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权与一堂语文课
语文学习的秘诀 东北师大附中 孙立权
语文学习的秘诀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我念小学和初中时对语文学习的感觉,用李清照的词来说,就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非常发愁,怎么努力也不见提高,有时越努力成绩越低。
现在,我学了17年语文,教了9年语文,才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因此,求快速提高的做法都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什么快速作文、快速阅读、快速记忆,我都不信。
语文学习的过程为什么非常缓慢?因为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熏陶情感、提高审美、培育道德、学习做人的过程。
我们听说过快速做人法吗?有快速熏陶感情法吗?没有。
因此语文学习不能求快,你只要乐此不疲、津津乐道,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正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以一旦落下,也就很难赶上来。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我把我的语文学习秘诀告诉大家。
我的秘诀极其简单:五“多”——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
下面分别谈一谈。
一、多读。
杜甫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初中三年,不读几百万字的书是不行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是读多少的问题,那么读什么书?一是应该读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
因为读一本这样的书就终生受用。
读一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比读100本现在流行的写少男少女情感的书还要强。
二是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应该多读整本的书。
现在,许多老师、同学都认识到多读的重要,都在多读,但读的往往是零散的名家名篇,而不是长篇名著或大师专集。
如果有计划地每学期读一本长篇名著,这样三年就是六本名著。
要知道,有的人一生也没读过六本名著啊。
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从某种意义上看,课下多读这些被家长、老师看作“闲书”的书,甚至比课上学语文还重要。
“视角改变与语言陌生化”教学案例与思考
问题 : “ 哪位 同学游览过 杭州西湖 , 请举
手 。” 当学生 表明都没游览过时 , 孙老师
生: 我觉得这个 题 目给大 家一种不 同的情感 。就是 4 9 2年 以来 , 我们大 家
生: 如果 是我 的话 , 我 希望 用 一种
以 点 带 面 的方 式 , 以 色 彩 中之 一 来 建 立
了 。好 , 还 有 没 有 想说 的 ?
师: 很好 , 从调 色板 的视 角来写 , 以 它 的 口吻来 写 。这 就是叙 述视 角 的改
变, 嗯, 很 好 。还 有 没 有 ?
该让 “ 理性 ” 的知 识 以“ 感性 ” 的方 式呈 现, 所 以上课伊 始 , 他抛 出 了这样 一个
所接受从 而能产 生可观效 益的来进 行 。
山, 见水 是水 ” 到“ 见 山不 是 山 , 见水 不 是水” 的过程 。
“ 语 言” 的范 围也极 广 , 即便缩 小到
维 能力 的 同时 , 进行
培养 。
我们知 道 , 高一学生 正处在思 想从幼稚
到成 熟 的转 折期 ,从 前 习惯 了听信别
I 写作l
本版编辑 /筱
菀
◆写作 课堂
“ 视 角改变与语言 陌生化 ’ ’ 教学案例 与J l
⑩王宏伟 孙 立权
( 东 北 师 范大 学附属 中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2 )
摘 要 : 高 一 学 生 刚 进 入 高 中校 园 , 写 作 正 处 于 初 高 中衔 接 的 过 渡 期 , 宜 从 思 维 和
熟 。东北师大 附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略高
于全省平均水 平 , 故而在 教学时 可以鼓
选择 与众不 同的视 角 , 有 利于写 出 与众不 同的文章 。 比如 写“ 橘” , 有人 写
这样的语文课
先当教书匠,再做教育家——记孙立权老师在“陈元晖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邱宇强由东北师大附属中学承办的以“传承元晖思想,续写附中辉煌”为主题的“陈元晖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下篇),9月12日在附中隆重举行。
活动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承继元晖思想;第二部分,缅怀先生风范;第三部分,实施“元晖工程”,践行“自主教育”。
其中,在第三部分的“元晖工程”系列优效课堂教学展示中,语文学科的王迎新老师为与会的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常规课。
课后,孙立权老师做了简短发言,既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又介绍了附中语文组建设的一些情况。
孙老师的发言让我和到会的师生都受益匪浅,启发良多。
下面我就不妨把学习的精神分条总结在这里——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相关资料整理的,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孙老师批评指正,请同仁见谅。
1、先当教书匠,再做教育家。
陈元晖先生是东北师大附中首任校长。
当年师大责成他筹建教育系的时候,他提出:“先办好中学,才能办好大学的教育系。
”校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先任命他为附中校长,全面负责附中的筹建工作。
先生办教育是从基础教育扎实做起,是爬楼梯。
而今天研究教育的人,往往是坐电梯,甚至是坐飞机,空降到上面,然后在上边“坐而论道”。
——63年前,陈元晖先生就强调从基础教育办起,是很有远见的。
在附中教师队伍建设中,先生十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出:“附中教师应当是教育家,不要做教书匠。
”要求教师既要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又要有创造精神。
这句话给附中人指明了发展方向,也确实成了附中人践行的理念。
为实现先生设定的目标,孙立权老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附中教师要先当教书匠,再做教育家。
