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在山的那一边
王家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合适的语气。
2.理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
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
2、
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
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
奋斗的精神。
2、
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
神。
【重点难点】重点1、
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
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
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难点1、
朗读技巧的训练。
2、
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
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 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
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
年借调到北京,在《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 年离开。
1992 年去英国。
1994 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 年)《游动悬崖》(1997 年)等。
12 相关背景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 1979
年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历,与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历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自主学习】1、
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痴想:
喧腾:信念:诱惑:3、
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
感的把握。
【合作探究】4 这首诗第二节中的“山”和“海”分别指什么?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7
怎样理解“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几句话? 2小结:
这首诗歌以一个向往外面世界的山区孩子寻找大海为全诗的抒情线索,以“山”比喻困难,以“海”比喻理想,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我们总会有实现自己理想的那一天。
【精读精练】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8、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9、 ”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0、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主题阅读】山民(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3 “那山的那边呢” “山,也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但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也使他会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1、你怎么看待诗中的“父亲”?把他和《在山的那边》中的“母亲”作比较,你更喜欢谁?【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借鉴本文的写法,采用诗歌的形式,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感情,若能够用上本诗所学的薮鞘址ň透昧恕H绻憔醯糜心讯龋环烈浴拔抑沼诩搅舜蠛!毙匆皇资!窘蹋ㄑВ┖蠹恰浚?4 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a
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b
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
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
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
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
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
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 岁时回忆自己 8
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终于脱险。
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
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 ,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
5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立.峭()壁.凸().嶙峋()..迂()回.纳罕()..小心翼()翼.屡()次.3、解释下列词语耸立:迂回:屡次:应付:
凝视:纳罕:小心翼翼: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合作探究】5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6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7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8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
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6 A、
训诫(jiè).耸立sǒng .迂回xū . B、
啜泣(zhuì).纳罕hǎn .嶙峋lín . C、
屹立(yì).屡次lěi .目眩xuàn . D、
萧瑟(sè).头颅lú.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头晕目炫颤抖
B、啜泣心惊肉跳屡次
C、山涯小心翼翼晕倒
D、峭壁恢心丧气恐惧 3、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
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B、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C、
虽然我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
【合作探究】1
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由组长主持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光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时你有什么启示? ” ”
3“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的。
“我能办得到的。
”朗读这
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2 多角度地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讨论: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7 (2)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那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精读精练】一、课文阅读(阅读课文第 14-23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 、文中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
句是:。
2、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
写。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爬上悬崖爬下悬崖
3、从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
4、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主题阅读】
离黄金只有三英尺【美】拿破仑希尔
失败的一个最为普遍的原因是,当人们被暂时挫折所压倒时就轻易地放弃。
每个人在某个时候或某种场合常会犯这种错误。
达贝的一位大叔在那些淘金热的时日里也得了“黄金病”,想到西部去采掘黄金发财。
他弄到一块矿区土地,带着锨和镐去工作。
几星期辛勤劳动以后,他得到了报偿,找到了一块闪亮的矿石。
他需要机器把矿石挖到地面上来。
他悄悄地掩蔽好矿苗,返回老家马里兰州威廉姆堡,把这个发现告诉他的亲戚和少数邻居。
他们凑了钱,
8购置了所需的机器,并把它装运到矿区。
达贝和他的大叔也重返矿山工作。
第一车矿石开采出来了,运到一个冶炼厂。
返回来的信息证明,他们找到了科罗拉多州含金量最丰富的矿藏。
只要再有几车矿石就能还清债务。
似乎垂手就可赚大钱。
越往下钻采,达贝和他大叔的希望愈为增长。
然而,发生了意外。
金矿的矿脉不见了。
他们的希望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消失了。
幻想扑灭了,这笔横财不翼而飞。
他
们继续采掘,孤注一掷,想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
最后,他们终于撒手不干。
他们把机器卖给一个收破烂的人,只换得几百美元,而后丧气地回老家。
收破烂的人请了一位矿业工程师到矿里看了一下,再做了一点计算。
工程师说,上次失败的原因是不了解“断层线”的缘故。
计算结果表明,矿脉就在达贝停止钻采的地方再过去 3 英尺。
果然,就在那里重新找到了金矿!
收破烂的人从这个金矿赚了几百万美元,只是因为他想到了,在放弃以前应该找专家商议。
1、文章的第一句话即全文的起到
的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一下“黄金病”的含义。
3、文章点题句在第
段中。
这句话是。
4 、收破烂的人从这个金矿中赚了几百万美元原
因是:。
5、请用一个成语
概括达贝叔侄即将采到黄金却失去的情形。
6、故事采用了
的手法揭示生活哲理。
【拓展提升】
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美文欣赏】迷路那年我六岁。
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被废弃
9的采石场,双亲从来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
就在我们穿越了一条孤寂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我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道了。
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襟上挂满了芒刺。
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双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
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
一条小路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
走进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 “你好,小家伙, “看天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卡廷说,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只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卡廷边削边不时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
没过多久,一只柳笛便递到我手中。
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定我一定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教(学)后记】 10 三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
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
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
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
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香禺,1939 年在香港出生。
1964
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
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 1978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不《路上谈》承教小记》《彤云笺》迁》《日影行》《香港文纵》
《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
《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 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
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
11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
《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
《同心集》《三弦》《写给幸福》等。
蝉小思【导入新课】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的诗《蝉》,它的意思是,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蝉有关的课文。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收敛.聒.宽恕.3、了解关于作者的知识【合作探究】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文眼,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2、
读课文结尾,体会本文结尾的好处。
3、小组研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贝壳【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卑()微.一丝不苟().3、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受到了什么启发?【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文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
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 12 作用。
2、
怎样理解文中“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话中,
“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3、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精读精练】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 15 字之内回答2
分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三段
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 字以内回答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