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矛盾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曹禺先生在作品中把道德伦理冲突、人性的剖析用纵横交错、严密集中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于读者眼前,从而完成了一部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
一、封建家长制所造成的冲突
(一)周朴与蘩漪的尖锐矛盾
周朴园,这个《雷雨》悲剧的制造者,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
封建大地主出身的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是一个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是由封建家族的子弟转化为成功的资本家的。
他的形象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带有的浓厚的封建气息的特点。
一身而二任,周朴园集封建地主和资本家两种阶级特征于一身,而在剧作中更突出了他的封建本性。
作为封建家长,他的专制蛮横更是无人可及。
在家庭内部,他是封建暴君,专制魔王。
他的意旨就是法律,任何人都是绝对服从。
周朴园满脑子的封建纲常伦理观念。
他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
”他时时处处都极力维护这种秩序,努力保持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他“是一副道德面孔,是慈善家,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实际上,周家在他的统治下,已变成了扼杀人性、自由的“冷酷的井”和“地狱”。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朴园在齐家方面是很严厉的。
在留学德国回来后,他仗着财势娶了蘩漪为妻,从此成了社会的新派名流。
然而他却把蘩漪当成笼中的金丝鸟,在家中处处箝制妻子的自由,扼杀她对爱情的渴求,甚至诬其有神经病。
他把自己的意见当成法律,任何人不得违抗。
从喝药中他的一句话就深刻的表明了这种思想,“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一句话就说明了周的治家是传统的封建家长式的,父父子子的纲常是很严格的被遵守的。
妻子、母亲的角色只是一个用来教育孩子们要听话的工具,以实现他“建立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意志,维护自己封建喜马拉雅山家长统治一切的权威。
这就是封建家长的嘴脸和思想。
所以一旦有了这样的一个治家思想,可以想见,其治家的手段和能力,是非凡的。
家里的一切事情,无分大小巨细,周朴园可谓都是了如指掌的。
蘩漪,她乖戾阴鸷、桀骜不驯,有着强烈的反抗性。
被作者称为“一柄犀利的刀”,也代表着雷雨的全部含义。
蘩漪作为名门之女,被周朴园续娶为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她和周朴园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物质方面,蘩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蘩漪却一生空虚。
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为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
18年的枯寂生活、丈夫的专制统治和冷酷和精神折磨,把她“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而蘩漪本身却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蘩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蘩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
终于,当周朴园的长子周萍出现的时候,蘩漪的心燃起了希望,多年来对自己的默默的压抑使她丢弃了伦理辈分之见,义无反顾的与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坠入爱河。
可是这一切又岂能瞒天过海!于是戏头便有了“被逼喝药”的场面。
无论是从鲁贵对四凤说的周萍和蘩漪的关系,到后面四凤嘴里的蘩漪对于周萍过于对自家孩子的关心疼爱,其实周朴园老早就已经洞悉了一切,趁着喝药一节全部的发泄出来。
当然他没有
选择拿周萍是问为何要与蘩漪有乱伦之恋,也没有责备周冲为什么要去关心一个下人,而是将矛头直指蘩漪,也因为在这个家里蘩漪是一个危险的份子。
周萍和周冲的喜欢四凤充其量只是一个行为不端,这也是大户人家常有的纨绔子弟与下人的关系,不会遭到外界什么的评论。
蘩漪与周萍的畸恋是实实在在的家丑,传扬出去于周朴园的声誉和面子上是绝对的扫地,使得他精心建立的起来的家庭秩序遭到破坏,他容许这一切有所变动!所以周朴园单挑到喝药来整治蘩漪。
在劝蘩漪喝药的时候,周朴圆首先挑周冲跪下劝,先是利用母子亲情打动蘩漪,蘩漪基本上是无动于衷的,其后才是最致命的让周萍跪下,蘩漪终于抵不住情人的下跪而喝了。
试想如果蘩漪没有与周萍的情人关系,其实依她的个性是不会喝药的,连亲生儿子跪下都没有效果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继子又怎能劝动呢。
这样一来,很明显的证实了母子亲情于蘩漪已经是没有的了,剩下的只是对于周萍的疯狂的爱恋才导致她那么痛苦的喝了药。
周朴园通过喝药整治蘩漪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给蘩漪看见的是夫权,不容违抗的夫权,顺带给周萍和周冲看见的是父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父权,鲁贵和四凤这些下人看见的是一家之主的绝对权力和地位。
蘩漪此后没有过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和公然的反抗了。
这正是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对人性的摧残与窒息!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蘩漪便发现周萍的悔意滋生,并且逐渐对她冷漠,但这仍不能浇没她心中爱情的火焰,直到她发现周萍深爱的人是四凤,而并非自己时,她痛彻心扉,由挚热的爱转为极大的恨,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蘩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蘩漪具有鲜明的“雷雨”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她与作家刻意设置的背景氛围始终相通。