因为要想成为“家”,首先就要成为“匠”;不是“匠”,也成不了“家”。
2、语文要按照汉语文的习惯学和教。
吉林省的语文老前辈张翼健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首倡语文教育民族化。
先生认为,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是走了一条照搬、模仿外国语文教学经验的道路。
孙立权作文课
教师:都能表达天亮,天亮我不说天亮,我说, “朝阳驱散了夜的残雾”,天黑我就不说天黑,我 说“夕阳偎进了山的怀抱”。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考场作文需要这样的语言。再比如,“今年我十八 岁了”,不要这样写,换一种描述方式,想一下。 学生:明年的今天我十九岁了。 教师:有数学换算的味道。当然,不是不行,放到 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能有某种特殊的用意。 学生:我走过了十八个春秋。 教师:这比直接说好。 学生:十八年前的今天是母亲创造了我。 学生:在我诱人的生日蛋糕上插了十八根蜡烛。 学生:从今天起我就是成年人了。
“立功”,象汉武帝,毛泽东;“立 德”,象孔子给人类立下了一套道德 规范。我不能立功,也不能立德,但 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写下来,留传后 世,这叫“立言”,人生有三立,其 中有一立,你就能不朽。所以你的生 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的贡献。你 的价值是由你的贡献决定的。这个立 意,与刚才的“取长补短”、“尺有 所短,寸有所长”的立意比较起来, 是不是深刻一点呀。还有没有同学说 一下?
教师:是呀,构思很好,老百姓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你由 “长与短”想到了生命的“长与短”,生 命的价值不在于长与短,你考虑到生命的 不朽的问题。我们追求不朽,怎样才能不 朽,在于你为时代对于你活着的人世,建 于立了什么功绩,建立什么道德规范,留 下什么言论做法,这是古人说的三立。
我们求新,但也不能走险,你说,一滴水 从物理学的角度,也是一样可以蒸发掉的, 这立意新吧?很新,但这就是棋走险招儿, 这样的作文不会得高分,很可能得个极低的 分数,为什么呢?说一说? 学生:大家要肯定佛祖的话,他否定了佛祖 的话。 教师:噢,大家都要肯定佛祖的话,继续阐 述佛祖的话,而他反对佛祖的话,这个思路 是对的,但佛祖的话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 理”,所以他提出许多反对他教师柏拉图的 意见。
我心目中的好的语文课
当代教科研2017年第6期名家说04我把语文课分为四等,由高到低是:好看且有用、不好看但有用、好看但没用、不好看又没用。
好看且有用的语文课又分低中高三等境界。
第三等境界的语文课如盆景,模仿自然而成,很雅致,不凡俗,但太小。
第二等境界的语文课如园林,虽亦模仿自然,但比盆景大。
缺点是匠气太重。
第一等境界的语文课是山水,真的自然山水,完全自然,大气,有活力,是盆景、园林比不了的。
我追求第一等境界,虽不能至,但向往之。
那么,好语文课有哪些标准呢?首先,好的语文课是目中有人的语文课。
这里的“人”首先指学生,要以学定教。
语文教学犹须尊重学生的“原初格局”。
学习新知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能凭空而得。
小孩子和天文学家对天的印象储备是很不同的。
拿跟天文学家讲的话跟小孩子讲,是不行的,因为小孩子不懂。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海中的老祖母给小人鱼公主讲陆地上人类的故事时是这样讲的:人们看到的在树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清脆动听,叫人非常愉快。
其实,老祖母所说的“鱼”我心目中的好的语文课孙立权(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孙立权简介孙立权,东北师大附中首席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吉林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吉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首届“长白山教学名师”,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从教2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执教公开课上百节,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做专题报告上百场。
他从1999年开始探索的“语文教育民族化”教改实验(主要包括“两年教背古诗词300篇”“批注式阅读”“读整本的书”“启迪灵性的札记体作文”等)影响广远。
他提出的“语文的言语/文化观”,语文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说”,“表现性教学”与“再现性教学”“教学性备课”与“非教学性备课”以及“深度语文”的概念,“自养为主,外铄为辅”的教师发展理念,“让理性以感性呈现”的教学主张,“从游式教研”的理论,均切中肯綮,富有创见。
语文教育观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育
前言
FOREWORD
在孙立权老师看来,他在阐述语文教学观时,把言语或者文化观作 为他的语文观,他认为语文学科十分特殊,虽然从1904年癸卯学制单独 设科算起,到现在一百一十多年了,但对语文是什么仍然存在着巨大争议。 其它学科如数学、物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争议。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章,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学,但语文到底是什么?孙立权老师给出的回答是语 文是言语/文化,语文的表层结构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准确的叫法是言 语,包括叶圣陶先生说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文的底层结构是文化,尤 其是民族文化。如果语文是一只手,那么言语和文化就是手背和手心的关 系,是一体两面、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孙立权老师的教学要点/Main point
在 语做
பைடு நூலகம்
02
文中
学
在
01
语 文
趣 味 中
学
在
参
语 文
照 比 较
中
学
03
04
在
学 语 文
字 源 字 理
中
中在 学高 语阶 文思
维
05
06
语在 文质
疑 问 难 中 学
”在 中“ 学死 语去 文活
来
07
一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育
语文人的精神、语文人的信仰
传道
教书
授业
育人
解惑
二 我想成为怎样一名教师?
