端起杯也一饮而尽。

这茶汤刚入口,一股难忍的苦涩茶碱让他差点没吐出来,“这是什么茶?”
“闺女给我买的茶,最便宜的那种,知道我爱喝茶,每个月都送来……”
老黄举杯再饮,在口腔里细细品着,让味蕾在苦涩的茶汤里缓缓苏醒,慢慢回甘,咽下后,他对老李说:“明天,我请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写老黄拿出“蒙顶黄芽”时,老李“眼先直了”“眼角的余光”闪烁,表现出老李的惊讶与艳羡。

B.老黄和老李退休前“戒茶”与退休后热衷“斗茶”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走茶凉”社会现象的思考。

C.小说插入“苏轼与蔡襄斗茶”的故事,既写出了老黄内心的得意、战胜老李的信心,又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意趣。

D.小说在写老李、老黄斗茶时,通过对沏出茶水的成色、人物品茶时的感受的描写,表现出老李和老黄茶艺的精湛。

2.全文三次写“斗茶”,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小说以“斗茶”为标题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人走茶凉”的说法错误,文章通过对比表现的是老李、老黄对亲情的渴望。

2.答案 第一次:运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来展现茶艺。

第二次:以虚写实,用“苏轼与蔡襄斗茶”的历史典故突出茶品。

第三次:通过描写老黄先后品茶味觉上的变化来表现心理的变化。

解析 回答本题,先要找出有关三次“斗茶”的描写,再分别分析。

第一次用“烧上一壶山泉水”“拿出茶饼”“置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
待用”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将老李的茶艺准确、传神地展现了出来。

第二次运用“苏轼与蔡襄斗茶”的历史典故,突出了蒙顶山茶的茶品,这是以虚写实的手法。

第三次通过写老黄品茶时先是觉得苦涩,但听老李说是他女儿给买的茶后,再细细品味,慢慢回甘,表现了老黄由不屑于老李所泡之茶,到羡慕老李能喝到女儿买的茶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答案 ①揭示了“斗茶”这一中心事件。

小说通篇围绕“斗茶”展开情节。

②通过斗茶展示人物形象。

在斗茶中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

③斗茶看似比茶的品质、比茶艺,实则比人生、比亲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斗茶”是小说的标题,也是本篇小说的中心事件,小说的情节都围绕
“斗茶”展开。

通过斗茶,展现了老黄和老李以斗茶为乐趣,渴望亲情的退休老人形象,在斗茶的过程中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表面上比的是茶的品质和茶艺,实则比的是人生和亲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
水调歌头①
黄庭坚
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 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

此词大约写于他晚年被贬谪时期。

②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

④金徽:金饰的琴徽。

这里指琴。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为春行记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下片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情感的方式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相同,这种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
的意味。

5.清代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 A “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错误。

下片中,“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
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词人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

词人不以今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词人苦闷的
心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5.答案 ①不满污浊现实,追求世外桃源。

②不愿同流合污,与谪仙为知音。


不求功名利禄,超然脱俗。

解析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曲折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渴望找到一
个理想世界。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简短有力,表现出词人虽身处豪华之地,
却始终有着高洁之志,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愿与谪仙为知音。

“我为灵芝仙草,不
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写出词人看淡名利,不愿意去争名逐利,突出词人内心
对世俗之物的不屑,不求功名利禄,超然脱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
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
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
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
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7.“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 B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评价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及语
言风格等方面的鉴赏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7.答案 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赏析诗句意蕴的能力,体现了掌
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的学科素养,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

诗句“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对仗工整,上句写山,山色苍茫,下句绘水,水光
映夕照,描绘了一幅寥廓壮美的画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被深深感动,不仅是因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更是
因为“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诗人不事权贵、追求精神自由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描写边塞特有风景的句子是“ , ”。

答案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