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从实验学到化学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和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从实验学到化学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和解析)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相比较:①密度比为16∶11②
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
④体积比为11∶16,上述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详解】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
m
M
V 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 ∶44g/mol=16∶11,①正确,②错误;根据V=
m
M
×V m 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 ∶64g/mol=11∶16,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

2.下列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 .0.4mol 氧气B .4℃时,5.4mL H 2O C .标准状况下5.6L 二氧化碳D .10g
氖气【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n=m/M=V/V m =N/N A 结合分子的构成计算。

【详解】
A.0.4mol 氧气中含有0.8molO 原子;
B.4℃时5.4mL 水的物质的量n (H 2O )=5.4g ÷18g/mol=0.3mol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3=0.9mol ;
C.标况下5.6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n (CO 2)=5.6L ÷22.4L/mol=0.25mol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3=0.75mol ;
D.10g 氖的物质的量n (Ne )=10g ÷20g/mol=0.2mol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则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B,故选D。

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可用四氯化碳萃取出碘水中的碘,但不能用酒精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率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配制溶液,故A错误;
B.因酒精能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故B正确;
C.玻璃棒搅拌可能损坏滤纸而使过滤失败,故C错误;
D.该操作引入新杂质Cl-,故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仪器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蒸馏烧瓶⑦表面皿
A.②④⑤B.①⑥⑦C.③④⑥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详解】
①烧杯③锥形瓶⑥烧瓶垫石棉网可加热;②坩埚④蒸发皿⑤试管可直接加热;⑦表面皿不能用来加热。

故选D。

5.下列关于仪器使用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B.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
D.振摇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收集馏分,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故A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硝酸钾的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可得KNO3晶体,故B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不能高于或低于支管口,故C错误;振摇分液漏斗时为了防止内部液体流出,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故D正确。

6.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

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苯与溴水混合只是发生了萃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A符合题意;
B、裂化汽油中含的烯烃能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取乙醇,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
量之比=1
64mol:
1
44
mol=11:16,根据ρ=
m
M
V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
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m
M V m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
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
故选B。

8.已知气体的密度与它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29g·mol-1)中可静止不动,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在下列气体中会下沉的是() A.O2B.Cl2C.CO2D.CH4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中可静止不动,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中就会下沉,放在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中就会上升。

【详解】
A.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比空气的大,则密度比空气大,该气球放在氧气中上升,故A错误;
B.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大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大,该气球放在氧气中上升,故B错误;
C.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大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大,该气球放在氧气中上升,故C错误;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小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小,该气球放在氧气中下沉,故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如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中就会下沉,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它的摩尔质量成正比的角度分析。

9.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利用氯化钾与碳酸钙的溶解性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
B.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C.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答案】A
【解析】【详解】
A 、氯化钾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因此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A 正确;
B 、酒精与水混溶,则酒精不能作萃取剂,应用苯或四氯化碳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故B 错误;
C 、直接加热蒸馏易形成共沸混合物,应加CaO 后蒸馏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故C 错误;
D 、氯化钠的水中溶解度虽然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但是其减小的幅度较小,使用冷却法提纯氯化钠不可行,D 错误。

故选A 。

10.现有CO 、CO 2、O 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 氧原子,则同温同压下三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A .1:1:1
B .1:2:3
C .3:2:1
D .6:3:2
【答案】D 【解析】【分析】
CO 、CO 2、O 3三种气体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3,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 氧原子,结合分子组成计算出各自物质的量,结合V=nVm 可知,三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CO 、CO 2、O 3三种气体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3,它们都含有1mol 氧原子,则n (CO )=n (O )=1mol ,n (CO 2)=1/2n (O )=1/2mol ,n (O 3)=1/3n (O )=1/3mol ,根据V=nVm 可知,三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mol :1/2mol :1/3mol=6:3:2,故选D 。

11.标准状况下VL 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
1722400/22.422.4ρ=++V V
B .17/(1000)ωρ=c
C .17/(1722400)ω=+V V
D .c =1000Vρ/(17V+22400)【答案】A 【解析】【详解】
A .将所给的式子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4可得
171000
22.4
ρ1V
V
⨯+=+,分子表示了溶液的质量,是合理的,但分母表达的是将溶剂的体积与气体的体积直接进行加和得到溶液的体积,这显然是错误的,A 项错误;
B .假设取溶液的体积为1L,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本义有:171
ω1000c ρ
⨯⨯=,分子表达了
溶质质量,分母表达了溶液的质量,B 项正确;
C .将所给的式子分子分母同除以22.4可得:17
1722.4171722400100022.4
ω⨯=
=++V
V V V ,分子表达了溶质质量,分母表达了溶液的质量,C 项正确;
D .将所给式子变形得:3
1000
100022.422.4171717224001000100022.422.410ρρρ
-⨯===
+++⨯V V
V c V V V ,分子代表了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代表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D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择A 项。