发扬蜜蜂的精神
蜜蜂 酿蜜
采蜜
储蜜
酿成
谢 谢 观 看!
孙立权老师《江雪》听课笔记教学文案
孙立权老师《江雪》听课笔记提出柳宗元《江雪》的经典型,被很多名家(秦观《赤壁舟中咏雪》,乔吉《沉醉东风》)化用,近百首。
像牛吃草一样,不断的倒嚼,反刍。
柳宗元是山西人,请山西籍贯老师,用方言朗读这首诗(学生大笑)学生思考——你认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
(两分钟时间,老师在下面走动一圈,鼓励同学们交流)。
“今天是一个大胆交流的时代,你张不开嘴,就迈不开腿”(1)学生分析(宏大苍茫的境界到一个人)对比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师补充(大声带重音的朗读)(由大到小的境界变化)。
(2)学生分析大雪的天气,把孤独写出了极致,对比提到了《湖心亭看雪》。
(3)学生分析“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学生大笑),老师点评很前卫。
(4)学生分析这首佛教的“四大皆空”相关,老师认为非常好,提到慧能大师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学生分析出了“禅意”(6)学生分析“无声的,沉默的”,老师提到屈原的离骚,是在喊。
老师提到:孤独可以造就伟大。
“无”中生有。
读诗画圈,提到电影镜头,从大到小。
(7)学生分析“蓑笠翁”未知,老师鼓励学生回答“我们这个课堂多么奇葩的答案,都能接受。
”老师讲自己的见解:诗中有画,更好的地方在于“诗中有人”,学生回答“写照”,老师补充,渔翁是柳宗元的象征。
讲孤独,提到了艾略特的《荒原》。
讲到写作背景,不生硬的列出,而是身临其境般的讲出,此时请湖南籍贯老师用方言读这首诗,随意说的几句,大家都听不懂(我坐在电脑前,看着一段,也大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不同的苦楚。
“以谪而出,至死不服”宋人对柳宗元的评价。
以我观物——戴望舒的雨巷,史铁生的地坛,白居易的琵琶女……渔翁,自食其力,隐逸,与柳宗元的心境和遭遇非常一致,主观感情和客观的物非常协调。
诗中有我,伟大不屈的我。
“渔翁”这个意象:屈原-“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夫,三国演义开篇词:”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重构
专 业 化 发 展 。初 中 教 师 往 往 缺 少 高 的 站 位 ,不 能 从 高
下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焕发他们生命的光彩。语文课 中、高考去着眼初中的教学 ,很大一部分原 因是割裂的 堂在 应 试 教 育 体 制 下 长 期 被 误 读 ,使 教 师 成 了 “ 书 教 学机 制 导致 的 。 教
作 者 简 介 :胡欣 (98 ) 17 - ,女 ,东 北 师 大 附 中 明珠 学校 语 文 教 师 , 中学一 级 。研 究 方 向 :语 文教 学 。
的不 应 该是 知 识 ,而 是 学 生 本 身 ,教师 一 切 行 为 的 出 发
f 键 词】 关
生命 教 育;语 文课 堂;重构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8 3 (0 )0 — 0 2 0 5 54 2 1 0 0 5 07 — 2
中图 分 类 号 :G4 0 2
时代 在 不断 变 革 ,学 生 在不 断 变化 ,教 育理 念 也在 不 断 更新 ,这 些变 化如 果 从教 育 的角 度去 思考 ,那就 要
匠” ,学 生成 了被 压 抑 者 ,教 师和 学 生 的 思 维个 性 被 压 制 ,于 是我 们 课堂 的重 构 势在 必行 。
一
4 理 论 实践 背 对 背 ,深 入课 堂难 .