从一开场时“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一种“雷雨”式的渲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
蘩漪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处在冲突的中心,是她引出了侍萍,又是因为她使周萍、四凤走上绝路。
蘩漪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正是处在黑暗现实中的广大妇女命运的真实再现。
蘩漪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着实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同时也使《雷雨》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秀剧作。
(二)周朴园与周萍的冲突
三年前周萍从乡下回来,带着经热的血却只能陷在“家庭”的囚笼里。
在周朴园对家庭的专治统治里,他骨子流着反叛的血。
他追求爱情,反叛秩序,他恨父亲,愿他死,甚至与蘩漪干上乱伦之事。
虽然周萍对蘩漪谈不上什么爱情,对四凤也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因为在周朴园的严厉规定下,他已经耳濡目染,一个资本家的儿子决不会爱上一个“底下人的女儿”。
由于他生长在周朴园的家庭专制之里,周家的威压是不允许周萍背叛家庭与四凤结合,因为周朴园的意思就是法律,周萍对周朴园的命令从不敢违抗,只有无限的恭顺。
就拿周朴园要辞掉鲁贵和四凤来说,这对周萍来说意味着什么?可周萍却只说了一句:“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也算是为他们求情,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举动了,甚至连第二句求情的话也没有说,也不敢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周萍同乃父一样,在情感上都是卑鄙龌龊、自私虚伪的。
然而他对周朴园的谦恭,更多是罪犯在审判者面前的畏缩,是失足子辈对“倔强”“冷酷”“无暇”父辈的景从,他似乎绝情绝意,但他又是“有情爱的”;“他赌钱酗酒,精神颓丧,永远成了不安定的神情”,“同时又是渴望着生活”。
痛苦焦灼、不得其所使他不仅佩服景仰“模范市民”、“模范家长”的父亲,甚至羡慕没有顾虑,敢于做坏
事而心安理得的鲁贵。
周萍一次次拼命挣扎,一次比一次掉进更探的泥淖,当发现最后饮人的救命甘泉竟是致命鸡汁时,他只留下一句话“爸,您不该生我!”。
对于周朴园而言“父”与“夫”正是宗法制度里权力的象征,周朴园抉择的结果,是成为权力者,而失去了“人”的基本权利——天伦之乐。
这是周朴园在秩序中的真实位置,也是专制制度本身的反人性的有力证明。
二、资本家对下层妇女的压迫所造成的冲突
侍萍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一直不能将驾驶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剧中,她的命运交织着血泪和苦难。
30年前,当侍萍还是一个纯真的少女在周公馆做侍女时,花花公子周朴园的便任意蹂躏她。
当她生下两个孩子后,周朴园为了赶娶有钱有门弟的小姐,成为社会名流,竟逼着侍萍抱着才出生三天的孩子投河自尽。
女人前半生的幸福,然而周朴园狠心的遗弃毁灭了少女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
后来,侍萍被人救起,在这期间她并且为了生活,她“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历尽人了间的辛酸苦辣!被迫无奈带着儿子嫁给了鲁贵。
与鲁贵的结合显然也不是幸福的。
鲁贵鄙贱失贞的侍萍,待其如奴仆般吆喝训斥。
沉重的现实境遇使她逐渐丧失了爱人的能力,侍萍生命的一半早早地枯萎了。
在周朴园与侍萍的尖锐矛盾中,剧作通过他对侍萍的态度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他的性格不仅专横而且极端虚伪。
周朴园表面上道貌岸然,念经吃素,实际上却是最阴险最狠毒的伪君子。
当周朴园确认侍萍已自尽身亡之后,便摆出“仁厚”“正直”的道德面貌,怀着“忏悔”的心情,保存有鲁侍萍曾经喜欢的家具,保留着她的一些生活上的例如关窗这样的小习惯,并不时地追念侍萍的“亡灵”。
为纪念死者侍萍,告诫儿子要纪念自己的生母。
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受了病,总是关着出窗户,所以后来的那个房间的窗户即使在夏天也不许打开。
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还是衬衫,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
这一切,看起来确象他自己所表白的,是为了纪念侍萍,“弥补我的罪过”。
实际上,这种“怀念”是有限度的。
他原以为侍萍已不在人间,对他不构成任何威胁,然而谁曾想到,当他如此缅怀的侍萍终于站立在他的面前时,他立刻翻脸不认人了,他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意外重逢,冲突便异常激烈。
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
此时的他还念念不忘年青时的侍萍。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周朴园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侍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
当周朴园欲探侍萍的究竟时,便用“亲戚”来遮掩,并说要给她修坟,以此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仁慈”和乐于行善的“美德”。
但周朴园从眼前的这个鲁侍萍的口中得道梅侍萍仍旧活着时,他异常“惊愕”!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周朴园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还将破坏那个“最完美,最有秩序的家庭”。
他又怎么能用突来的一个老女人搅乱自己的现在家庭和家庭秩序?即使他多么爱她,也不能让她再次出现了,所以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说:“不,不,不用。
”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奸诈和灵魂的伪善暴露得淋漓尽致。
”。
而当鲁侍萍逐一说清那五件绸衬衣,那个烧破的窟窿,还有“后来用丝线绣成的一朵梅花”时,事实渐渐揭穿。
周朴园又是一“惊愕”,但他却是“徐徐立起”“低声”承认对面的就是梅侍萍。
在社会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在他丑恶的发家史上,周朴园已经变得麻木、冷淡、狡诈了,他会“思