1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选项
A
B
C
D
物质的化
学式
氢氧化钠
金属汞
四氯化碳
烟花爆竹
危险警告
标签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以根据标志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
B、金属汞属于剧毒品;
C、四氯化碳常用作灭火剂;
D、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

【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应贴腐蚀品的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
B、金属汞是剧毒品,图为剧毒品标志,故B正确;
C、四氯化碳常用作灭火剂,图为易燃液体标志,故C错误;
D、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故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解题关键: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易错点C,四氯化碳为有机物,却不能燃烧。

1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Z,则Z的化学式可能是()
A.X2Y3B.XY C.X3Y D.XY3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2X2+3Y2=2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Z的化学式为X2Y3,A项正确;
答案选A。

14.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剂B.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C.当心火灾——易燃物质D.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剂的正确标志为,A项错误;
B.爆炸性物质的正确标志为,B项错误;
C.易燃物质的正确标志为,C项正确;
D.自燃物质的正确标志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0.4mol氧气
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
C.4℃时5.4mL水
D.10g氖
【答案】C
【解析】
【详解】
A.0.4mol氧气中含有0.8mol原子;
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
5.6L
22.4L/mol =0.25mol,含有
0.75mol原子;
C.4℃时5.4mL水的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n(H2O)=
5.4g
18g/mol=0.3mol,含有0.9mol
原子;
D.10g氖的物质的量为n(Ne)=
10g
20g/mol=0.5mol,含有0.5mol原子,所以原子数最多
的是C;
答案选C。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1025B.3.3×1024C.7.5×1023D.7.5×1022
【答案】C
【解析】
【详解】
11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1g÷44g/mol=0.25mol。

根据PV=nRT可知,在温度和体积
相等的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此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5mol×5=1.25mol,则含有的分子数是1.25mol×6.02×1023/mol =7.5×1023;综上所述,本题选C。

17.M(NO 3)2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 3)
2
2MO +4NO 2↑+O 2↑。

加热29.6g M(NO 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11200mL 的气体,那么M 的摩尔质量是(
)
A .64g·mol -
1B .24g·mol -
1
C .65g·mol -
1
D .40g·mol -
1
【答案】B 【解析】【详解】
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气体的体积为11.2L ,物质的量为m V 11.2L
n===0.5mol V 22.4L/mol
,根据反应方程式2M(NO 3)
2
2MO +4NO 2↑+O 2↑可知生成0.4mol NO 2、0.1mol O 2,则
29.6g M(NO 3)2的物质的量为0.2mol ,M(NO 3)2的摩尔质量为:
m 29.6g M=
==148g/mol n 0.2mol
,所以M 的摩尔质量为:(148-62×2)g/mol =24g/mol ;答案选B 。

18.已知X 、Y 、Z 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 +2Y=2Z ,其中X 和Y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7,若生成的44g Z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则Y 的摩尔质量为(

A .14g·mol -1
B .28g·mol
-1
C .32g·mol
-1
D .56g·mol
-1
【答案】B 【解析】【详解】
由题意可知,Z 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1。

设X 、Y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8Mg·mol -1和
7Mg·mol -
1。

X +2Y =2Z 8M
14M
88
由质量守恒可得:8M +14M =88,解得M =4,则Y 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1。

答案选B 。

19.现有500mL 1mol·L -
1的H 2SO 4溶液,下列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取出50mL该溶液,其中c(SO42-)=0.1mol·L-1
B.取出5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应,可得11.65gBaSO4沉淀C.取出1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所得气体的体积为2.24L D.取出50mL该溶液,加蒸馏水配制成100mL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9.8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50mL该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则c(SO42-)=1mol·L-1,选项A错误;
B、50mL该溶液中,n(H2SO4)=0.05mo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沉淀的质量
m(BaSO4)=0.05mol×233g·mol-1=11.65g,选项B正确;
C、取出1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L,选项C错误;
D、50mL该溶液中所含H2SO4的质量m(H2SO4)=0.05mol×98g·mol-1=4.9g,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0.30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与200ml0.3mol/L的NaCl溶液中c(Cl-)之比为
A.1:1B.1:2C.1:3D.3:2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氯化铝与氯化钠的化学式可知,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分别是0.1mol/L×3和
0.3mol/L×1,所以两份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之比是1︰1,答案选A。