有 高 的 理 论 和 标 准 的 指 引 才 能 让 课 堂 教 学 熠 熠 生
、
课 堂重 构 的必 要 性
这 是 目前语 文 课堂 存 在 的部 分非 正 常现 象 ,大部 分
是教师 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 语 文课 堂需 要 重构 的 必要 性 之一 。
“死去活来”讲《离骚》——孙立权老师观摩课《离骚》听课记
I课堂I本版主持/安秀海.观课评教“死去活来”讲《离骚》孙立权老师观摩课《离骚》听课记◎杨威(东北师大附中,吉林长春130021)摘要:解经之谛,在于谙熟批导之法,沉潜古人文化语境,以古人心去训解古人意,又在古意中挹得今见,这便是孙立权老师所倡导的“死去活来”读经法。
作为中国文化的渊薮,《离骚》经难解亦难教。
教者可意会,但若让学生真正“会意”,则往往不免天费周章。
孙立权老师以“死去活来”法带领学生完成文化溯源,在热烈的氛围中使其真正触碰到了三闾大夫的内心,以至课上课下“高洁有罪”的余音久久回荡。
关键词:“死去活来”;《离骚》;讲经;文化我曾有幸听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东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孙立权执教的公开课《离骚》。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难度,所以很少有老师上《离骚》公开课。
听课之前,我就想,孙立权老师将怎样驾驭这篇课文呢?上课伊始,孙老师先给学生出了一个填空题:“蓝墨水的上游是—。
”这种导课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效,使学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所学课文产生直接联系。
很快,一名学生就给出了“汨罗江”这样的答案,既在形质上符合了“源头”的特点,又十分贴切地点出了“《楚辞》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这一深邃命题。
显然,精彩的导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后,孙老师开始了正文讲解。
他首先阐明《离骚》难学难懂,所以采用“读经讲经”(即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授课。
这种授课方式虽长于细谨却易失于呆板,但孙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打消了这种顾虑。
比如,当讲解“长太息以掩涕兮”一句时,孙老师在“息”字上做足了文章。
他在黑板上写出了“息”字的小篆字形并进行字源解读,从本义“呼吸”一直讲到引申义“停止”和“叹息”。
其间,孙老师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一气呵成、毫不凝滞,自然过渡到“太息”和“长太息”的讲解。
“太”和“长”是否啰唆?有何用意?孙老师认为这样的词语连用恰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并用现代汉语的“免费赠送”和“大声喧哗”为例,深入浅出地把这一古汉语难点阐释得清清楚楚,博得学生阵阵会心的笑声。
由“赏月三境”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赏月三境”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作者:刘娜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06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读书三境”,记得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生涯比作“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三个阶段,本人愚钝不敢与孙老师的“三年窥月”“三年望月”“三年玩月”相提并论。
踏上讲台已虚度八载,自己尚在窥月,如此之缓慢的近似停滞不前的“发展”,既让我惭愧不已,又着实让我焦急万分。
我在此只是斗胆引用过来,将其比作“赏月三境”,由此浅谈自己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拙见,以期和各位同仁共勉。
语文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语文学科素养好的老师,课讲得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语文学科素养差的老师,课讲得再好,也好不到哪去。
”此言之精辟,足以体现语文素养之于语文教师是多么至关重要。
语文素养对于语文教师如影随形,散见在教学过程中的时时处处,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小到一字的读音,叫不出或叫不准,亦或叫得出,较之于讲出其然与其所以然,孰高孰低?一字通假,教参未注,注释未解,学生不明,是让他们就特别记住此字呢,还是调动记忆储备,查证通假,介绍给学生呢?孰优孰劣?古文流传,版本甚多,何谓权威?答曰教材者与比较典籍,另提新说,追本溯源,原原本本,娓娓道来者,其高下自见矣,还需言说?如此为师,如彼为师?而预设不能取代生成,功夫在课外,“目中无人”的自我积累与沉淀,决定了我们处理生成内容的从容程度,此素养自生命之始,至生命之终,每一种阅历,每一份思考,每一次阅读……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却成就了你教学中那必然的偶然的每一瞬,亦是能经历这“赏月三境”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自己看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经典,原典是人类更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经验、知识、方法可能10年即可掌握熟练,然欲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欲于此有所突破,使自己未来的教学生涯不陷入机械地自制的泥潭之中,而获得智慧之光,不断领略美景,可以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领略险峰上的无限风光,请到我们的大师那里去聆听、去深思;到我们的先贤那里去求教、去领悟,伴随你挖开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你就会渐入佳境。
26400082_立权师趣话
孙立权,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东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东北师大附中原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著有《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等书。