考”了:如此天大的事情,如何能够宣扬出去?又如何能够败坏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最圆满的家庭秩序”呢?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
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
他担心侍萍告诉鲁贵,揭穿他的老底,他还担心侍萍利用鲁大海、鲁贵和四凤的关系对他进行敲榨。
在现实面前,周朴园走投无路了。
最后拿出一张五千圆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
这些集中暴露了他的世界观,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阴险,资本家金钱万能的信条跃然纸上。
侍萍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有力的撕毁了周朴园伪善的面纱,揭露了他卑劣的灵魂;撕出了自己受凌辱受欺压又孤苦无告的悲惨命运。
鲁侍萍最强烈的角色意识是母亲意识,长期以来大海和四凤分享着这份母爱。
但是当萍儿不再是梦幻和回忆,而是活生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时,她为长子封存了30年的母爱就再也无法遏制。
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
为了看一眼周萍她甚至甘受双重屈辱,向寡情的周朴园求情和以“鲁妈”的身份见儿子,周朴园以不准当场认子为条件答应了她。
但残酷的事实却是让她亲眼看到打她儿子鲁大海的不是别人,而是她所要见的儿子周萍,这就使她终于“大哭”,喊道“这真是一群强盗!”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在周朴园教育熏陶里,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
一个善良的旧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深处的波涛,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旧社会旧家庭的罪恶给予她的伤害。
三、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所造成的的冲突
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他曾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他却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捞到三百块钱;他也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
充分暴露出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
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以罢工工人的身份前来和周朴园面交涉时,他虽然面对的是自己的儿子,但他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
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
当欺诈,行不通后,周朴园马上撕下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
当周朴园拿出三位工人代表签的复工合同时,鲁大海如梦初醒,发出了鄙夷的斥责:“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鲁大海最后同母亲毅然走出了周公馆,踏上了新生活的崎岖路程。
周朴园的金钱在冲突中再度失灵,周朴园的罪行在冲突中一一暴露;鲁大海的铮铮铁骨在冲
突中突显而出,鲁大海的反抗精神在冲突中给人们带来崭新的希望。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代表着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四、从结构看《雷雨》的矛盾冲突
《雷雨》的结构集中,严密紧张。
采用西洋戏剧史上特殊的“锁闭式”结构,从事件的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
剧本以30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为前史,从30年后的某一天内的矛盾下笔,把复杂的故事和尖锐的冲突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24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与鲁贵的家中发生。
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出错综复杂的三条主要矛盾冲突线索——周朴园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中,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
它牵出了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贵、周萍与鲁大海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各条矛盾线时明时暗,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两条线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得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各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引发了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剧本充满了戏剧性,悬念迭起,紧张强烈。
最后,在30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的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
结论
而今,我们从《雷雨》的戏剧冲突中,形象地读懂了“封建”,深刻地领悟了“剥削”,会心地触摸到了“抗争”。
我们在让心扉经受曹禺《雷雨》的艺术洗礼的同时,还应树立起作者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伤时忧国的可贵精神。
《雷雨》这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名著,在过去,控诉、揭露出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现在,仍起着教育青年后代认识黑暗制度的作用。
它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正被众多的戏剧创作者所借鉴,所效法。