21.在某H2SO4和Fe2(SO4)3混合液中,测得c(H+)为0.2mol·L-1,c(SO42-)为0.4mol·L-1,则混合液中c(Fe3+)为
A.0.1mol·L-1B.0.2mol·L-1C.0.3mol·L-1D.0.4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
混合溶液中含有三种离子,即Fe3+、H+和SO42-,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Fe3+)=[2c(SO42-)-c(H+)]/3=(2×0.4mol·L-1-0.2mol·L-1)/3=0.2mol·L-1;
答案为B。

22.用20mL18.4mol/L浓H2SO4和铜共热一段时间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滤去多
余的铜,将滤液加水定容到100mL,测得SO42-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3.18mol/L。

试求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A.0.50mol/L B.0.75mol/L C.1.00mol/L D.3.18mol/L
【答案】A
【解析】【解析】根据硫原子守恒,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为18.4*0.02-0.1*3.18=0.05(mol),又根据Cu+2H2SO4CuSO4+SO2↑+2H2O可知,硫酸铜与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为0.05mol,则其浓度为0.05/0.1=0.50(mol/L),A正确
正确答案为A
23.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NaOH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移液体时,玻璃棒应紧靠容量瓶口
B.用托盘天平称量19.2g NaOH固体
C.容量瓶上标有温度、浓度、容积和压强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会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移液体时,玻璃棒应紧靠容量瓶内壁,A错误;
B.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
=0.5L×1mol•L-1×40g/mol=20.0g,B错误;
C.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容积,C错误;
D.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配制、对仪器的认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4.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充满35Cl2,乙容器中充满37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
B.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
C.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
D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答案】B 【解析】【详解】
35
Cl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37Cl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A .同温同压下,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由n =
m V V =m M 可得ρ=m V =m
M V ,密度与摩尔质量呈正比,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故A 正确;
B .同温同压下,由n =m V
V =A
N N 可知体积与分子数呈正比,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
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故B 错误;C .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由n =
m
M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呈反比,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35,因都由Cl 元素组成,则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故C 正确;
D .同温同压下,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两种容器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35−17)×2∶(37−17)×2=9∶10,故D 正确;答案选B 。

25.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molCl 2与0.2molCH 4光照充分反应生成HCl 分子数为0.1N A
B .1LpH=12的氨水中加入足量盐酸,生成NH 4+数为0.01N A
C .100g 34%的H 2O 2中加入MnO 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
D .0.1mol 乙醇与0.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0.1N A 【答案】A 【解析】【详解】
A.0.1molCl 2与0.2molCH 4充分反应,氯气完全反应,由1mol Cl 2~1molHCl 可知,0.1mol 氯气生成0.1molHCl ,分子个数为0.1N A 个,故A 正确;
B.1LpH=12的氨水中氨水的浓度大于0.01mol/L ,加入足量盐酸,生成NH 4+数多于0.01N A ,故B 错误;
C.100g 34%的H 2O 2中含有过氧化氢34g ,物质的量为1mol ,加入MnO 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故C 错误;
D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小于0.1N A 个,故D
错误;故选A 。

26.用0.2mol·L -1某金属阳离子R n +的盐溶液40mL ,恰好将20mL0.4mol·L -
1的硫酸
盐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则n 值为()A .1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溶液中SO 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0mL×10-3×0.4mol•L -1=8×10-3mol ,溶液中R n+离子的物质的量为:40mL×10-3×0.2mol•L -1=8×10-3mol ,由反应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 n+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盐时M 的化合价为+n ,则SO 42-与R 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R n+~n SO 42-2n 8×10-3mol
8×10-3mol
解得n=2,故选答案B 。

27.若某氯原子质量是a g ,12C 的原子质量是b g ,A N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是A a N 或12a b
B .W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A
W
a N mol C .该氯元素的摩尔质量是A a N g /mol D .W g 该氯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7W a
【答案】C 【解析】【详解】
A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氯原子质量是a g ,摩尔质量是表示每摩尔原子具有的质量,即N A 个原子的质量可以表示为A a N 或
12a
b
,故A 正确;B .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W ,则1mol 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 A )g/mol ,
那么W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A
W
a N mol ,故B 正确;
C.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 A)g/mol,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的同位素按其丰度计算的平均值,故C错误;
D.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g,Wg该氯原子含有的原子数是W
a,一个氯原子有17
个质子,所以所含质子数是17W
a,故D正确;
答案选C。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CO2的质量为44g/mol
B.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C.N A个CO2的质量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D.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1mol CO2的质量为44g,选项A错误;
B、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因此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选项B错误;
C、N A个CO2的质量为44g,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选项C正确;
D、CO2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选项D错误;答案选C。