吊炉烤猪心立权师与人通电话,商量一会儿去吃饭,说去吃“吊炉烤猪心”,正说话间,只见朱欣(语文组同事)从隔板的尽头做惊恐状,夺门而出。
这是去散步吗?学生读《荷塘月色》,读到“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一段,语速太快,权儿爷道:“这是去散步吗?这是去跑步!”非法同居,这不好使!权儿爷讲“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是我愿误婚期,我是想被明媒正娶的,你想和我非法同居,这不好使!水蛇腰是啥样的立权师论人时说:“麻面无须不可交,矬子杀人不用刀,人奸不过一只眼,一只眼奸不过水蛇腰。
”王玉杰问:“水蛇腰是啥样的?”立权师以手自指,曰:“就是我这样的!”那得看托生成什么高三语文备课组散伙儿前小聚,王玉杰邀请立权师和年级主任李志强参加。
席上敬酒时,夏维波对志强主任和王玉杰说:“这一轮我太忙,事儿太多,等下一轮回我一定多干。
”立权师插言道:“那得看托生成什么。
”一点就通某日清晨,王迎新带着儿子王帝来到教研室。
立权师笑着对他说:“我告诉你啊,刚才跟你开玩笑的那个老师,她姓潘,她的丈夫姓支,你能不能给她起个外号呢?”王帝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潘支花(攀枝花)!”立权师大惊有喜色:“这孩子,太聪明了,一点就通。
”而后又自言自语地慨叹:“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啊。
”/孙立权中学生博览·作文帮“六神不安”某日,立权师在高二<28>班讲《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为学生解释“六神不安”一词,说所谓“六神”乃是——心、肝、肺、脾、肾、胃,还告诉学生按前三后三记,押韵:心肝肺,脾肾胃。
课后,学生蓝禹题手持词典向立权师求教——词典上说“六神”是指心、肝、肺、脾、肾、胆。
那不同的一“神”到底是“胃”还是“胆”呢?立权师没有将这个问题轻易放过,回去又查阅了《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确认是“胆”不是“胃”。
读《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有感
读《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有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立权老师,是我崇敬的名师。
他提出的语文的言语文化观、语文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说、表现性教学与再现性教学、教学性备课与非教学性备课、以及深度语文的概念、滋养为主外输为辅的教师发展理念、让理性以感性呈现的教学主张,均切中当今教育主张且很富有创见。
怀着对偶像名师的敬仰之情,闲暇之余,拜读了权师的《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它如缕缕清风,汩汩甘泉,让我领略到语文教育的大花坛中花香四溢、硕果累累。
这本书以传统的札记体形式写成,分为泛论语文教育、阅读与写作、读书心得、教育随笔四章。
该书不是一时一地完成的,而是用了25年积累而成,是孙立权老师从事语文教育25年的心血结晶,闪烁着语文教育与人生的智慧。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维度谈本书的阅读感悟。
一、新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语文教师,提到“语文教学”,脑海中尽是“语文基础知识”“国学、传统文化”“名师趣味教学”等词汇。
通过阅读《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我从新的视角重读语文教学,越读越明晰,越读越豁然。
权师在该书中谈到语文教学更接近表现性艺术,对此,我非常赞同。
和数理化学科的“再现性教学”相比,语文教学体现为“表现性教学”,这种表现性教学不仅尊重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张,从某个角度也创新了语文课堂形式。
当一名年轻教师能意识到这一点,必然会重塑语文课堂。
如语文教学中有一类教学文体为散文,其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顾名思义,文章结构可以零散,但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
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它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以往的教学我会采用落实基础知识、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人物形象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概括文章中心,通过阅读该书,我明白,语文教学不能过于刻板,应该有所创新,应该注重通过教师的表现引导学生的表现。
所论多平允,述考俱谨严——评《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
2018.9本版编辑/·高中论道鹿鸣◆名师研究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多次提及《寒柳堂记梦》一书在体裁上尝试借鉴司马光《涑水记闻》和陆游《老学庵笔记》,吸收其“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
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的优长。
无独有偶,多年来从教于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在其新作《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第348则《札记体作文》中亦曾坦言:近读刘义庆《世说新语》、陆游《老学庵笔记》,于指导学生作文颇有收获。
《世说新语》《老学庵笔记》,都不刻意为文,而是如行云流水一样信手写来,而且题材广泛,细大不捐。
看上去,可能只是一段言谈,一个细节,但却韵味悠长,充满性灵。
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向这种中国古代的笔记文看齐。
我姑且谓之“札记体作文”或“笔记体作文”。
(有删节)毋庸置疑,孙立权老师正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灵活地借鉴了上述笔记文的形式,在自身的著述《札记》一书中笃实践履。
《札记》一书的内容主要是由“泛论语文教育”“阅读与写作教学”“读书心得”“教育随笔”四个板块构成。
笔者重点围绕“泛论语文教育”中的“非教学性备课”和“文献意识”,以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参较式阅读”等观念、方法(当然也不乏在其他两个板块中选择合适的条则),尝试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札记》一书在语文教研上的多重价值管窥蠡测。