2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剩余药品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
B.化学实验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C.蒸发结晶法在蒸发水时,不可将液体蒸干防止局部过热;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影响配制结果.
【详解】
A.化学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A错误;
B.将含有Ba(NO3)2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B错误;C.用蒸发方法来获得固体的方法: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防止局部过热,使固体飞溅出去,故C错误;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会放出热量,影响溶液体积,应该冷却到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判断,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易错点A,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试剂。

3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1L溶液,可将0.1mol的CaCl2溶于1L水B.该溶液稀释一倍,所得溶液c(Cl−)=0.1mol·L−1
C.Ca2+和Cl−的浓度都是0.1mol·L−1D.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c=0.05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溶解的时候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应为将0.1mol的CaCl2溶于水中配成1L的溶
液,故A项错误;B.稀释一倍氯离子的浓度减半,0.1mol·L−1CaCl2溶液中
c(Cl-)=0.2mol/L,稀释后为0.1mol·L−1,故B项正确;C.0.1mol/L的CaCl2溶液中c(Ca2+)=0.1mol/L,c(Cl−)=0.2mol/L故C项错误;D.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浓度不变,仍为0.1mol·L−1,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1.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②1.204×1023个H2S③5.6g CH4④0.5mol 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体积大小:④>③>②>①B.原子数目:③>①>④>②
C.密度大小:④>②>③>①D.质量大小: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6.72L NH3物质的量为6.72L/22。

4L/mol=0.3mol②1.204×1023个H2S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③5.6g CH4的物质的量为5.6g/16g/mol=0.4mol,④0.5molHCl.
【详解】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④>③>①>②,故A错误;
B.各物质中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NH3为0.3mol×4=1.2mol②H2S为
0.2mol×3=0.6mol③CH40.4mol×5=2mol④HCl为0.5mol×2=1mol,所以原子个数③>①>
④>②,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NH3为17g/mol②H2S为34g/mol③CH4为16g/mol④HCl 为36.5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④>②>①>③,故C错误;
D.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NH3为0.3mol×17g/mol=5.1g,②H2S为0.2mol×34g/mol=6.8g,③CH4为5.6g,④HCl为0.2mol×36.5g/mol=7.3g,所以质量④>②>③>①,故D错误.答案选B。

32.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②汽油③酒精()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萃取剂要求不能溶于水,碘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不能和水或
碘反应,酒精能溶于水,不能做萃取剂,四氯化碳和汽油可以,所以选B。

33.在100ml的溶液中溶有5.85g NaCl和9.5gMgCl2,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mol/L B.0.3mol/L C.2mol/L D.3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n=m
M 计算5.85g NaCl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9.5g MgCl
2
含有Cl-的
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而溶液的体积为100 ml,所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故选D。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

根据n=m
M 计算5.85g NaCl和9.5g MgCl
2
含有Cl-的
物质的量,根据氯元素守恒有n(Cl-)=n(NaCl)+2n(MgCl2),再根据c=n V计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3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2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氯离子为6N A
④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分子数为N A
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 A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n(混合气)==0.5mol,由于两种气体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故n(原子)
=2n(分子)=1mol,即原子数为N A,正确;②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正确;③n(Cl-)=3n(AlCl3)=3×1L×2mol·L-1=6mol,正确;④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错误;⑤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n(O)==2mol,正确。

答案选A。

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L HCl和1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g H2和14g N2的体积相同;
③28g CO的体积为22.4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①③④⑥B.②⑤⑥
C.⑤⑥D.①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而HCl为气体,所以虽然二者等体积,但物质的量不相同,错误;
②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体积相同,正确;
③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条件不一定是标况,所以不一定是22.4L,错误;
④中所指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相同,错误;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正确;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正确;
答案选B。

36.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mL-1,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

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为
A.0.37mol B.0.63mol C.0.74mol D.1.5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镁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c=1000ρw/M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化学式的组成可知溶液中c(Cl-)=2c(MgCl2)。

【详解】
MgCl2中Mg离子的质量分数为24
95,溶液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则溶液中氯化
镁的质量分数为5.1%
2495
==20.2%,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000 1.1820.2%95
⨯⨯mol/L≈2.5mol/L ,c (Cl -)=2c (MaCl 2)=2×2.5mol/L=5mol/L ,
300mL 该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约为5mol/L×0.3L=1.5mol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也可以根据定义式计算,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

37.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B .除去CO 中的CO 2
C .苯萃取碘水中的I 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 .除去氯气中的HCl 气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详解】
A.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有机相,故A 错误;
B.CO 2会与NaOH 溶液反应,CO 与NaOH 溶液不反应,可以用NaOH 溶液除去CO 中的CO 2,故B 正确;
C.苯萃取碘水中的I 2,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出水层后,含I 2的苯溶液应从上口倒出,故C 错误;
D.氯气和HCl 均会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不能用它除去氯气中的HCl 气体,故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