一、类聚参较,别行立法:关于“参较式阅读”所谓“参较式阅读”,是孙立权老师在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十年(1995—2005)里摸索出的阅读教学方法。
这一创获,来自著名的茅盾研究专家孙中田先生的一堂起始课。
孙立权老师在《札记》第481则《从孙中田先生的一次课学到的》中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参较式阅读”的内涵,孙立权老师在其《札记》的第206则《参较式阅读》中进行了如下阐发:事物在参照比较中显现意义,有比较才能鉴别。
市井、店肆中流行一句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确立一个文章的参照系,从而认识课文本身,这是一种科学方法,我称之为“参照比较式阅读”,简称“参较式阅读”。
通化市语文学科孙立权培训心得体会
通化市语文学科孙立权培训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我县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通过本次的学习,不仅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为我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立起了- 盏指明灯。
下面就本次的培训收获略谈一二。
培训中老师再一次强调了《新课标》的重性,说起新课标,可以说人人皆知,可具体实施的人又有几个?通过培训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应重视起来,重新认识《新课标》的重要性,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好新教材。
聆听名师的课堂,使我受益匪浅。
孙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韌,自然。
老师从“花”切如课文,紧紧抓住“花”这一切入点,围绕学习写花的几个重点句段,进而层层递进,自然深入地挖掘出花后面的民族精神,主线清晰,层层深入,看出丁老师课前对教材的钻研把握,明确了对这篇课文要“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而且对于“怎么教”的细节处理,也是预设的精妙无痕,让人觉得那是课堂随机生成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丁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让孩子学会读书,她说:“会读书的孩子读着读着会想到画面,自由读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让语言文字有生命力,语变化成形象才具生命力,而画面的记忆比文字符号的记忆强多了。
听了孙老师的课,回想自己的课堂,自课改以来,只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连贯性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能力好像丧失了,觉得什么问题都应该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出来的。
以至于每节课下了, 我都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感觉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堂。
语文教师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教师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伴随着2010年的钟声,
“教师素养”这个问题在《教师法》中有明确的要求,但作为语文教师,对其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法规条文中的素养”问题。
语文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素养?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知识渊博、涉猎广泛,有大容量的知识储备。
社会中有许多人认为语文老师谁都能当,不就是讲汉语吗?能说话就能讲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而语文教师面临的尴尬还有很多:语文可谁都可以指指点点;语文教师不能说错话、写错字;语文教师的论文都得获一等奖;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妙语连珠。
这一切看上去很苛刻,这不但是人们对语文教师的应有印象,而且说是对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要求。
如何增加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读书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捷径。
语文教师的藏书应该是最多的。
当这种有形的阅读储备变为无形的知识沉淀,再到厚积薄发的课堂教学,这就是丰富教师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基础,然后再教学性的备课,有目的、有内涵的备课。
而这种知识的储备恰是孙立权老师的“非教学性备课”的理念。
非教学性备课每学期备二三课,备课本中的经典性文章,三轮之后九江高中课本中所有经典性文章备齐。
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才可能自如授课。
当然,才不会遇到前面提到的尴尬情况。
一名语文教师应是为教学而生活,为读书而生活。
孙立权老师在授《归园田居》这一课时,他的非教学性备课量很大,看了逯钦立整理的《陶渊明集》梁启超的《陶渊明》林语堂的《人生的爱好作者:陶渊明》廖仲安的《陶渊明》沈约的《宋书隐逸传》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逯钦立编《陶渊明年谱稿》颜延之《陶徽士诔》。
一种希望的声音
一种希望的声音——《深度语文的理论与实践》讲座有感语文组王雪娇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坐在大学的课堂上,聆听导师的正言指导。
就在今天上午,在我听了孙立权主任的“深度语文”专题讲座之后,才发现自己又做回了拿起笔边听课边做笔记的“学生”。
这场讲座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对教育,又有了太多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己是多么的不足,自己离“语文老师”还有好远的路要走。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孙主任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极深,他说“学习语文,不是学知识。
学习语文是熏陶审美、学习做人、让感情丰富细腻。
”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了在网上看过的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当你把学校交给你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原本我对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不是很理解,可在听了孙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好像有所明白了。
它内在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只有这些东西才是滋养我们一生的东西。
因此孙主任才说语文教学应更加的注重过程,让时间给语文以生命。
讲座期间还看了孙主任的一段课堂实录,看完后,我就觉得自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愚溪诗序》原来可以这么讲,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么的随心所欲而又收获颇丰,老师原来可以从这么一个别致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分析人与景与文的关系,而学生原来也可以这样的侃侃而谈且思维灵敏。
相比之下,我惭愧万分,心里更是既遗憾也庆幸。
遗憾是为我的学生们遗憾,他们遇到的不是这样优秀的语文老师;庆幸是为自己庆幸,学校还有我的三寸容身之地。
在孙主任讲到深度语文的特点时,我在第一个特点上触动最大。
他说深度语文追求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举的例子是《孔乙己》,而我自己也在一个月前刚刚讲完这篇课文,当时的我还觉得自己讲得很是到位,没想到在听了孙主任的另一种分析后,才认识到自己的课堂真的很像“盆景式”的课堂,还没有到达“园林式”课堂的丰富深度。
孙主任提到了孔乙己因受到众人的嘲笑而辩解的一句话“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我的讲授内容就和孙主任提到的普通语文教师的讲授内容是一样的,都认为这是孔乙己的一种自欺欺人,一种狡辩。
高中语文课堂同课异构评价语
高中语文课堂同课异构评价语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通过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位高中老师是吉林省语文学科的带头人孙立权。
他讲授的《江雪》将高中语文学习上升到了最高的境界,一节课下来仿佛是在听专家的讲座报告一样。
他的课堂上只研究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在他的看似不经意的引导下学生们各抒己见,旁征博引,孙老师的点评精妙,诙谐幽默,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讲到了《江雪》中由大到小的写法,以鸿大苍茫的意境更能突显出诗人的孤寂之寒;他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诗中的佛境和道境,上升到了哲学的范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他还指引学生理解柳宗元坎坷的一生,并恰当的进行心灵成长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坚韧的人生观。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做到“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二、知识传授尽量考虑与“有用”相结合教学中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去,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在真实生活的感受中认识书本知识,在认识中理解书本知识,在理解中升华书本知识,从而达到会用书本知识。
三、课堂教学要把“有为”贯穿始终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中介的价值活动,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非简单的接受者。
不拘一格,别具一格--东北师大附中一格文学社
不拘一格,别具一格--东北师大附中一格文学社作者:孙立权李伯犀来源:《作文通讯·高中》 2018年第12期东北师大附中成立于1950 年,至今已走过68 个年头。
一格文学社自1998 年创建,至今已走过20 年的风雨历程,一代代附中学子在此挥洒自己的青春,也从这里开始一步步走向浩渺广阔的文学世界。
一格文学社现由我校语文特级教师孙立权老师指导。
文学社以“ 不拘一格,别具一格”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崇高的精神修养为目标,努力为学生打造富饶的精神家园。
文学社定期组织读书会,社员们一同阅读经典,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在文学世界中一同成长进步。
文学社还经常面向学校全体同学开展征文活动,其中优秀的作品可刊载于文学社社刊《一格》上,让更多的同学欣赏。
此外,文学社还举办小说节、诗歌朗诵比赛等众多文学活动,让同学们在写作中体会文学的魅力,在文字间感受创作的精妙。
我们始终坚信∶是花,就要绽放』是树,就要成长为栋梁』有一格的地方,就会有文字的远航!悼亡犬文文馨[东北师大附中一格文学社]昨天,在被琐事纠缠时,我突然想起了你,思绪顿时转移,那些烦恼被抛到九霄云外。
亲爱的,难道你从我的世界里离开后,还要用你小小的、洁白的身影再次涤荡我的心灵,唤起我内心隐藏的“ 真我”与“ 真善”吗?谢谢你!想你,想起了四月的那天。
我从未遇见那么湛蓝的天、那么明媚的阳光,那是万物欣欣向荣的一天。
然而,我的心情并没那么灿烂。
那天,是我陪你走的最后一程,尽管如此,一路上我却不愿再看你一眼。
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没有痛彻心扉的痛,没有留恋不已的悲,只是静静看着这一切上演,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
走到目的地,忽然发现灌木丛里开了一大片花,白色的,静静地倚在绿油油的叶间。
我惊异于这看似必然的巧合。
也许在旁人眼中,这花不过是春天里逐次登场的众多花的一种,但在我看来,它们是以绽放的方式向另一个生命告别,洁白是它们的心意。
你睡在了公路旁的土地里,周围是大片的树林和缀满山坡的藤蔓,我还在你的小土包上放了几朵洁白的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立权与一堂语文课
行为背后的思考
孙立权(一)做个明白人“我”
语文教师的最高使命1、我是谁?教师
为天地立人2、我在干什么?教书育人
为民生立道自身的条件(定位)
3、我怎么把书教好?
为往圣继绝学外部的环境(分析)
为来世开太平自身的发展目标
4、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要当教育家学科教学的目标
不做教书匠自身的成长计划
5、我该怎么做?
学生的教育计划
孙立权 (二)做个有思想的实践者 语文观:语言/文化观 1、我的理念是什么? 课程理念 语文的表层是语言,底层是文化 自己的主张
“非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学科理念:语文教育民族化
其系列实验研究: 2、实践与研究 ①读背经典诗词(五年500篇) ②读背文言文《论语》《老子》 ③读整本的书(五年读28本名著)
④批注式阅读 显性: 学生学业成绩
⑤中学书法教育 教师课题成果、论文、案例 ⑥启迪灵性的作文教学 隐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模式
过程
借鉴
创新
课堂教学
课余延伸
3、成果呈现
感悟:
(一)静下心来,有计划地做一点探索教育教学的尝试,少一点浮躁与名利思想,多一点提升自我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心态,在你用心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做个有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难,难在要有思想和底气,这是需要你长期、静心才能积累起来的;另外,温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同时,它也充满着太多的诱惑,使人无法静心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说不难,也是因为温州,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就是温州的特级教师,也很少有自己的学科理念或教学主张;所谓的“名师”也是温州自己评的。
温州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师,更多的是某些政策的倾斜成就了名师名校长。
(三)教育是可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但要你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实践。
努力过后,会有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引述
孙立权老师的语文学科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民族化
△它不是旧式语文教育的复辟,而是语文教育传统经过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
△它的目标是现代化,它的过程是民族化。
△语文教育民族化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语文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语文教育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根基。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读背经典诗文》的实验杂感:
1、为什么让学生大量背诵古诗词?在实验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让学生背诵古诗词的过程,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所谓读书为明理,作文即做人。
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识理、有君子之见的中华少年。
而中华古诗词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青年学子的心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
我想,现在来谈“两年背诵古典诗词300篇”这项实验的意义尚为时过早,几十年后,参加实验的学生将对这项实验做出权威评价。
2、背诵300篇,量大不大?两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半数以上的同学而言,这个量不算大。
对半数以下的同学而言,这个量略显大。
感觉量不算大的同学多数在上初中前接触过较多的古诗词,感觉量略显大的同学多数在上初中前只能背诵十几首古诗词。
这样看来,从根本上改造小学语文教育是实现整个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前提。
(3)300篇中有些诗词很难懂,让学生背这些难懂的东西有必要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
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
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
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
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古诗词中确有许多难懂的东西,但是不能因为难懂就不让学生背诵。
我们必须像牛吃草一样,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15岁以前)把这些虽然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但对学生未来人生
有重要影响的诗句“吃”下去,然后用他们一生的阅历、经验去“反刍”。
(4)让学生背诵300篇古诗词,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说明的必要。
学习时间分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
显性时间里,背诗词只占用晨读时间和寒暑假的部分时间,并不占用正常课时,而且晨读和寒暑假的时间已经足够学生背古诗词了。
学生在隐性学习时间里干什么,老师并不能完全决定,他可能在读小说,可能在做习题,也可能在背诗词,这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
至于在隐性学习时间里,有的同学乐于背诗词或肯于硬着头皮背诗词,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情,恰恰说明了语文教育的成功,这和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